回覆列表
  • 1 # 大嘴廚的電影夢

    《老師·好》是由張欒執導,于謙主演的電影,於2019年3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以苗宛秋老師(于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鬥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

    這部電影承載了最美時光的電影,把我帶回了那個屬於我們最美的時光!同時讓我或多或少看到了曾經教育過我的老師的身影!

    對於主角于謙老師的演技,我認為是一個被相聲耽誤的影帝,我有以下見解:

    1、於老師對角色的認知深度和情緒的把握,絲毫不差,拿捏準確!尤其是在這部電影中,發火的片段。

    因為,但凡瞭解一點表演,就會知道,情緒是不能表演的。你永遠不能演出快樂、悲傷或者害怕!

    2、角色為什麼會在此處說此話,為什麼會對此情有此“選擇”,背後都有來龍去脈,必須邏輯自洽,否則就難以說服觀眾。

    很多人提到優秀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於老師的表演讓我看到了曾經教育過我的老師的身影,這足以證明,於老師可以在不同的人格間變換,就是因為於老師透過連貫的細節設定,讓邏輯“立體”了起來。

    透過以上了兩點,就足以證明,於老師是個影帝級的人物!

  • 2 # 八月初文化啊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相信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對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

    1965年,苗宛秋的老師(張國立飾演),面對苗宛秋以全縣第一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卻因為時代背景,個人家庭成分限制的原因,與北京大學失之交臂時,說了上面這句話。

    當時老師說的這句話,也成了苗宛秋在後來的幾十年裡,作為一名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對學生負責的人生指引。

    而苗宛秋的教學思想,也在1986-1989年的時光裡,傳承給了班裡的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王海。

    當很多年後,王海站在講臺上,對學生朗讀著優美的文字,他應該不會忘記,那個曾經帶著這群在青春裡迷失自我的孩子們,逐漸走上正途,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的那個人。

    那個不遺餘力的人。

    1

    不得不說,這部片子超出預期,在中國產片參差不齊,特別是青春懷舊主題電影爛大街的當下,這部片子,讓我們笑中帶淚。

    所以,豆瓣上6.8分的評價,我想是低了。

    國內觀眾對中國產片可以多一些寬容,把標準放得跟國外大片一樣低吧。

    當不在舞臺上跟郭德綱插科打諢,趣味黃段子信手拈來的時候,于謙老師,讓我們重新看見什麼叫演技。

    要不是這次,很多人可能忘了,于謙除了愛抽菸喝酒燙頭,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的女婿外,他還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影視圈人。

    1995年,于謙從北京電影學院學院影視導演系畢業,是真正的科班出身。2000年開始,于謙涉足影視圈,參演了多部影視劇。(這麼些年,於老師參演了德雲社的那些影視劇,是造了什麼孽)

    所以說,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

    於大爺在這部片子裡面飾演的高中班主任苗宛秋,擁有一個詩書氣質的名字,卻是一個十足的精神分裂的人。

    人送外號——苗霸天。

    就是這個霸天,無論是1989年,還是2019年,都是學生時代的噩夢。

    苗宛秋剛接手班級就開始立規矩給學生下馬威,禁止學生燙頭髮、塗口紅,對倒賣商品甚至是班級裡的混混都手下不留情。

    于謙的苗老師,一下子就讓我們拋開了那個捧哏形象,他架著眼鏡推著腳踏車,嚴肅的表情,都給了這個老師形象最明顯的註釋。

    也正是因為所有人都經歷過學生時代,也遇到過像苗霸天一樣的班主任,所以在電影院裡,從小孩到大人,都被片中的一些情節吸引了。

    2

    班主任是怎麼樣的存在?

    除了那些標誌性口頭禪“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個班級”“整層樓就你們最吵”“這都是重點”“送分題啊”,還有就是老師的勢利眼。

    不可否認,每一個班主任都有明顯的重優輕差的毛病,即使是心地再善良的老師。

    于謙飾演的苗老師,從一開始就帶著有色眼鏡。這源於他作為老師也作為長輩,對這些未經世事不辨是非的孩子們,教導的責任。

    每一個老師,都無法容忍學生做學習之外的事情。所以,學習好的學生,在他們眼中,就代表著優秀和希望。

    苗老師頂住壓力,強行選擇了學習成績最好的安靜當班長,卻拒絕了事事熱心工作積極的關婷婷以及關婷婷推薦的洛小乙。

    如果說拒絕關婷婷是出於對安靜的獨寵,那拒絕洛小乙則是直接對於差生的區別對待。

    這一點,在苗老師因為腳踏車被動手腳之後,怒而直接訓斥洛小乙尤為明顯。

    在他眼裡,只有洛小乙這種混社會的人,才可能幹出如此卑鄙無恥的事情。

    這個苗老師,是我們大眾熟悉的老師。也是于謙演技的證明。

    無論是教室裡初立規矩提及自己警局有人時的橫,還是操場上與洛小乙對峙時無所顧忌的狠。

    于謙的苗老師,是真正的角色再現,而不是捧哏的熒幕重疊。

    包括後來于謙為了幫助洛小乙找回自我,在小餐館當著本地混混的面,要帶走洛小乙用狠話激怒他時的神態,像極了一個威嚴的父親。

    或者說,是領路人。

    這部片子的主旨思想,其實並不只是給大家回顧一下校園的青春歲月以及一個難忘的老師形象。

    深層次的,以苗老師為核心,從苗老師的老師,到苗老師的學生成為老師,這是一種教育者思想的傳承。

    如同《無問西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一樣,老師的作用,一方面是傳道授業解惑,另一方面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張國立飾演的老師在苗宛秋因時代限制造成的高考悲劇,而延伸了對人生的疑惑時,說出那句影響苗宛秋一生的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苗宛秋化身苗老師,在校園裡兢兢業業教書,把自己當年的夢想化成動力,鞭策著學生們前行。

    就像那張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通知書,從苗老師手裡傳到了最像苗老師的安靜手中,他寄託了自己最大的希望。

    只是雖然說1989年的學生,比起1965年對於未來人生方向多了很多選擇,但安靜的悲劇,還是命運最大的嘲弄。如同1965年的夏天一樣,無可奈何。

    3

    苗老師的悲劇更像人生。

    比起偉光正的教師形象,于謙飾演的苗老師也有些不為人知的一面。

    無論是1965年命運的拋棄,還是為人師表時不願追逐的性格,都讓這個教室裡叱吒風雲的優秀教師,活得比誰都累。

    擁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卻最後變成一個對學生兇狠的班主任,學校裡無所畏懼,卻在生活中因為洛小乙找到自己女兒而變得像紙老虎。

    苗老師也是人,所有的班主任也是人。

    有的班主任空有一腔抱負和學識,只能窩在學校的一層矮房子裡。

    有的班主任教室裡嚴肅無比,回到家卻每天忍受與妻子吵架。

    有的班主任妻子突然離世,有的班主任,突然撒手人寰。

    班主任的威嚴,在學生面前是天然形成的,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卻是微不足道的。

    拿了多少年的優秀教師稱號,苗老師卻得不到一套學校分的房,回到家還要被妻子抱怨。

    因為一點事,不明不白地就被辭退。

    《老師·好》越往後看,越覺得是教育者的無奈,而不是一個青春的回眸。

    曾經有文采卻不務正業的王海,成了延續教師精神的新引路人。

    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安靜,一場車禍之後,再也沒有考上北大,那個當初覺得一定考得上的學校。

    曾經嘔心瀝血的老師,最終換了一個小地方,依然做著老師。

    時代與命運,往往就是這麼可笑。

    4

    片中其實有蠻多淚點。

    值得肯定的是,都沒有濫情的苗頭,劇情比較簡明,推進順暢。

    比如關婷婷不聽勸阻,依然獨自一個人在天台上練習舞蹈。雖然說是關婷婷想為班級爭得榮譽,其實也是學生時代的關婷婷勇於追尋心中的喜好的表現。

    不管怎麼說,關婷婷的人生要比安靜和洛小乙以及其他人都要活得明白。

    這也是她這個人物在片中形象更為豐富立體的原因。

    而安靜,是班級裡典型的好學生,人如其名,安靜靦腆羞澀。很難想象,一個班裡的班長,真的由安靜這樣的人來擔任會是什麼樣。

    而洛小乙是班裡典型的壞孩子,也就是老師眼中的差生。只是,比起真正的校園,洛小乙這樣的人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拉上岸。

    除了本身學習基礎導致的未來信念崩塌,很多時候,是沒有一個像樣的班主任和家長去引導。

    苗老師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5

    通片看下來,是一部合格的中國產片沒錯。

    比起純雞湯懷舊青春片,《老師·好》是有看點的。無論是教室裡師生之間的矛盾摩擦,還是老師與學生心靈的互通,這個過程,既歌頌了教育精神,也懷念了學生時代的美好。

    所以說,這部片子也算是雞湯,但煲得真香,算是有良心的作品。

    (于謙可是這部電影的監製)

  • 3 # 盤遍世間

    在德雲社裡面,于謙是個超有意思的人。

    愛玩,愛養動物,什麼都不操心,釣魚、玩鳥、熬鷹、馴馬,樣樣都來,但樣樣都做的不錯。

    馴馬,馬匹獲獎,訓狗,狗也得過獎。

    本職工作是說相聲,幾十年間雖然有起有落,但也是登過春晚舞臺 ,大江南北無人不曉 。

    偶爾客串下演戲吧!也能逮著一個大爆的中國影史票房第一的《戰狼2》,票房紀錄56.8億人民幣。

    要說於老爺子運氣還是真正的好!

    自己演主演吧!《老師·好》一部小投資,小眾青春片,本來以為票房七千萬 ,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成績,能夠讓投資人笑醒。

    結果上映46天,收穫3.52億人民幣的票房,這個成績,簡直亮瞎一眾德雲社演員的眼睛。

    不到一千萬的投資,收穫3.52億票房,刨去各種費用,投資人可以瓜分1.09億利潤,賺的是盆滿缽滿。

    仔細算算,于謙客串和主演的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70億了,這個成績,對於玩票一樣的參演影視劇的于謙,簡直太厲害了

    2017年參演的《縫紉機樂隊》,票房4.56億人民幣。

    2013年參演的《親愛的》,票房3.44億人民幣。

    2010年參演《越光寶盒》,票房1.3億人民幣。

    其中還夾雜著德雲社的《我要幸福》、《三笑之才子佳人》、《祖宗十九代》、《大話天仙》,爛雖然爛,票房還是有的,湊湊也有一億。

    於老爺子也算是70億票房俱樂部成員。

    于謙演戲,規規矩矩是學院派,他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拿到角色,不管是多小的角色,他也要研究一番,怎麼融入劇中。

    於老爺子在相聲界能靠演技出名,靠的就是,不出戲,演什麼像什麼,能契合劇中人物形象,和電影氛圍融為一體。

    《戰狼2》中他飾演一位在非洲做生意專坑自己人的奸商,簡直了,於大爺舉手投足間那還有一點寬厚儒雅的相聲捧哏的樣子,活脫脫地就是一個奸商,為了50%的利潤,就敢推人下水.

    而到了他主演的《老師·好》,發揮的餘地更大了,他站在講臺前,那就是老師苗宛秋啊,表面上凶神惡煞,實際上默默關心每一位學生,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走上正道。

    演的細緻入微,超有代入感。

    他的表演說起來,大概是做到恰如其分,不過分突出自己,與影片的整體風格融,與角色融為一體。

    于謙形容他自己的表演風格是生活流,一切全靠感覺。

    其實不是,他還真是細心研究過角色,與導演和編劇一遍遍探討這個角色到底該怎麼演,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九十年代相聲不景氣的時候,于謙為了養活自己,其實跑過劇組,在大大小小的劇組裡演過無數小角色。

    正是這些數不清的小角色,一點點磨練起他的演技。

    童年回憶之一的《小龍人》,就有於老爺子的身影,他在裡面飾演一個唐朝的書生。

    《編輯部的故事》裡面他飾演一個武警班長;《海馬歌舞廳》客串一個礦主;《九九歸一》飾演包小三;劉曉慶版的《武則天》,他飾演黃國公李撰。

    於老爺子運氣好是真的好,隨便演演,都能遇到爆款,但演技,也確實是有演技,真正當起主角來,也是能扛起票房

  • 4 # 陳芳芳姑娘

    《老師·好》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這裡面于謙老師的演技確實還可以,演出了老師的那種無怨無悔,和對學生深深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今年取消美術校考,你們想對孩子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