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雨百合
-
2 # 斂意種情
我們這裡結婚一般都是男方叫女方父母叫姨和叔,擔因為我的老婆不是本地的,他們那裡的風俗是女方改口叫爸媽,男方也得改口叫爸媽。而我第一次卻怎麼也叫不出來,就因為這個事,還和老婆吵了一架。
記得結婚以後回孃家的第一次,因為老婆說她們那裡要改口,我心裡非常的不情願,老婆說我能改口叫你的父母,你怎麼就不能改口叫我的父母呢?我說,我心裡彆扭喊不出來,於是老婆讓我對著她父母的相片練習。對著相片叫可以叫出來,我也想應該沒有問題了。於是我們就一起回孃家,在路上我還是在練習。
到家了,老婆大聲的叫爸媽,然後老婆掐了我一下,我也只好叫出來,但是非常彆扭,叫的聲音特別小,還好岳父岳母不在意,第一次就這樣矇混過關。
接下來幾天,是最難熬的,一直叫不出口,可看的老婆期待的眼神,於是鼓足勇氣叫了出來,就這樣慢慢習慣了。
-
3 # 鄭感情
剛結婚,彆扭彆扭,隨著跟著老公喊的次數多了,也就順其自然了。
我老公這個狗腿子對我的爸媽更是自然了,
剛見父母的時候就可以和我父母聊的很開心的那種。
目前結婚4年了,叫順口了都,但是我們這邊很好區分,我的父母都是叫爸爸媽媽,我老公家都是叫阿爸阿媽的。
現在連帶著我兒子喊我的爸爸媽媽叫“爺爺和奶奶。”
喊我的公公婆婆是“阿公和阿嬤。”
沒有任何衝突,挺好的
-
4 # 話嘮小芳
不變扭,因為愛和責任我嫁給老公,同時她父母也就變成了我父母;話說愛屋吉屋就是這個道理吧;
記得6年前我們剛訂完婚,按照淮安的風俗就要改口喊對方父母爸媽,也許起初我剛喊,聲音會變扭的不夠洪亮,但好像很快就順口順心了;可能這和我的性格有關吧...
我們兩人還約定,以後在電話記錄裡;互相稱呼對方爸媽為咱爸咱媽作以區分,並且生活中禁止提對方父母你媽你爸,目前到現在我們在一起快七年了,這個約定還保持一致
因為尊敬是相互的,愛的行動也是相護的;
-
5 # 我們的生活點滴
如果是剛開始你覺的有點彆扭那很正常,可是都結婚七年了還彆扭那我覺的是你的問題,最起碼你沒有把別人的父母放在心上,而且還很少喊那就是你對別人的不尊重,你要換位思考哈如果你的媳婦這樣對你父母你心裡舒服嗎?她看見你父母也不喊你看見了心裡有想法嗎?你肯定不舒服你會覺的她不尊重你父母,這是最起碼得教養問題,你怎麼善待他人別人就會怎麼善待你,所以你那個想法是不對的,對丈母孃和老丈人要跟對自己的父母一樣,我相信你如果有所改變,那你們將會是充滿幸福快樂的家庭。
-
6 # 天地英雄
父母從小把我們扶養大真的很辛苦,從上小學開始,到我們成家立業,父母親為我們操碎了心,付出了一生的精力,直到我們結婚那天,父母親的包袱感覺輕鬆點,結婚慶典當中,我們都要改口,稱對方的父母叫爸爸媽媽,當然了會收到紅包,就是改口錢,這一天是人生最幸福的。
只要我們把心態擺正,把對方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這樣叫起爸媽就很自然,不會彆扭,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我們要把她們對我們的愛,去愛他們,讓我們父母晚年才能夠幸福的生活,安度晚年。
-
7 # 勿忘東北
感謝邀請回答,首先我得先提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百善孝為先‘’,是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做事,撫育我們長大成人,取妻生子,他們為了子女辛苦一生,任勞任怨。他們年齡大了,做為兒女的我們更應責無旁貸的去孝敬父母,努力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同樣我們夫妻雙方的另一半父母,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父母,結婚改口時感覺有些不習慣,可以理解,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我在結婚當天喊岳父岳母,‘’爸媽‘’時也有點小緊張,但看到他們手裡的紅包(改口錢)時,頓時就忘了,爸媽脫口而出!呵呵!不要當真,是說個玩笑,而是出於對自己妻子的尊重,對老人的尊敬,既然都是一家人了,就沒有你的,我的之分,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同樣我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共同孝敬雙方的父母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我們炎黃子孫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
8 # 駿澤
我是沒有感覺彆扭,叫我岳父母“爸媽”很自然。首先,我愛我的妻子,“愛屋及烏”,愛她,就要愛她的父母。如果你愛你的妻子,為了你妻子高興,儘量還是叫“爸媽”吧。不然她夾在中間也會感覺不舒服。其次,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習慣就是這樣啊。既然結婚了,基本就是一家人,就要入鄉隨俗啊。你的岳父母從年齡和輩分講和你父母一樣。所以說,叫岳父母“爸媽”和叫自己爸媽從心理上講也是沒有毛病的。最後,我的岳父母待我也非常好,像親兒子一樣。俗話說得好“一個女婿半個兒”,你和你妻子相親相愛,又沒有其他事情,本身岳父母從心理上就把你當成“兒子”了。只要你愛護好自己的妻子,哪怕做好半個“兒子”叫聲“爸媽”也是理所當然的啊。。。。
所以,我的意見是改變一下自己,慢慢適應這個事情,多叫幾次就好了。。。
-
9 # 珊桃和露
喊對方父母“爸媽”的時候彆扭嗎。為什麼?
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是源於我的三表姐。表姐很漂亮,姐夫的哥哥當時是區委領導。姐夫人很老實,一天說不了五句話,在當修理工,表姐因為利益關係就嫁了。當時八十年代初期,我們整個家族都得到過姐夫家裡的好處。
我是在表姐家裡去玩的時候發現她喊公婆不喊“爸媽”。就直接喊的“老太太,老太爺”,當時很奇怪,就問她怎麼不喊爸媽。表姐說,又沒有生養我,哪裡就成爸媽了。但是表姐對她的公婆很好,買東西都是說“給我家老太太,老太爺買點”。表姐那句“沒有生養,就不是爸媽”的話卻烙在了我的心裡。
一、為什麼感覺彆扭?
不瞞大家說,我結婚三十年了,直到前年公婆去世我也沒有喊過“爸媽”。可能很多朋友會攻擊我“不孝”或者“少家教”之類。其實我一直就覺得不是生養自己的父母怎麼喊的出口?
我孃家和婆家都在一條街上,我媽經常說炒菜沒鹽巴了回孃家拿了再回去炒菜油都還沒有燒熱。老公比我大五歲,可他媽媽卻和我外婆一樣大,把這麼大歲數的老人喊爸媽我真喊不出口。
還沒有結婚以前我對準公婆說,我可能不會喊你們爸媽,因為我的爸媽離我不遠,我不想太尷尬。對這個問題我的父母也說過我,這樣不好,畢竟是老公的爸媽,別人會說我們沒有教給你,但是我就是過不了心裡那個梗。
還好我公婆他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反正沒有在意這些。我們那個時候結婚沒有整典禮那一套,所以也就不存在改口那些,我也就一直叫他們“老太太,老太爺”。一直延續了三十年。期間也有好事者,因為這個來挑撥過,就對公婆說,你們這娶的什麼兒媳婦連爸媽都不喊。公婆還是笑著說,不管她怎麼喊,只要以後對我們好就行,能和兒子興起一家人就行。
當時為公婆的高情商回答感動,但是依然沒有喊出“爸媽”來。反而是我的兩個妯娌,每天爸媽喊的很親熱,哄老人拿錢用,哄老人幹活帶孩子,最後還是離婚結束。
二、可以不叫爸媽,但是要孝順老人。
一是對老人要用心。其實老人不在乎對他們的稱呼,重要的是對他們的心。
我和公婆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了很久,直到兩個妯娌離開,老人彷彿才發現有我這個人一樣,開始關注到我。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他們,沒有太多的親熱,但是也不會刻意冷淡。他們那時還能下地做活,我們也就相安無事。
後來有一次婆婆媽摔了一跤,快七十的人了,直接就摔成不能自理。老公工作不在本地,我只有放下自己的事情,每天照顧一大家人的吃喝(還有妯娌丟下的三個孩子),還有床上婆婆媽的拉撒。到這個時候,他們才真的覺出我的好。
二是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起居。他們的老年生活,病,死全是我在操辦。婆母喜歡上街,我就時不時的給她零用錢,喜歡吃館子的蒸菜,我就給開館子的朋友說我來結賬,結果她請一桌老人家擺闊。我看到有好看的衣服也給她買,她穿的漂漂亮亮的我也光鮮,遇到蛋糕房有適合她口味的也給她買。
其實我的婆母是個心很大的人,對怎麼稱呼他們沒有表現出不快,只是比較看重我怎麼對待他們。我沒有太多的甜言蜜語,只想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他們。過去老人言“嘴裡咪咪甜。心裡藏了個鋸鋸鐮”,意思就是說嘴巴說的好聽,做事情卻狠心,這些事我做不來,也教育我的子女不要做。
所以不是不喊爸媽,心裡就沒有他們了,就可以不管他們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三是尊敬老。你的敘述中說,和老婆感情好,就是和岳父母平淡如水。俗話說“愛屋及烏”,你現在可以先把他們當做一般老人對待,先從尊敬他們開始。你能從心裡開始尊敬他們了,就可以開始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了。冬天冷不冷,今天吃什麼,住的還舒服嗎,沒事出門去逛一逛。逢年過節的買些禮物,老人生日帶孩子回去陪他們吃飯聊聊天。老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多去床前走動,陪老人去醫院,細心照料。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好是來自心裡的。
至於說喊不喊爸媽,若是心裡實在彆扭,喊不喊都無所謂的吧。但是記住,一定要對他們好才可以。因為他們是“爸媽”!!!
-
10 # 鄰水柑子妹
最早知道喊對方父母“爸媽”很彆扭是源於我的二姐。二姐人長的很漂亮,姐夫的哥哥當時是區委領導。姐夫呢人又老實,一天說不了五句話,在棉紡廠當修理工,二姐因為利益關係就結婚了。那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整個家庭都得到過姐夫家裡的好。
我在二姐家裡去玩的時候,發現她喊公婆沒有喊“爸媽”。就直接喊的“老太太,老太爺”,當時就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怎麼不喊爸媽呢?二姐說,又沒有生養我,哪裡就成爸媽了。但是二姐對她的公婆很好,有時候出門買東西都是說“給我家老太太,老太爺買點”。二姐那句“沒有生養,就不是爸媽”的話卻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裡。
一、為什麼感覺彆扭?
不瞞大家說,直到前年公婆去世我也沒有喊過“爸媽”。我一直覺得不是生養自己的父母怎麼喊出“爸媽”來?老公比我大五歲,可他媽媽卻和我外婆一樣大,把這麼大歲數的老人喊爸媽我真喊不出口。
還沒有結婚以前我就對準公婆說過,我可能不會喊你們爸媽,因為我們兩家就在一條街上,離得太近了,我不想太尷尬。對這個問題我的父母也說過我,畢竟是老公的爸媽,別人會說我沒有教養,但是我就心裡過不去那個坎。
還好他的父母不知道是真還是假的反正沒有在意這些。我也就一直叫他們“老太太,老太爺”。一直延續了三十年。這中間也有多事的人,因為這個來挑撥過,就對公婆說,你們這娶的什麼兒媳婦連爸媽都不喊。公婆只是笑著說,不管她怎麼喊,只要以後對我們好就行,能和兒子興起一家人就行。當時為公婆的高情商回答感動,但是依然沒有喊出“爸媽”來。
二、可以不叫爸媽,但是要孝順老人。
一是對老人要用心。這樣我和公婆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了很久,對他們,沒有太多的親熱,但是也不會刻意冷淡。他們那時還能下地做活,我們也就相安無事。後來有一次婆婆媽摔了一跤,快七十的人了,直接就摔成不能自理。老公工作不在本地,我只有放下自己的事情,每天照顧一大家人的吃喝,還有床上婆婆媽的拉撒。到這個時候,公婆才真的覺出我的好。
二是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婆母喜歡上街,我就時不時的給她零用錢,我看到有好看的衣服也給她買,她穿的漂漂亮亮的我也光鮮,遇到蛋糕房有適合她口味的也給她買。
其實我的婆母是個心很大的人,對怎麼稱呼她也沒有表現出不快,只是比較看重我怎麼對待他們。我沒有太多的甜言蜜語,只想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他們。所以不是不喊爸媽,心裡就沒有他們了,就可以不管他們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三是尊敬老。都說“尊老愛幼”,可以先把他們當做一般老人對待,先從尊敬他們開始。能從心裡開始尊敬他們了,就可以開始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了。冬天冷不冷,今天吃什麼,住的還舒服嗎,沒事出門去逛一逛。逢年過節的買些禮物,老人生日帶孩子回去陪他們吃飯聊聊天。老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多去床前走動,陪老人去醫院,細心照料。讓他們感覺到對他們的好是發自心裡的。至於說喊不喊爸媽,若是心裡實在彆扭,喊不喊都無所謂的吧。但是記住,一定要對他們好才可以。因為他們是“爸媽”!
我是北方男,結婚以來和老婆父母感相處平淡如水,沒什麼共同語言也沒什麼矛盾比。現在結婚都七年了,除了剛結婚那會不得已偶爾喊兩聲爸爸媽媽以外,以後很少喊,總感覺喊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爸媽特別扭,也特別不自在。聽說老外都是直接稱呼對方父母的名字,我覺得挺科學的,但在中國感覺又行不通。我老婆感情挺好的,她沒覺得有什麼問題,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多不多。
回覆列表
你好,首先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結婚後改口是每個夫妻都要經歷的事兒,起初會彆扭,我記得我跟我老公是拿證後回家開始改口的,第一聲“爸,媽”喊出來真的很彆扭,我在心裡掙扎了很久,但是喊出來後就習慣了!因為這是一個磨合的過程!
對於雙方父母其實本來是因為你的另一半把幾個原本陌生的人綁到了一起,爸媽的概念那是血濃於水的,那是生我養我的人,突然喊沒有關係的人爸媽肯定會彆扭,這是自然的,但是隻要相處久了,時間長了在一起有感情了,我覺得那個“爸,媽”會叫的更順口更自然。
因為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知道了父母的那份偉大的愛後,我們更應該體諒雙方父母,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會有彼此的另一半,才會有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放下心中的那個小九九,你就不會彆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