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不假
-
2 # 嘉佑風雲
其實這個問題說的不全對,準確的說是李淵重賞也重用秦瓊,真正對秦瓊不重用的應該是李世民。至於秦瓊為什麼官位不高,沒有像尉遲敬德、徐茂公他們那樣進入國家領導人行列,其實這牽涉到帝王用人之道的問題。
先從秦瓊的經歷和入職大唐公司說起
秦瓊最早是隋朝的軍官,從當士兵的時候就很受領導來戶兒重視,來戶兒是隋朝有名的大將,很受隋煬帝賞賜,此後的隋朝歷任領導都對秦瓊賞賜有家,加入了瓦崗寨後,李密聽說秦瓊到了之後,對他又是升官又是賞錢,瓦崗寨被王世充擊敗後,又歸順了王世充。
但是王世充這個人不行,所以秦瓊和程咬金兩個人一合計,就陣前倒戈了,直接加入了唐朝陣營。這也是秦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主動更換領導,當時的李淵那個高興啊,立即就把他安排到了李世民手下工作,並讓他做了馬軍總管。
秦瓊歸順唐朝沒多久,就發生了一件大事,差點李唐王朝提前夭折,當時尉遲敬德跟著宋金剛一路南下,把李淵的老巢太原城給打了下來,一直打了山西南部,此時的唐朝萬分危機。
李淵派了好幾撥人都被打敗了,主要就是尉遲敬德太猛了,後來是李世民帶著秦瓊他們親自來打,才在美良川(山西聞喜一帶)打敗了尉遲敬德,而打敗尉遲敬德最大的功臣就是秦瓊。
李淵那個高興啊,連忙派人去軍中傳旨,說你不顧老婆孩子來投奔我,今天又立了大功,如果朕的肉可以吃,我一定割下來賜給你,更何況這些財物。希望你再接再厲。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原本舊唐書中都有記載。
可見,李淵這次給秦瓊送了不少好東西。
此後的秦瓊也確實再接再厲,為大唐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即使去世之後,李世民也沒有忘記他的功績,把他繪入了凌雲閣之中。
但是這麼好的將領,為什麼建國後沒有得到重用。
這其實是帝王用人之道的問題,同樣是歸順唐朝的,為什麼尉遲敬德,在李世民那順風順水,因為李世民對尉遲敬德有恩,如果不是李世民,尉遲敬德早被人殺掉了,尉遲敬德為了報恩,所以對李世民極為忠心,這樣的將領,皇帝當然喜歡了。看下徐茂公就知道了,李世民臨終前,為什麼一定要把徐茂公趕出朝廷,就是為了送個人情給兒子,讓李治稱帝后,在把徐茂公官復原職,乃至加官進爵,為的就是讓皇帝有恩於他,這樣他才會死心塌地的為皇帝效力。
而這一點恰恰是秦瓊缺少的,秦瓊的名聲太大了,不管跟哪個老闆,老闆都對他恭敬有加,不管是對李淵還是對李世民,這兩位對他沒有私人的恩德,誰也不欠誰的,不欠別人也就談不上什麼私人感情,也就是正常的人事往來。
這也是為什麼,唐朝統一之後,秦瓊有點銷聲匿跡的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身體,因為參加的戰爭太多,流血負傷太多,唐朝建立後,秦瓊一直處於修養狀態,這也導致了他此後很少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就連玄武門之變這麼重大的事,史書都記載不詳
-
3 # 萬事之始
秦瓊,鬥將也!這也是李淵和李世民雖然重用秦瓊,但始終沒有在朝堂上給予秦瓊一席之地的原因。李淵和李世民對秦瓊的定位很準確。
唐朝的建立依靠的是三批人:
其一、關隴貴族
其二、山東士族
其三、軍事貴族
李淵起家依靠的力量關隴貴族就不用說了,這是李唐王朝起家的本錢。隋朝的楊家雖然也是關隴貴族出身,但是到了隋煬帝時期,因為關隴貴族的勢力過大,已經不是尾大不掉的問題了,而是朝廷的政令必須要由他們首肯才能得以實施的問題,這才是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馬上要殺掉高熲、賀若弼、韓擒虎的原因。
至於楊素、宇文述之流,也是見到隋煬帝動了殺心,才主動投靠,可即使是這樣,也少不了楊廣的猜忌。要是不是二人死的早,恐怕也會落到和高熲、賀若弼、韓擒虎一樣的下場。
從表面上看,楊廣三次討伐高句麗是窮兵黷武,其實,這是楊廣對關隴貴族軍事實力的一次大消耗,對山東士族經濟實力的一次大消耗,只不過步子邁得太大,撕破了褲襠而已。
李淵也就是趁此時機聯絡了關隴貴族,做了他們的代言人,在他們的幫助下,才得以推翻隋朝。同時,又和山東士族中的滎陽鄭氏和弘農楊氏聯姻,給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別娶了這兩家的閨女,獲得了山東士族們的支援,不然,李淵僅憑區區一個太原留守就想著能夠推翻強大的隋朝?
軍事將領的重要除了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之外,獲得能夠直接在戰場上立功的將領,就顯得尤為重要。
軍事將領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運籌帷幄型,如李靖;一類是斬將擘旗型,如秦瓊。但要從戰爭中直接獲得感官刺激的,則是秦瓊之類的鬥將。
古代的戰爭形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鬥兵,即擺開堂堂之陣,突出的是軍隊的整體實力,一位將領再勇猛,在萬馬軍中也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另一類則是鬥將,雖然效果不能像小說中描述的那般“陣前一將落了馬,陣後散了十萬兵”,但卻是會對士氣產生影響,因此,每逢大戰,也確實會出現雙方的勇士單挑的事情,但絕不是主流。
而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秦瓊可以被稱為隋唐之交最勇猛的將軍了。
據《舊唐書》記載:
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
如果秦瓊真如《隋唐演義》描述的那般,是唐朝的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的話,李世民又豈會讓一軍的元帥親自出馬與對方搏鬥呢?而且,從記載中的秦瓊對自己的武勇“以是頗自負”的情況來分析,這也不是一位統兵的將帥所應有的表現。
據《舊唐書》:
從須陀擊李密滎陽。須陀死。率殘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戰黎陽,中矢墮馬,濱死,追兵至,獨叔寶捍衛得免。
張須陀死後,秦瓊投奔了裴仁基。後來裴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了秦瓊大喜,立即重用。不過,我們從李密封給秦瓊的官職帳內驃騎來看,李密也是把秦瓊作為了保鏢來使用,並沒有給予統帥軍隊的權力。這恐怕不能以李密不信任秦瓊來解釋,只能是秦瓊雖勇,但卻不具備指揮軍隊作戰的能力或者這種能力有欠缺。
李密也是隋末的人傑,他的眼光,筆者是相信的。
果然,在一次大戰中,李密受傷,幾乎喪命,正是在秦瓊的救援下才得以保住性命。
李密投降唐朝後,秦瓊和程咬金等人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委任秦瓊擔任署龍驤大將軍。什麼叫做“署龍驤大將軍”?說好聽的是代理龍驤大將軍,說不好聽的是龍驤大將軍銜。如果秦瓊真的是用兵如神般的人物,王世充哪裡會讓秦瓊署理?
當然了,這其中有王世充不完全信任秦瓊的原因,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秦瓊確實不是小說中描述的那般是位統兵的帥才。
李淵和李世民為何不重用秦瓊?秦瓊投奔李唐後,李淵大喜。
據《舊唐書》記載:
高祖俾事秦王府,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戰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多,帝賜以黃金瓶,勞曰:“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
如果李淵是真的欣賞秦瓊的領軍能力,他決計不會把秦瓊派到李世民身邊,或者派去之後也應把秦瓊留在朝堂,做個兵部尚書啥的。可是,李淵卻偏把秦瓊派給了李世民,其原因有兩點:
其一、尉遲敬德也是鬥將,非秦瓊無人可敵。
其二、李世民久在行間,親冒矢石,身邊需要像秦瓊這樣的人做保鏢來保護李世民的安全。
李世民也和乃父一樣,都視秦瓊為鬥將,在意的也是秦瓊的武勇。
據《舊唐書》記載:
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
所以說,李淵可以給予秦瓊最高的禮遇,基本上是你想要啥我就給啥。但對不起,想要作為朝中大臣,一是你的出身不夠,二是你並不具備統兵的能力,我不能拿國家的安全來冒險。
而秦瓊好像也沒有這個方面的覺悟,一生也總是以鬥將的姿態出現。
據《舊唐書》記載:
尋授秦王右三統軍,走宋金剛於介休,拜上柱國。從討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未嘗不身先鋒鏖陣,前無堅對。
試想一下,有哪位將帥始終衝殺在第一線呢?史書中怎麼從來沒有記載李靖、李勣有這方面的事蹟?
總結因此,終秦瓊一生,他也沒有獲得唐朝六部九卿的職位,這不是李淵不厚道,也不是李世民不重用他,而是秦瓊僅是一位鬥將,並不是統兵的帥才。李淵和李世民對秦瓊的定位很準確。
唐朝因循隋朝舊制,採用的是府兵制,統兵的權力掌握在各地的折衝校尉手中。像秦瓊這種名位很高的將領,即使你是左武衛大將軍,手下根本沒有幾個兵。
在戰時,你可以出任一方總管或者都督,戰後就需要交回帶兵虎符,回到家中享福。反之,那些具有統兵能力的將領,如李靖、李勣、侯君集等人則可以在朝中擔任兵部尚書,正式進入朝堂,做六部九卿去了。
-
4 # 叨說歷史
秦瓊的富貴,秦瓊的國公爵位,秦瓊的上柱國勳官,都是李淵封的,所以李淵很器重秦瓊的,也很重用,這個問題也應該是指秦瓊後面跟李世民沒有給到大的政治封賞吧。
秦瓊最早是在隋朝的軍官,兵敗後投降於王世允,發現王世允沒有什麼大的本事,於是秦瓊和程咬金陣前倒戈,跟隨了唐軍,李淵非常開心得到秦瓊程咬金兩大將。後來李淵將兩人安排給了李世民。而尉遲恭在劉武周手下被唐朝軍隊擊敗後投奔李世民麾下的。
秦瓊和尉遲恭。無論在正史中還是在評書中,秦瓊和尉遲恭皆是武藝超群的好漢,兩人武藝、功勞不分上下。在兩人的使用上,李世民一般派秦瓊進行攻擊,而讓尉遲恭保護自己。這裡也可以看來秦瓊效忠於李淵的大唐而不是李世民個人,而尉遲恭就是更多效忠李世民個人。
雖然秦瓊和尉遲恭是隋唐時期並稱的名將,然而在論功行賞時,兩人待遇卻天差地別。在凌煙閣中,兩人的差別就十分明顯。尉遲恭被封為鄂國公,排名第7,封賞1300戶;而秦瓊呢?被封為胡國公,排名倒數第一,封賞700戶。秦瓊不僅排名比尉遲恭低17位,封戶更只及尉遲恭一半。其實答案就在玄武門之變上面。
對於李世民來說,玄武門之變是他登基奪位最關鍵的一步。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的表現當數第一。首先,李世民騎馬追擊李元吉時被樹枝絆倒,險些被自己弟弟用弓弦勒死。幸好尉遲恭及時趕到,嚇走了李元吉,才救了李世民一命。隨後,尉遲恭一箭射死了李元吉,立下了大功。成功擊殺太子和齊王后,尉遲恭又親自帶兵向李淵逼宮,並奏請其親筆寫了道詔令,命令各部人馬一併聽從秦王處置。由此,玄武門之變才以李世民大獲全勝而告終。
而對比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卻差強人意,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作為,只是在《舊唐書》本傳中帶了一句:“從誅建成、元吉 ”,但《新唐書》中卻壓根沒有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記載。在個人看來,秦瓊可能參與了政變,但沒有起什麼作用,甚至只是消極應對。
魏徵曾評價秦瓊:“他是社稷之臣,而非個人之忠臣”。對於玄武門之變這種骨肉相殘,並謀朝篡位的行為,秦瓊很難有什麼好臉色,所以在表現上不如尉遲恭積極。玄武門之變後,秦瓊以身體有病為由,不再參與朝政。《舊唐書·秦瓊傳》中記載,“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秦瓊告訴大家,自己生病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就是為什麼秦瓊與尉遲恭實力相當,前者封賞卻只及後者一半,官場上相差甚遠。
-
5 # 小太陽D
具體原因,歸結為一點我認為是帝王心術四個字,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仔細的回顧一下。
題目中所說的片段,應該是在秦瓊從王世充手下走出,投奔大唐之後發生的事情。當時秦瓊本是在瓦崗寨李密手下任職,李密在之前擊敗過宇文化及,因此變得驕傲自滿,甚至對於之前為他賣命赴死的兄弟們都不看在眼裡,導致很多將領對他離心離德。
後來,在和王世充對壘之時,因為自己的膨脹,甚至連基礎的防禦設施都不設定,王世充趁其不備偷襲大營,在邙山山腳之下大破李密大軍,李密戰敗之後十分害怕,就先去李唐投奔了李淵,而秦瓊在亂軍之中被捉住。在王世充的假仁假義之下投靠王世充。
不久之後,發現王世充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光明磊落,於是在王世充和唐軍大戰,九曲之戰的時候,和程咬金等人歸順李唐。
歸順李唐之後李淵十分高興,就讓秦瓊去秦王府任職帝王心術之一:這裡就有人會問,就像題目中所說的一樣,為什麼李淵不重用秦瓊而將秦瓊劃撥給李世民呢?
因為當時的李唐王朝,李淵的思想就是立長不立幼,所以就將李世民外派,導致幾乎都是李世民在外帶兵打仗,李建成留守朝中處理政事,自然需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將秦瓊放在朝中也沒什麼兵可用,之後還是需要跟隨李世民打仗,這樣一來不僅能人盡其才,同時也能讓李世民更賣力的幹活呀。
想一想,父親把這麼厲害的一員大將放在我的手下,是對我多麼的器重,此舉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帝王心術之二:題目中所說的立功是何事呢?宋金剛和唐朝作戰,並且十分勇猛,李淵就讓李世民帶兵平了宋金剛,本來宋金剛是一個讓李淵十分頭疼的人物,沒想到被秦瓊等人打敗,然後秦瓊還招降了宋金剛手下第一大將尉遲恭。
因此才有了上面所說的要將自己的肉給秦瓊吃,《新唐書》是這樣記載的:
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意思就是,愛卿不遠萬里甚至連妻子孩子都不照顧,也要來投奔我,現在又立下大功,假如想吃我的肉,我都可以割下來給你,又何況金銀財寶了。
這些話一說完,秦瓊作為一個降將自然感激涕零,再三拜謝皇上聖恩,當時哪怕李淵讓秦瓊自盡,秦瓊可能都不會含糊。
這裡是為帝王心術的賞,這麼一段話下來,無疑是提高了秦瓊的很大地位啊,但是秦瓊作為降將,又是剛來沒多久,如果說完這句話,還非要大賞特賞的話,可能會讓秦瓊飄飄然,覺得自己無敵了。
因此沒有給他官職上有所變動,也有讓秦瓊自己想一想的意思吧。
此為帝王心術之二。
結語題目中所說,並沒有用或者重用秦瓊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剛來投奔就將秦瓊放在第一作戰部隊,已經是對他很大的認可了,再來就是使用自己的帝王心術,讓秦瓊快速歸心又不敢太過膨脹,所以才會出現只有口頭嘉獎而無官職上的獎勵。
因為再到後期,不就給他升官了嗎?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
6 # 三悟頻道
李淵不僅重賞秦瓊,而且也重用秦瓊。至於題目中說的不重用秦瓊,應該是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沒有重用秦瓊。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是怎麼重賞秦瓊,又是怎麼重用秦瓊的。
1.秦瓊勇猛異常,又有錚錚鐵骨,贏得李淵父子的賞識。
秦瓊本是隋朝的官員,先是在來護兒帳下任職,來護兒是這麼評價秦瓊的,“此人驍勇彪悍,又有氣節,將來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後來,秦瓊先後投奔了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都被委以重職,而且,多次立功。
但是,王世充這個人疑心較重,喜信讒言,品行不端,秦瓊不願意與之為伍,所以,就離他而去,和程咬金一起投向了李淵。
李淵早就聽說過秦瓊的為人和才能,所以,就將秦瓊安排到李世民帳中任職,李世民呢,也對秦瓊的大名如雷貫耳,十分敬佩,還沒等秦瓊立功,就拜他為馬軍總管,與自己一起鎮守長春宮。
可見,李淵父子對秦瓊是禮遇有加,一直愛惜他的才幹。
2.秦瓊擊敗尉遲恭,成為唐軍中立功最多的人,李淵重賞重用他。
武德二年,秦瓊投奔了李唐,還沒有立功,就做上了馬軍總管。這一年,宋金剛勢頭很大,先後攻取了晉州和澮州,給李唐帶來很大的威脅。為了扼制宋金剛,李世民命令秦瓊前去征討。
宋金剛有一名部將十分英勇,先後俘虜了李唐多名部將,給李唐軍隊帶來很大的威脅,此人就是尉遲恭。
秦瓊先是率軍在美良川擊敗了尉遲恭,接著,按照李世民的部署,帶領程咬金、李績攻打宋金剛,宋金剛大敗,尉遲恭獻出永安、介休兩座城池,投靠了李唐。
戰後,論功行賞,秦瓊的戰功最多。李淵感動不已,說出了動情的一段話,“你不顧千里迢迢,拋下妻兒老小,來投奔我,如今,你又為李唐立下了汗馬功勞,我要賜給你一對金瓶,這還不算,現在把我的肉割下來給你吃,也不足為過”。說完,李淵拜秦瓊為秦王府右三統軍,賞賜黃金百兩,雜彩6000段,加封上柱國。
後來,李世民以秦瓊為先鋒,打擊王世充。期間,李世民親自挑選了1000多名精壯之士組成了精銳部隊,交由秦瓊、程咬金、尉遲恭和翟長孫四人率領。這支部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令對手膽戰心驚。
他們不僅收服了王世充,也打敗了王世充與竇建德的聯軍,將竇建德斬首處死,這一站,秦瓊獲封翼國公,賞賜黃金百兩。
所以,從這些事情來看,李淵父子不僅重賞了秦瓊,也重用了秦瓊。至於,玄武門之變後,秦瓊沒有得到重用還要從下面的事情說起。
1.秦瓊雖然參與了玄武門事變,但是,內心是比較牴觸的,這傷了李世民的心。
玄武門事變就是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的政治鬥爭,秦瓊雖然是李唐的翼國公,但是,他不願意看到李家父子、兄弟骨肉相殘,但是,攝於李世民的權威,還是去參加了,不過,沒有做出什麼積極的貢獻。
因此,李世民就疏遠了秦瓊,不再重用他。
2.秦瓊一身是病,年齡較長,不能勝任更多的工作。
秦瓊曾經這樣說過自己:“我戎馬一生,大大小小經歷過很多次的燃燒。,前前後後流的血能都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呢!"
可見,晚年秦瓊身體情況大不如從前,無法勝任更多的重要職務,所以,沒有得到重用。
-
7 # 歷史隨筆
李淵既重賞也重用了秦瓊啊。
秦瓊最初是隋朝來護兒部將,後追隨張須陀,再後來隨裴投降李密,不久又跟李密一起投降王世充飄蕩數年終於找到李淵這課大樹,幫著李淵一起搞事情,被分配到李世民帳下。
跟隨李世民數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為大唐建國建立不朽功勳,並且他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
秦瓊的武力值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世人也不會有把秦瓊和尉遲敬德畫像作為門神的傳統。
至於問題所說李淵為何重賞而不重用他?正是因為李淵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在數次戰鬥中軍功顯赫,所以唐朝一建國,李淵就給了他上柱國身份,不過李淵沒有當多久皇帝,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才是皇帝,李淵已經沒有人事任免權了,他還如何去重用?
至於李世民為何不重用呢?秦瓊算起來其實一直是跟著李世民做事的,但是每次戰鬥都是衝在最前方,所以唐朝建國後,秦瓊已經是傷痕累累,疾病纏身,無法委以多高級別的武官職位,做文官呢也不合適啊?所以更多的只能封賞。
雖然皇帝說話一言九鼎,但是一個疾病纏身的臣子被委以重要官職終究還是會讓很多人不滿,即便之前功勞甚偉,這和我們現在是類似的,沒有什麼功勞是可惜白吃一輩子的。
至於凌煙閣排名,太宗在立24功臣牌位的時候,秦瓊已經去世5年了,當然也包括一些其它功臣,這只是一個功臣紀念的牌位,並不是按照武力值,貢獻值做的排名,所以排第幾位和功勞大小沒有直接對應關係。
-
8 # 凌煙閣主
這跟秦瓊反覆無常有奶便是娘很有關係,再加上他加入唐朝算是一種投機行為,又沒有為唐朝立下任何汗馬功勞。還有就是李密反唐對瓦崗軍將領還是有影響的,所以李淵只用爵位勳位加以籠絡,而沒有授予任何實權官職。
秦瓊本是隋朝軍官,在張須陀手下效力,可以說秦瓊可是吃隋朝皇糧的人。可是張須陀率軍攻打李密翟讓瓦崗軍,結果中了埋伏,張須陀為了救秦瓊和羅士信,四進四出最後力竭而亡。
但是秦瓊在老長官張須陀戰死後,就立馬投靠了敵對方瓦崗軍。因為當時瓦崗軍勢頭正盛,李密大有可以建立新王朝的能力。所以秦瓊加入了瓦崗軍,一旦李密成功,那麼秦瓊就是開國元勳。
而且李密也非常重用秦瓊,讓他和羅士信還有程咬金率領瓦崗軍最精銳的騎兵。李密如此拉攏,秦瓊也十分賣命。在李密和宇文化及大戰的時候,李密的馬中了箭,是秦瓊捨命救了他。
好景不長,瓦崗軍起了內訌,李密殺了老領導翟讓。瓦崗軍從此人心渙散,加上李密攻打宇文化及瓦崗軍的精銳消耗殆盡。王世充趁機從洛陽城殺出,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大敗,秦瓊羅士信裴仁基等瓦崗軍將領被王世充俘虜。
而李密兵敗投唐。秦瓊等人都是王世充的俘虜。王世充對秦瓊等人不僅禮遇有加,還任命秦瓊為龍驤將軍。可是王世充並不重用瓦崗軍將領。當然了王世充怎麼可能會重用俘虜呢,秦瓊也沒有給王世充立下了戰功。
王世充打敗李密後也沒有趁機吞併李密的地盤,而是在小小的洛陽城自己當了皇帝。秦瓊感覺王世充沒有當皇帝的命,自己也做不了大鄭國的開國元勳。於是心裡盤算著應該離開王世充,可是秦瓊還不知道哪一方可以勝出。
沒想到李淵從太原起兵佔據了關中建立了唐朝。而李世民在淺水原一戰直接消滅了不可一世的薛舉薛仁杲父子,唐朝的勢頭正盛。秦瓊覺得唐朝可能會一統天下,投降唐朝才有可能成為開國元勳,光宗耀祖。
於是秦瓊等人趁著王世充和唐軍對陣的時候離開了王世充,投降了唐朝。只不過秦瓊不厚道啊,王世充對待秦瓊等俘虜,那可是非常友好。結果秦瓊離開王世充也就算了,比較讓人看不起的是秦瓊竟然說王世充為人狡詐,人品不行。
王世充為人狡詐也沒有殺秦瓊等俘虜,也沒有趁李密大敗就幹掉李密。反而讓李密投唐,還善待秦瓊等將領。可是瓦崗軍的將領實在不怎麼樣,和李密一樣是反骨仔。
這當然是瓦崗軍的裴仁基裴行儼父子,裴行儼歷史上沒有名頭,他在評書演義中可是大隋第三好漢的裴元慶的原型人物。對於裴行儼王世充可是仁至義盡,不僅將領自己侄女嫁給了裴行儼,還任命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
結果裴仁基父子不僅不領王世充的情,還想著擁立越王楊桐為天子。他們準備刺殺王世充,可是事情洩露,王世充將他們都殺了。
秦瓊當時投奔李唐,本來就是一種投機行為。也是李淵當時還沒有一統天下,當然禮遇投奔他的人。但是李淵也不是傻子,不能誰來投奔都直接接受,誰來投奔都授予朝廷官職。對於投奔的人有沒有才能,他們有沒有功勞,對李唐到底忠心與否都是要進行考驗的。李淵可不會走王世充的老路。
再說了秦瓊這樣投降過來的將領畢竟不是嫡系,也不是太原起兵的從龍功臣。加上秦瓊當時雖然驍勇善戰,可是帶兵打仗未必有能力。而且他跟隨的張須陀和李密都戰敗了,可是秦瓊也沒有什麼回天之力。
還有就是李密反唐的影響太大了,李密也是投降李淵的,李淵雖然算重用,但也是非常禮遇,封李密為邢國公,光祿寺卿。但是李密野心龐大,直接叛變了,幸虧唐軍有準備,李密沒有造成任何太大的損失。
於是李淵只是將他安排在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實際上也是在考驗這一批投降過來的將領。後來秦瓊跟隨李世民平定劉武周,才授予秦瓊上柱國的勳位,後來秦瓊跟隨李世民打敗王世充,竇建德才授予秦瓊翼國公的爵位。
但是李淵並沒有授予秦瓊任何實權的朝廷職務,這倒不是說秦瓊的功勞不夠大,而是秦瓊的功勞建立在李世民的指揮有方之上。再加上李世民剛打了勝仗,被冊封為天策上將,風頭一時無兩。
連皇帝李淵的風頭都被遮蔽了,所以李淵竟然殺了投降的竇建德,王世充也被流放巴蜀,死在路上。這都是李淵為了敲打李世民的訊號。
秦瓊因為跟著李世民打仗,逐漸成了秦王黨的重要成員。李淵作為皇帝怎麼可能放任秦王黨在朝廷做大,讓秦王黨的人佔據了朝廷的實權官職呢!所以作為秦王黨的秦瓊自然被打壓,連秦王黨的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都沒有任何實際的朝廷官職。他們的職務都是秦王府的職務,卻不是朝廷官職。
秦王的勢力官職隨著戰爭的勝利龐大,到了最後李淵封無可封,造了一個前所未有不曾聽聞的官職——天策上將,來犒賞李世民。
可是秦王李世民既是尚書令,也是太尉,還是十二衛大將軍,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加上他打敗薛舉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反王,功高蓋主,直接威脅李淵。
李淵也著手開始佈置削弱李世民,太子李建成走到了前臺,齊王李元吉也蠢蠢欲動。而李世民也在走鋼絲繩,小心翼翼。
朝廷的風向直接關係秦王黨的前途和未來。只要秦王一倒臺,那麼秦瓊的官職爵位可能會被剝奪。秦瓊不甘心。李世民也不甘心,秦王黨也不甘心。
只有李世民當上皇帝,那麼秦王黨的人才會在朝廷上出頭,他們才能掌握實權,成為名符其實的朝廷大臣。秦瓊本來就是是要當開國元勳的,投奔了這麼多主公,多次跳槽,怎麼能夠連個一官半職也混不上呢。
所以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實際上一方面是李世民想要當皇帝,避免李建成當了皇帝自己成為最大的功臣,最後和韓信一個下場。
而秦王黨的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秦王倒臺,他們就不可能升職加薪。說不定還會因為他們是秦王黨,輕則沒有政治前途,重則丟掉性命。所以他們必須讓李世民當上皇帝。
於是李世民等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逼迫李淵放棄權力退位。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勝利了,秦王黨的人都受到重用,升官發財是難免的。
秦瓊在玄武門的時候是負責對付玄武門外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尤其是薛萬徹等人。而李世民則率領尉遲恭長孫無忌等人在玄武門內誅殺李建成李元吉。
當時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也非常厲害,秦瓊還是抵擋住了他們的進攻。最後還是尉遲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扔出來,他們才放下武器投降了。
而秦瓊因為參與玄武門之變,受封七百戶,成為實權的左武衛大將軍,這可是正三品的朝廷官職,而唐朝的宰相也不過三品。
只不過秦瓊死的早,在貞觀十二年就去世了。後來李世民大搞凌煙閣功臣,為他們畫像紀念,秦瓊的畫像也在其中。可以說秦瓊的投機行為很成功。
李淵不重用秦瓊是有道理的。因為秦瓊作為武將,不過是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材料,至於獨擋一方,統帥千軍萬馬還是差了很多。
當時的唐朝缺乏的不是衝鋒陷陣的武將,而是獨擋一方的統帥。可惜秦瓊並不是李淵想要重用的型別,秦瓊達不到李淵的期望值。
李淵是靠家族打天下的,唐朝的開國元勳中有不少是李淵家族的人。比如李世民等人就不說了,就說說平定南方的李孝恭,還有起義的李神通,昭陽公主等人,都是李淵家族的人。
李淵對這些人非常重用,尤其是對李世民,了李世民很多官職,導致在唐朝初年,李世民一度是官職最多的人,其兼任的職務有二十多個。
-
9 # 野史那些事兒xwy
秦瓊投奔唐朝後,李淵特高興,說“我一定重用你!”,轉手就給了李世民。
秦瓊第一次立功時,李淵說:我的肉給你割下來吃。
第二次立功時,給錢給物,還封為國公。
但等唐朝建立後,秦瓊都沒入國家大臣的行列。
李淵為啥重賞秦瓊,卻不重用秦瓊?
其實這真不怪李淵,他才當了幾天皇帝呢!
秦瓊的國公爵位和榮華富貴都是李淵給的。
李淵對秦瓊那是沒得說,不過大唐剛建立沒多久,李世民就篡位了。
李淵當了九年太上皇,李世民和秦瓊又不是一條心,也難怪秦瓊無法受重用了。
要說這秦瓊,本是隋朝的官員。
瓦崗山造反,看隋朝不行了投奔王世充,發王世充也不是啥好東西。
後來和程咬金一起投奔唐軍,才成為唐朝大將。
最終成為門神一員。
秦瓊和尉遲恭都是門神,那尉遲恭是什麼來歷呢?
他原本是劉武周手下大將,被唐軍打敗後投奔李世民。
兩人不論武功還是功勞都差不多。
但李世民對兩人態度可完全不一樣。
打仗時,一定是秦瓊先上。尉遲恭備用。
這不是說秦瓊比尉遲恭強,而是明顯沒把秦瓊當自己人呢!
秦瓊效忠的是大唐,當時大唐是李淵的;而尉遲恭效忠的是李世民。
所以誰是自己人一目瞭然,所以為儲存實力,李世民當然要讓尉遲恭當“備用”啦!
秦瓊和尉遲恭不相上下,但論功行賞識,待遇卻不一樣。
尉遲恭被封為鄂國公,排名第7,封賞1300戶;
秦瓊被封為胡國公,排名倒數第一,封賞700戶。
都為建唐出過力,李世民有必要這麼偏心麼?
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尉遲恭曾做過一件大事兒。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生死存亡之際,那尉遲恭可出過大力呀!
當初李世民被李元吉的樹枝扳倒,險些死在當場。
是尉遲恭救了他一命,這護駕之功,秦瓊自然不能比了!
後來尉遲恭射死李元吉,還帶兵向李淵逼宮,這和李世民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作為李世民心腹,排名第七,封1300戶,也無可厚非。
再說秦瓊,那可是“小孟嘗”,最終兄弟情義。
玄武門是李世民殺兄弟,謀父位。
不管李世民的兄弟們對他再怎麼不好,李淵再怎麼偏心。
估計他也不願意陪李世民做這等事情。
所以秦瓊雖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卻是消極應對,沒起大作用。
這麼一比較,秦瓊獲得的封賞最少,也無可厚非。
當然,秦二爺也未必在乎那封賞。
魏徵曾評價秦瓊:“他是社稷之臣,而非個人之忠臣”。
這也證明了,秦瓊是有大格局的人,他不屑於去當皇帝的心腹。
他只想堅持原則,堅持本心,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
當然,往深了想,秦瓊不參與玄武門政變,也有他的道理。
尉遲恭那大老黑,幫李世民衝鋒陷陣,殺皇子,逼宮。
這是李世民成功了,他才功成名就。
萬一李世民失敗了,那李世民死不死不一定,大老黑肯定第一個死。
秦瓊就不一樣了,他之所以消極政變,是因為他知道。
不管李淵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都能好好當他的胡國公。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以身體有病為由,不再參與朝政。
這也許是因為他多年征戰,諸多傷病。
回覆列表
秦瓊(576年——638年),字叔寶,山東省濟南人。他不僅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更是唐朝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將領。尤其在各種野史和演義中,被演繹的淋漓盡致。
關於樓主的提問,說李淵重賞秦瓊,筆者個人表示認同;但如果說,李淵不重用秦瓊,那筆者本人就不敢苟同了。
起初,秦瓊只是隋末名將來護兒的一名部將而已,後來追隨張須陀,再後來追隨李密,又跟李密一起投靠了王世充。
619年,王世充廢皇泰主後自己稱帝。而且,王世充一貫剛愎自用,任人唯親,從來就對秦瓊心存提防。無奈之下,秦瓊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很快就得到了唐高祖李淵的器重,派遣他一路南征北戰。
620年,宋金剛先後攻陷了晉州和澮州等地,使得李唐朝野震動,秦瓊受命協助秦王李世民一同前往征討宋金剛。
戰後,秦瓊因為功勳卓著而被太祖李淵大肆封賞,除了金銀財寶外,還加封其為上柱國。擊敗了宋金剛和劉武周後,唐軍還收服了另一員著名的猛將尉遲恭。
秦瓊和尉遲恭,無論在正史還是野史中,都幾乎齊名,兩人的武藝和功績都不分上下。但在李世民眼中,二人的親疏遠近卻不盡相同,因為秦瓊效忠於李唐江山,而尉遲恭則是效忠於李世民個人。對此,唐朝名臣魏徵就曾這樣評價:
秦瓊是社稷之臣,而非個人之忠臣。
對於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兄弟相爭,秦瓊歷來極少介入。甚至於,深受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秦瓊暗中認為儘管李世民有能力,但李建成應該繼承大統。
因此,在事關唐朝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中,秦瓊的表現就顯得頗為含蓄,遠遠不及尉遲恭等人來得積極和主動。在《舊唐書》中這樣記載:
秦瓊從誅建成、元吉。
而《新唐書》中,只記錄了尉遲恭、陳咬金等人的功績,壓根就沒有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記載。
筆者個人認為,秦瓊很可能沒有直接參與這場玄武門之變。即便參與了,也只是消極的應對而已,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因此,在玄武門之變後,秦王李世民成功奪權上位,對於秦瓊的表現和站位頗為失望。
秦瓊雖然還繼續身處高位,甚至還和尉遲恭一同被尊為了門神,但在事實上已經不受重用,於是主動提出了病休。據《舊唐書·秦瓊傳》記載:
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
唐太宗登基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繪製了二十四幅大唐功臣的畫像,以留待後世進行供奉和瞻仰。
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茂公、秦瓊。
被繪製的這二十四幅功臣畫像,後世稱為“凌煙閣功臣”。而且,這些功臣的排名順序有先後,皆由李世民根據各自的功績而欽定。
大家一定發現了,與秦瓊齊名,甚至還不如秦瓊的尉遲恭排名在第七位,而秦瓊卻排名倒數第一。
秦瓊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一目瞭然,充分說明因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不再像他的父親李淵那樣重用秦瓊。
貞觀十二年,鬱郁不得志的秦瓊在徐州都督的任上去世。唐太宗李世民準其陪葬昭陵,追封秦瓊為胡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