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蝌蚪大鬧天庭
-
2 # 三夢遊水
無論是在小說《西遊記》描繪的佛國世界裡,還是在現實的佛教經典中,都把能夠修煉成佛作為佛家弟子至高無上的榮耀,也是他們窮其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和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然而,要想成佛並非易事,需要滿足一系列苛刻的條件:除了要意志堅定、虔誠修煉外,還需要有一定的“佛緣”。在西天取經一行五人中,只有唐僧和孫悟空最終被封佛,而豬八戒和沙僧僅僅被封為菩薩,這其中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
1.客觀原因
(1)佛家背景存在差異
根據小說描寫,唐僧為金蟬子轉世,佛祖的二弟子,前世便擁有強大的佛家背景,轉世投胎後,自小就與金山寺法明和尚結緣並於十八歲正式剃度出家,佛緣深厚。而孫悟空則擁有廣闊的人脈關係,早在看守蟠桃園時,便“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被壓五行山後,又得到觀音指點,走上皈依佛門,再修正果的道路。更為關鍵的是,在“真假美猴王”時,孫悟空得到佛主:“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的親自許諾,事先便預定了一個成佛名額。
相較之下,豬八戒與沙僧的佛家背景就弱了很多:二人前世一個是天蓬元帥,一個是捲簾大將,都是在道教體系內任職,與佛教的理念有很大差異,歸入空門也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加之二人均有不良記錄,為戴罪之人,且所犯罪行為佛家所惡。因此,在成佛名額有限的情況下,佛祖只能選擇將二人拒之門外。
(2)悟性高低存在差異
唐僧自小便“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並在眾僧中脫穎而出,被唐王選定主持水陸大會,可見其對佛的悟性是很強的。孫悟空出海學藝時能夠輕鬆破解菩提祖師的“盤中暗迷”,在之後取經過程中,不止一次“指導”唐僧領悟《心經》的真諦,可見其對《心經》的理解甚至高於師傅。而豬八戒和沙僧的領悟能力相對就遜色了很多,從“大戰犀牛怪”之後他們對《心經》的理解上便可看出端倪。
2.主觀原因
(1)功勞大小存在差異
在取經團隊中,唐僧扮演著師傅的角色,是取經團隊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領袖,可以說如果沒有唐僧,取經團隊就不會組建,佛祖的傳經計劃也不可能實現。孫悟空身為唐僧的大弟子,是幾位徒弟的領導者,在取經過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降妖無數,貢獻最大。而豬八戒和沙僧的貢獻,用佛主的話說,豬八戒是“挑擔有功”,沙僧是“登山牽馬有功”,自然無法和孫悟空相提並論。
(2)修煉態度存在差異
取經過程中,唐僧的信念最為堅定,儘管路遇險阻,數次命懸一線,但依舊選擇繼續西行求法,堪稱修煉之人的楷模。孫悟空次之,為了早日取經成功,也是殫精竭慮,護送師傅。沙僧看似很堅定,實際上並非如此,例如在隱霧山時,“南山大王”用唐僧的假人頭欺騙師徒時,沙僧也產生了動搖。豬八戒自不必說,凡心不改,動不動就嚷嚷回高老莊,取經堅定程度最差。
-
3 # 鬼谷書生
就我分析可以從他們本身原因來解釋以及從佛教等外部方面來述說說。
第一,自身原因首先我們來說豬八戒,原文中這麼解釋的如來說““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
從上面這段話可以得出,豬八戒並沒有到六根清淨、皈依我佛的地步,他內心還有頑劣之心和色情之心,說白了就是花花世界他還沒有玩夠,自己就不想成佛限制自己發揮。主觀意願上就不願意了。
再來說沙悟淨,同樣看看原文,觀音這麼說的:“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看清楚沒,觀音答應取經之後,讓沙和尚官復原職,繼續在天上當“捲簾大將”,沙僧才同意西行取經的,不然他吃人喝酒的性格怎麼會當和尚,所以他也是本身就不願意成佛的。
第二,外部原因豬八戒,第一也是之前說的,如來覺得他六根不淨,不能成佛。第二,就要從豬八戒的身世說起來,豬八戒本來是天蓬元帥,後來犯錯被貶下凡,結果錯投豬胎,又未曾喝過孟婆湯,因而記憶尚存,於是一氣之下咬死了母豬和其他小豬,要知道,母豬和小豬應該算作豬八戒的生母和親兄弟的,在西遊記的背景中,殺兄弒母是天道之下的大罪,算是要下十八層地獄鎮壓永世的,畢竟百善孝為先。所以豬八戒成不了佛,罪過太大。
沙僧,如來是這麼解釋的:“沙悟淨,汝本是捲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
4 # 堃舍傳播
中心思想
八戒和沙僧為什麼不能成佛?原因能在他們另一個名字裡發現。你知道嗎?
只被封為淨壇使者的八戒,對如來佛祖的意見大了去了:就連一個弼馬溫都能被封為佛,我堂堂天蓬元帥,卻只落了個淨壇使者?為此,豬八戒跑去質問如來佛祖。如來佛祖的一番話,讓豬八戒啞口無言。
“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攀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比如下界投胎,身如畜類。色情未泯,又有玩心。因汝口壯身墉,食腸寬大。給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淨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豬八戒一聽如來佛祖這樣說,又能得香火供奉,又能免費吃喝,何樂而不為呢?豬八戒都沒能成佛,那沙僧就更不用說了,最終也只落了一個金身羅漢。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前面提到豬八戒和沙僧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我們就從他們兩個人的名字來分析一下。
豬八戒的另一個名字叫豬悟能,這個名字是當時觀音菩薩起的。悟就是參悟的意思,而能則是本能的意思。觀世音給他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在西天取經的路上,能夠參悟自己的本能,並且改掉它們。豬八戒的本能就是好吃懶做,好財好色,但他卻辜負了觀世音菩薩對他的期望,就是最後到達了西天,取得了真經,也沒能改掉自己這些本能。那還有什麼理由將他封為佛呢?
沙僧又叫沙悟淨。悟和上面一樣是參悟的意思,而淨則是心淨的意思。觀世音對他的期望是能夠早日參悟心境,改掉魯莽的習慣。沙僧生在這取經的路上,從來都沒有把取得真經放在心上,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舉個例子,唐僧多次念緊箍咒,多次要趕孫悟空離開取經團隊,沙僧的態度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樣的沙僧還能成佛嗎?
總結一下這樣看來,他們倆都辜負了觀世音菩薩對他們的期望。一個沒有做到悟能,一個沒有做到悟淨。孫悟空雖然以前大鬧天宮,但他從取經的路上,確實改掉了自己的毛病,真正做到了悟空。這就是孫悟空能夠被封為鬥戰勝佛,而豬八戒和沙僧只能是一個淨壇使者、一個金身羅漢的原因吧。
-
5 # qingnianwanbao
豬八戒不能成佛,因為豬八戒前期是臥底,到後來才確定一心跟隨取經隊伍,畢竟他的身份高貴特殊。沙僧是因為真的沒有存在感,他沒有存在感是因為隱藏實力,出工不出力,對自己沒有利益危險的事情不做,一旦誰破壞取經隊伍,就跟誰拼命。
-
6 # 化凡居
首先唐僧是金蟬子轉世,成佛沒爭議。
豬八戒本是仙人被貶下凡,又錯投豬胎,先天不足,今世貪嗔痴難過,直到靈山也沒有自行覺悟,但取經路上畢竟有功,所以即便不能成佛也會冊封個名頭果位。
沙僧與豬八戒有些類似,先天不足,雖然護法有功,卻也少了修行自悟,所以不成佛是正常。
-
7 # 江南知士wang
他們私煩太多,豬八戒色性重,沙僧法力有限,只是個跟班,所以出鏡的當然是兩主角了。唐僧是主角,拜佛求經虔誠不諭。孫悟空忠心可表,一心一意保護唐僧,歷經萬苦,是一位盡職的安保人員,主人升官了,隨從也沾光。這些都是世間之日常現象,在古書裡演義罷了!
-
8 # 文眾說易經
第一,豬八戒缺少團隊精神,責任心太差。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每一次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豬八戒的第一想法就是解散,把責任全部推給孫悟空和唐僧。知難而退,一心只想回到高老莊。這樣的事情在九九八十一難中太多了。因此豬八戒缺少團隊精神。
第二,豬八戒在取經團隊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好吃懶做。在取經的路上,幹活的最少的是豬八戒,吃的最多的也是豬八戒,一天到晚就知道偷懶。由於豬八戒的好吃懶做,唐僧幾乎丟掉了性命。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如來佛祖都看在眼裡,豬八戒這種好吃懶做的性格,難當大任。
如來佛祖封豬八戒為淨壇使者,已經給足了豬八戒面子。主要是如來佛祖看到了豬八戒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豬八戒食腸寬大,淨壇使者就是一個吃貨的位置,對豬八戒還是非常合適的。
因此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朝代。挑撥離間,好吃懶做,沒有團隊精神都是不可取的。
-
9 # 務必要追求真相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華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華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構思便是明證…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為了私利,人心的詭詐足以把惡事詭辨成善事,原本的佛教(小乘)修行者要講究事相戒律等,是公開可見可證的,玩詭詐是極不容易的。但中國的大乘佛教是講心相,心相是不可見不可摸,於是,內心詭詐之為便可以充分發揮了……放眼中國的許多寺廟,到處是騙錢騙色的和尚,他們無視佛經的教導,到處撒謊說佛能保佑人能賜平安,利用信眾的信仰情結誘騙信眾去跪拜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可惡之極!
-
10 # 凡塵一葉
這與背景很有關係,八戒的前身是天蓬元帥,沙僧的前身是捲簾大將,全是玉帝身邊的人。你想想怎可重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說西遊記是一本很值得人們推敲的書,背景的好壞決定了你人生的起伏。
-
11 # 道成肉身
豬八戒、沙和尚能不能成佛,那都是人們給予的評論。難道唐僧和悟空就成佛了?除了釋迦摩尼佛,其餘的都是菩薩而已。文殊菩薩是釋迦摩尼三世之師,尚不能了卻人間智慧。唐三藏是金禪子轉世,這一世的修行也只是弘法踐道。孫悟空雖有天地自然的靈氣,但猴性難改,根本不具備成佛的條件。豬八戒,食色名利睡,最多隻是個沙彌。沙僧規矩平實,進取心不足,人性尚未修平,也只是個沙彌級別。
成佛需要累世累劫的修行,就是地球毀滅再造有十億次,做人達到百億次方,才能修煉成佛。唐僧四人西天取經只是小修小劫,離證道行道十萬八千里呢?
《西遊記》是按照大眾審美來編寫的,就是一段人間故事,和佛理實相,相去甚遠。
-
12 # 老陳家的大陳
佛,是指覺悟者,是指淨化一切染汙並證得全知者。 所謂成佛,即永離生死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對於豬八戒、沙僧未能成佛的原因,在他們受封的時候如來佛祖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在豬八戒受封時,如來佛祖道:“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
因為豬八戒保護唐僧、挑擔有功,所以加升豬八戒職正果,封為淨壇使者。
為何不能成佛?因為豬八戒有頑心,色情未泯。也就是由於豬八戒沒有做到淨化一切汙染,還達不到成佛的標準。
在封沙僧時,如來佛祖道:“沙悟淨,汝本是捲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因為沙僧保護唐僧、牽馬有功,而且誠敬迦持,所以加升沙僧大職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為何沒有被封佛?是因為沙僧傷生吃人造孽。
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儘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在福陵山雲棧洞,豬八戒將卵二姐一洞的家當用完後,沒有養活自己的營生,也是依靠吃人度日。
怪物道:“……洞中原有個卵二姐,……不上一年,他死了,將一洞的家當,盡歸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沒有個贍身的勾當,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而沙僧在流沙河不僅吃人無數,還吃過九個取經人。
又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沙僧不僅吃了取經人,還將他們的骷髏當做玩物。
沙僧拿取經人的頭骨作為玩物,是如來最為不喜的地方,因而沙僧不可能成佛。
另外,豬八戒被封級別是職正果,而沙僧被封級別是大職正果。為何沙僧級別裡有個“大”字,是因為沙僧誠敬迦持,也就是說沙僧皈依佛門後,在態度上是比豬八戒要好很多,是誠心誠意的,所以受封的級別要高一些。
有人會問為何在最後排名時金身羅漢低於淨壇使者呢?
因為這是職務,從職務上講淨壇使者是高於金身羅漢的,所以排名淨壇使者在前,金身羅漢在後,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
13 # 小濤說天下
而按照我的理解,中國古代史上的成佛,要求這個人至少得擁有一項優良品質,心懷眾生,慈悲善良。而豬八戒自私自利還落井下石,實在是找不到什麼品質,可以幫助他勉強矇混過關。所以他無法成佛是有道理的。
而對於沙僧來說,他為人本質是很好的,在認識了他的師父後,一心一意為師傅著想,雖然實力不足,但是他會盡自己的所能全心全意保護唐三藏。可是在他為什麼沒有成佛這一點上,有一個流傳說是因為沙僧,曾經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玉皇大帝找了個“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的理由,免去了他的佛位。
其實正常來說,就算沙僧有著一顆時刻為師傅著想的心,可是他在是西遊記中的歷史存在感還是太低了,沒有一個方面比較突出,相比之下,距離成佛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呀。
總的來看吧,豬八戒跟沙僧就像兩個可有可無的打醬油的小角色,沒有特別突出的貢獻,但卻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他們不能成佛,是有道理的。
-
14 # 鑫淼森焱垚888
我認為已經成佛。佛經上不是說每人都是佛嗎!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就是佛。這說的是天性,也就說每人都與生俱來有佛的種子。天性善良嗎!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指的是不良的習性。如果習慣不好就是惡,就是魔。人的一生就是天性和習性的爭鬥。如果天性打敗了習性就是佛,否則成魔。西方論述人不也說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嗎!所以八戒、沙僧已經是佛了。
回覆列表
因為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西遊記》裡的佛其實不是靠封的,而是自己成就的。
猴子在車遲國證菩薩果。
正議間,只見那城門外,有一塊沙灘空地,攢簇了許多和尚,在那裡扯車兒哩。原來是一齊著力打號,齊喊【大力王菩薩】,所以驚動唐僧。
行者道:“既如此,我與你個護身法兒。”好大聖,把毫毛拔了一把,嚼得粉碎,每一個和尚與他一截,都教他:“捻在無名指甲裡,捻著拳頭,只情走路。無人敢拿你便罷;若有人拿你,攢緊了拳頭,叫一聲齊天大聖,我就來護你。”眾僧道:“爺爺,倘若去得遠了,看不見你,叫你不應,怎麼是好?”行者道:“你只管放心,就是萬里之遙,可保全無事。”眾僧有膽量大的,捻著拳頭,悄悄的叫聲:“齊天大聖!”只見一個雷公站在面前,手執鐵棒,就是千軍萬馬,也不能近身。此時有百十眾齊叫,足有百十個大聖護持,眾僧叩頭道:“爺爺!果然靈顯!”行者又吩咐:“叫聲寂字,還你收了。”真個是叫聲:“寂!”依然還是毫毛在那指甲縫裡。
成書年代更早的元代《西遊記平話》裡面的是這樣說的:
玄奘法師往西天取經,路經此山,見此猴精壓在石縫,去其佛押出之,以為徒弟,賜法名吾空,改號為孫行者,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師脫難,皆是孫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師到西天,受經三藏東還,法師證果“梅檀佛如來”,孫行者證果“大力王菩薩”。
《西遊記》作者把這個設定挪移到了這裡,因此我們知道,和尚們齊喊“大力王菩薩”驚動唐僧,然後猴子前去偵查,這個“大力王菩薩”其實就是喊的猴子。
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這時候的猴子其實實際上已經成佛了,如來親口認定,之後登上靈山不過是走個形式。
那大聖一路筋斗雲,直至幽冥地界,徑撞入森羅殿上,慌得那十代閻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頭迎。千株劍樹皆禜側,萬迭刀山盡坦平。【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橋下鬼超生。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處處明】。
小說快結束的時候,猴子已經能夠做到“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處處明”,擁有普度眾生的境界。所以下一回回目是“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境界到了,西天也就到了。
唐僧成佛是在凌雲渡:
三藏才轉身,輕輕的跳上彼岸。有詩為證,詩曰:
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此誠所謂廣大智慧,登彼岸無極之法。
後來佛祖封佛只是把名號定下來罷了。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成佛得覺悟,而沙僧和八戒的覺悟都是不夠,書中多次體現這個問題。比如這段:
卻說唐僧四眾,餐風宿水,一路平寧,行有半個多月。忽一日,見座高山,唐僧又悚懼道:“徒弟,那前面山嶺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這邊路上將近佛地,斷乎無甚妖邪,師父放懷勿慮。”唐僧道:“徒弟,雖然佛地不遠。但前日那寺僧說,到天竺國都下有二千里,還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臉!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裡禪和子,聽過講經,那裡應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什麼曉得,解得!怎麼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裡曉得講經!”三藏道:“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這段:
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
或者這段:
忽聽得水聲振耳,三藏大驚道:“徒弟啞,又是那裡水聲?”行者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唐僧道:“我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兒?”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
還有這段:
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我個人最喜歡這部分:
三藏道:“休言無事。我見那山峰挺立,遠遠的有些凶氣,暴雲飛出,漸覺驚煌,滿身麻木,神思不安。”
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
三藏道:“我記得。”
行者道:“你雖記得,還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
三藏道:“那四句?”
行者道: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
行者道:“不消說了,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
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