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漫愛好者的怒吼
-
2 # nwpusky
印度人本來就能歌善舞,我在印度出差,有幸見過一場婚禮,一群人遊街,一邊跳舞一邊唱歌,十分熱鬧,在婚禮儀式前,孃家人也帶著一幫七大姑八大姨,坐在那裡拍手歌唱,而且會唱很久。
印度電影裡的歌舞,是他們的一種敘事方式,很多劇情就是透過歌舞,而不是一般的對白,來表達的。個人覺得印度歌舞很好聽,很好看,很喜歡這種表達方式。
雖然印度電影時間很長,但看的我酣暢淋漓,只感覺爽,沒覺得冗長。因為我看過的印度電影是很優秀的,劇情,表演,鏡頭,畫面,思想深度都很棒。也很驚奇這麼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能拍出那麼多優秀的經典之作,真的值得我們國家學習。
寶萊塢了不起,印度電影了不起啊!!!
-
3 # 季末推書
個人認為,印度電影之所以經常出現跳舞橋段並非故意湊片長。
印度舞蹈可以算作糅合了印度宗教和藝術的一種很特殊的傳統文化,之所以愛在電影裡新增舞蹈,更多的為了向世界展示一種印度獨一無二的文化,同時也是出於考慮到印度本國受眾人群的喜好。
就像中國功夫享譽全球一樣,中國武俠電影裡面對打鬥的場面塑造也有自己的特色,同樣承載著中國的文化,一定程度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武術文化,比如《臥虎藏龍》。
筆者看過的印度電影不算多,只看過阿米爾·汗的電影,他主演的電影都特搞笑,有一定的深度,電影中跳舞也不少,在我看來並不突兀,抱著藝術源於生活的看法去欣賞,看他們歡歡喜喜跳舞,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呢。
由於筆者對印度舞蹈瞭解不是很深,特意摘選了一部分網路上關於印度舞蹈的描述,也算是另外一種拓展解釋。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透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
4 # 厲害了我的娛
一、傳統的影響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 溼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溼婆創造的,溼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對溼婆神的崇拜表現為對舞蹈的熱愛。 即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聚會、結婚等活動,他們也習慣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情感。 歌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備受印度人民的推崇, 所以當它們在二十世紀與電影這一新奇的藝術形式“聯姻”時,在印度電影人的努力下,理所當然地造就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印度電影。
二、本能的驅使
印度電影誕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其審查制度十分嚴格,對色情元素的管制很嚴厲。 然而印度的其他藝術,如雕刻、繪畫等,可以大膽地表現情慾。 因為毗溼奴———印度教三大神靈之一,他有一個化身就是情慾的象徵,而且印度教徒非常崇拜溼婆的林伽,認為性和情慾是神賜的。 所以,為了表達內心正常的本能衝動,並且避免和審查制度造成衝突,聰明的印度人最終選擇了舞蹈這一和性本能有著深刻聯絡的元素:曖昧遊離的秋波, 欲說還休的語言, 若隱若現的肢體, 似迎還拒的接觸, 以及類似聚會和儀式的群眾歌舞, 這一切都十分獨特巧妙地宣洩了印度人在電影中對豔情的期待。
三、影片製作的需要1、歌舞元素能夠巧妙推動整個電影情節。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眾多或幽默或溫情的歌舞場面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
2、歌舞元素也易於表現跌宕起伏的情節,表達電影中各角色的強烈情感,所謂“言之不足,歌以詠志”。
3、從觀影的角度來看,很多印度電影都在3小時以上,觀眾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麼長的時間, 所以在影片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歌舞有利於調節氣氛。
4、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眾多,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歌曲和舞蹈容易為各種語言的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四、市場的推動
著名的印度電影導演戴夫·阿南說:“印度的電影就是歌舞電影,最好的印度電影中的歌曲與舞蹈都非常動人,備受觀眾喜愛。 如果歌舞好,你就成功了一半。 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好的歌舞正是電影劇本的精華所在。 ”“電影歌曲已是宣傳影片成功的關鍵。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印度電影的製片人就嘗試在影片發行之前先推歌曲,並且取得了成功,這種單獨售賣的形式能有效收回影片的製作成本,所以沿用至今。
-
5 # 餘味872
近日,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將會在中國院線登陸,作為阿米爾汗的新作品,該影片受到很多華人的關注,同時也讓不少人對印度電影產生了濃厚興趣。相比於好萊塢電影,印度電影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和特色。
提到印度電影的標籤,你會想到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出這麼兩個詞彙:時間長、歌舞。
沒錯,這兩個標籤,就是印度電影的特色。
以《摔跤吧!爸爸》為例,作為一部講述女性權益的勵志影片,《摔跤吧!爸爸》仍然植入了一段熱鬧的歌舞表演,這個橋段發生在兩姐妹去參加閨蜜婚禮時。(國內影院觀看已經刪減了)
另一方面,《摔跤吧!爸爸》的電影時長為169分鐘,兩個小時零四十分鐘的長度,也非常符合印度電影一貫的風格。
先說歌舞,印度和巴西一樣,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印度人的骨子裡,有著對歌舞的喜愛,在三十年代印度電影開始加入聲音以來,就開創了在影片中加入歌舞的場景和形式。
而這種歌舞片的形式,一直流傳至今,是印度電影寶貴的特色傳統,也是印度電影區別於世界各國電影的獨特標籤。
印度電影發展至今,不乏一些劇情俗套,但卻靠歌舞取勝的影片,這也是印度電影的一大特色。
作為印度電影的核心,寶萊塢出品的電影更是如此,幾乎可以說每一部寶萊塢出品的影片,都會有相應的歌舞場景,正是這份傳統的延續,成就了印度電影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再說印度電影的時長。
通常來講,一部正規的印度商業電影,時長都會在兩個半小時以上,這並不是印度電影的硬性要求,但卻是順應市場所必然出現的結果。
印度位於中國的西南方向,靠近赤道,一年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非常炎熱,而印度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並不高,能買得起空調的寥寥無幾,外出納涼,尋找地方打發時間是印度普通民眾經常會做的事情。
而在眾多的選擇中,擁有空調,可以消遣時間,並且消費不是很高的電影院,就成為印度民眾最佳的選擇場所之一。
花上少許的錢,坐在充滿空調的影院裡,看看電影裡的美女唱歌跳舞,著實是一份享受。
所以,印度電影的製作公司,通常都會延長影片的整體時長,來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畢竟很多人不是為了影片而走進影院,只不過是一種娛樂消遣方式而已。
如此一來,電影、影院、大眾就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圈,順便還能培養大眾的觀影習慣,這對印度電影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縱觀印度電影,自1913年生產出第一部獨立電影以來,至今已有104年的歷史,在這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中,印度電影結合本土風情、國情,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鮮明特色。
進入到新世紀,隨著阿米爾汗這種殿堂級的影星湧現,將印度電影帶向世界,成就印度電影的威名。
就華人角度而言,印度電影的確有我們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
-
6 # 不願透露姓名的豆先生
應該不是為了湊時間。我的理解是有的舞蹈純粹是展示風土人情,有的是為了展示男女主角的內心活動。有的舞蹈前段更是承載了劇情的重大轉折。比如男女主角剛對彼此有好感,一段舞蹈過後就開始熱戀了。剛開始熱戀一段舞蹈過後女主被翻牌抓走了……總之一句話:言不及,歌之。歌不及,舞之,蹈之!
令附上我的偶像:薩爾曼.汗;阿辛。
回覆列表
首先印度人能歌擅舞;其次,印度的風俗因素;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音樂與舞蹈是人情緒的天性。在我們小時很天真的時候高興會手舞足蹈,那是人的天性,最能直接表達情感的東西,印度導演可以透過歌舞表達所有的東西,使其美化或者抽象化。比如用一段歌舞表達男孩追女孩的歷程,或是用歌舞講一段故事等等,一個女人被毒打透過歌舞藝術化的表達即讓你瞭解了劇情也不會感到過於痛苦,再比如愛情片的床戲,如果直接上演那會起到破壞作用,用歌舞來表達那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電影的印度歌舞是非常有神韻的,。印度電影幾乎都是寶萊塢出品獨立製作在印度還有一定困難 而且做出來水平質量也得不到認可但寶萊塢電影的傳統就是印度文化傳統 宣揚印度娛樂文化而自古到今印度傳統娛樂就是載歌載舞,所以部部電影必有傳統歌舞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