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DDD音樂
-
2 # 發現你的身邊美食
沒事幹在家把神探狄仁傑前兩部和少年包青天第一部都看了一遍,小時候看只知道他倆都是破案小能手,身邊都有個武功高強的小弟,重新再看才發現他們內在的區別。 包拯的信念就是追求真相,不顧一切的追求真相,一點都不圓滑不懂世故,更不知道顧全大局。 比如,沈良那個案子,高麗太子被殺,兩國關係破裂,戰爭一觸即發,八賢王和太師都來穩定局面,當他第一次找到高麗那個官員是兇手的時候結束是最好的,八賢王也希望兇手就是他,兇手是高麗人和宋朝無關,那邊境就可安穩,但他非要繼續查下去,幸好最後兇手是契丹人,如果是宋人,那必然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可是包拯根本不管這些,他只想要真相。 再比如,崔明衝的案子,眾所周知崔明衝是個好官,八賢王與龐太師是政敵,開始時因為龐太師要包庇兇手,所以他力挺包拯抓住真兇,最後發現兇手是崔明衝的時候,一臉震驚加惋惜。而包拯呢,僅僅是因為龐太師一下失去女兒女婿而對他有一瞬間的可憐,完全沒意識到失去一個好官對朝廷對百姓的損失。 再再比如,最後的六子,查出真相說出真相我佩服他的智力與勇氣,但是最後的處理他完全是要弄死六子啊,龐太師和皇帝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如果交給八賢王,至少能留條命啊,他總不會弄死自己的親侄子。雖然演的是六子和他媽一起走了,但是我保證皇帝總會找到他然後弄死他。 接下來說狄仁傑,他是擁護李唐的,但也不反對武周,因為武則天確實有能力,而李唐暫時沒人有能力治理國家,如果貿然政變,受苦的是國家和百姓。狄仁傑是把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的,這個信念一直貫穿始終。 比如,使團驚魂裡面,虎敬暉李青霞作為主犯,狄仁傑沒有按規矩彙報處理,私自處死了李青霞,彙報時模糊重點將他們說成是好人。避免了武則天對李唐後人的處置。 再比如,藍衫記裡,太子私自離京,會見外臣,狄仁傑為了不使太子受到嚴厲處置,處境更艱難,所以說是自己寫信叫太子來的,最後自己領了點小處罰。 再再比如,薛青鱗那個案子裡,林永忠殺了好幾個人,狄仁傑又因為他是個好官,偷偷放了他一馬,而且還說服了內衛,一起瞞報。 暫時想到這些例子,總之,破案他倆可能不相上下,但要論當官與對社稷的貢獻,狄仁傑遠勝包拯。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些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不好放一起對比。
狄仁傑和寇準都屬於宰執一級的人物,做的是經營天下的事。
狄仁傑是武周時期的宰相,寇準是宋太宗時期的宰相,兩個人的共同點是都要面對一位強悍的君主,但是兩個人都比較有情商。狄仁傑在一定程度上斧正了武周統治的偏頗之處。比如抵制酷吏,即使自己被誣陷下獄也不肯再攀咬誣陷別人而減輕自己受的刑罰。武則天晚年對於立儲之事很躊躇,狄仁傑一直堅決主張將皇位重歸李唐,武則天最後的選擇也聽從了狄仁傑的主張。狄仁傑一直受到武則天的尊重,被武皇稱為“國老”。
寇準是個少年才子,在宋太宗時期步入仕途,剛直不阿又足智多謀,老成謀國。宋真宗趙恆時期寇準拜相,作為宰相的寇準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宋遼關係問題。這時候的宋遼在邊境摩擦不斷,寇準的堅決主戰不肯退讓的態度讓宋軍收復了不少失地,重奪幽燕,為後來與遼結盟修好打了很好的基礎。澶淵之盟的訂立讓宋遼後來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
應該說狄仁傑和寇準都在王朝發展的大方向上起了推動性的積極作用。
包拯早期做過言官,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彈劾貪官庸吏。包拯鐵面無私、廉潔奉公,對於當朝多有奏議,關心國計民生之苦,因此被後代所景仰,尤其受到民間百姓的愛戴。《四庫全書》收有《包孝肅公奏議》,是包拯一生的表奏全集,代表了包拯的政治主張。
宋慈是法醫學鼻祖,任職刑獄官吏,以實地檢驗為論斷依據,注重證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宋慈強調良吏的重要性,主張事必躬親,態度認真。
論斷案的話,當然是狄仁傑,狄仁傑曾一年之內解決上萬件積壓案件,並且處理完之後,沒有喊冤上訴者。這足見狄仁傑的辦案效率。
而包拯的歷史記載中多是其犯顏直諫的記載,而基本沒有其處理案件的記載。所以可見包拯雖然剛直不阿,但是未必就善於斷案,包公斷案基本是小說傳說中的事。
狄仁傑和包拯雖然都敢犯顏直諫,但是最大的區別就是權變。
狄仁傑善於掌握整個事件時勢的狀況,所以會在處事時該直則直,該變則變。並不會不顧時勢而一味直衝,會根據時勢而迂迴達到目的。而包拯則是不管不顧,只會一往直前,不懂權變。
所以從這種性格上來看,知時勢,善權變的狄仁傑自然是更善於斷案。而只會往前衝的包拯,史料中缺乏其斷案的記載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
3 # 博野微拍
我覺的狄仁傑和包拯兩個人作對比我喜歡包拯多一點,小時候看只知道他倆都是破案小能手,身邊都有個武功高強的小弟,重新再看才發現他們內在的區別。 包拯的信念就是追求真相,不顧一切的追求真相,一點都不圓滑不懂世故,更不知道顧全大局。 比如,沈良那個案子,高麗太子被殺,兩國關係破裂,戰爭一觸即發,八賢王和太師都來穩定局面,當他第一次找到高麗那個官員是兇手的時候結束是最好的,八賢王也希望兇手就是他,兇手是高麗人和宋朝無關,那邊境就可安穩,但他非要繼續查下去,幸好最後兇手是契丹人,如果是宋人,那必然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可是包拯根本不管這些,他只想要真相。 再比如,崔明衝的案子,眾所周知崔明衝是個好官,八賢王與龐太師是政敵,開始時因為龐太師要包庇兇手,所以他力挺包拯抓住真兇,最後發現兇手是崔明衝的時候,一臉震驚加惋惜。而包拯呢,僅僅是因為龐太師一下失去女兒女婿而對他有一瞬間的可憐,完全沒意識到失去一個好官對朝廷對百姓的損失。 再再比如,最後的六子,查出真相說出真相我佩服他的智力與勇氣,但是最後的處理他完全是要弄死六子啊,龐太師和皇帝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如果交給八賢王,至少能留條命啊,他總不會弄死自己的親侄子。雖然演的是六子和他媽一起走了,但是我保證皇帝總會找到他然後弄死他。 接下來說狄仁傑,他是擁護李唐的,但也不反對武周,因為武則天確實有能力,而李唐暫時沒人有能力治理國家,如果貿然政變,受苦的是國家和百姓。狄仁傑是把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的,這個信念一直貫穿始終。 比如,使團驚魂裡面,虎敬暉李青霞作為主犯,狄仁傑沒有按規矩彙報處理,私自處死了李青霞,彙報時模糊重點將他們說成是好人。避免了武則天對李唐後人的處置。 再比如,藍衫記裡,太子私自離京,會見外臣,狄仁傑為了不使太子受到嚴厲處置,處境更艱難,所以說是自己寫信叫太子來的,最後自己領了點小處罰。 再再比如,薛青鱗那個案子裡,林永忠殺了好幾個人,狄仁傑又因為他是個好官,偷偷放了他一馬,而且還說服了內衛,一起瞞報。 暫時想到這些例子,總之,破案他倆可能不相上下,但要論當官與對社稷的貢獻,狄仁傑遠勝包拯。
-
4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些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不好放一起對比。
狄仁傑和包拯都屬於宰執一級的人物,做的是經營天下的事。
-
5 # 蛋散一枚
看過好多版本的狄仁傑和包青天,還是比較喜歡包青天,感覺包拯比較更加親民,更接地氣,不畏強權,堅持真理,追求真相,敢於和勢力鬥爭,鐵面無私,法理不外乎人情,人情亦不能失公允,最喜歡的要數少年包青天3,非常感人,全方位的飾演了包拯,展昭對包拯的幫助,公孫策對包拯的不離不棄,
-
6 # 嘿伊人
包拯執法剛正不阿,這是好的!但有時給人感覺太冷酷,有時兇手才是正真的苦主,被殺的是該千刀萬剮的人,在包拯手上也難逃一死。相比之下,狄仁傑就人性化的多了,化名林永忠的真薛青林殺死了假的薛青林和其他三個人,狄仁傑微笑著對屬下說:“多一個林縣令不好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了他。卻真正做到了懲惡揚善,愛民如子。再有武則天改大唐為大周,狄仁傑以天下百姓為己任,全力輔佐女皇,在男權社會這份胸襟,令人敬佩。所以我更喜歡狄仁傑!
-
7 # 李二飛
我覺的狄仁傑和包拯兩個人作對比我喜歡包拯多一點,小時候看只知道他倆都是破案小能手,身邊都有個武功高強的小弟,重新再看才發現他們內在的區別。 包拯的信念就是追求真相,不顧一切的追求真相,一點都不圓滑不懂世故,更不知道顧全大局。 比如,沈良那個案子,高麗太子被殺,兩國關係破裂,戰爭一觸即發,八賢王和太師都來穩定局面,當他第一次找到高麗那個官員是兇手的時候結束是最好的,八賢王也希望兇手就是他,兇手是高麗人和宋朝無關,那邊境就可安穩,但他非要繼續查下去,幸好最後兇手是契丹人,如果是宋人,那必然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可是包拯根本不管這些,他只想要真相。 再比如,崔明衝的案子,眾所周知崔明衝是個好官,八賢王與龐太師是政敵,開始時因為龐太師要包庇兇手,所以他力挺包拯抓住真兇,最後發現兇手是崔明衝的時候,一臉震驚加惋惜。而包拯呢,僅僅是因為龐太師一下失去女兒女婿而對他有一瞬間的可憐,完全沒意識到失去一個好官對朝廷對百姓的損失
-
8 # 跪射俑
我喜歡包拯,他是古代第一清官,為人正直、廉潔,是官員的楷模。
包拯教子有方,而狄仁傑卻教子無方,因狄仁傑之子狄景暉貪財虐民,幷州的百姓在狄仁傑死後放火燒了為紀念他立的祠。
-
9 # 蔓莓愛娛樂
包拯和狄仁傑是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清官,兩人各有千秋,如果要是把他們兩個做個比較的話……自我感覺狄仁傑更厲害一點。狄仁傑,唐朝武周時期人,早年考中科舉,經歷了宦海沉浮,真正做到了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最高位任宰相職位,身職大理寺丞時斷案清明,一年之內處理積壓多年的案件,並無一上訴。包拯,北宋名臣,進士及第,最高任樞密副使,其人剛正不阿,傳有他大義滅親的故事,是清潔廉政的典範。至於說狄仁傑比包拯厲害,是因為:一:官職高:狄仁傑在武周時期最高任職宰相,深受武則天的器重。而包拯最好的職位是樞密副使,雖說樞密院是管理軍國大事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權利相當於宰相,但宰相的名號始終沒有落在包拯的頭上。二:狄仁傑的成就比包拯的大。狄仁傑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每一個職位上都認真敬責,面對武則天的錯誤會毫不畏懼的指出。勸說武則天歸政於唐,善於舉薦人才,如張柬之等人都是他舉薦的。位任宰相時,是武則天當政時期的左右手,曾坐到最高司法的職位,專門判除冤假錯案,是當時一大功臣。包拯頭頂彎月牙,鐵面無私,跟人交往從不附和,得罪了不少人,為人清廉,為百姓所愛戴,據說在專門刻有功績的碑上,唯獨包拯的名字模糊,是因為太受愛戴,都想摸一下,摸得多了也就模糊了。但包拯和狄仁傑比起來確實稍遜一籌,畢竟包拯只是斷案清廉而已,而狄仁傑的功勳較大。三:唐朝的國力比北宋時要強許多,狄仁傑施展才能的空間也比包拯的大。所以狄仁傑比包拯很厲害。上述僅表個人意見。
-
10 # WYS小王
包拯執法剛正不阿,這是好的!但有時給人感覺太冷酷,有時兇手才是正真的苦主,被殺的是該千刀萬剮的人,在包拯手上也難逃一死。相比之下,狄仁傑就人性化的多了,化名林永忠的真薛青林殺死了假的薛青林和其他三個人,狄仁傑微笑著對屬下說:“多一個林縣令不好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了他。卻真正做到了懲惡揚善,愛民如子。再有武則天改大唐為大周,狄仁傑以天下百姓為己任,全力輔佐女皇,在男權社會這份胸襟,令人敬佩。所以我更喜歡狄仁傑
回覆列表
沒事幹在家把神探狄仁傑前兩部和少年包青天第一部都看了一遍,小時候看只知道他倆都是破案小能手,身邊都有個武功高強的小弟,重新再看才發現他們內在的區別。 包拯的信念就是追求真相,不顧一切的追求真相,一點都不圓滑不懂世故,更不知道顧全大局。 比如,沈良那個案子,高麗太子被殺,兩國關係破裂,戰爭一觸即發,八賢王和太師都來穩定局面,當他第一次找到高麗那個官員是兇手的時候結束是最好的,八賢王也希望兇手就是他,兇手是高麗人和宋朝無關,那邊境就可安穩,但他非要繼續查下去,幸好最後兇手是契丹人,如果是宋人,那必然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可是包拯根本不管這些,他只想要真相。 再比如,崔明衝的案子,眾所周知崔明衝是個好官,八賢王與龐太師是政敵,開始時因為龐太師要包庇兇手,所以他力挺包拯抓住真兇,最後發現兇手是崔明衝的時候,一臉震驚加惋惜。而包拯呢,僅僅是因為龐太師一下失去女兒女婿而對他有一瞬間的可憐,完全沒意識到失去一個好官對朝廷對百姓的損失。 再再比如,最後的六子,查出真相說出真相我佩服他的智力與勇氣,但是最後的處理他完全是要弄死六子啊,龐太師和皇帝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如果交給八賢王,至少能留條命啊,他總不會弄死自己的親侄子。雖然演的是六子和他媽一起走了,但是我保證皇帝總會找到他然後弄死他。 接下來說狄仁傑,他是擁護李唐的,但也不反對武周,因為武則天確實有能力,而李唐暫時沒人有能力治理國家,如果貿然政變,受苦的是國家和百姓。狄仁傑是把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的,這個信念一直貫穿始終。 比如,使團驚魂裡面,虎敬暉李青霞作為主犯,狄仁傑沒有按規矩彙報處理,私自處死了李青霞,彙報時模糊重點將他們說成是好人。避免了武則天對李唐後人的處置。 再比如,藍衫記裡,太子私自離京,會見外臣,狄仁傑為了不使太子受到嚴厲處置,處境更艱難,所以說是自己寫信叫太子來的,最後自己領了點小處罰。 再再比如,薛青鱗那個案子裡,林永忠殺了好幾個人,狄仁傑又因為他是個好官,偷偷放了他一馬,而且還說服了內衛,一起瞞報。 暫時想到這些例子,總之,破案他倆可能不相上下,但要論當官與對社稷的貢獻,狄仁傑遠勝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