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瓜阿果

    換一個角度,給孩子選擇,你會得到意向不到的結果。

    某天超市裡有一對母子讓我感覺很溫暖。

    像所有的孩子一樣,這位小男孩也想把超市裡所有的玩具搬回家,他從踏足玩具區開始,就一直忙個不停,維尼熊、跳跳虎、奧特曼、光頭強……一個又一個往購物車裡面丟。一旁的媽媽沒阻止甚至沒說話,始終面帶微笑地與小男孩的快樂感同身受。一直到購物車堆得像一座小山。

    “兒子,我昨天買帽子,你說我戴哪一頂都很好看,但你知道我為什麼最終只買了一頂?”

    小男孩一開始搖頭,隨即又點頭:“有選擇的人才是最快樂的。”

    最後,小男孩把玩具一個個擺回去,一邊放一邊依依不捨地跟玩具們說再見,我快要被小男孩的可愛萌化了。最終他留下了一隻長臂小猴子,還不忘告訴媽媽:“媽媽,我選擇了一隻小猴子,我很快樂呢……”

    場景2:

    木木是個皮孩子,每天早上都會哭鬧說“不穿衣服”,所以每次出門前沒有一小時是絕對出不了門的。一個週末,木木問媽媽:“我能自己選擇穿哪一套衣服嗎?我的好朋友小豆子也是自己選擇。”媽媽答應了。

    場景3:

    王阿姨送來一瓶甘蔗汁,嘴饞的小丫想喝,但小丫剛好吃完午飯,媽媽說太飽不能喝,小丫死磨硬纏。媽媽想了想,給了小丫兩個選擇:你現在可以喝,但如果現在喝,你只能喝1口,因為肚子太飽了;但如果你3小時後再喝,可以喝掉一瓶。你是選擇現在喝還是3個小時後喝?

    小丫想了想,選擇了第二個,3個小時後再喝。雖然她一會摸摸瓶蓋,一會瞅瞅瓶身,還一本正經地跟問“這是什麼”的奶奶說:“這是甘蔗汁,現在不能喝,肚子會爆炸,要3個小時之後……”但沒再要求立即喝,而是堅持到了3個小時後。

    有關“選擇”的一則心理學研究

    心理學者Mendonca 和Brehm在1983年曾做過這樣的一項研究:他們把一些超重兒童分成兩組,分別是A組和B組。A組按照減肥專家的建議執行減肥計劃,B組可以選擇他們的減肥方案。在減肥期間,實驗人員不斷提醒B組的孩子,他們的減肥方案是自己選擇的。2-3月後,實驗人員驚喜地發現,那些自己選擇減肥方案的孩子,他們普遍比A組孩子減掉了更多的體重。

    所以這兩位心理學者認為,當孩子有選擇機會的時候,他們會最大化地內化自己的行為,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感。

    不由得想起了童年的一段往事

    很小的時候,我以為我喜歡兔子多於狗。以至於大人第一次讓我養一隻小黃狗,我非常排斥,不僅從不餵狗,還不願靠近狗。因為我的嫌棄,小黃狗沒多久便被送人了。

    後來,大人又帶回家一隻小黑狗,還有一隻雪白絨毛小兔子,讓我和妹妹選。對比了之後,我發現小狗似乎更可愛,我便選了狗。

    我發現對小黑狗越發喜愛,不僅給小黑狗洗澡、“設計”髮型,還教小黑狗唱歌。小黑狗也跟我形影不離,每天都要跟我上學。小黑狗被別的小朋友稱為保鏢,因為我每次被人欺負,小黑狗總會第一時間衝到我前面。有一次看見我因為調皮被女老師打手掌罰站,結果女老師放學時發現腳踏車尾掛了一隻死耗子,還有……一泡狗尿。

    我跟小黑狗的這段友誼,正是從選擇開始的。第一次因為沒有選擇,我嫌棄狗;第二次因為有選擇,我愛上了狗。

    “有限的選擇”與“選擇無限”

    有父母說,“讓孩子自己選擇?那肯定要翻天。“

    享譽全球的智慧媽媽、美國斯托夫人曾經提過她的丈夫與女兒維尼芙蕾特的一段經歷。

    話說維尼芙蕾特的父親經常很忙,一個週末他終於有一點時間陪女兒,便跟女兒說:”爸爸明天有空陪你玩一天,去哪裡都行。“

    當女兒說想去野炊,爸爸說野炊太耽誤時間;當女兒說想去看兒童劇,爸爸說兒童劇太吵……結果惹得維尼芙蕾特毫無興致。這位蠢爸爸竟然還抱怨說自己是為了陪女兒,怎麼女兒這麼冷漠云云。

    這其實便是“選擇無限”的後果。

    所以作為父母,與其讓一個孩子從腦袋選擇去哪裡玩,還不如提供幾個地方給孩子選擇;

    與其讓孩子從腦袋選擇穿什麼衣服,還不如提供幾套給孩子選擇;

    與其讓孩子從腦袋選擇買什麼玩具,還不如提供幾個意願清單給孩子選擇;

    與其讓孩子從腦袋選擇什麼時間寫作業,還不如提供4點開始寫作業還是5點開始寫作業……

    讓孩子有選擇權,但僅是“有限的選擇”,而不是“選擇無限”。這是虛偽嗎?這不是父母虛偽,而是現實。正如用心媽媽張柏芝讓兩個兒子每次買玩具只能選擇一個那樣,”得讓孩子知道人生不可能擁有所有東西。“這也是為人父母的一種智慧吧?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首先,我們認為的無理要求,在孩子看來就是合理的,他們的認知世界是很單純的。所以,別急著去呵斥打罵,要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其次,引導孩子說出他真實的想法。有時候他們提出的要求,其實是表達了另外的含義。比如說,孩子想要吃冷飲店所有的冰淇淋,多半是口渴了。家長可以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而不是急著去否定。

    最後,多一點耐心去引導孩子。這一點很多家長做不到,也最難堅持。和孩子的約定、以及引導孩子,這些都需要極大的耐心,急躁沒有用。

  • 3 # 宸媽碎碎念

    有理有據的拒絕!

    首先,既然是無理要求,那麼就沒有太多的轉圜餘地。

    有的時候,有的問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但是原則性的問題,事關安全的問題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第二,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是遵守約定,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從此以後破壞了規矩,大家都不用遵守約定了,還是自己思考出一個合適的方案既滿足孩子都需求又保護了約定。

    當孩子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問題已經解決了。

  • 4 # 為你踮起腳尖

    很多時候家長認為的無理要求,是否是真的無理呢?很多時候我們家長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僅僅是從金錢,道德等等方面認為孩子的要求是無理的,所以要求是否無理,請與孩子聊一聊。

    如果真為無理要求,那就請不要單純的告訴孩子“不”,而是應該有理有據的,向孩子說明不滿足要求的原因,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滿足要求是因為這個做不到,而不是他們不愛我。

  • 5 # 範兒的閱讀書籍

    你認為是無理的要求的是站在你的角度來想,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不是這樣的認為的!

    孩子還小,還沒有建立起你認為所謂的正確的觀點,所以就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安撫的情緒,讓他建立起一個合適的價值觀,告訴他這個是不對的,或者說告訴他這個是媽媽暫時解決不了的!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從你的角度來完全的否定孩子,那勢必會激起他的反面的情緒!

    那樣才是我們很多人做的事情!

    所以有的時候,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問題思路就會豁然開朗,方法就會油然而出,問題也欣然而解!

  • 6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很多人看到或者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去逛商場,小男孩看上了一個玩具,媽媽一看價格太貴,家裡有一堆玩具了,覺得不應該再給他買了。於是媽媽說不能買,可是小男孩不樂意,賴在那裡不走了,反正我就是要,不買我就不走了!如果媽媽還是不買,小男孩就哭了,甚至躺地上打滾了!72般耍賴技術全用上,看你買不買!很多媽媽在面對這種情況,基本上最後都退讓妥協了,滿足孩子的願意!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很無奈,又不知道如何做。其實,很簡單,我們首先思考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往往是家裡之前太過於滿足孩子,導致孩子看到想要的,就用哭鬧的方式去索取,而家長猶豫給不給,最終往往經不住孩子哭鬧滿足他了!由此孩子知道了,爸媽不允許的事情是假裝的,只要哭鬧的足夠厲害,他們一定會滿足我!記住,孩子,對人對事的方式,都是你教的!所以你這樣的方式教會了孩子的無理取鬧!

    讓我們從心理學來分析孩子的無理要求行為,其實孩子的過多要求源於人性的本我,人性的本我追求一切滿足我自己生存的資源,看到好吃的我要吃,看到好玩的我要玩,本我是長期進化出來的,它有利於生命的生存。所以剛出生的孩子,他就是需要吃奶和撫慰,沒有滿足就會哭。但是,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必須讓他去認識和接觸社會規則、要求和道德規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超我。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這些是社會發展所有人長期形成的共識和預設規則,為了更好地生存,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孩子如果接受吸收了,他就會形成自己的自我,用來協調自己的需求和社會道德規範。

    所以,孩子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去認識超我,那麼就會以本我的方式去對待社會上的人和事,而其他人就會覺得他特別自私,只顧自己的需求,慢慢人際關係出大問題!

    那麼合理的方式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呢?

    首先,父母要堅持選擇,就是從客觀角度不能滿足的堅決不能滿足,不能妥協讓步;接下來,就是接納,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因為孩子的要求源於人性的本我,以滿足自己慾望為導向,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所以要接納,理解。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用平和的語氣安撫他的心,而不是自帶情緒地給孩子講道理。這一點有難度,但教育孩子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所以要讓自己的性情更溫和。因為當你用心地去教育孩子,你會遇見一個更美的自己!最後,等孩子接受你的原則,沒有情緒了之後,你再讓他去認識超我,認識社會規則及道德。比如,不是所有的東西爸媽都會為你提供,有些東西,如果很喜歡,你可以透過努力去獲得,甚至有些事情,即使想要也是不能做的!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就會認識超我,建立自我!

  • 7 # 向日葵之語

    既然知道是無理要求,那就應該選擇狠心拒絕。但是如何狠心,才能不傷害孩子,這一點就需要父母好好斟酌。友善而堅定,是個不錯的辦法。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你,但是不能答應你的要求。孩子哭鬧的時候,記得抱抱他,讓他感受到你懂他的委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用什麼樣的頭像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