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仔166

    1.市場前景廣闊

    2018年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自今年以來單

    月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30,359億元,同比增長8.5%。自

    2014年起,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與

    此同時,消費金融市場加速發展,央行釋出的《中國區域

    金融執行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金融機

    構消費貸款餘額達31.5萬億元,為2012年末的3倍,年均

    增長率約為24.7%。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人均持有

    信用卡0.44張遠低於美華人均2.90張的水平。

    2.拓展潛在客群

    相較基金、理財等業務而言,信用卡業務門檻較低,

    能夠成為銀行拓展客戶的有力抓手,可為其他業務培育潛

    在客戶,尤其是在年輕客群的獲取方面,信用卡相較其他

    產品來說具有顯著優勢。銀聯資料統計顯示,自2016年8

    月以來,客戶銀行新增信用卡使用者中,90後持卡人的比例

    始終保持在20%以上,並呈現逐步攀升趨勢。

    眾所周知,不同年齡階段的客戶其資產狀況、財富需

    求都存在顯著差異,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大額融資和財富

    管理業務目標客群通常年齡較大,拓展新戶難度較高,而

    以信用卡業務作為觸達年輕客群的媒介,不僅能夠最佳化銀

    行整體零售客群結構,同時對於未來中高階的客戶的培育

    也是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序逐步推進、人均

    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消費觀念轉變,三四線城市客群潛

    力將講一先很到置放。對幹區域件銀行來說抓住相遇

    3.維護存量客戶

    地務、最換成本就運高,流失根率試低。在信用卡業多成

    第合·活品配的今天,提供優質的信用卡產品及服務已成

    為提系市量含戶的重要手段。敏據顯示,開發新戶的成本

    總維護已有客戶成本的4到6倍,銀行透過向零售客群交叉

    高售合用卡,增加客戶零售產品持有數,能夠有效降低客

    戶流失率。

    此外,信用卡業務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頻多,從審批開

    始,到交易提醒、賬單送達、額度調整、營銷激勵、還款

    等,都能夠增加銀行在客戶日常生活中的滲透程度,從而

    提升客戶黏性。

    4.挖掘資料價值

    信用卡業務相較消費金融業務來說,顯著的優勢即在

    於資料價值。目前市面上的消費金融產品多為特定的場景

    分期,授予客戶固定分期額度,一旦分期結束,客戶將大

    機率流失。而信用卡產品不僅可以提供專項分期、大額分

    期、賬單分期、靈活分期等服務,同時其基於日常消費場

    景,能夠幫助銀行積累客戶消費偏好、用卡習慣等海量數

    據,在與其他業務交叉銷售時,也有助於完善客戶資訊,

    從而為銀行挖掘資料價值、實現差異化經營提供基礎。

    5.樹立品牌形象

    相較銀行的其他業務條線來說,信用卡業務由於更加

    貼近持卡人的日常生活,宣傳渠道廣泛,以特色的卡產品

    6.實現轉型發展

    她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細貓金

    總服務變體經濟能力,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

    標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銀行業強監管步入常態化,從17年

    底開始,多份重磅監管檔案陸續出臺,影子銀行、同業空

    轉等成為重點整治的亂象,房貸業務受宏觀調控影響較

    大,在此背景下,各行紛紛發力傳統零售業務,對中間收

    入給予厚望,多家銀行提出了“大零售“戰略。信用卡作為

    具有成熟盈利模式的輕資產業務,在銀行實現轉型發展的

    道路上意義重大

    7.迴歸本源推進普惠金融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

    是銀行業堅持主業、迴歸本源的重要體現,而為百姓提供

    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銀行卡支付服務,是銀行業義

    不容辭的責任。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如此,消費金融行業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魚龍混雜,方面裸貸、暴力催收等負面事件頻發,另一方面,信用作為傳統的消費信貸產品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商業作為中國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信用卡業務為載體,為人民群眾提供貼心的日常消費信貸服務,著中國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

  • 2 # 聚優創客幫幫忙

    為什麼各銀行開發信用業務,簡略幾點:

    看背景:19年央行明文釋出:要求各國有四大行貸款比例調整,由以前的針對央企,國企,政府財政等佔比高的貸款轉型為扶持中小微企業。

    那麼銀行為什麼以前不給中小微企業? 風險!

    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裡,也證明的這個事

  • 3 # 太原信貸王經理

    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個人愚見,各大行瘋狂發放信用卡是在P2P最火熱的時候。哪個時候銀行才意識到高息貸款在市場上如此的炙手可熱,其實銀行真正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發放信用卡,更深層的是信用卡後面的備用金,以浦發信用卡為例萬用金最高50萬,比授信額度高很多倍。利息也是相當的高、銀行在給你計算利息的時候都是按日息計算這樣你就會覺得利息並不高。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各大銀行都會爭相發放信用卡了,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看上了信貸這塊蛋糕而已

  • 4 # 堂野先生

    因為好開發。第一目前大多數人都想創業,而創業的第一次資金跟親戚朋友很難借到。第二就是傳統行業很多都需要資金週轉而且也是特別多。第三就是借錢出來投資理財賺利息差。

  • 5 # 羅錦威

    我們所說的信用卡業務背後繫結的是個人消費貸款,類似於花唄跟借唄的關係。現在每個行的信用卡都會給一筆類似借唄的萬用金,備用金,圓夢金。

    我們國家貸款的發放要按照國家基準貸款利率來指導利息的。

    而這一部分貸款就可以繞過這個規定,以高於貸款利率的利息來發放貸款,獲取高額的利息。

    現在居民個人貸款利率在4年化左右,而信用卡的手續費(利息)年化在12左右。大概是是3倍。

    並且,個人貸款要求比較高,符合要求人群少,客戶少,而信用卡可以大規模的發放個人信貸。

    具體是以下幾個方面盈利:

    利息收入即持卡人對未清償信用卡餘額所付的利息;

    資訊交換收入即收單行向髮卡行支付的佔特約商戶交易金額一定百分比的費用;

    持卡人年費即持卡人因獲得使用信用卡的權利而向髮卡行繳納的費用;

    其他手續費和所得即包括從其他各種信用卡服務中產生的手續費與收入,如預借現金手續費、掛失手續費、快速髮卡手續費、補制交易密碼函手續費等;

    所以,講到底,銀行是盈利機構,不是慈善機構,有錢賺為什麼不呢?

  • 6 # 局思想佈局思維

    信用卡業務不僅是銀行整體戰略佈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銀行在金融服務領域所應承擔的義務和使命。

    當然也是為了盈利

  • 7 # 量化隱數

    銀行有大量居民,企業存款,這些錢都是會產生利息的,其中有大約百分之30是用來流通作用的,那麼剩下的百分之70就是銀行用來賺錢的產生利潤的,那麼這些錢就會被用來開發各種個人貸款,企業貸款,信用卡的開發實質性質也是屬於貸類屬性,以免費使用給使用者使用,本質上是很多人都會產生慣性消費使用的,然後在經濟緊張的時候就會產生分期,從而產生高額的利息,這就是銀行可以賺取的錢,現在的信用卡業務各大銀行爭先恐後的大量發展,都是證明使用使用者大量都是最終透支消費,最終銀行可以賺取大量的利潤

  • 8 # 低調.

    信用卡做分期,做信用貸款。銀行很賺錢的。大家都知道,信用卡逾期會收高額的罰息。所以銀行推出了最小額還款。銀行從中收入利息這部分收入非常巨大,所以銀行都搶這個市場

  • 9 # 金融筆記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銀行之所以爭相開發信用卡業務,背後的驅動力就是因為信用卡能為銀行帶來巨大的利潤。

    信用卡收入在銀行零售業務中的佔比持續上升

    小小一張信用卡,可以為銀行帶來多項業務收入:

    年費

    刷卡手續費

    利息

    取現手續費

    罰金和違約金

    信用卡貸款

    信用卡的贏利點很多,相關業務盈利能力強勁,很多上市銀行都在加大信用卡業務的佈局,謀求以信用卡為發力點以此推動銀行零售轉型,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是招行、中信、浦發。

    這幾年來,幾家銀行來自信用卡的收入佔比都在持續提升:

    變化最明顯的是浦發,來自信用卡的收入佔營收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3%增長到了2017年的接近30%。而信用卡在銀行零售業務中的比例更是舉足輕重:

    像中信銀行,信用卡收入佔零售銀行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70%。

    砍掉了信用卡業務,基本上就跟砍掉了銀行的零售業務一樣。

    來自信用卡業務的收入快速增加,強化了銀行開拓業務的決心

    我們再來看下一組2018年的資料:

    招商銀行,信用卡的業務收入合計667.01億,比上一年增長了23%。

    浦發銀行,信用卡的業務收入合計552.78億,比上一年增長了13%。

    廣發銀行,信用卡的業務收入合計496.5億,比上一年增長了31%。

    中信銀行,信用卡的業務收入合計460.23億,比上一年增長了18%。

    整個2018年,信用卡的營收收入增長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勢頭,普遍增速在20%以上。對於目前平均增速已經下降到個位數的銀行業來說,信用卡就是利潤增長的排頭兵。

  • 10 # 天平中的金融道

    無利不起早,信用卡業務對持卡人來講,自然是方便,但銀行肯定也是因為這個業務可以對銀行帶來好處才積極推動,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容易賺錢。信用卡的綜合利潤很高,別看每張卡額度不高,但卡年費,刷卡手續費,提現費用,利息,分期費都十分的高,這些利潤遠高於傳統的貸款利潤。

    第二,資金迴流比較快。都是短期的資金使用,少則幾天,多也不過數月,分期還款多以短期為主,比傳統貸款動輒1年數年的時間要短的多,有利於銀行資金迴流,資金週轉。

    第三,風險相對小,對持卡人消費有較強的把控,瞭解資金用途,有助於把控風險。

    第四,有助於推動銀行其他業務。如存款,很多銀行信用卡是要關聯借記卡,這樣可以吸引客戶,沉澱存款。大部分人可能沒有用信用卡存款的習慣,不過因為信用卡經常會做一些促銷活動以及積分兌換禮品等等,刺激持卡人消費,讓持卡人養成一個使用信用卡消費的習慣。這個時候可能有人就會為了方便而直接在信用卡記憶體款,將信用卡當成儲蓄卡來使用。大家都知道,儲蓄卡新款不管是活期還是定期都會有一定的利息,而信用卡上的存款是沒有任何利息的。也就是說,銀行可以不花任何費用就可以使用你這部分的存款,而這部分的存款給銀行帶來的收益就是純利潤,這也是銀行鼓勵使用者辦理信用卡的原因之一。另外,你在使用信用卡的時候,如果信用卡的活動較多,你就會想要分享給身邊的人,那麼也會給銀行帶來收益,還起到了免費廣告的作用。

  • 11 # 李蘇耀落地導師

    因為信用卡是銀行經濟收入一大業務,消費者刷卡,銀行就有手續費賺,賺取信用卡的年費,賺取消費者辦理分期業務也有一定的手續費等

  • 12 # 行風財經

    信用消費時代來臨,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

    數字化爆炸式發展裂變出全新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信用的場景越來越日常化。基於信用歷史,個人透過信用額度可以享受更多的服務:比如租車、租房等免押金;也能憑藉信用積分借傘、充電寶、住酒店免押金;還能在“無人超市”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在大資料時代,這種“信用有價值”的概念逐漸演變為社會焦點,人人都有信用分。

    評價一個人的信用狀況時,通常依據這個人過去的信用行為記錄,這主要包括個人過去償還貸款、使用信用卡等相關的信貸交易記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貸款,也不使用信用卡,結果就可能會因缺乏評價這個人信用狀況的依據而難以作出這個人信用好還是不好的評價。

    一般來說,信用歷史越長,過去信用行為的記錄越豐富,越能說明一個人過去的信用狀況。積累信用更有助於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因此,沒有相關的信用交易活動,也就無從積累信用,從而也失去了一個積累信用的機會。

    可以說,信用消費時代已經來臨,各大銀行搶佔信用卡使用者,是面向未來開展業務所必須的舉措。信用使用者是每家銀行的必爭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零後生娃誰來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