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平行世界

    孩子心目中與家長的關係取決於家長的行為和態度。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形成以下認識:

    1、愛和包容,家人是無條件地愛他的,可以包容他的所有缺陷和錯誤。

    2、安全,家人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哪怕他犯了錯誤,也會無條件的保護他不受傷害。

    3、信任,讓孩子認識到父母是可以無條件信任的,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和服從父母的安排。

    4、尊重,不能以家長的身份甚至是暴力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他溝通。

    5、價值感,要讓孩子從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的一員,也可以出一份力,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6、恰當的身份定位和責任意識,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能力邊界,知道自己的最大責任是學習與健康成長,逐漸樹立人生目標並學會自我管理。

    要做到這些當然會非常困難,需要父母知行合一,堅持不懈為之的努力。但若能做到五六成的話,已經可以培養出一個讓自己省心的優秀孩子了!

  • 2 # Sissy愛生活

    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孩子青春期以前,多數會視家長為偶像,十分崇拜,覺得家長是無所不能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比如,小孩吵架時,直呼父母姓名會被視為極度侮辱。這個時期,親子關係會很親密,很多快樂的生活記憶。

    叛逆期時,隨著接觸社會逐漸深入,多數會面臨一個偶像倒塌的局面。他們會躲避父母,甚至公然反抗對來自父母的過度關心。不願跟他們交流。

    成年以後,尤其是為人父母后,會慢慢明白做父母的不容易,想要孝敬父母,跟他們好好相處,可悲的是,這個時候的孩子身上的負擔也重起來了,可能為了生活無法跟父母多相處,也可能是兩代人的生活觀念不同而起矛盾,還可能是父母不願拖累兒女。

    多數孩子懂事以後,能正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明白父母的艱辛,同事也會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做好最老愛幼的好榜樣!

  • 3 # qq我看看

    看題目不知你在家庭中處於什麼角色,從兩方面分析你的心理活動:

    一、如果你是孩子的角色,從題目看你應該已經到了思想問題的年齡,在你的家庭關係中,你的家長應該一直處於強勢狀態,自小到大喜歡主觀安排你的一切,並且你沒有任何辯駁或表達的權利,你的生活中受到的訓斥或命令多於受到的表揚和鼓勵,直到今天你長大了,對家長主觀的安排開始產生牴觸情緒,意識中想改變這種關係或狀態。

    二、從家長方面分析,孩子再大也是小,出於愛,願意從各個方面給予其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現在實際生活中,就是喜歡安排孩子的一切,並且要強制性服從,卻沒有意識到孩子隨年齡增長,其心理年齡也在增長,尤其是十二歲至二十歲期間,(即通常所說的判逆期)他們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想要表達或表現自己,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可,這時的家長如果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慣性思維中,勢必造成情緒對立,進而引發矛盾。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溝通是最主要的,做為孩子一方,對於家長的安排也好,做法也好,有理有利的就要無條件接受,感覺不妥的,首先要有個分析思考,拿出自己認為可行或可商議的方案,以聊天方式向家長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表示出希望他們理解支援的渴望,而不是一味的消極對抗。相反,家長方也應注意和觀察孩子的生長及心理變化,逐步的以引導代替命令,以鼓勵代替批評,相信假以時日,家庭關係會變得融恰、和睦、幸福。

  • 4 # 三姐的日記

    大家好,我是三姐,看見這個問題,我想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男孩。老大兩歲時我們出去打工,他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到五歲,六歲時接到我們身邊。男孩小時候都很調皮,時不時都會犯下錯。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三天兩頭的打電話告狀,說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是做小動作,今天扯女孩子的頭髮,明天給坐在前排的學生的衣服上畫畫,今天把桌子搞壞了,明天又把老師的粉筆藏起來了……反正我們是看見老師打電話來都不敢接。那時,我們剛剛創業,心情本來就不好,再加上老師的電話,每次老大放學回來,我們都會對他劈頭蓋臉的罵一通,有時候還會打他一頓。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看著孩子哭的可憐,我又很心疼。事後,我就會跟他道歉分析捱打的原因,分析我們的現狀,告訴他要聽話要懂事,不要讓父母操心。慢慢的說多了,孩子也還是聽進去了。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不再告狀了,還給他發了獎狀,最佳進步獎。回到家也會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懂事了,但是我發現孩子變了,變的不再喜歡和我們講話,也不願意和我們呆在一起。老大現在已經上高中了還是儘可能的避開我們。有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不和我們在一起玩?他說,跟你們無話可說。老大很懂事,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學習不用我管,一直處於中上水平,從不向我們要什麼東西,你給他就要,你不給他也不問。

    老二是個女孩。都說女兒是爹媽的貼身小棉襖,對於這個比哥哥小十歲的妹妹我們也是無盡的寵愛。女孩天生會撒嬌,她調皮的時候我們也呵斥她,也打她屁股,可她總是不在乎,還一個勁的跟你膩歪,讓你無話可說。老二也有生氣的時候,嘴巴一撅,小臉一扭,哼,我不高興了。沒關係,不用理她,不一會她就又跑過來跟你嘰嘰喳喳了。

    一個家庭,兩個孩子,跟家長是截然不同的關係。老大小時候由於家裡條件差,我們沒辦法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他身上,對他只能是吃飽穿暖 ,嚴加管教,不要給我們找麻煩。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聽他的述說。老大很懂事,但心裡對我們只有尊重沒有交融,因為我們之間隔著一道門,老大把門鎖上了,我們進不去。老二從小在我們身邊長大,條件好了,心情也好了,也有相當多的時間去陪她,時時刻刻在她身邊,我們就是她心裡的港灣,隨時都可以依附。

    我認為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就是取暖機。你離他近,他覺得舒服,他就會靠近。你離他遠,他感覺不到溫暖,也就可有可無。跟孩子在一起,一定要放鬆心情,心平氣和的對待他們帶來的喜怒哀樂,讓他們時刻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而願意靠近。

  • 5 # 廉心講堂

    孩子如何正視與家長的關係?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中國的傳統是父慈子孝,但是自從出現獨生子女之後,由於多數子女,都是被寵愛長大的,多少年來都是在享受被愛,卻很少學會去關心父母。作為父母想用過去的傳統相處方法,不再好使了。多數子女不懂事,頂撞父母之後,還希望家長去哄他(她),常常弄得父母心裡非常難受。

    作為子女,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主動找父母交流。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工作中的故事也好,生活鎖事也行,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父母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2、多與父母互動。每週至少跟爸媽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飯、幫父母打掃衛生,有時間還可以一道逛街、看電視。在家裡邊做事情、邊交流也不錯。 

    3、認真傾聽父母的心聲。父母有煩心事時,要平心靜氣地認真先聽完父母的訴說,。 

    4、主動道歉。如果某件事讓父母不高興了,要認真檢討自己,如果你做得不對,要主動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5、儘量不要誤解父母。就算是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也不要責怪父母。也許父母過於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要繼承中華孝道文化,控制情緒。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父母的事。中華文化是孝道為先。

    7、承擔責任。如果與父母一道住,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幹些農活等。趁機還可以跟老爸老媽聊聊天。如果已經分開住了,要經常利用週末,去幫父母做些事。

    9.有時候和父母有什麼意見的時候要學會忍耐。對於父母,我們往往會為一些事情理直氣壯的爭吵,似乎自己都是對的,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嘗試退一步。要知道,父母都是愛子女的,多數不同意見,都是因為資訊不對稱,要做細緻的說服工作。

  • 6 # 敏娜成長

    個人覺得應該是家長要正視和孩子的關係!

    家長在孩子心中,是強勢的一方,生活中一言一行決定著孩子的情緒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戒菸,兄弟們有什麼好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