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說歷史那些事
-
2 # 巖卉酒店用品配送葉輝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
3 # 使用者104502318119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謀臣替國家出謀劃策,孫武這樣的武將就為國家出生入死。在軍事領域,孫武是 里程碑式的人物,孫子兵法是世界級的兵書,“兵不厭詐”、“反間計”等都是出自孫武的《孫子兵法》。
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後世人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 鼻祖等等,這些榮膺是孫武應得的。據《左傳》所記,孫武的先祖其實不姓孫,而是姓姬,是春秋時期衛國公子惠孫的後代。孫武是衛國的貴族 後裔,父親孫書,祖父孫蒯,後來逃難到齊國直至長大成人。
孫武從小就愛看書,並對兵法有著濃厚的興趣,由於出生於貴族家庭,優渥的生活條件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 籍《軍政》,瞭解古代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方法,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併戰爭十分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 戰的將領,孫武自幼聰慧睿智,機敏過人,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富有創見,就愛好行兵打仗之事。每次父親從前線征戰回來,孫武都要纏著父 親講講自己打仗的故事,出身武將世家,又飽受兵法的薰陶,年紀輕輕的孫武很快就掌握了作戰的一些方法。在孫武正式領兵作戰之前,孫武前 往蒙山求學並漫遊天下,考察歷史古戰場,這段豐富的遊學經歷,為孫武日後編寫《孫子兵法》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後來孫武到了吳國,被伍子胥看重,他覺得孫武一定會有所作為。於是,孫武帶著他的《孫子兵法》前去面見吳王闔閭,吳王看到孫武文縐縐的 樣子,不相信他竟是個會用兵的人,於是為了試驗孫武闔閭命他以兵法訓練宮中美女,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孫 子把佳麗們分別為兩隊,擔任兩隊隊長的是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
操練的時候,孫武事先已經將規則說好了,妃子們聽後竟然捧腹大笑,扭捏作態,孫武發號命令的時候,沒有一個妃子聽號令,反而嬉鬧甚至隊 形都亂了,孫子見到這種情況,便召來軍史。根據兵法,要斬吳王最寵愛兩位的妃子,兩位寵妃不相信孫武能夠處死她們,但是孫武的語氣裡滿 是堅定的口氣,並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吳王見孫子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解釋:我已經知道孫武是能夠用兵的人了,不要殺掉我的兩個愛妃, 沒有了她們我的生活就會失去很多樂趣。孫子毫不留情,聲稱:“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於是還是殺掉了這兩個妃子。所有的妃子都嚇到 了,孫武解決了兩個不聽話的隊長以後,重新擊鼓發令,這下這些妃子們就聽話多了,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孫武憑藉“教戰斬美姬” 獲得了吳王的賞識,而把軍事全權託付給孫武,在孫武的治理下,吳國的軍事力一時強盛,吳國大軍威震四方,而他進獻的鉅著《孫子兵法》也與他一道聲名遠播。
-
4 # 鮮娛湯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
5 # 痴人十三郎
孫武這個人吧,一生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
第一句是:
驚世才華一生只酬知己老友
孫武就是孫子呀,《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原作者呀,兵家的創始人之一,跟孫臏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跟《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也沒幾毛錢關係。
孫武是山東哪裡人,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朋友叫伍子胥。
伍子胥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的頭號復仇男神,愛玩鞭子的白頭翁。
伍子胥是孫武的好朋友,知道他有才華,就把他推薦給了當時的吳王闔閭,伍子胥是丞相,孫武是大將軍,這也是將相一心啦。
吳王闔閭就是那個安排專諸刺僚的那位,也是吳國敗家子夫差的老爹了,歷史上也是一代霸主啦,狠角色。
闔閭大王說,儂伍先生都是好朋友好不啦,但推薦過來也不能不試試就封個大將軍吧。這麼著吧,看我這幫愛妃沒有,幫我訓練訓練,讓她們能規規矩矩出個操,能聽我話就行。
乖乖,這幫愛妃,跟現在直播間的網紅差不多,讓她們賣個萌,還行,當兵打仗,視死如歸不比登天還難。全場都等著看孫先生笑話。
孫武二話沒說。領命下了操場。還安排大王最寵的兩妃子當隊長。
實際練起來,這幫寵妃嘻嘻哈哈半點不成樣子。
孫武立馬執行軍令,當眾將當隊長的兩個寵妃斬首。
要知道這可是當著吳王的面斬的,吳王發現後,愣是沒有擋住。
打這之後,那幫美人指哪打哪,讓站隊就站隊,讓往東不敢往西,沒有半分遲疑。
孫武回來向吳王覆命:從現在起,這幫美人將為大王赴湯蹈火
吳王氣得直嘬牙花子,我的美人呀。。。。
不過,這人確實有膽有識,是個人才。於是吳王便拜孫武為大將。
後來孫武在吳國與楚國的戰爭中,五戰五勝,最後甚至攻了楚王國都郢城,後世只有樂毅才追得上這個戰績。讓伍子胥如願鞭了楚王的屍。要不是有人在秦國哭了七天七夜搬來救兵,楚國已經滅了,也就沒有戰國時賣萌的楚國了。
不只如此,大名鼎鼎越王勾踐劍的主人越王勾踐,也是敗在他和伍子胥的手下,不得不臥薪嚐膽了10年。
後來,敗家子夫差殺了伍子胥。孫武隨即退隱江湖。
孫武是兵家的始祖,著有的《孫子兵法十三篇》系統全面的講述如何用兵,不光是軍事理論家,也是軍事實踐家。但是他本人卻是個和平主義者,並不主張動兵來解決問題。他認為“上將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認為用兵是最後沒有辦法的辦法。可惜在春秋戰國時期,盡是野心與利益的爭奪,一代兵神只有鬱鬱而終。
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個評語:
武者的心,在於止戈!
-
6 # 百里不奚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公元前705年,陳厲公生了兒子,名叫陳完。陳完長大之後為了躲避宮廷鬥爭,舉家逃到了齊國,並在那裡定居下來,並改姓田,因此他又稱田完。
100多年以後,田氏家族不斷髮展壯大,地位越來越顯赫,田氏成了齊國後期的一大家族,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深得齊莊公賞識,到了齊景公時,田無宇的一個兒子田書做了大夫,他精通軍事,於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兒地,並賜姓孫氏,因此田書又叫孫書,孫書就是孫武的祖父。
孫武在齊國的的時候,齊國的內亂日甚一日。孫武於是逃到了吳國,在邊境過著隱居的生活,他一面灌田種地,一面苦讀兵書,寫作兵法。
孫武來到吳國的時候,有一個楚華人,因為父親和兄長被楚王無端殺害,也逃到了吳國,立志報仇雪恨,這個人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對孫武的才幹和軍事理論非常賞識,他認定孫武是個將才,遲早會脫穎而出。因此他屢次拜訪孫武,共同探討軍事問題,如此時間一長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吳王知道孫武確實是難得的將才,於是拜孫武為帥,在孫武的訓練下,吳國擁有了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強大軍隊。
在吳楚大戰中,孫武指揮吳國大軍在大小別山地區初戰得勝,在柏舉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在清發水大敗楚軍殘部,在雍澨消滅了左司馬的救援部隊,以3萬精兵擊敗楚軍20萬大軍,五戰五勝。經此一戰,吳國聲名顯赫,楚國受到了立國以來最沉重的打擊,後來秦國出兵幫助楚國收復了郢都,楚國君臣唯恐吳君再來,就將國都遷到了鄀城。
公元前496年,闔閭不聽孫武勸阻,出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大敗,氣憤病死。孫武和伍子胥助新王夫差治國練兵,努力積蓄錢糧,充實府庫,製造武器,擴充軍隊,經過三年,吳的國力得到恢復。
公元前494年(勾踐三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吳軍由伍子胥、孫武策劃,在夜間佈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隨後夫差北上稱霸,於黃池大會諸侯,這也是孫武訓練有素的結果。
之後夫差日漸驕橫,不聽忠言,逼死伍子胥,孫武心寒隱退。
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殺後不久,孫武可能也因憂國憂民和鬱郁不得志而謝世了,他的卒年當在公元前480年(衛莊公元年)左右。從退隱到壽終,孫武一直沒有離開吳國,死後則葬於吳都郊外。
孫武的大名享譽古今中外,不是因為他攻破楚國、壯大吳國的軍功,而是由於他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內容完備,結構嚴謹的軍事名著,它的問世為中國軍事學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子把與戰爭有關的軍事問題,分13篇加以論述,全書體系完整,論述新穎獨特,各篇既可以獨立成章,相互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絡,前後銜接,渾然一體。
《孫子兵法》問世以後得到了社會普遍的證實,流傳千古,被人們推崇為兵學鼻祖。韓非子說戰國時”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展現了封建制取代奴隸制時期人們研究軍事探討兵法的盛況,司馬遷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說明孫子兵法在漢代已成為兵學首要。第1個註釋和闡發《孫子兵法》的大軍事家曹操,稱讚《孫子兵法》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他要求軍事將領們能領會書中”審計重舉、明畫深圖”,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則認為《孫子兵法》是“綱領精微”的上乘之教。孫中山先生對此書也非常推崇,他說“就中國曆來考究2000多年的兵書,有13篇,那13篇評書,便成立中國的軍事哲學”。
孫武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奠定了古代中國軍事科學的基礎,亞洲的許多國家甚至把《孫子兵法》規定為為軍官訓練的必修課程。
-
7 # 歷史名將錄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因朝代更迭、 抵禦外侮、反抗暴政而爆發的戰爭數不勝 數。在這些戰爭當中,湧現出了不計其數 的優秀將領,以及眾多影響深遠的軍事著 作。其中,"孫子兵法的戰爭藝術"無疑在古代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然而,這本書是誰寫的?人們對此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觀點認為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孫武寫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孫臏編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是戰國早期的一位山鬼編的,甚至有人說是三國時期曹操寫的。
直到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面山出土的兩座古墓中發現了簡牘形式的孫子兵法。 結果,數百年的爭論結束了。《孫子兵法》的作者被認定為孫武,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他是齊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我們都知道從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思想家。然而,孫武是以增強軍事實力為基準的人之一。孫武和孫賓都被稱為孫子。雖然兩人都是孫武家族成員,但孫武入吳前寫的《孫子兵法》被稱為兵書史上的經典。它反映了戰國時期的古代制度。它不再以精銳部隊勇敢而有力的戰爭為前提,而是以群體戰爭和戰略指導為前提。
[孫武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齊國的偉大將領。他們在國內外戰爭中都利用了賀林。家族傳統的影響使孫武從小就喜歡孫子兵法,渴望找到贏得戰爭的方法,從而達到成為祭壇上宣誓的指揮官,在戰場上命令士兵,在戰爭舞臺上做一些令人驚歎的事情的目的。
不幸的是,當時齊國發生了內亂,幾個家庭在爭奪權力和利潤。孫武不想捲入這場無謂的家庭戰爭,所以他移民到了南部的吳國。他隱居生活,致力於撰寫軍事書籍,以迎接新的發展機遇。 當時,吳王何呂剛登基。他想擴大軍備,實現霸權。他迫切需要指揮和管理軍隊的能力。孫武是在他的好朋友(伍子胥,即吳國大臣)的推薦下進宮的。他向吳王發表了13篇關於孫子兵法的文章。
王武一個接一個地看著13件孫子兵法。有人懷疑孫武能否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戰中,於是他問他:“我讀過你所有的13部《孫子兵法》。你能讓指揮小組試一試嗎?”孫武回答,“是的 ”王子又問,“我們可以用女人來試試嗎?”孫氏回答道:“是的
"
因此,王子一共派了180名女僕到孫武那裡演出。 孫武將180名宮女分成兩隊,吳王寵愛的兩個妃子擔任兩隊隊長。 他命令每個人拿著戟,問他們:“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後心嗎?”宮女回答說:“是的 孫武也解釋道:“向前看就是看前面的心所指的方向。向左,朝左手方向看;向右,朝右手方向看;退後,退後 宮女們都回答說:“是的。” ”孫武命令人們豎起執法用的斧頭和戰斧,反覆重申軍法,然後向左轉打鼓。然而,宮女們聽到鼓聲,覺得很好笑,於是一個接一個地大笑起來。
孫武說:“這是因為我不清楚規定,你們的軍事命令不熟悉軍事法律,責任在於將軍們。” 又是打鼓,丫鬟們還在笑。" 孫武說:“不清楚的規定和不熟悉的軍事命令是將軍們的錯。既然我一再解釋說我仍然不執行命令,那是中士的錯。 ”
然後下令將兩名船長拉出並斬首 王子見孫武要殺他心愛的公主,急忙派人去告訴他:“我已經知道將軍善於打仗。” 我沒有這兩個妃子。我甚至不能吃東西。請不要殺他們 孫武斷然拒絕:“既然我被任命為將軍,我就要參軍,國王的生命也不會受到影響。”。 "於是他下令要求斬首,然後任命兩隊的宮女為隊長。他們敲鼓,再次發出命令。宮女左右對齊,符合規定和要求。孫武派人向太子報告:“隊伍訓練得很整齊。請下來看看!這樣一個團隊,不管國王如何使用它,即使他經歷了火與水,也是完全可能的。 ”
吳王為失去心愛的公主而心碎,不想下去看。 孫武說:“看來吳王只喜歡孫子兵法中的詞語,並不想用它們 “太子雖然不高興,但因此得知孫武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最後任命孫武為將軍,他日夜訓練,準備伐楚
公元前506年,對楚國的戰爭準備工作完成了。吳王在孫武的帶領下,由3500名精銳士兵率領,迅速穿過楚國北部。他在第三關被楚國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他爭先恐後地在白駒(現在湖北麻城地區)作戰。最後,楚國軍隊遭到了慘敗。吳王緊隨其後,採取了半橫半打的戰術。他在11天內行進了700英里,佔領了楚國的首都杜英,五戰五勝,楚王不得不棄城而逃 “霸州之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一個輝煌的先例,30,000人出人意料地打敗了200,000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魏勉曾經說過:“三萬人長大後,誰是世界領袖?吳越子也
-
8 # 漫談山野雜家
孫武是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後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在吳國受到重要。著名的孫子兵法十三篇也是此時向吳王獻上的。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衛靈公二十三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讚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
9 # 流浪歲月912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謀臣替國家出謀劃策,孫武這樣的武將就為國家出生入死。在軍事領域,孫武是 里程碑式的人物,孫子兵法是世界級的兵書,“兵不厭詐”、“反間計”等都是出自孫武的《孫子兵法》。
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後世人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 鼻祖等等,這些榮膺是孫武應得的。據《左傳》所記,孫武的先祖其實不姓孫,而是姓姬,是春秋時期衛國公子惠孫的後代。孫武是衛國的貴族 後裔,父親孫書,祖父孫蒯,後來逃難到齊國直至長大成人。
孫武從小就愛看書,並對兵法有著濃厚的興趣,由於出生於貴族家庭,優渥的生活條件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 籍《軍政》,瞭解古代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方法,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併戰爭十分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 戰的將領,孫武自幼聰慧睿智,機敏過人,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富有創見,就愛好行兵打仗之事。每次父親從前線征戰回來,孫武都要纏著父 親講講自己打仗的故事,出身武將世家,又飽受兵法的薰陶,年紀輕輕的孫武很快就掌握了作戰的一些方法。在孫武正式領兵作戰之前,孫武前 往蒙山求學並漫遊天下,考察歷史古戰場,這段豐富的遊學經歷,為孫武日後編寫《孫子兵法》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後來孫武到了吳國,被伍子胥看重,他覺得孫武一定會有所作為。於是,孫武帶著他的《孫子兵法》前去面見吳王闔閭,吳王看到孫武文縐縐的 樣子,不相信他竟是個會用兵的人,於是為了試驗孫武闔閭命他以兵法訓練宮中美女,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孫 子把佳麗們分別為兩隊,擔任兩隊隊長的是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
操練的時候,孫武事先已經將規則說好了,妃子們聽後竟然捧腹大笑,扭捏作態,孫武發號命令的時候,沒有一個妃子聽號令,反而嬉鬧甚至隊 形都亂了,孫子見到這種情況,便召來軍史。根據兵法,要斬吳王最寵愛兩位的妃子,兩位寵妃不相信孫武能夠處死她們,但是孫武的語氣裡滿 是堅定的口氣,並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吳王見孫子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解釋:我已經知道孫武是能夠用兵的人了,不要殺掉我的兩個愛妃, 沒有了她們我的生活就會失去很多樂趣。孫子毫不留情,聲稱:“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於是還是殺掉了這兩個妃子。所有的妃子都嚇到 了,孫武解決了兩個不聽話的隊長以後,重新擊鼓發令,這下這些妃子們就聽話多了,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孫武憑藉“教戰斬美姬” 獲得了吳王的賞識,而把軍事全權託付給孫武,在孫武的治理下,吳國的軍事力一時強盛,吳國大軍威震四方,而他進獻的鉅著《孫子兵法》也與他一道聲名遠播。
-
10 # 口水雜談
孫武也就是孫子,出生於約公元前535年,字長卿,後人又尊稱孫武子,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曾祖、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受家庭的影響孫武從小就喜歡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但齊國的紛爭和內亂使孫武18歲時便離開齊國,到了吳國。
到吳國之初孫武先在吳都(今江蘇蘇州)郊外隱居著書,等待時機。公元前515年,吳王闔閭即位後遍求人才,想成就霸業。大臣伍子胥便將孫武推薦給了吳王,孫武將寫成的兵法13篇獻給吳王。吳王看後讚歎不已,他要孫武實際演練一下看看效果。為了考驗孫武的才幹,吳王沒有給孫武士兵,而是交給他180名宮女讓他操練。
孫武毫不在意,他將宮女分為兩隊,讓吳王最寵愛的兩位美姬做隊長,帶領宮女聽令操練。孫武向宮女們講完操練口令之後,便命人擂鼓操練。但宮女們根本不聽他的口令,只覺得好玩兒,大笑不止,隊形也變得大亂。孫武立刻下令將兩名美姬隊長斬首,以肅軍紀。吳王嚇得趕忙派人傳令給孫武:“寡人已知道將軍善於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姬,寡人吃飯都不香了,請赦免了她們吧。”
孫武卻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斬殺了吳王的兩名美姬,然後又任命兩人做隊長,繼續操練。這次很快將宮女們訓練得進退有序,陣形嚴整。
吳王雖然失去了兩名愛姬,但最後還是拜孫武為將軍,因為他知道孫武是幫助自己成就霸業的難得的將才。在這方面,吳王還是有一些氣度的。
公元前512年,孫武隨吳王和伍子胥征討楚的屬國鍾吾(今江蘇宿遷東北)、舒(今安徽廬江縣西),連戰連勝。闔閭就想乘勝直搗楚國都城,孫武卻勸阻道:“楚軍現在還不能輕視,況且我們現在滅掉兩國之後已經很疲憊,應該收兵休整,待機再戰。”闔閭於是班師回國。
伍子胥和孫武確定了擾楚疲楚尋機破楚的戰略,然後組建了三支精銳軍隊,輪流襲擾楚國邊境。在第一支軍隊襲擊時,楚國便調集主力迎戰。但楚軍一出,孫武卻率吳軍撤退了。當楚軍剛返回時,吳國派出的第二支襲擾軍隊又開始了行動。這種車輪式的襲擊戰搞得楚國被動應付,軍隊疲憊不堪,國力也消耗嚴重,致使一些小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在襲擾中大有收穫。
公元前506年,孫武又運用長途奔襲靈活機動的戰法打敗了楚軍。當時,楚國圍攻吳的屬國,即一個小國蔡國。孫武率領3萬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軍見勢不妙,趕忙退兵,在漢水設防。沒想到孫武卻突然棄船登岸,從陸路奔襲楚國腹地,給楚軍來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孫武並沒有用全部兵力奔襲,而是精選了3500人做先鋒,披堅執銳,輕裝疾進。等到了漢水東岸,楚軍迎擊時孫武又領兵後撤,引誘楚軍追擊,三戰三勝。此後兩軍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決戰,孫武用先發制人的戰術衝亂了楚軍的陣腳,然後吳王率領主力攻擊圍殲,又大獲全勝。以後孫武用半渡而擊、乘楚軍用餐時攻擊等靈活戰術打得楚軍毫無還手之力。
因為孫武的神勇指揮,從柏舉之戰到佔領楚國國都郢,吳軍只用了十天的時間,楚王倉皇而逃。孫武以3萬破楚軍20萬,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踐繼位,國內還未完全穩定,闔閭覺得有機可乘,他不聽孫武勸阻,在準備不足時就匆忙出兵。結果大敗,闔閭也因傷重而喪命。
太子夫差繼任吳王后,孫武和伍子胥一起整軍備戰,在公元前494年終於擊敗越國。
當時,勾踐領兵從水路進攻,夫差則以十萬精兵迎戰,孫武和伍子胥夜裡派出疑兵,在兩翼舉著火把助勢攻擊,夜幕中火光照亮了天空,向越軍包圍過來,加上喊殺聲,致使軍心動搖,在吳軍的猛攻下越軍全線潰敗,勾踐退守到會稽山,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最後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而是和勾踐議和,養虎為患,後來又放勾踐回國,縱虎歸山。在夫差到北方會盟稱霸主後沒幾年,吳國便被臥薪嚐膽恢復元氣的勾踐滅掉了,夫差也落得個自刎而死的悲慘結局。
孫武雖然幫助吳國建立了霸業,但夫差日漸驕橫,不聽忠言信讒言,逼死功臣、忠臣伍子胥,孫武見狀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輔佐吳王統一南北的大志已無法實現,為免遭殺身之禍,便隱居深山,修訂他的兵書去了。
孫武之所以被後人所稱道,最主要的還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聖典——《孫子兵法》,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卻包含了豐富的軍事思想,這使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偉大的軍事家。
孫武的軍事理論不僅對現在的軍事方面有重要影響,日本還將他的兵法用到了商業方面,1990年還被用來指揮高科技的現代化戰爭——海灣戰爭。所以,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是當之無愧的。
吳王闔閭三年,闔閭與伍子胥、伯率領軍隊攻打楚國,攻克舒這座城池,並消滅了先前逃亡楚國的燭庸、蓋餘兩人。闔閭想趁勢攻入郢都,孫武阻止說:“不行,太勞擾民眾,應等待時機。”四年,又伐楚,佔領六和潛這兩座城池。
六年,楚國派子常、囊瓦攻打吳國。吳國迎擊,打敗楚軍於豫章(今南昌)。佔領楚國的居巢。九年,吳王闔閭請教孫武、伍子胥說:“先前您說楚都郢不能攻打,現在如何?”二人回答說:“楚將子常非常貪婪,唐國、蔡國的人都很怨恨他們。大王要是攻入郢都,必須得到唐國、蔡國的支援方可。”闔閭聽從他們的建議,動員全部軍隊,與唐國、蔡國的軍隊一起向西進軍,到漢水岸邊駐紮下來。楚國也派出軍隊抵禦吳國,兩軍夾水互列戰陣。吳王的弟弟夫概想攻打楚軍。吳王不許。夫概說:“大王已經讓臣下統領軍隊,軍隊以有利為上策,現在正是時機,為什麼還要等待?”於是以他帶領的五千人馬攻進楚軍,楚軍大敗。於是吳王縱兵追擊。等到達郢都,連戰五次,五次皆大敗楚軍。楚昭王逃出郢都。
孫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譽,最根本的原因並不在於他指揮的具體戰役。而在於他為後世奉獻了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兵經《孫子兵法》。此書是對上古以來,特別是春秋時期頻繁、激烈、多樣的戰爭經驗的總結和昇華,是對已有的兵學理論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是春秋時期先進的社會思想交合的產物,是尚武崇智的齊文化孕育的奇葩,同時也是孫武個人天才和勤奮的結晶。當今,《孫子兵法》不但已成為許多國家的軍事指揮員們在戰場上角逐勝負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一些國家的最高“殿堂”,成為他們戰略決策的理論依據之一;其在非軍事領域也被廣泛應用,其中智慧,真可謂是“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
11 # 是小波浪啊
他就是寫了《孫子兵法》的那個大佬。
孫武是衛國貴族後裔,小時候是個富二代,家裡有的是錢,好的經濟條件也給他提供了好的學習環境,從小讀軍書《軍政》,他的父親也是善於代兵的將領(虎父無犬子),出生武將世家,善於學習,又聰明好學,還去遊歷歷史古戰場。
後來,去了吳國,剛開始沒人相信他會用兵,為了實驗他,吳王用兵法訓練宮中美女,其中兩個吳王愛妃耍大牌,孫要殺她們,吳王求情都沒用(真耿直啊),還是被殺了。吳王覺得這小夥子會用兵(不知道從哪裡看出來的),於是一直重用他。至於他具體打仗嘛,其實歷史並無過多記載
回覆列表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是春秋末期齊華人,他的偉大創舉在於一是用三萬吳軍五戰五捷、攻入楚國都城郢城,幾乎滅亡楚國,後世稱其為“兵家至聖”、 “東方兵學的鼻祖”;二是編寫了《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是“兵學聖典”,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影響深遠。
如果說孫武是怎樣一個人,那就要從他的一系列事蹟中來說明了。
一、 斬姬練兵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孫武,為印證孫武的才能,吳王闔閭挑選了一百多名宮女讓孫武進行演練。孫武分別讓吳王的兩名寵姬擔任隊長,並三令五申說明軍令。開始演練時,兩名寵姬及宮女們嘻嘻哈哈、不聽指令,孫武便下令殺掉了兩名寵姬,並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再訓練時,宮女們跟著指令進退擊殺、整齊劃一。吳王於是拜孫武為大將,軍權全權交由孫武指揮訓練。
由此可以看出,孫武治軍嚴謹、訓練有素、不畏權貴、隨機應變的軍事本領。
二、 克楚郢都孫武以3萬吳軍千里奔襲,深入楚國腹地,在漢水與20萬楚軍形成對峙。楚軍憑著自己優勢的兵力制定了作戰計劃,即主帥令尹子常率楚軍主力堅守漢水,老將沈尹戌出奇兵迂迴到吳軍後方,斷其後路,再前後夾擊共擊吳軍。不料子常擅自改變作戰計劃,主動渡過漢水出擊吳軍,結果在柏舉(今湖北麻城) 一帶遭到吳軍伏擊,楚軍大敗,吳軍五戰五捷,順利攻入楚國都城郢都。
由此看出,吳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助下,民富國強、日漸強大,吳軍順利攻入楚都絕不是憑一時的運氣,而是吳國君臣上下一心、互相信任,孫武指揮得當、謀略超常的軍事水平。
三、《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孫武編纂的兵法著作,全書6000字左右共十三篇,包括《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等。其中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詭道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等等,可謂是字字珠璣,言之鑿鑿,哲理深邃,意境深遠。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軍事著作。它的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觀,是中華文化偉大的軍事瑰寶,被譽為“兵學聖典”。 李世民贊其為“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其實當時在吳國還有一個與孫武對立的反面小人—伯嚭。伯嚭是屬於貪財好色、溜鬚拍馬、爭寵邀功的小人一類,靠著 “想君王之所想,急君王之所急” 與巧舌如簧的本領先後得到兩代吳王的恩寵,官至太宰。
伯嚭經常慫恿吳王奢靡享樂、歌舞昇平,還力主吳王夫差修建王宮姑蘇臺,更為卑鄙的是收受越國的金銀珠寶,通敵賣國,處處為越國勾踐說話,還透過越國向吳王夫差獻上西施、鄭旦兩位美女,吳王逐漸荒廢政事,沉迷於聲色歌舞之中,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
伯嚭還在吳王面前誹謗相國伍子胥,伍子胥為人公派正直,為吳國鞠躬盡瘁,最後被吳王給賜劍自盡了。這還不算,伯嚭還排擠孫武,看盡人世的孫武最終退出朝政,辭官歸隱了。而吳國最終也在伯嚭的挑唆下被越王勾踐打敗,國破家亡了。
能夠使小小的吳國民富兵強、以弱勝強;能夠使吳王高瞻遠矚、雄心壯志;能夠與伍子胥將相一心、相輔相成;能夠令小人膽戰心驚、諸侯稱臣求和,由此可見,孫武不僅人品正直、忠於吳國,而且軍事本領高超、思想超前,後世也評價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