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燈影書畫
-
2 # 黃智637
每個民族都具有傳統文化的屬性,傳統文化代表著每個民族的自豪和尊嚴。用藝術形式體現出當代傳統文化,是當代社會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極大地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的需要。
一、用舞蹈藝術表現傳統文化,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我國的民族舞蹈為例,它是在民族舞蹈上,以輕鬆、靈活、優雅的藝術形式,細膩入微地描繪小巧、伶俐柔媚等,給予欣賞者悅目動聽,心曠神怡的審美愉快。
二、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慄傑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後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孔雀舞具有廣泛的大眾性和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民中間就已經流傳著許多有關孔雀舞的優美傳說,召樹屯與蘭吾羅娜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在"趕擺"、過節以及各種喜慶日子裡表演的孔雀舞,都是根據各種傳說編成的。
三、用雕塑表現傳統文化,是體現出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光大。雕塑是反映城市特色文化的象徵,在敦煌縣城有一座標誌性雕塑《反彈琵琶》,取材於敦煌壁畫反彈琵琶伎樂飛天像,展示了古時“絲綢之路”特有的風采和神韻,也顯示了該城市擁有世界聞名的莫高窟名勝的特色文化。這一類雕塑緊扣城市的環境和歷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文化、精神、個性和追求。
-
3 # 大器書法幽默風趣
中國當代藝術自20世紀70年代末出現以來,一直深受西方主流藝術的影響、面臨西方文化霸權的滲透,我國的當代藝術也因此處於這種後殖民化意識形態的環境中,致使傳統文化曾一度在藝術創作中出現斷檔,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斷下降,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及其認同感也日漸式微.如今,中國當代藝術經過藝術家的不斷實踐正逐步趨向成熟,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意識到,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必須以自身民族為基礎,擁有傳統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底蘊,反映本民族的時代特徵與精神內涵,同時具有創新性,才能具有意義與生命力,才能引發更強烈的共鳴與更豐富的解讀,從而贏得世界的尊重.我們應該正視西方藝術思潮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與衝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性地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以無限的延展性,走出一條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當代藝術發展之路.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由於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和多媒體的出現,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都將面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不同種族與文化之間的衝突和交流,高科技與人性倫理之間的矛盾與協調關係等。我們國家同樣有著類似於如此問題的困擾,因為地域性民族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全球化與地域性形成了一種辯證的動態關係。
20世紀以來,由於西方國家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領先地位,西方國家的文化和藝術也收到了世界的普遍關注。似乎形成了一種西方文化藝術處於領導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潮流的錯覺,而亞非拉等地方則尾隨其後,亦步亦趨模仿照搬。就以我們國家的繪畫藝術來說,我們的畫家、藝術家既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侵染和影響而表現出強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時又處於國際文化的當代性互動大背景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就出現了當代藝術不為世界範圍內藝術收藏人士所鍾愛的局面。
考慮到文化藝術的時代性的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文化藝術的地域性。以西方為中心的前衛藝術文化發展並不是人類藝術發展的普遍規律,而只是一種模式而已。在全球化發展越來越深入的今天,極具地域性的特色文化藝術正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礎上的獨特藝術體驗和感受的表達。
以當代繪畫藝術來說,同樣需要建立在中國傳統的文化基礎上,如果沒有了這個文化基礎,那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像現當代的大師齊白石視筆墨為一切,吳冠中飽含真情的吳氏筆墨,天津謝玉璽七十載紮根筆墨,無不是明乎此理之人,其作品受到世人的追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當代國際社會,繪畫和雕塑是人類表達感情和觀念的藝術樣式,其存在和發展的前景如何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核心問題。在去中心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甚至有人認為作為人類表達自身情感和認識的繪畫藝術已經消失或者即將消失。在20世紀的每一個年代,繪畫藝術在西方都被宣佈過“死亡”,早在攝影出現時,人們就認為繪畫將被攝影所取代,人們還想過用電影和電視來代替繪畫。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繪畫一直是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一直都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在當代高科技與媒體多元化的影響作用下,藝術和多元媒體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是中國的繪畫藝術反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藝術既可以藉助媒體進行廣泛和快捷的傳播,藝術家也可以運用新媒體直接進行創作,這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每一種新媒體或者新藝術形式的出現並不能降低或取代傳統藝術形式例如繪畫的價值和功能。
而從全球範圍內的藝術生態來看,所謂藝術的終結只是西方文化的特殊現象,不是具有全球性的代表意義。在與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的中國,藝術正進入一個日益成熟和昌盛的發展機遇時期,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西方藝術的摩擦與碰撞,擦出了藝術的創作火花,每一個藝術家都有空前絕後的創作熱情,以達到對西方文化藝術的兼收幷蓄,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自古有之的包容力所致。
18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文化藝術的中心在法國,20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美國紐約取代歐洲成為全世界的藝術中心。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時代,文化藝術已經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遍地開花的西方藝術與嶄露頭角的東方藝術都引出了空前昌盛的藝術前景。藝術家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全世界各地流動、創作、展覽,從而走向國際化。
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亦是如此,大批的藝術家走出國門,有些甚至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近現代的畫家徐悲鴻、吳冠中,當代的畫家劉大為、謝玉璽等。他們的畫作就吸取了一定的西方技法,但是又不失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更多的藝術家收藏家的認可。
所以我個人覺得優秀的文化藝術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全球共同的標準之上的。在這個基礎上,同時體現出我們文化的時代特徵,以及獨特的藝術語言,這才算是真正的好的藝術作品。在今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中,藝術的形式與功能都不盡相同,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意義,而正是文化的多元性和藝術形式的多樣性才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和藝術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的。
-
4 # 小寧阿哥
鑑於傳統文化在當下國際語境中受到的巨大沖擊,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和藝術傳統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是客觀評價當下藝術,與政治無關)。我們必須批判地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東西。其中民族精神和藝術傳統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民族精神是藝術的支點,失卻了這個支點也就失去了藝術的獨特價值。
例如歐洲藝術體現了人類征服大自然的無限追求;中國藝術則在一丘一壑中發現了無限,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由於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帶來的隱憂和恐懼深刻影響著日本藝術母題和審美取向;美國電影則不時流露自由輕鬆、幽默調侃的民族特性。
藝術傳統是前代藝術家在藝術實踐中積累的有關藝術創作活動的寶貴經驗,有的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徵,有的則是與世界共通的,這些藝術經驗構成了人類藝術史的珍貴財富。它主要包括藝術風格、創作方法、主題與題材以及藝術形式等方面。
繼承是為了更好的創新,創新才是藝術發展的關鍵。藝術創作在堅持民族精神的同時,也要重視在藝術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藝術風格、創作方法、主題題材、藝術形式等各個方面的創新。
以美術電影為例,20世紀中國美術片之所以獲得“中國學派”美譽,就是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些創作在形式上的民族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充分挖掘了豐富的民族繪畫遺產,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剪紙片、摺紙片、水墨動畫片等美術片種;其次是對傳統戲曲特點的借鑑,如《驕傲的將軍》、《哪吒鬧海》、《大鬧天宮》中人物的臉譜化、背景處理的舞臺化、鏗鏘有力戲曲音樂;再次是對情境的意象化,移情入景,如水墨動畫片《山水情》透過深情的琴聲和悠遠的山水,表現了師徒二人無限的深情。
這些影片在民族精神上的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繼承了傳統文化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的審美觀念,如《山水情》;其次,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如《鐵扇公主》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三個和尚》在民族心理上做了深層次的挖掘。再次,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重視教化功能的特點,如《雪孩子》、《小蝌蚪找媽媽》等都是“寓教於樂”的優秀影片。
在藝術繼承上有兩種傾向需要注意,一是復古主義,一是虛無主義。
復古主義的典型代表是明代的李夢陽和王世貞,他們宣稱“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而與此相對的徐渭卻透過創新開創了獨具一格的畫風,成為一代宗師。
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並拒絕繼承藝術遺產,典型的代表是20世紀初的未來主義。
正確的作用應該是既要繼承藝術傳統,又不是全盤照搬,而是有原則有選擇的吸收。繼承的目的是為了創造,繼承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
5 # 五米之地
中國非遺傳統文化蘇繡的發展,現代年輕人在不斷的開拓研發,使蘇繡技藝重放異彩,從侈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外,更多開設到了服裝,居家布藝,女士裝飾品絲巾,包包,婚慶用品,門簾,檯布,桌圍,椅墊,電視機,風扇,空調套等等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相密相關了。
-
6 # 超級科學奶爸
東方美學觀念和西方美學有很大的差異,東西方藝術作品背後有文化屬性含在其中,弘揚東方美學特質的美術,保護傳統藝術文化,不只是物質層面,更多是精神層面。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舉例:“比如故宮傳統建築,我們討論的不僅是其物體本身,更多的是物體內部文化的延續。傳統藝術中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如何運用到自身的創作,其實還是看藝術家本身的文化修養。”
湖南郴州:大學教師創作百家姓圖騰 打造漢字演義奇觀
“一位中國藝術家生長在中國現實中,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周邊的變化,甚至在其教育背景當中,審美的養成都和傳統息息相關。”夏季風認為,藝術家從傳統中吸收營養重新去創作意味著是一個不斷生髮的過程,在“傳統”一個時間段後發現你也會成為一個“傳統”。“林風眠、徐冰等藝術家在我看來,他們對自我的身份是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的,其藝術創作是和藝術史發生關係的,成長教育背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創作,其藝術表達是不知不覺的,其表達又不停留在泥古傳統層面,而是把傳統當作營養的一部分,以當代的語言表達出來.還有很多年輕藝術家畫得方法可能很傳統,但創作表達出的意圖和傳統截然不同,無論是水墨還是油畫,很多年輕藝術家都在做一些嘗試,他們的作品和傳統是沒有分割開來的,是延續了傳統的一些精華,以當代的手法在表現。每個時代的情緒和特徵是不一樣的。”
作為一箇中國藝術家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藝術家的方式去創作,只有對自己的身份有一個清醒的認知,才能把自己最優秀的東西呈現出來。夏季風認為,在將來只有中國藝術家與西方當代藝術面貌特徵、美學方向拉開更大,中國當代藝術可能會走得更遠。現在年輕藝術家這方面意識越來越強,創作差異性越大,包括影象不同、風格不同、美學背景不同才能讓自己的創作更讓他人尊重。
回覆列表
藝術是文化的體現,東方藝術是這樣,西方藝術也是這樣。人們從繪畫中看出中國畫與西方油畫的差異,追根溯源實際上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繪畫藝術上的體現。
傳統文化是文化的精髓,是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證明了的有價值的應該傳承的文化。
傳統文化如何在當代藝術中體現呢?這是一個所有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都在思考、探索和踐行的問題,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以為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把握:
第一,要學習研究瞭解傳統文化。既然要在當代藝術中體現傳統文化,就必須對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當然,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多很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要全面掌握很不容易,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方向和創作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比較銜接對口的傳統文化內容,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二,要找到傳統文化和當代時代精神時代氣息的契合點,寓傳統文化於時代氛圍中,使傳統文化和當代的時代精神和時代追求融為一體,這一點至關重要。比如大型舞蹈《千手觀音》,汲取和借鑑了敦煌壁畫中的傳統文化,又賦予其當代的時代精神和時代氣息,因而受到廣泛歡迎和讚揚,成為經典藝術。再如很多當代國畫,於筆墨藝術中蘊含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于山水風景中彰現了一種當代人的文化情懷和情操,同時又展現了當今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和需求,傳播的是一種積極向上、挺拔高潔的時代精神。
在當代藝術中體現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併為當代服務,也是藝術發展的需要,合乎藝術發展的規律,而且也是歷代藝術所遵循的傳統。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等藝術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題材,賦予其文藝復興當時的人本主義思想,不僅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社會影響和效果,而且極大地促進和推動了藝術的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