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跨鹿

    那是你還沒有真正瞭解過心理學理論,現代心理學發展有一百多年,出現過眾多的心理學大師,例如弗洛伊德、霍妮、埃裡克森、貝克等等,學派有精神分析、客體心理學、自體心理學、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等等,會是你覺得的那麼簡單嗎?

    你對心理學的瞭解不過是冰山一角,那些公式理論不過是實驗研究得到來的人的行為的部分規律,然而並不是用來理解人類行為和思想的全部,但是很多人卻喜歡用一些理論當做公式來套,這些人要麼是膚淺的學習者,要麼是學了偽心理學

    因為在心理諮詢中,瞭解一個人可能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的時間,才能慢慢解開這個的內心,所以你覺得可能是一兩個理論公式能解決的嗎?

  • 2 # 忘塵無心

    先研究兩個字吧,“規律”,這世上一切事物中其中任何一種事物中的絕大多數都逃不開這兩個字,只有其中的極少數,才能逃開,任何事都是有規律的,反言之,如果這個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隨機發生的,這個世界簡直難以想象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 3 # 時代傻瓜李博士

    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

    Believe it or not !

    信不信由你 !

    要說什麼可以用來解釋自然、社會和人的一切現象呢?

    科學絕對做不到,這也許就是科學的悖論。

    但是,非科學絕對可以做到。如用上帝、用命運、用玄學、用某些文化中發展起來的各種“學說”,可以解釋一切。有的不僅能解釋一切,並號稱能解決一切。

  • 4 # 話說心情

    首先,恭喜你正接觸到心理學的內容。

    不喜歡,內心的情緒感受。人的思想,大腦的活動,行為是休身體的具體表現。這些東西,正是心理學所研究的內容,

    雖然不喜歡,但我們卻在每天都接觸與體會。

    雖然不喜歡,但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心理學給我們的影響。

    雖然不喜歡,但不得不承認心理學的研究對人的生活指導還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

    其次,還得恭喜你沒有過多的進入到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雖然都比較深入,甚至還總結了許許多多的規律,甚至適用於各個生活領域之中,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心理學研究方向。現在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更偏向於外在的研究,研究別人的心理怎麼怎麼的,卻未曾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心理如何如何。

    所以,在未接觸到心理學太多的內容前,恭喜你沒有陷入太深。

    心理學的正確方向與人生大道的方向是一致的。

    心理學真正要研究的是我們個人,是我們自己,真正要做實驗的是在我們自己的心靈上不斷去嘗試,不斷地去體驗,進而提升自己的內心覺察的能力。

    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這個心理學要研究的內容,在實質上就是這個道,而這個道就是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體當中,不可分離,認識這個根本大道,就是認識我們自己,就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學問。這就是人生大道啊。

    但是這個功夫不能在外面去做,這個功夫要在我們自己內在去做,不斷地格物致知,不斷地誠意正心,做到讓學問時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持心能力、覺察能力,有朝一日達到不惑。不惑也不是說到了40歲就不惑了,而是心上大定,不動搖,像金鋼石一樣,清靜自在。

    如果真的要學習心理學的深層學問,還是建議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經典中多去了解,多去體會。

  • 5 # 簡直簡直

    要弄清楚,心理學是從人的意識,行為總結出來的。不是人的意識與行為之外的東西。當然,人的行為,思想是無限繁雜的,而心理學卻是是簡單的,基本的。兩者形象地說,就是一棵大樹,樹葉是人的思想,行為,樹幹數枝是心理學。樹葉再多,也被樹幹樹枝連著。不管你喜不喜歡,相信不相信,你這片葉子一定是生長在心理學這根樹幹樹枝上的。

  • 6 # 15818247859

    我也覺得心裡學沒有什麼多深的奧秘在裡面,並不存在哲理性,也不存科學性。要知道我們人的行為是由什麼決定?很顯然我們人的行為是由大腦決定的,並不是由心決定的,與心臟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我們人有餞感有痛感有快感,你想吃什麼想做什麼等,都是由大腦全全負責。心臟的唯一功能就是不停地並有時間規律的跳動,從而觸使血液不停地迴圈流動,流向身體的每個角落。所以平時我們經常所說的”你心裡在想什麼”?是不確切的,應該是”你的腦子裡在想什麼”?心是不會想事的,心是沒有思維功能的。所以我們所說的”心裡學”實際上就是指”大腦的思維學”。所以當我們要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正常時,實際上就是判斷這個人的大腦思維是否正常,一個人的思維不正常他的行為肯定也就不正常。那麼一個人的思維不正常可能就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這個人的大腦確實有病,比如腦膜炎,神經病,這種情況的人肯定思維不正常,他的行為也就不正常。第二種情況是,這個人的大腦正常,但他的思維或行為不正常,這裡的大腦正常是指這個人的大腦完好無損沒有病的完全健康的大腦,那麼這種情況下大腦正常的人為什麼會有思維或行為不正常呢?這種情況的思維或行為不正常肯定與這個人從出生到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外界生存的環境對他的影響有關。也就是說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如果他生活在一個與千千萬萬家庭環境差不多的情況下接受的教育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下,那這個人的思維或行為也就會變成正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常人。反之,如果這個人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環境下接受了特殊的教育,那毫無疑問這個人肯定也會變成特殊思維或特殊行為的人。還有值得要說的一點,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在這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人的生活環境和接受的教育都是不斷變化的,當這個人接受教育在某一階段被終斷,那麼這個人的思維就會停留在這一階段,也就是說這個人接受的知識面就在這個階段的範圍內,他的思想就會固化在這個範圍內,那麼這個人的個性也就隋之跟著固化了。

  • 7 # 一休哥115851086

    中國人一般都不喜歡心理學 哲學 人性的醜惡 因為喜歡逃避 喜歡裝好人。以善自居 以正自視。把中庸學 厚黑學 走後門走捷徑 達到目的為目的。至於怎麼樣達到就不管了 反正以最聰明自冠於世界。

  • 8 # 落落大荒2020

    很多時候,不喜歡一門學科或者某種沒有明顯問題的事物,是出於不瞭解、偏見,又或者是跟自己的天性相違背。

    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榴蓮,那是因為ta聞到的是臭味,屬於第二種情況。

    但有些人只是聽說榴蓮是臭的,沒有走近去看過聞過榴蓮,ta就開始討厭榴蓮,那就是第一種情況了。

    一門學科,不管它處於什麼狀態和水平,都有人喜歡或者不喜歡ta。

    曾經有人和我說,她討厭化學這門學科,原因很荒謬,她說化學裡面都是些毒物,都是害人的,不是好東西。

    題主不喜歡心理學,沒有什麼對或者不對,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只能說這是你個人的喜好和選擇。

  • 9 # 心中的鋒

    也對也不對。簡單的現象可以套公式,比如,單外表一看,就知是喜怒哀樂,很好懂的,可內心深處,絕非一個心理學家能給看透的,內心的思想是沒有公式的,但有一點是共性的,那都是為了能更好的生活,生存,其內心世界,一百人有一百個答案,偉人與平民的內心,它是有巨大的差別的,所以心理學,它可以研究一個人的心理,但絕研究不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因內心世界是千差萬別的!歡迎大家指正!謝謝

  • 10 # 資料完善度低

    “心理學”,其實是指思想與行為關係的學科。只是我們中國人認為“心”是人的“主宰”,主情智、思想、慾望等,這從“心想事成丶一心一意、心無雜念”等成語丶俗語中可以感知。中國的傳統中醫,”心”也是主“情志`思想丶慾望”的。

    “心理學”是由西方翻譯過來,研究“思想與行為”關係的學科,用“心裡”一詞不是更容易讓中國人理解麼?中國沒有”心裡學”但並不等於不存在,比如,中國的”易學”不就有“心裡學”的萌芽麼?算命先生根據你表情、需求和心裡(大腦思維)慾望,在依你出生年月時辰即“八字”再用模凌兩可的語言套你預測你所謂未來禍福的“命運”,用的就是“心裡字”。中國人把它叫“面相學”,而傳說中的“鬼谷子”則是“心裡學”的大師,”察言觀色”就是根據你的言語、表情和行為判斷你心裡(大腦思考)在想什麼的,從而做出預判或防範、或引導、或阻止等。

    心裡學丶自然科學、倫理學及其它社會科學,實際上都是從“哲學”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分枝學科。哲學則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根”,就像一棵參天大樹的根,雖然枝繁葉茂,但離開了根則會枯死又何來大樹?自然科學與心裡學及其它社會科學不同的是: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的。而“心裡學”及其它社會科學是研究人與人丶人與社會丶個體人的“思想與行為”(即心裡學)關係的。

    可惜,咱中國的古哲學,繼老子之後始終處於“萌芽”狀態,最終沒有發芽而走向了“玄學”如“陰陽五行”和“儒學”(形而上學的“人倫學”),猶豫丶徘徊了幾千年,直至現在還受其影響。

  • 11 # 自行輪迴

    既對,也不對。

    心理學方面的「公式」、「理論」、「現象」,

    是可以幫助解釋「人」的「思想行為」,

    不能夠完全解釋「特定個人」的「思想行為」。

    要知道,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自於對有限樣本的跟蹤、記錄、分析之後的,統計意義上的結果。

    既不必奉如圭皋,也不必棄如敝履。

    至於喜不喜歡,隨你。

  • 12 # 飛揚心理王老師

    希望你繼續多瞭解一些心理學,單就你說的公式和思想問題,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心理學上的公式或者總結出來的道理,不是空穴來風,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總結生活中的現象而來的。確切地說,是總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彙總和提煉出來的。因此,這些道理反過來又是可以解釋某些生活中的思想和行為現象。

    比如說兒童在11歲開始進入青春期,人們在大量的青春期兒童觀察和實踐中,總結出這個年齡段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點,尤其是關於逆反的年齡段特點,並總結了以往經驗,積累了處理青春期逆反的有效方法。那麼,當生活中遇到十幾歲的兒童青少年,我們就更有把握用這些知識和道理去面對他們,可以獲得更好的關係。或者觀察到青少年表現出一種特定的心理現象,我們也能試著用總結出來的青春期逆反的相關知識,去解釋和尋求合適的處理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心理學實際是大腦加工學,人們對大腦的研究還知之不多,對大腦的加工運作方式更多是觀察層面而沒有更多的深入,一些總結的經驗未必準確有效。心理學的領域非常寬廣,有待有志之士去進一步開拓。

  • 13 # 夏暖242209102

    不喜歡心理學,沒有對錯,也許是你瞭解不夠,我也不是很瞭解,但是我知道陌生人見面先微笑就會增加好感,這就是公式,也是現象,有的東西不是你不喜歡就沒有。試著瞭解,總會有某些觀點是你能認同的。

  • 14 # 小幽

    心理學就跟科學一樣,很多東西都是在實驗以及案例中總結出來的。

    心理學本身就是描述並解釋人類已經表現出的現象。

    如果說科學是物質上層面的說明書的話,心理學就相當於人心理層面的說明書。

    買回來東西都會附帶說明書對吧?不看說明書自己很容易折騰壞。這與如今心理問題頻出也是一樣的,人不懂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就好比買回來東西卻不看說明書。

    但是,與說明書不太一樣的是,科學與心理學還沒有盡頭,當下的狀態只能解決當下的部分問題,為什麼是部分問題呢?因為有些問題的出現是某種預兆,是某個體系的先導,是某個節點,要麼是人至今沒找到預兆的什麼,也沒有弄清節點連結了什麼。

    而心理學為什麼要有公式和理論,也正是因為如此,人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透過第二訊號系統,也就是間接的媒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認識人類自己和世界本質。

  • 15 # 好燙的芋頭

    每個人對於事物的看法和態度都是千差萬別,沒有絕對的對錯。所以,你若不喜歡心理學,也並非是不對的事情。

    因為很多人對心理學的不夠了解,會先入為主認為這門科學很神秘又玄幻。

    人類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表達本來就是非常複雜的,直到現在也仍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心理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所有人都喜歡,或者以某些公式和現象來解釋一切,而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讓我們更好地讀懂這個世界,讀懂我們自己。

    其實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或多或少地接觸心理學範疇的知識。當你不開心的時候,當你壓抑的時候,你會去尋找讓你重新愉悅的方式,你需要從內心裡讓自己再次振作,並繼續生活。可能這些是你習以為常的動作,但這些行為背後就包含著心理學的認知和思維。

    心理學,並不神秘。

    讓大眾對這門科學不再誤解和偏見的道路一片荊棘,會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人,會出現很多想象不到的障礙,但就像其他已經強大起來的科學一樣,心理學在未來也必將是趨勢。

    如果你不喜歡心理學,那也沒關係。你怎樣認為這個世界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影響他人,不傷害他人都隨意。世界,需要不同的聲音和思考。

    但我也真誠地希望,在心理學的這條路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伴可以一起同行。

    #BeHappier#

    #和一切向上的力量成為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沒有奶水,老公和婆婆總是責怪自己吃得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