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者AJ
-
2 # Robert羅老師
整體來看,現有的爭論大多都是將學歷和能力簡單對立,但實際上兩者的關係要複雜得多。
從概念和內涵的角度出發,學歷和能力誰更重要是難以衡量的。學歷的含義在我們的思維意識中很清楚:是專科還是本科,是碩士還是博士,是名校還是非名校。
然而,談到能力,往往都是空洞的、模糊的、概括性的話語,很難給它下一個具體、清晰的定義,它既包括學習能力、生活能力,也包括工作需要的各種能力(領導、組織、溝通、交往的能力、技術和本領等),還可以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學歷和能力之所以矛盾對立,根本原因在於招聘階段企業對非名校畢業生的“歧視”。
工作崗位的資源是稀缺的,真正適合的、優秀的人才並非遍地都是。因此,企業在選擇員工時是要付出代價的,包括時間和經濟成本。
在高等教育入學率越來越高、畢業生越來越多、個人求職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很難依靠面試這一簡單的環節鎖定合適的人選,因此就需要設定一定的選擇標準。設定標準的目的本就是要區別對待,為了高效率地獲得人才,企業只能縮小範圍,從整個群體考慮,將物件聚焦在名校,畢竟,優秀群體出現優秀個人的機率更大。
從一些名企招聘的具體崗位來看,對應屆生開出百萬元年薪的工作崗位,一般都是自然科學範圍內高精尖、科技前沿的工作,這類人才當然需要從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的層次考慮。不得不承認,非名校也會有科研能力強的學生,但是,重點高校的資源條件、科研實力是普通院校無法相比的,名企青睞名校,不過是為了達成崗位與個人的高效匹配,節約成本。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有自由選擇的權力。
在現實中,也有很多學歷不高也能透過個人努力和勤奮而發家致富的案例,在中小微企業、草根創業領域中出現得更多。
換言之,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受到個人、企業、崗位、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我的觀點是:學歷是顯性的,能力是隱性的。有些能力需要在工作中透過時間來自我發現和歷練;有些能力則是天生的,根本沒有辦法彌補。但是,透過主觀努力、刻苦學習來提高學歷則是可以實現的。必要時,學歷甚至可以掩蓋某些能力的欠缺。錢鍾書先生曾在《圍城》一書中打過的比方或許有些誇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
3 # 獾言
我身邊有好多原來985/211或者常青藤以及其他世界前100的著名學府畢業的同事,而我,只是一個普通一本畢業。
-
4 # 捌姐2
實力,是工作經驗與社會閱歷等等能力的綜合。
學歷,是大學畢業的文憑。
實力比學歷難擁有,實力也比學歷重要。
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現在與未來,實力就是學習力的累積。
學歷,是大學裡所學的專業的憑據,是行業的敲門磚,但是,進入社會工作後,會發現即使是有那個行業裡的學歷也並不代表就是那個行業裡的實力。
我的專業是醫學專業,所以,我的學歷是醫學類的學歷,它對於我在醫療行業來說是塊敲門磚,所以,我敲開了這道門後,我必須還得有實力去勝任這份工作。
事實上是,除了醫療行業之外的這份工作,我還做著與醫學無關的行業的事,雖然學生時代讀的是醫學,但是,學習力使我累積了一定的實力,能夠不影響目前的工作的同時兼職其他工作。
實力包含的範圍大於學歷的範圍,學歷是那個專業的畢業的證據,實力包含那個專業內及專業外的範圍。
所以,我覺得我的實力大於學歷。
-
5 # 我是陸吾
客觀說起來,每個人的實力應該都大於自己的學歷。學歷的取得本身,已經能夠證明你所學專業上的實力了,生活和工作中你獨有的高於普羅大眾的特殊技能,難道不代表你特有的實力?
比如你待人接物善於觀察,有超強的溝通技巧。比如你擅長唱歌跳舞,性格熱情非常容易適應和調節氣氛。甚至你只是愛跑步身體強健,這也是實力的體現啊。
更何況生活中處處體現著不一樣的實力,豈是學歷能代表的。像卓越的廚藝,高超的園藝技能,還有品酒插花,裱畫縫紉,哪一個有實力,都能創造與學歷相當的價值吧。
回覆列表
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很多人能力都大於學歷,包括我司現在的情況,我司有些初中生但他們後期透過自身的努力,在某些方面強過於我請的大學生。工資和待遇方面也超過大學生。上述回答只是針對私企,如是事業單位不管能力與否,能力都很難趕超學歷。這個是體系問題。所以沒學歷有能力的儘量選擇私企。上述是我看法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