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拉拉抉
-
2 # 心理諮詢笑逐顏開
首先每一個人的強大,大部分都來自於成長過程當中自己身邊的親人給自己的關愛,支援對自己的肯定認可,幫這個人樹立起來的自信和膽量。
但是現實生活當中很少有家長能做的那麼好,能夠把這些東西給足。
那是不是成長經歷有缺失的人就強大不起來呢?肯定不是的。
我們對關愛的需求最多的時候是在自己小的時候,當有一天你已經確定你長大了的時候,你要告訴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是有力量的,你要用你自己的力量來讓自己完成很多事情。
每一個人生活當中都是要不停的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才能夠更好地前行的,包括我個人也是一樣。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包括很多成功的人,他們也都有非常坎坷的童年經歷,但是這些童年經歷絕對不是一個人自暴自棄也好,或者是讓自己退縮的理由。
所以你現在要做的,首先你要從意識層面讓你自己清晰的意識到你是一個成年人了,你要拿出一個強有力的思維方式和應對方式來對待所有的事情,只要你這樣告訴自己,你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你自己發生變化了。
因為所有的事情真得需要當你自己做好準備的時候它才會出現,你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他一定不會憑空的顯現出來。
-
3 # 兒童心理支持者
這是童年內心被忽視的一種正常反應,當被媽媽說時,會有一種無助、無力感。
其實只是希望得到媽媽的肯定與支援,媽媽誇讚一句,內心就會非常高興。
我媽經常說她如何愛我們,她的意思是那種捧在手裡怕摔了的那種愛。可事實上,她是以愛之名,綁架著我,希望我聽她的話,所有她說的,都要支援她,不能反駁。
只要說她哪裡不好,當場不會說什麼,第二天立馬打來電話,反駁我說的不對,又開始拉出誰家來當案例。
只要一接到類似的電話內容,我就深深感覺無力。
現在的我如何操作呢
一,認真仔細聽她說,不反駁,她說的一些觀點,我不反對也不同意,不再辯駁。
二,我已長大成人,我不是她,我可以過與她不同的生活,既然知道她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變,我會以我的方式,去給我的孩子支援,引導我的孩子走向更好。
三、感謝父母給予生命,把我們養大成人,給我們健康的身體,真誠的感謝,在內心向父母感恩,以後的生活,該自己努力去爭取。
四、母親的話是母親的想法,我可以不認同,允許我不認同,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希望以上能幫到你,假如你一直困惑,嘗試參加學習,調整自己的內心。你已經覺知到無助,是個很好的開始。
內心的改變需要堅持努力去改,不是一次改就能好的,加油,你是很優秀的,億萬個選擇中,你才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上,你是幸運的。
-
4 # 壹兒
我能深深體會你的感受,因為我也是一個與母親有親密關係問題的人。
小時候形成的個性缺陷,自卑內向,對於母親一直逆反。如今我的自卑與內向已經大大好轉。對於母親也已經釋然。思想上已經理解,依她那種認知程度,行為舉止必然是那樣的。
但是每次一起相處,只要聽到她的聲音,聽到她的觀點,就想反駁,那種生不如死的感覺總是突如其來無法控制。
所幸的是,我的母親也知道我的內心狀態,比較瞭解她自己的問題,所以也儘量避免與我正面交往過多。
因此對於你的問題,你的母親說你時,在你的內心深處有逆反。這說明她所說的肯定有不對的地方。你要認可這種不對,也就是說認可她的不完美。然後接受這種不完美。
你我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將母親理想化。我們的母親因為他們自己的成長環境有問題,因此人格性格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事實。我們只有接受這個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接受她這個人,才可能有所改變。
而這還只是思想方面的改變。行動上更是不容易,只能允許自己慢慢來,總有一天能夠在內外都接受母親,那就說明你我自己成熟起來了,人格趨於圓滿了。
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無法逃避,他可能給我們最多的愛,也可能給我們最大的痛。只有與她和解,我們才能有真正的幸福。
因此,依我看,別無他法,唯有朝著正確的目標慢慢前進。
-
5 # 姐妹排行老四
是的,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人的一生。童年缺愛的人,長大了心裡面也會有陰影。
童年缺愛的人,他內心是沒有安全感的,也希望有人照顧她,有人安慰她,但凡有一個人對他一丁點好,他就會全身心的付出對他好。容易在這一點點的好處中迷失自己。
我的童年經歷也不好,家裡姊妹多,父母不可能把全身心的愛都放一個人身上,也不可能顧及到每個孩子的感受,那時候吃飽穿暖是主要的,根本想不到缺愛的孩子以後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極度缺愛的我長大後,但凡一個人對我一點好,我都10倍的對她好,我恨不得把我的心都掏給他。我記得我在外地,一個人上班的時候,由於是剛去,誰也不認識,我走在大街上就一種莫名的失落感,看到來往的陌生人群,我都哭過好多次,有時候我只能從旁邊廣告牌子上,一張海報上的明星的笑容裡找到些許的安慰!還有一個路人向著我微笑了一下,我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的!
我記得5歲時,我母親打過我,我現在人到中年,我都記著,我小時候恨她,不過現在沒有感覺啦!我現在能理解她的無奈,也非常孝順她,我們關係也非常親密。
人總歸要成長的,不要糾結在過去的陰影裡無法自拔。好好和母親溝通一下,沒有那個父母不愛孩子的,只是他們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
-
6 # 皖美小7
童年缺愛,與父母從小接觸不多,這種情況確實很傷人,感覺無依無靠的,很無助,但人生就是如此,終究還是要獨自面對一切,所以告訴自己要堅強,不要自怨自艾,那樣只會讓自己的境遇變得越來越糟糕還有父母相對於外人一般來說還是對你好的,無非是彼此之間接觸不像正常的親子關係那讓依然,彼此可能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在關係緩和後正確的相處,這也加劇了你遇到困難時候的無助感,其實即使與父母關係很好,也會遇到困難和糟心事,一樣如果想要走出來擺脫困境,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堅強獨立,所以不要太在意,從糟糕的情緒裡早早走出來,讓自己一點點變得強大起來,自己的實力強了,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加油!
-
7 # 三農清月
緩和是你讓步了關係才緩和了,不是你媽讓步了關係緩和了!你要搞搞清楚不愛你的人是不會幫你的,你雖然是你媽的孩子,可你不是她愛的孩子,這就意味著,你別指望從她哪裡獲得任何一丁點好處!無欲則剛!你該知道怎麼做了吧,做好你自己!當別人有求於你的時候,自然會對你說的好聽點叫客氣,不好聽點叫低聲下氣!
回覆列表
很能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曾經也是這樣的~
1,自己要主動,多溝通,多表達,你不表達,他們根本不知道。
我直到上大學還一直恨我媽媽,跟你一樣,不覺得她愛我,甚至記得很清楚上學的時候,老師讓寫母愛,我哭了,因為我不知道,但是直到大學才爆發跟我媽媽吵了一家,那次我發現她會看我的眼色,會顧及我的心情,爸爸說,哪有一碗水端,因為我有弟弟,他從小體弱多病,差點夭折,所以我媽媽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他的身上,我也一樣不想去理解,但是如果你做了父母,你也許也會這樣,那次以後就知道了原來父母不是愛,是顧不上愛。
2,也要換位思考如果你做了父母,去觀察他們,去理解他們。
後來自己也發現,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經歷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父母也是,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不清楚怎麼對孩子是更好的,在我們的成長中,可能會被忽略掉很多的感受,這些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過原生態家庭,無論在完美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被原聲家庭所影響,要多換位思考去,所以,我們不是特別的,跟所有孩子一樣……
3,自己也要學著去成長,找到讓自己溫暖的點。
如果你喜歡花,可以試著養養花,喜歡健身,可以讓自己更美麗一些,慢慢你自己所具備的東西多了你擁有的多了,你的世界豐富了,就不會對於父母的一些行為看的太重,就會換成你來照顧他們的一個思想。
最後,希望你不要困在以前所欠缺的,而是要努力行走,讓自己變得豐富,以後自己做一個優秀的父母。
面向Sunny,都是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