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檀紙間

    一百年的宣紙會和新的一樣嗎?

    這個問題,我想了又想,感覺最能接受質疑的答案應該是:

    “看上去可能一樣,但用起來絕對不一樣,儲存一些財富也會不一樣”!

    是的,外觀有一定的機會能夠達到看著沒什麼區別,但是如果使用起來,那肯定是至少有

    不一樣的筆感、

    不一樣的效果、

    不一樣的藝術表現力!

    除此之外,在財富方面,現在還別具“不一樣的財富增值”效果了。

    不一樣的筆感。

    筆者自己沒有對百年的老紙“下過筆”,倒是一個在某頂級文化部門從事文物修復的朋友,經常對老紙“動手”,“嚯嚯”最瘋狂的時候,曾經“犧牲一幅差的古畫去修補另外好的古畫”。我自己作為經營者,只是對40年的老紙“動手”過多次。

    無論是我自己還是那位朋友,都有一種相同的感覺:

    那種老紙的水墨親和力,在筆觸紙面的瞬間,能夠給人帶來一種非常“柔順超爽”的滿足感。

    這種感覺不是字畫提升得多高、不是品嚐美味的直接感知,是一種能夠激發你更大熱情和興趣的動力——原來老紙的效果還能這般美妙!

    不一樣的效果

    使用老宣紙創作的墨色效果表現,是其受寵的關鍵性原因,也正是因為老宣紙具有“可更加突出墨色效果”的特性,才使得老宣紙的價格飛漲,乃至跨入收藏的領域。

    眾所周知,宣紙的生產過程中,儘管基本已經利用各種自然洗滌法則,去除了原料中的蛋白質、植物液等不穩定物質,但是從理論上說,這些微觀層面的物質,肯定不能做到徹底清除乾淨的,且“檀皮纖維與稻草纖維的隨意堆積”而成的紙張,在後續的“融合”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繼續修復二者之間的穩定程度。

    因此,新生產出來的宣紙,相對來說仍有少量沒有被完全柔化掉的成分。

    這種“仍有不穩定的存在”的新紙,當書畫者創作時突遇水分,紙張便會在一定程度顯示出“燥性”。

    那麼對應於使用者的感覺就是類似“有一些類似水墨髮散不順暢、行筆不如意、墨色有一點不盡如人意”等等感受。

    新宣紙的試筆圖↑

    對,這就是燥性的內在原因。

    而老宣紙,是已經經歷了很多年的季節變化、乾溼交替——什麼市面都已經見過了,什麼環境都泡過了,再遇到墨液上來,已經沒有什麼變化了。

    這個時候,老紙便可以最大程度將墨色的鮮亮層次襯托出來。

    所以,老紙在這方面“再次利用大自然的時間來洗煉”的過程,便是創作時“更強的墨色呈現”之內在原因。

    不一樣的藝術表現力

    我們經常看到藝術品論當中很多人都使用了“作品有神韻”這幾個字。

    可能自己沒有創作經歷、對藝術的作品鑑賞深度不足的人,難以體會到:

    “仿畫幾乎是一模一樣複製出來的畫面,為何就沒有原作真畫那樣同樣的視覺效果呢?”

    憑什麼看上去2個一模一樣的畫,仿製的就“死板”,原作就“有神韻?”

    神韻到底是個神馬東西?

    回到宣紙上面來。

    說到宣紙,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郭沫若先生曾給予

    “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

    如此高度之評價。

    這個妙味二字,就是與“神韻”有著相同表達的意思。

    我們知道,宣紙有著“令墨色鮮亮、筆墨分層、墨分五色”等神奇效果,這種效果,每一個業內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勤奮練習、多加探索,來提高自己的綜合掌控能力。

    這種掌控能力,是一種手頭技術、毛筆控制、水分調節、宣紙選擇、墨的利用,甚至心境穩定,諸多方面的綜合協調之後,形成的一種“創作水平”。

    而在這些因素當中,宣紙和墨,尤為關鍵,嚴格地說,這2種要素如果先天不足,是沒有辦法透過“後天技術性彌補”來使作品“達到理論上的最高水準”。

    但是,這種表現,這種“微觀世界中的墨液遇到宣紙”所形成的墨色變化,無論你研習如何至深,也會永遠具有“意外”的機率出現!

    可控但不能絕對!

    這就是宣紙之妙,用得好了,即成“神韻”。

    對應於宣紙的“新老”二者之間,新紙便因為更加過於“燥性”而使得“愈發的難控”,

    不一樣的財富增值

    這種新老宣紙在“價值”方面的不一樣體現,是2008年之後,才逐漸顯現出來的。

    2008年的北京奧運開幕式以一幅華麗的宣紙畫卷,將宣紙推向了全世界,之後便一度進入長達接近10年左右的“收藏宣紙熱潮期”,

    據自己的經歷發現,2012~2014年左右為高峰期。在這些發生在宣紙身上價值方面,老宣紙經歷了一個“以前沒有表現——進入收藏——火爆升值——持續穩定”這樣一個過程。

    可以說,此過程中非常多的敏感性人士,從中受益匪淺。

    ——藝術提升方面加財富增值的雙豐收!

    後記:

    中國宣紙集團的產品說明中,曾經特別提到“出廠5年以上的宣紙可視為老宣紙”這類意思的表達,具體的做法是以“加價不低於20%”來體現。

    而宣紙專業人士已經經過了科學模擬環境的試驗,證明了宣紙的壽命可達1050年。

    更為直接的是,大量藝術創作人士,使用老宣紙所親身感受到的“美妙”,更是強勢說明了老宣紙那種“無從表達的妙味”是何等的誘人!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評述,百年老宣紙和新宣紙的區別都是非常明顯的!

  • 2 # 雲壑聽泉

    不一樣。有句話叫"老紙貴如金",現在老紙很難買到了,你有錢能買到黃金,卻不一定能買到你喜歡的老宣紙。題主說的是一百年的宣紙,這個年頭的宣紙更少了。這些年新宣紙價格漲的厲害,老宣紙更是水漲船高,比如2011年嘉德拍賣會上,8張老宣紙就賣了20.7萬元。2012年都市聯盟一刀紅旗牌棉料四尺單宣成交價為10.12萬元,一刀紅星牌1984年國家質量金獎宣紙成交價為18.4萬元;一刀“紅星牌”公私合營時期四尺黃料夾宣更是以43.7萬元成交,150餘刀以“紅星牌”為代表的陳年老宣紙拍的265.7萬元。其實,這都是宣紙的收藏價值。

    一般來說,新生產的宣紙必須在原廠庫房放三個月以上時間,才可進入銷售環節。其目的是要去掉宣紙其的火氣和稚氣,使其效能得到鞏固與穩定。而存放五年以上宣紙(一說十年)

    ,就可以稱為老紙了。老紙的水墨效能發揮的更好,這是因為宣紙在存放過程中,與空氣中水分、氧氣等物質的慢氧化作用,使得紙張的效能越發柔和、堅韌,纖維管壁更加潔淨、流暢,內部的結構越發穩定、簡單。在這一慢氧化過程中,因原料漂洗時殘留的木質素等也在悄然發生著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因而宣紙在水墨表現上更豐富,更有韻味。

  • 3 # 子衿書法

    一百年的宣紙,作為藏品,會很珍貴,用於書寫,未免太奢侈。

    現在百年前的老紙數量有限,幾年前曾聽說某地有專門從事高仿古畫,一張空白四尺宣的價格就要八千元。這還是友情價。

    宣紙生產出來,都具有火氣,抖動時聲音越脆,火氣越大。火氣大的紙書寫起來手感差。聲音綿柔的宣紙,火氣小,書寫起來手感好。陳放在具有一定溼度的室內,宣紙的火氣會漸漸消退。一般書畫家,都會購買很多紙來存放。同品牌同等級的的紙存放十年,價格會上漲十幾倍,大牌子的甚至翻幾十倍上百倍。

    儲存完好的百年老紙,火氣已經退盡。寫起來的手感非常良好。我存了一刀大約三十七八年的紙,當時一次買的兩刀紙,也不是打算要存放的。因為寫小楷,一直沒用上,所以就一直放著沒用,卻不想一放幾十年就過去了。

    存放的宣紙只能是生紙。加工過的熟宣,上面的礬會氧化,擺放兩年礬性消失,紙又會反生。

  • 4 # 凌峰山顛

    個人覺得最大價值是造假的人用。

    在就是古書畫修復。

    古之造紙工藝的體現。

    今人在古紙上創作,和在今紙上創作好象差不多。可能知道了古紙反而發揮不一定正常。要心大。或者大家才能自如。

    書在上面的感覺真不知道。

  • 5 # 王寶平

    百年宣和現今生產的宣紙有很大不同,經歲月磨合,百年宣紙在記錄筆墨痕跡更穩定,更好的表達筆墨情趣,百年宣很珍貴且用且珍惜!一張用30年前老宣紙畫的水墨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VS普通程式設計師,兩個方向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