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唐遺風

    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其實每個人的成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環境、背景甚至機遇等等。每個人都是有用之人,可謂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受所處的環境、時代、機遇息息相關。劉禪並非無能之輩,與他優越的條件有關,這樣的條件過於安逸,不能迫使他奮鬥創業,追求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造成了丟失祖宗偉業的結局。

  • 2 # 黎顧百年

    在世人的眼中,劉備之子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平常的老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又因為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真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嗎?

    諸葛亮也曾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縱覽歷史,劉禪在位共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能安安穩穩的做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第一,忍常人不能忍,對人寬宏大量。

    不管怎麼說劉禪都是一個皇帝,縱然是劉備臨終託孤,讓劉禪以相父待之。但是當著群臣的面,依然能夠狠淡然的說出“按丞相說的辦”。對於諸葛亮獨攬大權,劉禪忍。可見其大度。

    諸葛亮要發動北伐,劉禪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為了君臣團結,不至於內亂。劉禪還是同意了他說的,而且大力支援。這難道不是一個有寬宏大度的人所該擁有的嗎?

    第二,在諸葛亮死後,就廢除了丞相制,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同時就加強了自己掌控朝局的可能。後在人事任免和及軍政大權的管理上都出自劉禪。這難道是一個弱智的人能幹的出來的嗎?

    第三,就是樂不思蜀的這個成語的由來。在當時的情況下難道不是一種保全性命的唯一方法嗎?不是保全蜀地百姓的一種韜略嗎?能做到這樣的人你能說是一個痴兒嗎?想想歷史上能保全自己還能保全整個國家人的性命的皇帝有幾個?放在當今就是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

    總其之上,我認為劉禪不是無能之君。

  • 3 # 責任即方向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之所以千百年來劉禪以無能的歷史形象定格在人們的印象中,主要是因為在那群雄並起,人才輩出的年代,與其父輩一類的人物相比,他的確遜色許多,形成強烈的反差。

    客觀的說,劉禪只是缺乏骨氣,頂多算是平庸,但並不弱智。對於劉禪的智慧,諸葛亮曾評價為“智量甚大”。雖有溢美成份,但應不會偏差太大!

    從諸葛亮死後劉禪就不再任命丞相,以便獨攬大權;當有人提出趁司馬懿大舉征討公孫淵的時機,再次出兵北伐收復中原時,劉禪告誡“需吳舉動,東西犄角,以乘其釁”,他不想輕舉妄動,以免徒勞無功,重蹈覆轍。從以上可以看出劉禪還是有主見的。可以說劉禪生不逢時,又揹負了一個亡國君的罵名,幾乎使他永世不得翻身了。換而言之,如果不是處於那樣的動盪年代,劉禪扮演一個負責傳宗接代的過渡君王角色還是問題不大的。

  • 4 # 寫秋齋主人喬治邦

    當然不是。劉禪,生於南陽新野。今仍有太子閣之名。縱觀歷史,劉禪在蜀漢皇帝位上坐了41年,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諸葛丞相去世後,劉禪又獨立坐了30年。在那個群雄割據英雄倍出的時代,劉禪能執政這麼久,而且蜀國能苟安一隅,他肯定不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一堆。

    “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這一句,就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氣魄。

  • 5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劉備的長子,蜀漢的後主,劉褝決不是無能之主,所謂八仙過海一各顯神通,劉禪能坐上皇帝,自有他的高妙之處。

    劉禪是歷史上少有的有福之君。

    劉禪基本上做到了,劉備臨死之際的囑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禪沒有雄才大略,也不是十惡不赦的暴君,他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君主,生活很逍遙,人生也有閃光之處。

    劉禪十七歲登基,為蜀漢後主,在位四十一年。降兵於曹魏,封為安樂公,在洛陽安享晚年,終老六十四歲。

    劉禪生於荊州,劉備的妾甘夫人所生,生下就多遭難,隨劉備東奔西走,居無定所,但他絕對是有大福之人,幸得趙雲兩次相救,最驚心動魄一次長坂坡之戰,曹軍大敗於劉備,他與甘夫人被軍隊衝散,趙雲為了尋找後主,在萬軍中七進七出,殺得曹兵將膽戰心驚,趙雲血染錦袍,而劉禪在趙雲的懷抱裡睡得如此甜蜜,不知有人為他腥風血雨。

    劉備一生英雄,顛沛流離,刀光劍影,出生如死,奮鬥大半輩子,終其一生為兒子劉禪打下江山,劉備稱帝不足三年就逝世了,劉禪未建寸功,從登基到在位足足有四十一年。穩妥當皇帝四十一年,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劉禪當皇帝有幸遇到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輔佐,既有治國安民的才能,兼有謀略天下的雄心。劉禪年紀甚小,既不為操持國家大事而煩惱,更未有帶兵打仗衝鋒陷陣的危臉。諸葛亮為他平定戰亂,發展社會經濟,培育文臣良將,讓他做一個幸福的守成皇帝。

    劉禪當上皇帝是他最大的榮耀,許多人為他服務一輩子,縱觀他的一生是幸運而舒適的,沒有人篡位,爭權奪利,從末吃苦受累,風裡來雨裡去,而且平安一生,是一個有福之君主。

    劉禪當皇帝的功和過。

    劉禪沒有雄心壯志,更沒有暴政國內,尚且遵守了劉備的以德服人和仁政治國。他尊諸葛亮為相父,與諸葛亮關係融洽,支援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兩次大赫天下,自已獨立執政時期,派張疑平定越雋郡夷人作亂,開發了越雋郡,並且打通和成都的通道。

    蜀漢的滅亡和劉禪有直接的關聯,他是負有主要責任的。啟用宦官黃皓是蜀漢走向衰亡的標誌,黃皓干預政事,肆無忌憚,為害國家。他心裡清楚黃皓是小人,姜維要將其處死,劉禪出面保護他,這時他已經忘記了劉備的囑咐,相父諸葛亮的教育。

    姜維聽說鍾會在關中操兵練馬,馬上上書劉禪調兵遣將,守口關隘,他聽黃皓之言,說魏軍不會來打仗,劉禪隨後置之不理,以及朝廷的群臣都不知道此事,導致後果是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如果有兵守衛,憑藉險要的地勢,鄧艾決然不會奇襲成功。

    劉禪不做任何抵抗,率眾投降。鄧艾威逼成都城下,劉禪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提出向魏軍主動投降。北地王劉諶請求決一死戰,劉禪拒絕了,南中監軍霍戈請求帶兵守衛成都,劉禪亦拒絕了,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並且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軍投降。

    劉禪在位時間長了,後期開始昏庸,不分是非,這大概是所有當皇帝的通病。儘管蜀漢幼弱必然滅亡,但劉禪的作為加速了蜀漢的亡國。

    劉禪沒有大才能,但確實是一個有智慧的皇帝。

    劉禪缺乏治國才能,更是缺少謀略天下的思想,但從他身上閃爍一些為人處事的智慧之光。

    劉禪少年之時,劉備為了培養他見多識廣,學習提高治國本領,讓他熟讀很多歷史書籍,諸子百家,如《申子》、《韓非子》、《六韜》等書,並讓伊籍為師,教他輔習《左傳》,他肯定從這些書中學到很多先哲的智慧。

    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是和諧共處的,從未有衝突矛盾,既使在他執政期間,他和各位大臣和將領關係定位恰當,合作愉快。劉禪人際關係處理良好,他不僅是胸懷開闊,還是有一定智慧的。

    劉禪做事有中庸之道,不好高騖遠,也不強求自已,只做力所能及的事,蜀漢降魏就是典型事例,既然早晚都會亡,還不如早做打算,不做無所謂的犧牲。

    劉禪最高智慧表現在洛陽當安樂公以後。某日司馬昭召開宴會款待劉禪,在宴會上演奏蜀地的樂曲,並以歌舞助興,蜀漢舊臣想到亡國之痛,個個都掩面而泣,只有劉禪怡然自得,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可否思念蜀國。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昔日舊臣郤正偷偷地告訴劉禪:司馬昭下次再問你同樣問題,你要裝作十分悲傷的樣子,說你先人的墓地在蜀地,豈能不思念,這樣司馬昭就讓你回蜀了。

    宴會至一半,司馬昭又問劉禪同樣的問題,劉禪學著郤正的模樣說了一遍,司馬昭說:這話是郤正說的。劉禪大為驚喜的說:你怎麼知道了。司馬昭和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看見劉禪這麼老實忠厚,直此,不再懷疑他。

    劉禪明白既然做了亡國之君,生命操在別人手裡,那就老老實實做人,偷奸耍滑對他和家人不利。劉禪智答司馬昭之問,看似愚蠢至極,實則充滿高智慧高情商,裝傻賣痴,正如鄭板橋那句話:糊塗難得,難得湖塗。劉禪這次滿意的回答,清除了司馬昭對劉禪的猜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平安終老。

    劉禪作為蜀漢的後主,既有成功也有失敗的地方,既有明智的地方也有昏聵地方。他只是平庸而已,決不是無能。

  • 6 # 傳奇歷史觀

    陳壽說:“素絲無常,唯其所染。”縱觀《三國志》後主傳,關於劉禪自己的記載很少,就連裴松之也沒有從其他書籍找到關於劉禪自己的多少記載。究其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蜀漢沒有史官,導致詳細的事情無法考證。二是劉禪本身並沒有太大作為,在做皇帝時主要靠大臣輔佐。陳壽本身就是蜀漢的臣子,對劉禪多少還是有些瞭解。他說劉禪就是一張白布,就看別人怎麼染他了。

    關於劉禪有兩種觀點:

    一是扶不起的阿斗,是個無能之人;二是大智如愚其實是在裝傻。

    其實劉禪只是一個才能普通的人,他既不是傻子阿斗,也沒有什麼大智。他不是扶不起來,如果有賢能輔佐,他還是可以做一個“循理之君”。假如身逢治世,能夠得到賢能輔佐可能他也不會落下“扶不起的阿斗”的罵名。蜀漢在劉備死後基本都是靠權臣輔佐,劉禪不會過多幹涉,因為諸葛亮確實給他留下了一批有才之人。至於後來為什麼鄧艾一來就投降了?那是因為不是扶不起來,是沒人扶他了。

    劉備死後,蜀漢治國主要靠“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可分為四個階段:

    諸葛亮治理時期:

    諸葛亮自不必說,治國能力超強,他是管仲,蕭何一樣的人才。

    蔣琬,費禕時期

    諸葛亮之後,蔣琬之才也是被所有人認可的,蔣琬出屯漢中,想要改變諸葛亮出岐山的策略,改由順江而下進攻上庸。蔣琬在漢中時,由費禕出任尚書令,內政由費禕負責。費禕也經常到漢中與蔣琬探討國事,這一階段不亞於諸葛亮的治理。

    費禕,董允,姜維時期

    蔣琬主政沒有幾年就生病了,於是回到成都,讓費禕接任蔣琬的大將軍,由董允接任費禕的尚書令職位。董允接任尚書令之後深感力不從心,董允這時非常佩服費禕,費禕做尚書令的時候每天事無鉅細都能處理得當還有空跟別人下期娛樂,而董允接任之後從早到晚沒有停歇還感覺力不從心。董允雖然不及費禕,但是也算是蜀漢最後一個相才了。可惜董允死在了費禕的前面。接下來就是姜維與費禕共同主政時期,姜維喜歡打仗,經常受到費禕的制約。

    姜維時期

    費禕被魏國降將刺殺,姜維的權利不能受到制約,黃皓在宮廷之內也開始不受制約。這一時期姜維連年在外打仗,黃皓在成都左右朝政。陳壽本人也經歷了這一時期,對黃皓十分痛恨。

    後主劉禪投降鄧艾時,蜀國有十萬兩千兵力,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兩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然而舉國上下再沒有蜀漢四相一樣的相才,大將也只有姜維。劉禪的投降只是不想做無謂的掙扎,可以說他沒有大志,但是絕對不是傻瓜。

  • 7 # 諸君談歷史

    答案顯然是不,他能在皇位上待了長達四十一年之久就可以看出,劉禪並不是真正的"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也普經評論劉禪,說他“天資聰敏,愛德下士",可以看出,劉禪其實是有才能的。而且在其他兩個兄弟中勝出,成為劉備接班人,說明他身上有著不為人知的閃光點。

  • 8 # 飄香一劍35

    阿斗能在位41年,相必一定有過人之處。雖然史書對劉禪記錄很少,但是除了出了個宦官黃鋯,蜀國並沒有多大動亂。本身國力就不如魏國,年年征戰,也難為阿斗了

  • 9 # 我就看一會兒

    我覺得劉禪不是無能之君。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是這樣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直道公元263年,鄧艾攻下綿竹,直逼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期間劉禪在位四十年。

    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平定蜀漢南方戰亂,收服南蠻各族之心,儲備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資。226年諸葛亮率領大軍進駐漢中,開始操練三軍,準備等待時機,北伐曹魏。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最終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病逝後,他指定的接班人姜維也不甘落後,他先後從公元247年到262年,在十五年中進行了九次伐魏,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九伐中原”。

    由此可見,蜀國劉禪在位期間有大半時間都在北伐,期間耗費國力民力無數,若不是劉禪坐鎮後方、穩定朝局,根本不可能讓諸葛亮、姜維多次北伐。而且劉禪在位四十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最長的一位,可見劉禪能力之強。

    最後因不願蜀中生靈塗炭只能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四個字形容下你現在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