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微歷史

    首先吧,史料記載中關於氐人的記載並不太多,這苻堅屬於氐人,氐人自漢以來,逐漸不再從事遊牧行業,到了漢末時期,改行的更多。

    氐人主要生活範圍在甘肅陝西,自周以來,魏晉以前,這裡的環境事宜,從事農耕的比畜牧的要多的多。

    到了苻堅時期,更是如此,所以苻堅嚴格意義上不是遊牧民族。他統領的大部分其他民族,從事大部分也是農耕行業與漁獵行業,反而是北方的柔然部落從事遊牧事業。

    苻堅手底下人才眾星齊聚,將星璀璨。

    鄧羌,苟長,呂婆樓,石越,楊安,王統,徐成,苻丕,張蠔,姚萇如虎如狼,馳騁疆場。

    姚萇比這幾位太差勁了,不過他能苟著,苟到最後。像司馬懿一樣,苟到最後。

    可惜這些人大部分沒有像姚萇一樣苟到淝水之戰,否則戰爭輸贏。。嘿嘿。

    當然只是有人才將星不夠的,他需要能管理這些人的人

    苻堅有絕對王牌,王猛

    功蓋諸葛第一人

    王猛功績,要說得有一大堆,總之一句話,

    他是漢初三傑的結合體,絕對實力與能力。

    說實話,苻堅也承認,有王猛,就夠了。

    有王猛真夠了,苻堅有了王猛,不在過多處理政務,全交付王猛。

    可惜王猛死在苻堅之前,這是千古遺憾。王猛死了之後。苻堅大哭,上天不讓朕一統天下了嗎?

    不過他依舊擦乾眼淚,然後準備滅晉。。

  • 2 # 完顏歌姬

    因為符堅對內內部改革重用如王猛之類的漢族士族又消除了統治階層的反對人士,對外滅亡北燕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 3 # 趙公

    透過一個簡單的對比來形容前秦王苻堅的功績。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統一全國的政權只有西晉,而能夠統一北方的政權只有四個,分別是曹魏、前秦、北魏、北周。而在這四個政權當中,最有實力統一全國的當然是前秦,他若不是遇上了東晉戰鬥力最強的北府兵,若是苻堅能夠穩紮穩打等待蜀漢和雍涼的援軍趕到,大有可能一戰而定江南,建立第1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而當少數民族再次有實力建立統一全國政權的時候,已經是一千年以後的忽必烈時期,這縱貫千年的對比足以凸顯苻堅統治時期前秦政權的強大。

    當然,苻堅作為少數民族的統治者,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一顆異常寬容的民族包容之心。自古以來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生存環境都極度惡劣,為了爭奪少數的土地,牲畜,黃金,布匹經常恨不得將其他民族趕盡殺絕。而苻堅實行了非常超前的民族政策,甚至可以與李世民時期相提並論,他一方面積極學習漢法,學習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尤其對漢族的能工巧匠更是加以善待,使得前秦政權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甚至有了調動百萬大軍的實力。當然對於那些在西晉末年遷入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苻堅也沒有像以前的統治者那樣對他們進行驅逐,而是允許他們在中原生活安居樂業,形成了一幅民族融合,其樂融融的繁榮富強場面。

    然而歷史的車輪已經碾過,敗在終於還是敗在了淝水戰場,敗給了謝安,敗給了北府兵。長江天險對於北方民族尤其是善於馬上生活的遊牧民族,確實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也正是這樣,中國歷史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戲劇性。

  • 4 # 歷史影視愛好者

    前秦符堅在十六個國時期裡的皇帝最有名的一個君主,作為秦惠武帝符洪之孫、丞相符雄之子,皇室宗親,符堅年幼(七、八歲)的時候,舉止言談猶如成年人那般,倍受祖父符洪喜愛,在其八歲那年向爺爺符洪提出請私塾教書先生,給符洪驚奇的說到:“我們氐族從來只知道喝酒吃肉,善於騎射,如今你提出求學,爺爺自當答應你”,私塾先生請來家中教學,符學習十分刻苦學習,專心潛心研讀古籍典學,隨著不斷學習知識為日後打下基礎,立下經世濟民、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學習知識不忘結交當今豪傑。

    當時有個面相算術之人路上看到符堅時,就上前拉住符堅的手,說道:“這裡是皇帝巡行街道,你們再次玩耍,不怕司隸校尉抓住你們捆綁送監牢”?符堅答到:司隸校尉只抓壞人,不會抓小孩玩耍,面相之人對隨行的人說道:“這孩子有霸王之相。相面人的隨行悄悄的跟符堅說:“你的面相不同尋常,將來必定大貴”。

    符堅則一本正經說道:“如果真有那天,我一定不忘你的恩德”,史稱符堅自有貴相,傳說他背後讖文曰:“草付臣又土王咸陽”,“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體的“堅”,也就是說,他將來就要在咸陽稱王立國了,這條讖文在迷信的古人看來是非常吉利的事,於是就為他取名“苻堅”。

    符堅繼位後,勵精圖治,推行休養生息,重用漢人,注重生產,改革創新,在國力強盛時期,消滅北方多個割據政權,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北南對峙,並攻佔東晉領有的蜀地。

    —、重用漢人王猛,王猛年少家貧,在少年以販賣簸箕謀生,人窮志不窮的王猛,為人嚴謹,博學多才,東晉權臣恆溫多次以高官厚祿相許,王猛都不為所動,認為東晉王朝腐敗無能,堅持不接受,經呂婆樓的推薦下,兩人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符堅就把王猛留在身邊,繼位後拜王猛為中書侍郎,上任後和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查處擾民亂政的權貴,接連誅殺了二十多個不法的貴戚豪強。於是,京城內外百官震肅,豪強貴戚無不老實守法。社會風氣大為好轉,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秩序,老百姓拍手相慶。苻堅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我才知道天下有法制的好處。”

    二、富國強兵,隨著整頓官吏、肆意妄為、貪汙腐敗享樂之風現象日漸消除,社會風氣和治安大好,開始禮治建設,建立學校興辦教育,提高天下子民素養,培養治國能才,恢復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並強制氐族公卿大臣的子孫接受漢族教學,自己每個月來次太學考問諸生,品評優劣,勉勵他們刻苦學習,符堅還親自挑選品學兼優的學子到各級權利機構任職,還規定俸祿一百石以上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若達不到一通一藝者罷官為庶民,前秦在符堅前期出現勸業競學、養廉知恥的風氣,培養了大批官吏後備人才,提高統治階層的文化素養,促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苻堅即位後,前秦的經濟形勢也極其困難。由於戰亂不息,天災連年,出現了國庫空竭,民生凋敝。為了迅速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大力發展生產。

    公元358年,前秦廣大地區遭到大旱,為了同老百姓一起渡過難關。苻堅下令減少自己的膳食,撤銷歌樂,後宮皇妃以下的宮女改換布衣。不再穿綾羅綢緞。文武百官也相應地減少俸祿,以示與民共休慼。同時還指令開發山上的礦產林木,解除限制河流湖泊漁業的禁令,使國家和老百姓共同分享。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使人民獲得休養生息。由於苻堅的措施得力,雖然遭遇大旱,卻沒有引起大的饑荒災難。

    為了解決關中地區少雨易旱的問題,苻堅下令官府證調了豪富童僕三萬人,開發逕水上游,鑿山起堤,疏通溝渠,灌溉梯田和鹽鹼地,使荒蕪了多年的田地又重新長出了五穀,老百姓深受其利。苻堅還親自耕作,他的夫人苟皇后也到近郊養蠶,以勸勉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和絲織。苻堅又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視,撫卹孤寡老人。勸課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後來,前秦再次遭遇大旱災,苻堅考慮到農民歉收,就下令減免部分租稅,節約官府開支,適當降低官俸,並規定不是當務之急就不要徵派徭役了。 由於苻堅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的國策,前秦的經濟恢復很快,幾年後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

    三、一統北方,攻滅前燕,出兵西拓,北取代國,陸續消滅北方割據政權,逐步統一北方,南逼東晉,與東晉形成北南對峙,一度攻取東晉襄陽,後以失敗告終。

    四、淝水之戰兵敗,王猛去世之前曾告誡符堅,東晉雖偏安一隅,但承繼西晉乃為正統,現國家最緊要的是親近仁德之人以及改善近鄰友善,臣死之後不可對東晉有所圖謀,鮮卑、羌虜都是我們的仇敵,終會成為禍患,應該將他們除去,以利社稷。”希望符堅穩定國內,解決國內鮮卑和羌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對前秦政權的暗藏問題。不過,苻堅在統一北方後仍未聽從王猛之言,著力解決國內民族問題,並於次年正月出發。另外苻堅亦將注意力轉移到東晉,可惜符堅親率百萬大軍進攻東晉,輕敵自認為晉軍肯定不是百萬大軍的對手,況且東晉主力應戰才八萬,以致兵敗淝水,前秦元氣大傷,秦地分崩,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先是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復國稱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躍馬披甲,遍地狼煙;什翼犍之孫拓跋珪亦在牛川稱王復國;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烏丸相續起兵反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苻堅困守長安,看見前燕貴族背信棄義,把慕容暐叫到面前大罵:“你們家族兄弟子侄佈列上將,當時雖稱是滅國,其實我待你們象歸家一樣。現在慕容垂、慕容衝、慕容泓各個稱兵,你們家族真是人面獸心,枉虧我以國士待你們。”雖然如此,苻堅看見在自己面前涕泣陣訴裝孫子的慕容暐等仍不忍誅殺。

    苻堅逃到五將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羌族首領姚萇派兵包圍了他,秦兵潰奔,身邊只剩下十餘個侍衛。苻堅此時帝王之度不改,坐而待之,召廚師進食。

    姚萇大將吳忠馳馬趕到,把苻堅捆起來送到新平(今陝西省彬縣水口鎮),繼而姚萇又派人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苻堅張目喝道:“小小羌胡竟敢逼迫天子,五胡的歷數次序,沒有你這個羌人的名字。玉璽已送到晉朝那裡,你得不到的了!”姚萇於是又派人提出苻堅禪讓給他,苻堅大罵:“禪代,是聖賢的事,姚萇是叛賊,有什麼資格做這事!”苻堅自以平生都待姚萇不薄,甚至在淝水之戰前將“龍驤將軍”這個祖父曾受以及自己殺苻生奪位時有的將軍號珍而重之的封予姚萇,現在姚萇反叛並逼迫他,於是屢次責罵姚萇以求死,併為免姚萇凌辱兩名女兒,於是先殺苻寶和苻錦。八月辛丑日(10月16日),姚萇命人將苻堅絞死於新平佛寺(今彬縣南靜光寺)內,享年四十八歲。張夫人及苻詵亦跟著自殺。

    姚萇為掩飾他殺死苻堅的事,故意諡苻堅為壯烈天王。而苻堅去世同年,苻丕得知其死訊,便即位為帝,諡苻堅為宣昭皇帝,上廟號世祖。徵西域後回到涼州的呂光得知苻堅去世,亦諡其為文昭皇帝。

  • 5 # 張小生讀史

    苻堅卻實與李世民有相似之處。

    一,都是透過政變取得的帝位。

    不同的是,李世民不管在軍中或者朝中都非常有威望,甚至太子李建成都忌怕他,李淵又非常的優柔寡斷,所以導致兒子們互相鬥爭,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而取得帝位,勉強算是合法繼承人。苻堅的即位可就算不上是合法的了,但卻是所有人所支援的,這是因為當時的皇帝苻生是一個殺人無度的暴君,當官的人人自危,平民怨聲載道。後來苻堅為求自保發動政變,將苻生幽禁了起來廢為越王,後來殺掉了。軟禁苻生後,苻堅將皇帝位讓於他的庶兄苻法,苻法自認為是庶出,不敢接受,於是苻堅在眾人的勸進下即位。

    二,都是歷代不可多得帝王之才

    李世民剛剛即位就對內實施一系列措施,對內唯才是舉,崇尚節儉,重視吏治的清明。對外平定各方少數民族,使國家實現統一,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後來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苻堅即位的時候,是出於一種內憂外患,人民怨聲載道的期間,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最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三,對待民族問題上都是以寬容得態度對待。

    李世民的態度是“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唐太宗的這種認識和思想,顯示了處理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仁和寬厚的胸懷。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貞觀時期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政策。

    苻堅則對於前秦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雖然沒有趕盡殺絕,但也沒有作出融合的措施。只是將頭領遷到首都,仍留其部下在故地,苻堅則為更好的管理關東以至各地民族,於是從原集中於關中的氐族人分出十五萬戶,各由宗親率領出鎮,然而此舉卻分散了氐族的民族力量,影響對各地的軍事影響力,而移居關中的各民族更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終年48歲。

  • 6 # 小怪軟體管家

    如果說中國歷史當中,哪個時期是熱鬧非凡的,十六國這段歷史是排的上號的。在這段時間先後建立了很多的國家可謂是好不熱鬧。而國家多了肯定就會發生內亂啊,爭奪地盤搶資源之類的事情也是常有發生。所以接下來就給大家在十六國中最讓人痛惜的帝王苻堅!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地位不可謂不高,但苻堅卻被成為遊牧民族的李世民,可見他的能力!

    前秦於351年由氐族的苻健建立,但是在394年就被滅亡了,雖然僅建國43年,但這個國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整個北方都給拿下並統治的非漢民族政權,可見其還是很厲害的。

    苻堅這個人自由崇尚儒家思想,獎勵文教。他旗下有王猛輔助,這個人可厲害了,在十六國中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所以苻堅很快就掌握了整個集權中央,在他的統治下前秦很快就經濟提升,並且國勢達到了頂峰,在歷史上稱為"關隴清晏,百姓豐樂"。

    隨著前秦統一北方後,苻堅憑藉著強大的國力,反過來不斷地對東晉發動進攻,但是老大哥終究是老大哥,東晉大軍以少勝多,成功將前秦擊潰,大敗的前秦整整百萬大軍到最後僅有10多萬人逃回到了洛陽。淝水之戰後,原先歸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看到前秦沒有了往日的強盛,便也就擺脫了前秦的通知,從而北方又再一次陷入分裂的狀態。後來苻堅又被敵軍俘虜殺掉了!

    苻堅的死也代表了前秦王朝的終結,但苻堅的卻是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皇帝,他的死不得不說是個很大的可惜!

  • 7 # 亙古懷念說史

    苻堅與李世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結局卻大不同。李世民成為名垂千古的一代明君,而苻堅則身死國裂!

    一.勵精圖治,體恤民生

    苻堅繼位之初,前秦政權正面臨內憂外患,民生凋敝,百業待興。作為國家的領導者,苻堅以身作則帶領前秦政權內部力量解決各種困難和危機。興修水利,整頓吏治,重視農桑,改善民生,幾年的時間國家就呈現出政治清明,百姓殷實的景象,為以後得富國強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掃除群雄,一統北方

    苻堅本人雄才大略,成為十六國時期第一位統一北方的皇帝。短暫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北方政權林立,相互攻伐,殺伐無度的局面。遺憾的是,苻堅沒有正確處理好政權內部的民族問題就冒然傾舉國之兵討伐東晉,最終導致了淝水之戰的慘敗,錯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三.寬厚仁和,善待對手

    苻堅非常崇尚儒學,推崇漢家文化,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能夠拋除狹隘的民族偏見實屬難得!他統治的前期任用漢人王猛為相,帶領氐族人建立的政權走向強盛。即使對待被滅國家曾經的對手,苻堅也表現出寬容大度,並沒有任意殺害,只是將其首領宗室遷往關中腹地,甚至委任官職和予以重用!

    由此可見,在為政舉措,軍事才能和處理對待民族關係等方面,苻堅和李世民還是有諸多相同點的。

  • 8 # 青梅沒有酒

    苻堅和李世民,在某些行為上,真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都可以稱得上雄才大略的一代君主。可惜苻堅淝水之戰,敗於謝安謝晉之手,功虧一簣,讓人嘆惋。

    其實,苻堅即位的時候,前秦社會已經混亂不堪。關中本來是各民族雜居的地區,民族仇對峙十分嚴重。前秦在戰亂中建國,法律制度都不健全。苻生又實施殘暴統治,加上自然災害不斷,致使千里秦川豪強橫行、老百姓苦不堪言。唐朝貞觀年間,也是自然災害不斷,這一點上都是高度一致的,唯一好一點的是,李世民接受的唐朝雖然也是從戰亂中過來的,但是經過了李淵幾年的修養,情況已經好轉了不少。

    與李世民一樣,苻堅在沒做皇帝之前,就心懷大志,做東海王時,就痛感時弊誤國害民,因而即位後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同時廣招賢才,其中最有影響,對他幫助最大的就是寒門出身的王猛。李世民當年也是大力提拔寒門,在這一點上,兩人又是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在位期間,苻堅鼓勵農業,設立學校,扶持鰥寡孤獨和年老無依者。褒揚稱頌一些有特殊才行、孝友忠義、有德業的人。多次下令要求各地方官員上舉孝悌、廉直、文學、政事四項才德的人才,一時人才匯聚,於是當時國內官員都十分稱職,吏治十分清明。在這一點上,也與貞觀年間也極為相似。

    苻堅下令與民休息,討平於幷州叛變的張平後就下令偃甲息兵,直至公元365年出兵平定劉衛辰及曹轂的叛亂前都沒有大型的軍事行動,在這一點上,就連李世民都不如他,貞觀年間,因為邊患,李世民曾多次對外用兵,在取得豐功偉績的同時,也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與李世民一樣,苻堅生活簡樸,將金玉錦繡等貴重物品散發給軍士,並命後宮省儉服飾。比李世民開明的是,苻堅開發山澤,且得出的資源不限於官府,連平民也可用。不像唐朝,老百姓吃個鯉魚都可能要冒被抓的風險。

    可以說,若沒有世家門閥在暗中使壞,苻堅淝水之戰就極有可能一統天下,徹底結束中國大地上的戰亂,成為一個毫不遜色於李世民的偉大君王。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苻堅與李世民一樣,都是以關中為根據地,東征西討,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了文治武功,而湊巧的是,李世民在即位前也是秦王。雖然現在經常有人叫苻堅為大帝,實際上苻堅一直沒有稱帝,而是自稱天王。李世民能被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尊稱為“天可汗”主要是因為他的文治武功和深得人心的民族政策。苻堅能被稱為遊牧民族的李世民,也是因為他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當然,只有文治,沒有武功是不可能贏得草原遊牧民族的尊敬的,這些人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的,後來的宋朝是活生生的例子。同樣,只有殺伐不給別人留一點活路當然也不可行,這樣會引起更大的反抗。只有恩威並施,才能贏得那些兇悍的遊牧民族的心悅誠服。

    (文治武功都很厲害的李世民)

    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頡利可汗就率兵進犯,在渭水河岸與李世民對峙。在此之前,頡利更是時常劫掠唐朝邊境,李淵有段時間甚至都打算遷都以避禍。後來李世民傾府庫以求和,歷史書中的渭水之盟,那都是為尊者諱。頡利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20萬騎兵壓陣,而李世民手中只有3萬守城士兵,城池也殘破不堪,不得已之下,李世民忍下恥辱,如圖雪恥,加緊練兵,任用李靖等一批將才,於貞觀三年拉開了唐和突厥戰爭的序幕,最終打敗了突厥等遊牧民族。

    李世民沒有對敗北的突厥趕盡殺絕,而是採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還給已經投降的突厥首領封官,尤其是當時漠北草原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唐朝剛剛建國,本身也不富裕,李世民卻給這些突厥難民大開自由之門,讓他們能夠到關中、內地尋找活路。當時有人以西晉五胡亂華之事提醒李世民,李世民卻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種思想和認識在當時華夷之辨的背景裡是非常超前和開明的,正是由於這種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受到了遊牧民族的認可和尊敬,並於公元647年唐太宗被回紇等族擁戴為“天可汗”,成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

    唐朝的這個身份和地位,可不是那種虛名,而是唐朝作為東亞國際聯盟的領袖,可以隨時徵發這些國家、部族的軍隊,如有不從命者,唐朝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其他附庸部落就會群起而攻之。所以,盛唐天下兵威之盛,並非是因為突厥騎兵突然戰力不行了,而是唐朝建立起了一個國際秩序,將突厥騎兵之威化為己用。

    (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

    李世民如此,苻堅也是如此,他雖然比起李世民在時代上要差200多年,不過他們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卻出奇地一致。

    可能與傳統意義上的胡人的概念不一樣,氐人其實不是遊牧民族,而是農耕民族,最遲在東周時,這個民族就已經確立了農耕的生產方式。關於這個民族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之一就是氐羌同源。羌人又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所以氐人會耕種也不算的是件稀奇事。不過,雖然他們頗事農耕,可是遠在西陲,與胡戎雜處,生活習性上也染上很多胡俗,因此被稱作異族。

    苻堅本來不該做皇帝,他是靠政變上臺的。而他發動政變,與李世民卻有不同,因為其前任皇帝苻生實在是一個狂暴的異類,如果他不造反政變,估計他就要被殺。雖然史書中也經常會為政變成功的人開脫,說如果不行大事,就要如何如何之類,但是苻生這個人卻還是在太子時就有人造反,而造反的口號是直接針對他這個皇太子的。所以,苻堅順承民意,誅殺了暴君,雖是政變,卻也是情非得已。

    (苻堅少時要求讀書被認為有大志向)

    可能是出於自己得位不正,苻堅確實很想開創一番偉業來證明自己。由於冉閔在前些年,率領漢人對羯人大開殺戒,中原很多胡人都被殺死。見識到了民族仇殺,同時也看到了絕地反擊的漢族武裝力量的苻堅,決心改變這一切。他對內抑制豪強,增強法制,與民休息,對外息事寧人,不動刀兵。如此7、8年之後,前秦民生富庶,法令凜然。這與苻堅重用漢人丞相王猛有很大的關係,這個王猛就是當年與桓溫捫蝨而談的名士,桓溫直言江左沒有比的過的人。苻堅僅僅用了20年就締造了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大帝國,可見其文治斐然。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君主,苻堅胸懷大志。從出兵攻滅前燕開始,不出10年,前秦的戰爭機器隆隆作響,竟然把北方的割據政權都一一收歸賬下。淝水之戰後名噪一時的北方名將,此時都在苻堅的麾下,為前秦的建設添磚加瓦。前秦出兵的名義是很高明的,他們說自己是懸義伐暴,而當時少數民族的君主確實是昏君暴君居多。一統北中國,甚至恢復了對西域的統治,前秦國力強大,可算是武功赫赫。

    前秦撲滅這些割據政權,並沒有像之前冉閔所做的那樣斬盡殺絕,而是興義兵,對於俘虜過來的敵國貴族大臣,苻堅都量才使用,對於一些名將,如姚萇、慕容垂等,他甚至能夠讓他們帶領大軍獨當一面,其寬宏信人至此,實出五胡十六國時期所有君主之右!而且他也能明辨是非,兼聽則明,雖然十分信任王猛,但是對於接納敵國降臣,卻不肯聽從王猛,他有自己的判斷。

    而且,苻堅有絕對的自信,就單憑著他能夠調動112萬大軍南征東晉,就能看到前秦帝國的組織動員能力。所謂雷霆之怒,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動則如烈火,不可攖其峰。

    世人都說苻堅信錯了人,他最信任的龍驤將軍姚萇最終要了他的命。可是,如果不是淝水之戰造化弄人,姚萇何敢如此?如果苻堅沒有發動淝水之戰,就只是守土安民,前秦境內的那些野心家也不會有任何機會。淝水之戰的失敗,其實有太多偶然。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還能回到北方東山再起,可是苻堅在淮北收攏10多萬散兵之後,卻收到了各地叛亂的訊息。

    (淝水之戰)

    少數民族其實也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思,見識到了漢民族的武力的氐人首領苻堅,他一定在思考著前秦政權的基礎是什麼。氐人太少,如果只是作為殖民政權,結果可能會和羯人一樣的下場。苻堅還沒有找到北魏王朝潤物無聲的“漢化改制”的辦法,他只能透過建立起更為廣大的統一陣營,團結那些少數民族武裝,擴大統治基本盤,與漢民族形成勢力上的均衡。

    他幾乎就要達成目標了,如果再有20年時間,新的一代人長成,他們沐浴在大秦帝國的輝煌盛世中,會逐漸消失自己本民族的歸屬感。可是,他還是低估了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即使有漢民族這樣共同的政治對立面,少數民族之間的差異也是大到了不可能無視的地步。

    李世民比起苻堅的幸運就在於此,李世民是漢人,他的同胞出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在利益上和情感上是不需要做政治教育和戰略啟蒙的,而漢人不管是人數、文明、戰爭潛力都要比遊牧民族強大的多。所以,李世民在執行起同樣的策略時會有更加強大的自信,也不會擔心這些遊牧民族的兵將會藉機謀反。

    (苻堅執掌權柄28年)

    苻堅發起的淝水之戰,並不是必敗之局,卻釀成了重大的軍事失敗;軍事失敗又導致了重大的政治失敗,沒有完成內部整合的前秦帝國一朝星散,苻堅本人也被姚萇縊殺在佛寺。前秦帝國的隕落快如流星,人們甚至還沒有從前秦盛世的光輝中緩過神來。氐人也在各地的民族仇殺中折損大半,他們再難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重現輝煌,最終慘淡經營了十多年後,前秦最終亡國,氐人也融入到了漢族。

  • 10 # 尋根拜祖

    柏楊認為,中國歷史上只有五位皇帝,可稱為“大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和苻堅。因此有人將苻堅,比作遊牧民族的李世民。苻堅一生文治武功,他推行儒學,發展農業,他常年攻伐,統一北方,天下九州居其七,他重用賢臣,安邦興國。這些都與李世民有得一比。

    然而苻堅還有三個大毛病:好大喜功、婦人之仁、不辨大勢,因此,他不顧反對,輕率對東晉用兵,導致前秦毀於一戰。李世民雖也有好大喜功的成分,但在識別大勢和仁字的把握上,要比苻堅高明很多。

    其實,如果我們將苻堅放進歷史長河中,以全域性性的眼光看待他,看待那一段歷史,可能會得出更有意義的結論。

    苻堅一生的四大功績

    一、崇儒漢化

    苻堅是氐族人,自古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除了武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漢文化的吸納。苻堅很小的時候,就要求爺爺,惠武帝苻洪給自己聘請家庭教師,學習儒家文化。正是在儒家文化經世濟民的思想薰陶下,苻堅的胸懷超越了任何一位,五胡十六國期間的帝王。

    苻堅登基後,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興建學校,推廣儒學,並按照漢家文化,以舉孝廉、賢良方正等模式,大量吸納漢人進入朝廷。苻堅甚至規定,所有公卿子弟,必須強制進入太學學習,他親自去太學檢查學業,每月一次,從不間斷。

    他摒棄了胡人一味好殺的傳統,提倡以德治國。當年他最倚重的漢臣王猛,曾經因為法治嚴苛,都受過他的批評。

    五胡十六國時期,漢化不是主流,苻堅能以超脫時代的眼界,積極倡導融入漢文化,足見其不凡的政治眼光。

    二、內政修明

    苻堅仿照漢制,建立完善的治國體系。胡人善騎射,往往征伐有力,治國無方。前秦在苻堅之前,明顯缺乏治國方略,基本依靠原始的部族勢力,實行貴族分治的模式。這種落後的統治模式,是對皇權的極大削弱,不利於中央集權。

    苻堅依漢制,大量引進漢臣,建立新的統治結構,遏制貴族勢力對皇權的牽制,對前秦的吏治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王猛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漢人政治家,苻堅不因為王猛出身卑賤,將他一路提拔到丞相的位置。為了支援王猛,苻堅不惜對貴族大開殺戒。正是在他的鼎力支援下,王猛銳意改革,讓前秦擺脫了部落聯盟式的治理模式,迅速躋身最先進的帝制國家。

    制度的先進性,讓前秦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在這個基礎上,苻堅與王猛君臣合力,一方面肅清吏治,一方面確立發展農業為基本國策,使一個遊牧民族基因的國家,迅速適應了古代農耕文化,為前秦統一北方,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寬仁修德

    五胡十六國期間,是中原百姓最黑暗的時期,遊牧民族的嗜血性,導致人口驟減。民族仇恨與屠殺,幾乎是每個短命王朝的必修課。

    苻堅恐怕是那個時代最寬仁的帝王,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苻堅陸續消滅了,燕、魏、代等割據政權,對被消滅的鮮卑拓跋氏、慕容氏、羌族姚氏等,都以寬容的姿態,納入前秦的統治,而不是斬草除根式的滅絕。

    苻堅的仁德還表現在對老百姓的治理上,他為了發展農業,大興水利。為了減輕老百姓負擔,他輕徭薄賦,對孤寡老人予以特別照顧。

    長安曾經流傳一首民謠:“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就是對苻堅德治的讚譽。

    四、武功赫赫

    苻堅最大的功績在於統一了北方各民族,這一點恐怕是柏楊將他列為“大帝”的最重要原因。結束戰爭的唯一手段就是統一,苻堅作為馬背民族的後代,在文治的同時,武功一點不遜前輩。

    在陸續消滅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後,前秦的國土面積達到了天下三分之二的水平,九州獨佔其七,遠遠超過了中原正統東晉。

    苻堅的三大弱項,葬送了自己的成果

    不過,苻堅也存在明顯的短板,正是這些短板,讓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統一王朝,在短短几年內就灰飛煙滅。

    一、好大喜功

    這恐怕是所有功成名就的帝王,所具有的通病,苻堅也沒有逃脫這個陷阱。司馬光就認為,苻堅的文治武功,讓他有點迷失了自我。司馬光以李克與魏文侯的對話,類比苻堅:

    “魏文侯問李克,吳之所以亡,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何故亡?’對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堅似之矣。”

    司馬光指出,苻堅正是在屢戰屢勝中,讓自己變成了不顧實情,一味追求功業的“膨脹帝”,在經濟基礎尚未達到較高水準的情況下,亡國是早晚的事。

    二、婦人之仁

    前秦的滅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起火,被滅國的慕容垂和姚萇,乘著苻堅兵敗淝水,紛紛起兵反叛,導致苻堅內外交困,最後連他自己,都死於姚萇之手!

    史學家普遍認為,苻堅之仁過了頭,滑落到婦人之仁的境地,雖然在統一戰爭中起到了收服人心的作用,但苻堅不加篩選地重用慕容氏和姚氏,導致這些亡國勢力亡而不死,留下了後患。

    當年王猛去世前,再三叮囑苻堅,不可與東晉為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猛認為慕容垂就是內部的大隱患。可惜苻堅不聽,對自己的懷仁政策過於自信。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最為典型:

    “堅聰敏不足而寬厚有餘,故養成慕容氏父子之亂。俱未再世而族類夷滅,所謂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也。”

    三、不辨大勢

    前秦滅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淝水之戰的失利,這一戰,苻堅辛苦建立起來的帝國軍力,幾乎全被摧毀。

    淝水之戰前夕,朝中的反對聲非常強烈,包括他的弟弟苻融、太子苻宏,甚至愛妾張夫人等,都一致表示反對他攻伐東晉。苻融給他提出了三不可:一是天象有異不可為;二是東晉君臣和睦,謝安、桓衝賢能;三是本國民力疲敝。

    苻融的話,不但沒阻止苻堅統一天下的野心,反而惹得苻堅大發雷霆。苻融繼續哭諫,以王猛的臨終遺言,勸說他關注點應該在內政,但依然無效。好大喜功的苻堅,對自己擁有的九十七萬大軍太自信了,認為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做到“投鞭斷水”,根本無視天下大勢。

    關鍵時刻,心懷叵測的慕容垂,給苻堅膨脹的心又加了一點催化劑,他竭力吹捧苻堅伐晉的功業。苻堅終於昏了頭,高興地對慕容垂說:“與我平定天下的人只有你!”

    結果,苻堅一腳踩進泥潭,葬送了前秦帝國。淝水之戰,自吹“投鞭斷水”的苻堅,變成了“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逃兵!斷水的不是前秦騎兵的馬鞭,而是屍體!

    這就是苻堅的短視,他根本對自己政權內部的危機看不清,也無視東晉的不可伐,一個錯誤決定,讓本有機會成為大一統王朝的前秦,變成了短命王朝!

    苻堅為何遠遠沒有李世民出名

    華人對苻堅的瞭解,大多僅僅侷限於淝水之戰,甚至對淝水之戰的背景都不瞭解,更不用說對苻堅的瞭解了。所以,恐怕大家都對柏楊,將苻堅列為“大帝”而迷惑不解。

    其實,柏楊的評價,雖然有其自己的視角,但這個說法至少說明了,苻堅確實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封建帝王,他的所作所為,具備了與秦皇漢武相媲美的政績。那麼,這樣一位傑出的帝王,何以如此默默無聞呢?個人認為,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苻堅雖然有很突出的政績,但也有明顯的弱點,尤其是淝水之戰的失利。華人常常喜歡以成敗論英雄,苻堅落寞的下場,掩蓋了自己的光輝。

    二是前秦是短命王朝,沒有對苻堅的功業持續發揚光大。一個人的功業需要一輩子積累,一個王朝的功業,需要幾代帝王的積累,前秦是短命王朝,缺少為苻堅增光添彩的條件。

    三是五胡十六國王朝,不被漢家正統文化所接受。在傳統歷史觀中,五胡十六國時期,被認為是中原王朝淪陷的歷史,是一段恥辱的歷史,就連苻堅最信任的大臣王猛也認為:東晉才是中原文化的正統!苻堅是氐族人,苻氏建立的前秦,當然很難被傳統文化所接受。

    苻堅的宿命論:他註定是歷史的過客

    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提到魏晉南北朝,華人大多不熟悉,也不認為這是一段“歷史主餐”,似乎東漢之後就是隋唐。可事實上,這段歷史足足四百年,不比任何一個王朝壽命短,為什麼魏晉南北朝,在整個中華歷史的長河中,顯得那麼另類,那麼不顯眼呢?

    連魏晉南北朝都是這種“待遇”,更遑論其中短暫的五胡十六國了。原因就在於,從兩漢到隋唐,中國的歷史,正經歷一場重大的政治結構大調整,而魏晉南北朝正是轉型期,是新政治生命的孕育期,人們的目光,停留在了新生兒驚天一啼,而孕育新生命的母體,卻在啼哭聲中消亡了。

    這個重大的政治結構調整就是,從士族門閥制的皇權與貴族分治天下,到科舉制的皇權與儒家平民學子的共治天下。這個結構的調整,帶來兩個鉅變,一是門閥士族在中國的消亡,二是皇權從分權到獨裁的演變。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就是這個政治結構漫長的孕育期。五胡十六國相對於漢人,其門閥集團的勢力要弱小得多,他們所經歷的由貴族共治,到中央集權的轉變,就是歷史堅冰裡,最容易突破的薄弱點,是新政治結構誕生的最好試驗田!

    從這個角度講,五胡十六國的歷史雖然短暫,但很重要,且不可或缺。不過,其“過渡階段”的表現形式,讓他們更像匆匆過客,大家的目光,都專注於新生命體的炫目,對母體反而忽視,無人喝彩!

  • 11 # 破乞

    1.苻堅兄弟才不得不立即採取行動.召集親兵,分兩路衝進苻生的王宮,把睡懵懵的苻生拉到另外一個房間幽禁起來,廢為越王。廢苻生後,苻堅將帝位讓給庶兄苻法,但苻法自以庶出不敢受,苻堅在群臣的勸進下即位,並降號天王,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實行大赦。後遣使殺了廢帝苻生,諡其曰厲。

    2.整頓吏治,使恣意妄為,貪汙受賄等腐敗現象日趨消除,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大為好轉。苻堅又開始了禮治建設,也就是設立學校辦教育,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培養治華人才。

    3.為了迅速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大力發展生產。

    4.透過攻滅前燕、出兵西拓、北取代國、南逼東晉等一系列軍事手段逐步同意北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哪些攝影技術可以讓人群都消失,只露出人群中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