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男護士觀察

    看看他兒子是如何評價李世民的吧唐高宗確實是大好人,大老實人,雖然他不對他老爸有任何指責,但是他敢於正視現實,敢於改進吏治。當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能夠為老百姓審理冤屈,並差點被長孫無忌之流謀害下來。目前我(曹為平)還在寫作《暴君李世民與貞觀永徽之亂》本來是沒有“吏治大壞”這一章的,雖然我早就對李世民的貞觀時期的吏治是有懷疑的。在高宗初期,就可以看出高宗對貞觀下來的吏治非常不滿意,甚至敢於說“多不盡公”,長孫無忌卻大事化小為“小小收取人情”。但是寫作還是缺乏材料,後來看了《李某乙入冥記》覺得一定要寫貞觀的吏治了。

      當時我就只有這一點材料。我盡力收集,不料現在居然得到了這樣一篇自古以來極少有的,也許是獨一無二的材料。現在翻譯如下:

      原文:

      `  百姓雖事披論,官司不能正斷。及於三司陳訴,不為究尋,向省告言,又卻付州縣。至有財物相侵,婚田交爭,或為判官受囑,有理者不申;或以按主取錢,合得者被奪;或積嫌累載,橫誣非罪;或肆忿一朝,枉加殺害;或頻經行陣,竟無優賞;或不當矢石,便獲勳庸,改換文簿,更相替奪;或於所部,憑倩(?不懂)織作,少付絲麻,多收絹布;或營造器物,耕事田疇,役即伍(無?)功,僱無半直。又境內市買,無所畏憚虛立賤價,抑取貴物,實貪利以侵人,乃據估以防罪(?不懂);或進退丁戶等色,多有請求;或解補省佐之流,專納賄賂;或徵科賦役,差點兵防,無錢則貧弱先行,有貨則富強獲免。亦有鄉邑豪強,容其造請;或酒食交往,或妻子去還,假託威恩,公行侵暴。凡如此事,固非一緒。經歷臺省,往來州縣,動淹年歲,曾無與奪,欲使元元,何所探告?

      大意如下:

      老百姓雖然有了冤屈要上告,官司卻不能正確地判斷。到司法部門去,不予辦理。告到中央,又推到地方。以至於有百姓的財產被侵奪,婚姻和土地發生爭論(當是指強搶民女,侵奪地產)。有的人當判官受被告的囑託,使得有理的人不能得到申訴。有的官吏收受錢財,應該得到財物的人卻被奪走。有的案子拖延了好多年不予解決,卻反而說原告是誣告。還有的原告被官吏一時的憤怒,橫加殺害。有的百姓經常參加戰爭,卻沒有得到應得的賞賜;另一些人根本沒有冒過矢石的風險(指沒有參加戰爭),卻得到了功勳和賞賜。有的官吏肆意改換記錄,奪去了一些人應得的報酬,而給了另外的人。有的官吏在讓織工紡織的時候,少給絲和蔴,卻從織工手裡多收絹和布。有的官吏在讓百姓製作器物或者耕田的時候,說是勞役吧,不給他記功,作為僱工卻又不給工資。又在市場裡購買不公平,肆無忌憚地用壓低了的價格攫取貴重的物品,實在是貪圖利益以侵害百姓,乃據估以防罪(?不懂)。有的人利用老百姓要入丁了或者年老該退休了,要老百姓多多地給好處才辦。有的人對於要當官的人,專門收受賄賂;有的官吏在徵收賦稅和勞役的時候,以及在徵兵的時候,不給錢的貧困和弱勢群體先去,給錢的富裕和強勢的人就不參加。還有鄉村裡的豪強,允許他們登門請託,有的酒肉來往,有的妻子去還(不知道是不是讓妻子出面作性交易?),假託官方的恩威,對百姓公然進行侵暴。這類事情,已經不是一處兩處了,從中央到州縣,已經好多年了,都未能改變。這使得老百姓,哪兒去告?

      看來貞觀時候,老百姓進京上告的也很多,結果卻是一樣的,中央和中央部門互相推諉,要老百姓去就地解決。最終老百姓還是被推到虎狼的口中。

  • 2 # 峰峰說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很有作為的開明皇帝,他在位時期社會穩定,國家強盛,史稱“貞觀之治”。但是人沒有完美的,誰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或者說誰曾經都犯過錯,當然包括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屠侄,以後又霸佔兄嫂、弟媳。晚年輕信方士之言,一是沉迷占卜,二是迷戀丹藥並開始吞食方士們煉製的金石丹藥,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他先是服食國內方士煉出的丹藥,可並不見效。於是派人四處訪求國外高人。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大臣王玄策將俘虜的天竺國方士那羅邇娑婆寐獻給李世民。此人妄言自己已經200歲,有長生不老的秘方,甚至還可以讓人飛昇到天宮裡成為仙人。李世民對此深信不疑,對他禮敬有加,闢出專門的場所,供他煉製延年長壽的丹藥。一年之後藥成,李世民欣然服食,不料很快產生了劇烈的中毒反應,七竅流血暴病而亡。這年李世民才52歲,是唐代第一個死於丹藥的皇帝。

  • 3 # 谷谷蓋蓋

    在我們的印象中,李世民好像的確是一位完美無缺的君王,這都要歸功於他的政績的確很優秀並且我們或多或少也會受到改編的電視劇等作品的影響。

    但是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完全完美的人的,更何況是一個君王,一個發動玄武門政變的君王。歷史典籍的真實性也是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他日一朝登位,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史書工筆,皆由他李氏皇族說了算,所以,肯定是宣揚功績,隱匿縮小汙點過失。

    歷史上李世民的汙點好像就是兄弟相殘,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有突厥問題處理不當給安史之亂埋下禍根,另外就是為了收攏關中勢力或者是貪戀女色而娶了自己的弟媳。

    後來這些汙點都被李世民的功績所掩蓋了,他確實做得不錯,為秦王時就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在位初期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擴土,並且讓各民族相處融洽,被尊稱為“天可汗”。

    總之,在我們後世人看來,李世民是功大於過的,但是,這也不能說他就真的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君王。

  • 4 # 歷史名將錄

    現代史學家們對古人的評價通常是站在比較可觀的角度上的,由於,其嚴謹的態度使許多古代人的形象得到還原。唐朝的李世民被眾多歷史學家奉為聖明之君,他生前的作為也被很多人傳誦,其中,“唐皇縱囚”的做法更是讓這位皇帝名垂千古,時至今日後人仍讚頌他的這一行為。

      貞觀年間,李世民親身來到監獄,視察關押的囚犯。看到那些面臨死刑的囚犯,皇帝大動惻隱之心,於是,便下旨讓這些即將離開塵世的罪犯暫時假釋回家跟妻兒團聚,甚至,還跟死刑犯約定:要在來年秋收後到了執行死刑的時候一定要守約回來赴死。

      這道聖旨被迅速傳播到全國各地的監牢之中,自此,全國的死刑犯在死前都能享受這個政策。

      在李世民剛剛頒佈這道聖旨之初,朝中大臣們覺得此舉十分欠妥。他們認為:倘若讓這些罪大惡極的壞蛋獲得短暫的自由,他們很有可能就此逃竄,到時候豈不天下大亂?

      讓這些大臣大跌眼鏡的事發生了,第二年入秋收結束的時候,之前讓李世民放回家裡的死刑犯們,都非常自覺的前往皇宮,慷慨赴死。更加讓人驚歎的是,將近四百個死刑犯人,居然沒有藉機逃竄的傢伙。

      聽到這個訊息,李世民非常感動,覺得這些人良心未泯,當即下旨:讓這群守信的死刑犯恢復自由。

      讓我們從表面上來分析這件事,從結果來看,李世民的這一行為展現了一個無上君主的感召力,能將犯下滔天大罪的惡徒感化成懂得感恩的正人君子,李世民無愧於聖賢君主的稱號。

      可是,仔細想想,這件事的邏輯根本經不住推敲,簡直不堪一擊。

      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有一篇史論文章《縱囚論》,文章開門見山,從“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說起,定下全文基調。接著,透過唐太宗縱放死囚的史實,用君子與小人相比較,論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違反法度,是沽名釣譽的一種手段。

      因此,作者認為: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而應該“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文章據史立論,層層辨析,論證充分,結論高遠,警醒人心。

      歐陽修先生提出的質疑,雖說,這種言論從表面看來很不近情理,但是,仔細琢磨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試想,高尚的君子能有幾人能將生死置之度外呢?何況那些身負罪孽的惡徒?皇帝就算再寬容仁慈,也不可能僅憑一段溫馨時光就改變這群人的本性。

      再說,李世民已經坐了六年龍椅,若他真的那麼賢明,哪來那麼多斗膽犯下套天惡罪的人?莫非,他們在犯罪之前沒能受到皇帝的感召?

      歐陽修進一步推測,李世民感召死囚的奇蹟實際上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陽謀,司法官員早就跟那群幸運的囚犯透露了李世民的旨意,這群傢伙自然會按照劇本在來年秋季歸來面見聖上,走個形式然後恢復自由。

      囚犯逃脫死罪,皇帝獲得美名,可以說,這樁買賣讓雙方都覺得很划算。

      還有就是,唐朝的時候是保甲制度,採用“鄉里鄰保”的方式,民戶均按“百戶為裡、五里為鄉。四家為鄰、五家為保”的網路組織起來。政府以“手實計賬”的方式確定戶籍,對不同戶籍種類的人口分別予以嚴格的管制。城市裡更是劃分成坊嚴格實施宵禁,所以,就算潛逃,那還能逃到哪裡去?最終,只能回去投案,皇上高興了就可能赦免。

      我們再來看看李世民的人品,他真的是個完美的君主嗎?

      肯定不是!

      他所傳下的一切美名都載入史冊,可是,唐朝史書被李世民勒令修改過,所以,這些彰顯功德的事蹟極有可能是李世民美化自己的盛裝。老年時期的李世民,開始沉浸於安逸享樂,徵調民夫大肆修建宮殿;聽信一家之言,為今後的李家統治埋下禍根。

      而玄武門政變,正是他永遠都抹不去的汙點。

      一片肅殺之氣籠罩玄武門,李世民揮劍砍向與自己一起長大的兄弟。除此之外,李世民還脅迫自己的父皇讓位,將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脈全部趕盡殺絕。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李世民更是跟自己的弟妹保持不清不白的關係。並且,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兄弟的妻妾無一逃離李世民的魔爪。

      政變鬧得人盡皆知,李世民也沒法抹消民眾的記憶,所以,只能透過推卸責任和篡改史籍來洗刷自己的罪惡。想要千古留名,單單隱瞞罪惡是不夠的,還得突出自己賢明的形象,所以,李世民便設計劇本搞了幾場政治秀。

      唐朝史書記載,李世民繼位第二年,都城大旱,到處都是飛舞的蝗蟲。李世民體察民情,親自來到田裡抓了好多蝗蟲,還對它們說:“你們吃了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倘若百姓有罪,那就全歸咎到我的身上吧,你們來吃我的心吧。”

      說罷,他不顧周圍眾人勸阻將蝗蟲一口吞下,此後,蝗災果然消除。

      老百姓不是傻子,這故事實在太不靠譜了,完全可以說就是胡扯。不過,李世民為了作秀展現的演技值得敬佩,九五之尊吞蝗蟲這可是大手筆。

      李世民的十幾個兒子中,大部分都落得淒涼下場,其中,還有三個曾起兵造反,太子李承乾也參與其中。連自己的繼承者們都教育不好,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未能感化,李世民是怎麼讓那些罪大惡極之徒變成正人君子的?

  • 5 # 鼎歧能量

    史上哪有完美的皇帝,只是我們用那個角度方面去看待他。說他完美,你就說他殺死兄弟逼父退位,這感覺就有些汙點。但在玄武門事變當了皇帝后他勵精圖治勤奮治國對整個當時的唐朝影響是非常之大時玄武門之變未必不是好事。所以說那個皇帝最好,這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 6 # 段輝時

    李世民毫無疑問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為數不多,而又很有作為的皇帝。

    他在位期間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唐初就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貞觀之治。”

    但人非聖賢,他也是有缺點的,並且還是很大的缺點,甚至為世人所詬病。

    一,殺兄弒弟,逼父退位。

    李世民在家中排行第二,按照中國古代的皇位傳承製,只有他哥哥李建成才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

    當時的李世民確實很有才能,為大唐的建立不辭辛勞,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有抱負,有雄心,不甘屈居人下,哪怕是親哥哥也不行。在他的主持下,與手下一般文武密謀,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在玄武門發難,史稱“玄武門之變”。

    在事變中,李世民和他的手下一起,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更為狠毒的是,為了斬草除根,他還下令殺死了太子和齊王年幼的兒子們及夫人全家。又因為齊王妃楊氏實在是太漂亮了,被李世民佔為己有,才倖免於難。

    事變成功後,他逼父皇李淵封自己為太子。由於李世民太過強勢,李淵不得不在兩個月後宣佈退位,傳位給李世民。

    二,看起居注,修改歷史。

    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的史官,記錄皇帝的言行以及日常生活,稱作“起居注”。為了體現歷史的嚴肅與公正,歷來皇帝是不允許檢視的。

    李世民由於得位不正,又擔心自己有不當的言行或被史官記錄,他多次翻閱“起居注”,這是在他之前歷屆皇帝從沒有過的事。在他的授意下,史官往往懼怕他的淫威,完全按照他的意願編寫歷史事件;有時為了為美化李世民,甚至還惡意篡改歷史。

    他的這一行為,是非常惡劣的。把本來公正嚴肅的歷史,變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開敗壞歷史之先河,使很多後來的帝王們,有樣學樣把中國歷史搞得烏煙瘴氣,慘不忍睹;是是非非讓後世的讀者摸不作頭腦。

    所以,毛主席曾說:“中國的二十四史 ,有一大半都是假的。”

    總的來說,李世民可能不是一個好兄弟,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但他確實是一位明君,一位史學家公認的的好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古代,為何感覺靠關係的混的跋扈飛揚,憑本事的走的跌跌撞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