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0669424220
-
2 # 關中拾遺
應該說:兵馬俑挖出來了,但是也回填了一部分。保護兵馬俑的難題還沒有解決,更不要說秦始皇陵。
主要問題是文物保護的難題太大。陶器相對來說儲存較為容易,但是彩陶的表面的色彩卻不好保護,兵馬俑剛出土時,是彩色的,但是一經氧化,漂亮的色彩都沒有留下,給人感覺就是個素胎的陶器,失去了原有的面目。而秦始皇陵墓中,如紡織品,紙張,皮革,木製品,古墓本體,甚至包括屍體等,保護難度太大,墓室一經開啟就要面臨氧化,有的陪葬品幾分鐘之內就會因氧化失去原有的面貌,根本無法保護,更說不上研究了。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所以漢景帝陽陵也只是把大墓一邊的陪葬坑挖掘了一部分。
除了保護之外還有保管,兵馬俑屬於陪葬坑,其規模都十分巨大,建立一個巨大的博物館來保管這些文物。秦始皇陵就更不用說了。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都是挖掘出什麼陪葬品,再研究保護措施,然後積累經驗給後續工作提供技術支援,但是秦始皇陵歷史時間超長,留存記錄有限,還真不知道里面都有哪些東西,無法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這些陪葬品,很多都很脆弱了,需要專門的庫室,比如恆溫,恆溼,防火,防盜;需要具備相應專業的保管人員。目前,還不足以把這些陪葬品保管好,留存有序的交給後人。
此外,1956年挖掘萬曆皇帝陵墓時問題太多,給後人教訓很深刻,因此國家對挖掘帝陵的申請一般都不批准。
-
3 # 秋天156095876
秦始皇陵裡面的文物對考古研究來說無疑價值是具大的,但是以現有的技術不可能對埋在地下幾千年年的物品進行很好得保護。所有以知被挖掘出來的皇陵基本上是搶救行挖掘,不是被盜過就是無意中被挖掘出來的,對秦始皇陵的地下結構猜測的說法有很多種,比如其中一種電影上常看到的一旦某種機關被開啟整個皇陵全部被毀。實際上皇陵只是知道大概位置,具體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如果挖掘其工程量不亞於進行一次城中村的改造。
-
4 # 侃侃而談論古今
1、 秦始皇陵規模宏大,考古挖掘的工程量很大。陵墓約500乘以500米的正方形,按通常的考古程式,必須大揭頂,將封土一層層去掉,再一層層挖向地宮,修建一個大頂。移土工程的巨大且不說,要保護好地宮,必須要建一座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護大廳,建這樣大跨度的大廳,不要說在國內,就是在國際上也沒有先例,而且費用極為浩大。
2、 當地的水文條件不允許。秦嶺地區地下水位相當高,距地16米就見水了。而地宮是在26米以下,開掘時,如沒有特大型排水裝置,整個地宮必定會被大水淹沒。
3、 陵墓內有大量水銀,這些水銀形成了濃密的水銀密封層,如何透過密封層也是個難題。
4、 如何解決出土文物保鮮也是一大難題。兵馬俑出土之後是有顏色的接觸氧氣以後顏色就逐漸消失了。
-
5 # 且拂心塵
就講一個案例吧,想必大家就知道了。
明定陵(萬曆皇帝)的貿然挖掘就造成了慘重的損失。當時郭沫若透過各方周旋,得到了挖掘萬曆皇帝陵墓的批准。可是,當時明定陵挖掘過後,出土的大量文物就立即遭到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和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萬曆皇帝所在的金絲楠木棺材被破壞,農民撿去劈了做傢俱,1955年定陵發掘以後,裡面出土的三千餘件文物也沒有被進行過專業保護,它們就這樣淒涼的被放在普通的平房大院裡度過了60年。直到幾年前,這些文物才被轉移到博物館保護。
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已經給我們如此慘痛的教訓,更別說中國的祖龍——秦始皇的陵墓了,那將是無法想象的後果。在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在掘開陵墓的瞬間維持內部文物的完好,貿然開挖是對歷史的踐踏,也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也絕沒有人會做這個罪人。
-
6 # 李紅周看世界
我已經在前幾次的提問中,強調過自己的立場了。大家也應該知道挖墳掘墓,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情。為什麼部分人一直對秦始皇帝的墓那麼感興趣,如果是其他人員還好說,作為一名普通人,肯定是惦記裡面的寶貝了。
首先,我們漢族人講究入土為安,尤其下葬之後,更不能進行掘墓打攪故人。如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有人進行掘墓不管初於什麼目的,普通老百姓也不認可。如果是一個很壞的人的話,不是仇家一般也不會有人和政府什麼的進行掘墓。
其次,掘墓者就是盜墓賊,不管你盜的是誰的墓,從來都是偷偷乾的,不可能光明正大光明盜墓。雖然歷史上像曹操專門設定摸金校尉進行掘墓,歷代也不乏跟隨者,這些人在歷史上都被後人釘在了恥辱柱上。就算讓全華人民恨透的慈禧太后,當她的墳墓被孫殿英盜掘後,也是在全國引起一片聲討。這畢竟與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和,挖掘秦始皇帝的墳墓也不是光彩的事情。
還有解放後郭沫若曾一度申請挖這個,那個帝王的陵墓,最後把萬曆皇帝的陵墓給挖掘了。說是考古實際就是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是一種不服責任的表現。
再者中國對於古墓的方針是保護性發掘,意思是當受到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一些古墓受到破壞不得不進行搶救發掘。所以目前秦始皇帝的陵墓,沒有受到任何威脅,為什麼要去考慮進行挖掘呢?難道是為了證實裡面的是不是大家猜想?還是什麼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後不管有沒有技術,秦始皇帝畢竟是我們中國偉大的帝王,他是我們的祖先。二千年來想動他的人有很多,但始終沒有人敢動他。也許如今的中國確實很牛了,但我們怎麼能對自己人下手,而不是挖掘日本的神武天皇,看他是不是徐福。
所以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想法了,秦始皇陵已經矗立二千年了,歷朝歷代容得下他,如今我們更容得下他的存在,你說對嗎?
-
7 # KNIFE耐夫
但是至今為止,有一位帝皇的陵墓,不僅沒有被開啟,而且還被保護了起來。秦始皇陵佔地58平方公里,故宮是古代最大的宮殿,但是秦始皇陵的面積,等於78個故宮,這種面積讓人咋舌!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生前風光,死後的陵墓也是歷史之最。
其實早在1965年,郭沫若和許多考古專家都想要研究秦始皇陵,於是聯合向國家提出了這個想法,研究秦始皇陵,本來是一個好事,如果把秦始皇陵像兵馬俑一樣都開發出來,也能在經紀上創造一定的利益。有利無害的事情,本來國家是應該同意的。
但是這件事卻被拒絕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出於幾個方面來考慮的。在這之前,明定陵就被考古學家打開了,但是因為當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保護出土的文物,所以讓很多東西都被破壞了,萬曆皇帝的屍骨也被焚燒了。
這給中華民族造成了非常慘重的損失,從這次之後,國家就已經下了規定,如果發現了皇帝的陵墓,絕對不能主動開啟。除非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能夠保護墓中的文物,否則是絕對不能像開啟明定陵一樣,重蹈覆轍了。
其次陵墓的面積龐大,開啟陵墓不是簡單的挖掘,需要一點點的進行,這個工程量是很大的,並不是隨便能夠完成的。另外秦始皇陵在地上也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景,如果打開了陵墓,那麼地上的風景也會被破壞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金字塔是大家都知道的,當時埃及的人民都認為,金字塔裡肯定有許多的寶物,但是等他們開啟金字塔之後,裡面除了木乃伊之外,什麼都沒有。這種打擊對埃及有多大,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
所以考慮到這幾個方面,秦始皇陵墓始終都沒有被開啟,而且地上的風景也十分的獨特,已經成了風景區了。所以不被開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
8 # 教育新思想
中國的始皇帝,秦始皇陵自被發現以來,就沒有人敢去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我們都對這個千古一帝充滿了好奇,如果能夠挖掘他的墓肯定能夠破解現在的一些未解之謎。秦始皇陵十三歲的時候做上了秦王位,登上王位後,就在驪山修建陵墓。統一天下後,又從全國各地徵調七十多萬人過來修建陵墓,一直到秦始皇死的時候還沒有修好,秦始皇死的時候又修了兩年,前前後後一共耗時39年,可謂是工程浩大。
一是從衛星圖上來看,秦始皇陵位於驪山北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自發現以來就有很多學者研究秦始皇陵的構造,秦始皇陵和歷代秦王陵都採用了坐西朝東的格局,學者根據史記中的記載,秦始皇陵中有弓弩的機關,還有大量的水銀。因為秦始皇陵龐大,不能貿然挖掘,以免對秦始皇陵造成傷害,還有驪山含有大量的水銀,這些水銀一旦揮發,就會形成劇毒,那麼空氣就會被汙染,人員就會出現危險。
曾有人推測,秦陵地宮中的水銀可能多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那麼,大量的水銀又來自何處呢?“秦陵之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水銀,有可能來自旬陽。”段清波在其專著《秦始皇陵考古研究》中明確提出,旬陽青銅溝的水銀大概佔到中國版圖內水銀含量的20%,而旬陽離秦陵的直線距離也就是100多公里。過去有學者認為秦陵的水銀可能來自重慶東南、湖南西南一帶,但沒有明確記載,而那些地方離秦陵顯然更為遙遠。
二是因為現在儲存文物的技術有限,不敢盲目對陵墓進行開挖。秦始皇兵馬俑我們都知道,當時出土的時候是有色彩的,但是一接觸到空氣,色彩都褪去了,現在的科技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復原的。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的文物如果挖出來我們還沒有先進的技術去儲存的話,損壞了那可是很大的損失。中國對古墓挖掘都是保護性的挖掘,是因為這個古墓如果不挖掘的話會有毀壞的可能。秦始皇陵規模太大,挖掘要耗費很大的財力,人力。而且裡面機關重重,很難保證挖掘的時候不會觸發機關,造成人員和文物的損傷,那就得不償失了。
三是現在的挖掘技術不具備。開採秦始皇陵的難度之大,超乎所有人想象,除了陵墓具有一圈極厚的宮牆之外,陵墓的深度以及墓中的水銀都是困擾大家的難題。
被一些媒體稱為“兵馬俑之父”的秦俑館前館長袁仲一持同樣的觀點。他對《瞭望》新聞週刊說:“讓秦始皇陵永遠安靜地在那兒,這是一個最理想的模式。”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說:“除非有地震等意外的情況,我們這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沒有理由去主動挖掘秦陵。”
-
9 # 清荷君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而在中國廣袤無垠的土地下更是埋葬了無數的皇陵。當然,有很多的皇陵都已經被發現,只是我們還沒有去挖掘,可是也還是有很多帝王皇陵至今仍未發現。
沒人敢挖的皇陵,秦始皇陵。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他的陵墓更是給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更是留下很多神秘的色彩。
秦始皇陵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設計最完善的陵墓,可是裡面卻是機關重重。根據史書記載,裡面的水銀就有好幾噸,而且裡面更是有著更多未知的機關。而且,即使不考慮裡面機關重重。
如今的科學技術也不足以能夠挖掘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的時候,那些色彩豔麗的兵馬俑在接觸到空氣之後,立馬就色彩脫落了。所以,如今的我們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挖掘秦始皇陵。
-
10 # 戴草帽的小老鼠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有關他的一切幾千年來一直深深的吸引著世人,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有關秦始皇陵墓的秘密。
其實在上世紀一段時間裡,關於挖掘秦始皇陵的呼聲還是很強烈的,但後來挖掘定陵造成部分文物損毀的教訓,讓考古界不得不謹慎看待難度係數更大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總面積大約56平方公里,相當於70多個北京故宮,據史料記載,陵墓修建用時39年,同時開工的人力多達70餘萬人。經考古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幾千年來完整的保存於多層封土下,無論是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的影響,秦始皇陵一絲一毫沒有被破壞過。直到今天,我們還沒弄清楚其核心的準備位置,現在我們在景區看到的介紹其實也只是一個大概的位置。就比如震驚中外,看起來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卻僅僅是秦始皇陵幾百個陪葬坑裡小小的一部分。並且,對於兵馬俑的秘密,我們瞭解得還遠遠不夠,何況是規模巨大的整個皇陵。
雖然我們現在科技也算是很發達了,但在考古上,如何防止文物因風化、觸氧而損毀,仍然是一個大大的難題。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兵馬俑當初出土時,大部分是一個個色彩鮮豔的彩色俑,由於沒有技術保護,考古學家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色彩逐漸消退,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土色。另外,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裡設有大量的防盜機關,比如自動弓弩和流沙,還有要人命的水銀。司馬遷的說法是,水銀是作為象徵江河湖海而灌進去的。不甘心的科學家們後來做了實驗,結果發現司馬遷並非在胡說。根據反覆多次的檢測結果顯示,秦始皇陵範圍內土質的汞(水銀)含量明顯高於周邊土質。古人的聰明智慧讓驕傲的現代人又一次望而卻步。
太多現有難題未能攻破不說,還有那麼多未知的困難不得而知,這使得考古學家和各專業科學家不得不放棄開挖秦始皇陵的想法。就如郭沫若當年的感嘆,不能看到秦始皇陵內部的秘密,這是有生之年最大的遺憾。單單一個秦始皇陵,就足以讓我們中華民族感到驕傲。
-
11 # 局長吐真言
秦始皇陵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一直被盜墓賊惦記,但誰都沒有成功,建國以來,考古隊也不曾挖掘過秦始皇陵,這到底是為什麼?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
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裡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裡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殊特。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 400 多個,範圍廣及 56.25 平方公里。
當然不是,據史記記載,秦朝滅亡後,項羽曾率領數十萬大軍盜掘始皇陵,由於知道秦始皇陵地宮秘密的所有工匠都被封閉在墓門之內,項羽無從知曉地宮之門所在位置,挖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地宮入口,於是掠走了地面宮殿的所有金銀珠寶,剩下的一概付之一炬。
西漢末年,王莽也曾率領大軍發掘,也一無所獲。在此之後,後趙皇帝石虎、唐末的黃巢也以“無功而返”而收場。這與古代的技術水平有直接關係。
但是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近十年來中國科技突飛猛進,中國考古工作者早已透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找到了秦始皇陵入口的準確位置,不僅如此,還運用遙感技術弄清了整個秦始皇陵地宮的結構。可以說憑現在掌握的科學技術,完全有能力開啟秦始皇陵地宮但什麼還遲遲沒有開啟?
1、發掘時間過長
換算一:陝西鳳翔秦景公一號大墓(秦公大墓)是秦始皇14代先祖的陵寢,也是中國目前已發掘的最大的先秦墓葬,總面積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積25萬平方米,大約是秦公大墓面積的50倍。秦公大墓從1976年起整整挖了10年。那麼,秦陵是不是要挖500年?
換算二:兵馬俑坑總面積約21000平方米,秦陵面積約是兵馬俑坑總面積的13倍,深度是兵馬俑坑的6~7倍。兵馬俑坑前後陸續挖了30年,就算加上今年開始的第三次發掘的200平方米,一共才挖了約4700平方米。秦陵面積是兵馬俑坑已經挖掘的總面積的50多倍,要挖多少年呢?如果像挖兵馬俑那樣,遇到特殊情況或發生異常問題,不斷要停工,那又要挖多少年呢?
2、保護技術不成熟
秦陵地宮中的文物如果沒有被盜掘或破壞,肯定極為豐富。但是,彩繪、帛畫、壁畫、漆器、竹簡、陶器、木器等文物一旦被挖掘出土,如何對它們進行保護將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
當年發掘出彩色兵馬俑時,考古人員發現彩色兵馬俑身上的生漆底層變化很快,一分鐘後,漆層就開始起翹和龜裂,五六分鐘後就會捲曲脫落,因此,每清理一小片,就要立即採取保護措施。清理一件彩色兵馬俑往往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
3、投資太大
華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也“不差錢”了,但是,發掘秦始皇陵這樣大規模的陵墓,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都將是巨大的。假如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援,發掘工作根本無法啟動,即使啟動了也難以長期維繫下去。
現在,國內建一個省級博物館,動輒耗資上億元到幾億元。例如,前幾年請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建築面積相當於秦陵地宮的十分之一左右,總投資高達3.39億元。
其實,懷著對祖先的敬畏之心,盡我們的“文化孝道”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何嘗不是政績,留給子孫何嘗不是發展?
回覆列表
首先,兵馬俑是被一個農民挖坑時偶然發現的,並不是被系統的科學方法探測出來的,這說明,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方法預知地下的情況。既然實際上不能預知,也就談不上什麼不開挖。實際上,目前,秦始皇陵到底在哪?恐怕都沒有人能夠準確回答,更不要提裡面什麼樣了,未知因素過多,所以不敢主動發掘,也是一種有利於保護的審慎態度,一切還是等待下一次偶然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