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nnibalLecter
-
2 # 一壺濁酒半盞茶
清朝皇族文武騎射非常嚴格必須要樣樣精通!但十三阿哥應該是沒有帶兵打過仗的,好像有記載胤祥在豐臺大營練過兵但之後沒等有機會出兵放馬就被聖祖圈禁!據說雍正能順利登基與胤祥在軍中的威望也有一定關係!
-
3 # 雅琴心靈雞湯
關於胤祥,普通史料上只是強調他年少時才華橫溢,深受康熙喜愛,常常跟隨父皇出巡,九子奪嫡後被圈禁,雍正即位後復出得到重用,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並沒有強調他是否帶過兵。
但是他有沒有帶兵,其實很容易可以推算出來。
首先我們可以把他的人生分為四個階段——
1. 年少成長階段。
2. 青年時期跟隨父皇的10年。
3. 九子奪嫡被限制的階段。
4. 復出
年少成長階段帶兵打仗指揮戰鬥基本是不可能的,跟隨父皇的10年中,可能有機會。九子奪嫡的過程中權力受到限制,人生自由被剝奪,也不大可能帶兵,復出後,得到雍正信任,有可能管理兵事。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排查胤祥青年跟隨父皇時期和復出跟隨雍正時期的職務和履歷,大概就可以判斷他有沒有帶兵。
清康熙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即康熙二十五年出生於北京,從他12歲起,即1698年,就經常跟隨康熙出行,直到十年後廢太子事件發生。
12歲之前帶兵的可能性我覺得基本可以排除了,康熙除鰲拜尚且都是14歲親政以後,成功後還被大書特書,如果胤祥12歲之前就指揮千軍萬馬打仗,那麼這種天才兒童一定會留名青史。
康熙的生平是自1654年5月4日到1722年12月20日,那麼在1698年到1708年,也就是康熙44歲至54歲這段時間內,如有經歷戰事,那麼胤祥也有可能經歷或參與。
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鑑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康熙下詔二次親征。算上第一次親征,真正領兵的皇子有皇長子允褆,副帥;皇三子允祉,領鑲紅旗大營;皇四子胤禛,領正紅旗大營,皇五子允祺,領正黃旗大營,皇七子允佑,領鑲黃旗大營。在這中間,並沒有紀錄顯示胤祥有統領過任何一旗。其中允祺雖然是康熙第十三個皇子,但是排名第五。
此外,在1708年之前,清朝經歷的戰爭還有烏蘭布通之戰(1690年),昭莫多之戰(1696不把)。參加烏蘭布通之戰的有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佟國綱、佟國維,指揮昭莫多之戰的是費揚古。也沒有記載有胤祥參與的經歷。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在十三爺的年少成長階段、青年時期跟隨父皇的10年、九子奪嫡被限制的階段,可能跟隨父黃參與過戰爭,但是沒有官方承認的領兵打仗。
雍正繼位後,非常信任胤祥,委以重任,如管領漢侍衛,督領圓明園八旗守衛禁兵、選拔武官、統領對準噶爾用兵的軍需房、督辦武器製造等。他真正的軍事成就,是協助雍正平定了準噶爾叛亂,培養提拔了大量的可靠將領,其在軍中的個人威望大概是在這個過程中樹立起來的。
-
4 # 魂舞大漠
記之,看電視與看歷史絕非一途,對電視劇越入迷,對歷史認知就更加南轅北轍。胤祥有無軍事成就要翻書本,史無明載。華人習於喜聞樂見,不重理論學習,就礙難有知識基礎,認知往往偏差而固執。
-
5 # 思維館
前幾天著名作家二月河在京病逝。作為知名作家,二月河老師為我們留下了著名的“帝王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三部作品當中要算最精彩的當屬《雍正王朝》,而在《雍正王朝》裡面最受讀者歡迎的自然是胤禛、胤祥兄弟二人的組合了。
在小說《雍正王朝》裡面,十三阿哥胤祥是一個雍正皇帝身邊文武雙全的肱股之臣。他既能夠幫助雍正推行變革,又能帶兵打仗統領軍隊,可以說是受到上天眷顧的皇子。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十三阿哥胤祥確實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卻不像小說那樣上陣殺敵、指點沙場。
在《清史稿》當中,關於十三阿哥胤祥的記載多為他為雍正治理水患、審理案件、選拔人才。關於軍事上的記載也只是提及了統籌、協調西北戰事的後勤保障工作,從未提及他親自上陣殺敵、指點沙場。
當然這段史料的記載多為雍正繼位之後的記錄,在小說《雍正王朝》裡面也說明了十三阿哥胤祥是在青年時代混跡軍營,與將士們經歷了一場場刀光劍影。
那麼胤祥青年時是否真的在軍營當中鍛鍊呢?研究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看一下胤祥的人生軌跡。在胤祥的這一生當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年少成長階段;第二階段是青少年時期跟隨父皇的10年;第三階段是失寵後被冷落的時期;第四階段是復出協助雍正治理國家。
首先將第三階段、第四階段排除在外,畢竟這一時期的胤祥早已不是青少年了,而且這兩個時期一個是被康熙冷落不可能接觸到兵權,一個是被雍正重用無暇帶兵打仗。所以胤祥最有可能在軍營裡鍛鍊的時間只能是第一階段跟第二階段。
但是第一階段又不太現實,根據史料記載,胤祥很小的時候就受到康熙的寵愛。從他十三歲起就常伴康熙左右(也就是前文提及的第二階段),所以第一階段年少成長時期的胤祥不過是個12歲的孩子,這樣一個小孩又是帝國皇子的人怎麼可能混跡軍營。
前文提及的胤祥第二階段的人生有十年常伴父親左右,根據胤祥出生的時間推斷,這十年大概是在公元1698年到1708年。在這十年裡,大清朝一共發生一次大的戰爭,即1698年康熙第二次親征準噶爾部落。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在這次大戰當中,真正領兵的是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不僅是史料這一直接證據,要知道1698年也不過是胤祥常伴康熙的第一年,按照年齡推算,此時的胤祥也不過13歲,這樣的年紀如何帶兵打仗,指點沙場。
不過這一切都是根據史料跟正常的思維來推測的,說不定胤祥也曾帶兵打仗過,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胤祥的軍事才能也是不可忽視的,從他協助雍正統籌西北戰事便可以看出他過人的軍事才能。
-
6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裡的十三爺胤祥,被描述成為了一位統兵有方,身經百戰,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帶兵打仗的阿哥,包括隆科多,圖裡琛等等,都曾經是十三爺的部下。但是正是中的十三爺,是沒有帶過兵的,至少在雍正登基前,是沒有參與戰爭相關聯的工作的。
跟隨康熙前往西北打仗的是大阿哥胤禔,並不是十三爺胤祥。《雍正王朝》的劇情起始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這之前,說到西北的戰事,就是康熙與噶爾丹的三次大戰。
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康熙御駕親征,清軍慘勝,康熙的大國舅佟國綱陣亡。
第二次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昭莫多之戰,清軍大獲全勝。
第三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再度御駕親征,噶爾丹兵敗自殺,大清最終獲勝。
十三爺胤祥,出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90年),康熙第一次與噶爾丹大戰,胤祥4歲;第二次大戰的時候,9歲;第三次大戰是11歲。從常理上來說,這麼小的年齡是根本沒有辦法上戰場殺敵的,更不可能去統兵一方,帶兵打仗了。
或許有人會說,胤祥是不是在康熙的打仗中,陪同康熙親征的。也不是。
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2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康熙帝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胤祥帶往,而這也是在打敗了噶爾丹之後。所以,康熙三徵噶爾丹時,十三爺胤祥別說統兵打仗了,也沒有跟隨者康熙一起御駕親征。
而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三爺被康熙圈禁長達10年,直至雍正登基才發出來,因而在康熙朝時期,十三爺並沒有機會能帶兵打仗。
而真正帶兵出征西北的,是大阿哥胤禔。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十八歲的胤禔奉命隨伯父撫遠大將軍福全出徵,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隨康熙親征噶爾丹,他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所以,並不是十三爺在西北帶兵,而是大阿哥在西北帶兵打仗的。
雍正時期的胤祥,主要掌管的是軍隊後勤方面的工作。雍正即位後,十三爺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即全力輔佐雍正帝治理國家。雍正三年(1725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這時全國中低階官吏(三品以下)的銓選權卻不在兵部,而在十三爺胤祥。雍正為了對準噶爾用兵,於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軍需房(即軍機處的前身),十三爺及時有效地保證了轉運軍事供應,不僅理財有方,而且排程得宜,數以千萬計的軍需,概出於國庫,沒有向民間另行攤派。十三爺胤祥經常採取讓晉商秘密購辦軍需的方式,和雍正配合默契,從沒出過差錯“挽輸數年,海內未嘗知有用兵之事”。
由此可見,十三爺胤祥在雍正朝基本都是在北京協助雍正處理政務,打理軍隊後勤,也並沒有上戰場。
十三爺並沒有帶兵打過仗, 外公也不是喀爾喀蒙古大汗。《雍正王朝》中,除了說十三爺是個帶兵打仗的阿哥不符合史實外,還有一點也不符合事實,就是劇中,將十三爺的外公設定為了喀爾喀蒙古大汗,母親必然是大汗的女兒也就是喀爾喀的公主了,這一點在“推舉大將軍王”劇情中兩次被提到,一次是鄔思道說出來的,一次是四爺說給十四爺的。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喀爾喀蒙古大汗土謝圖汗被噶爾丹打敗,整個部族只有寶日龍梅逃了出來,而最後寶日龍梅也嫁給了康熙,如果十三爺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的話,母親那就應該是寶日龍梅了。當然,這些只是根據電視劇的一種臆想而已。
十三爺胤祥的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1699年),參領海寬之女,滿洲鑲黃旗包衣,初為宮女,康熙朝時無冊封,為庶妃,就連“敏妃”都是在章佳氏去世後,康熙追封的。而雍正即位後,不僅直接冊封十三爺的生母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更是將其棺槨按照皇貴妃的標準重新下葬,並且是同康熙合葬,開了妃子從葬帝陵的先例。
在康雍朝蕭牆內那紛繁複雜的政鬥漩渦中,有這麼一位讓女人們為之傾倒,男人們也要為他叫一聲“好”的皇子,在世人眼裡他文武雙全、俠肝義膽。他便是粉絲眾多的拼命十三郎,滿清王朝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和碩怡親王胤祥,那麼,歷史上胤祥帶過兵打過仗麼?
回覆列表
自電視劇《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中的十三爺非常威風,給人的感覺是無論宮內外官兵,大大小小都是他帶出來的,上到御前侍衛圖理琛,下到小小牢頭。
很大程度上,這只是小說、電視劇作者以及觀眾美好的願望。
關於胤祥,普通史料上只是強調他年少時才華橫溢,深受康熙喜愛,常常跟隨父皇出巡,九子奪嫡後被圈禁,雍正即位後復出得到重用,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並沒有強調他是否帶過兵。
但是他有沒有帶兵,其實很容易可以推算出來。
首先我們可以把他的人生分為四個階段——
1. 年少成長階段。
2. 青年時期跟隨父皇的10年。
3. 九子奪嫡被限制的階段。
4. 復出
年少成長階段帶兵打仗指揮戰鬥基本是不可能的,跟隨父皇的10年中,可能有機會。九子奪嫡的過程中權力受到限制,人生自由被剝奪,也不大可能帶兵,復出後,得到雍正信任,有可能管理兵事。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排查胤祥青年跟隨父皇時期和復出跟隨雍正時期的職務和履歷,大概就可以判斷他有沒有帶兵。
清康熙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即康熙二十五年出生於北京,從他12歲起,即1698年,就經常跟隨康熙出行,直到十年後廢太子事件發生。
12歲之前帶兵的可能性我覺得基本可以排除了,康熙除鰲拜尚且都是14歲親政以後,成功後還被大書特書,如果胤祥12歲之前就指揮千軍萬馬打仗,那麼這種天才兒童一定會留名青史。
康熙的生平是自1654年5月4日到1722年12月20日,那麼在1698年到1708年,也就是康熙44歲至54歲這段時間內,如有經歷戰事,那麼胤祥也有可能經歷或參與。
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鑑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康熙下詔二次親征。算上第一次親征,真正領兵的皇子有皇長子允褆,副帥;皇三子允祉,領鑲紅旗大營;皇四子胤禛,領正紅旗大營,皇五子允祺,領正黃旗大營,皇七子允佑,領鑲黃旗大營。在這中間,並沒有紀錄顯示胤祥有統領過任何一旗。其中允祺雖然是康熙第十三個皇子,但是排名第五。
此外,在1708年之前,清朝經歷的戰爭還有烏蘭布通之戰(1690年),昭莫多之戰(1696不把)。參加烏蘭布通之戰的有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佟國綱、佟國維,指揮昭莫多之戰的是費揚古。也沒有記載有胤祥參與的經歷。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在十三爺的年少成長階段、青年時期跟隨父皇的10年、九子奪嫡被限制的階段,可能跟隨父黃參與過戰爭,但是沒有官方承認的領兵打仗。
雍正繼位後,非常信任胤祥,委以重任,如管領漢侍衛,督領圓明園八旗守衛禁兵、選拔武官、統領對準噶爾用兵的軍需房、督辦武器製造等。他真正的軍事成就,是協助雍正平定了準噶爾叛亂,培養提拔了大量的可靠將領,其在軍中的個人威望大概是在這個過程中樹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