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三里資訊成都
-
2 # 鄧眼看世界
蜀國號稱天府之國,物質豐富,經濟發達,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利,為什麼被魏國(司馬家族掌權)輕易的滅了?我認為主要是蜀國後期阿斗昏庸無能,朝中人才極度缺少造成的。
諸葛武侯死後,朝中雖有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但無人在能管住阿斗,阿斗極度信任宦官黃皓,整天驕奢淫逸,提拔小人,真正的賢良得不到重用。武將中只有姜維、張翼、傅儉、廖化等人。姜維雖是文武雙全,但計謀比武侯還是差了幾條街,武功還不如魏延,繼承武侯遺志進行了九次北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直接掏空了蜀國的國本。廖化在黃巾之亂時就出現了,只是一落草為寇的強盜,關張趙黃等人在時,他只是關羽身邊的主簿。但到蜀國後期,卻成了北伐的先鋒,而諸葛亮在時北伐的先鋒多是趙雲、魏延等人。“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無奈的說出了蜀國後期武將缺乏的局面。
反觀魏國,有司馬昭、陳泰、鄧艾、鍾會、杜預、王濬、羊祜等人,這些人的能力都不在姜維之下。其中鄧艾、鍾會更是率兵攻打進了蜀國,導致了蜀國的直接滅亡。鄧艾與姜維多次交手,姜維在諸葛亮身邊學習了那麼多年,只在鬥陣時能完勝了鄧艾,僅一個鄧艾就擋住了姜維北伐的腳步,何況魏國還有那麼多能人。
縱觀歷史興衰,人才才是決定一個國家強盛的關鍵因素。培養和貯備人才,舉賢任能才能使國家發展的更快、更強。
-
3 # 知常容
這是由巴蜀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巴蜀這一個地方如果久居的話,肯定只有滅亡。因為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可以當做根據地,然後以此為點去攻伐其他地方。
僅僅割據在此,以此作為全部,久居必亡。
因為巴蜀這個地方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僅僅佔有這個地盤出去也是很困難的。
佔據巴蜀,然後成功的統一天下的只有兩個案例,一個是秦國,一個是劉邦。他們的共同的特點就是以此為根據地,作為統一天下的大後方。
其他的長期割據巴蜀只有滅亡的份,比如與劉秀爭天下的公孫,還有劉備集團,以及後世佔領巴蜀的孟旭等人。
有些人覺得為什麼諸葛亮所在的巴蜀是勢力最弱,還要頻頻舉兵北伐,不是在不斷的削弱自己嗎?這樣不是折騰巴蜀百姓嗎?
劉備為什麼年老之後一定要盡全力討伐東員,難道僅僅只是為了為關羽報仇嗎?
這兩位頭腦十分清楚,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長期枯守巴蜀,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有出路才是最關鍵的。
這才是劉備伐吳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
可是後來的繼承者蔣琬,費禕他們不懂這個道理,姜維僅僅只是為了北伐而北伐。
所以巴蜀最終滅亡,非人之過,此乃必定結局。
-
4 # 歷史中的秋水
蜀是三國中人口最少,兵力最少的一個,但它外有蜀道天險,更有劍閣阻道 ,易守難攻。內有成都平原,自給自足。
說為什麼滅亡那麼早,原因不是這樣的。
要知道,無論是演義,還是三國志,對蜀國滅國的描述,都不是被打垮才滅亡的,而是後主劉禪投降。因為在古代,滅亡一個國家只要佔領他方首都即可宣佈該國被消滅。
要知道,前方姜維守住劍閣,魏軍幾個月都不能進,糧草也不足,如果一直這樣,魏國只能退兵。但是鄧艾率奇兵偷渡陰平,直取成都。成都乃蜀國國都,自有重兵把手,再不濟,只要堅守不出,對方是奇兵,並不多,糧草更是沒有,只要堅守待援,不說擊敗,守住成都還是可以的。
而且,南方吳國也派兵在救援,只是剛出秭歸,蜀國就投降了。
-
5 # 中國最帥的男人
蜀漢有一夫當關的關羽張飛,但是早期的劉備被曹操打得到處跑,連一個根據地都沒有,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根據地徐州就讓給了呂布,最後怎麼了,和曹操同盟一起打呂布打不贏呂布就水淹下邳才抓住了呂布就殺之,關羽還投降了關羽助曹操殺了顏良文丑,這就是關羽年輕時候的關羽,接著就是張飛了,長坂坡威震曹魏嚇跑曹軍不敢過橋。說到底蜀漢為啥那麼快就滅國了,一個樊城之戰,死了關羽,連鎖反應死了張飛,黃忠,劉備,馬超,劉備的五虎上將就死了四個,蜀漢才剛建國不到五年,劉備就一命嗚呼了,手中無猛將的爛攤子給了諸葛亮,一個魏延諸葛亮還不敢用,諸葛亮只得一個軍師的身份去北伐討伐曹魏,最後怎麼了,勞累而死到了北伐之路上,魏延的子午谷諸葛亮謹慎不敢用,最後怎麼了鄧艾直接走小道奇兵天降成都,劉禪這樣一個懦弱的皇帝為了成都的百姓投降了,蜀漢從此滅國了。。。。
-
6 # 興海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多的去了,就是易守難攻的地方嘛,然後都被一一攻破。入川是難於上青天,可是歷朝歷代還不是入了川。
-
7 # 學法自然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魏地處中原佔天時,蜀絕道天險佔地利,吳上下一心占人和。
誠然,幾百年後的李白也寫過:“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樣震古爍今的詩句。足以證明在條件更為艱苦的三國時期,蜀國的確是佔據了“地利”。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不為過。
那麼為什麼佔據極大地理優勢的蜀國成為三國時期最早滅亡的國家呢?讓我們來客觀分析一下蜀國的國家程序。
隆中天下定三分
蜀國的核心國策早在諸葛孔明還未出山之時便已經確立了,即使著名的的《隆中對》。
在劉備於成都稱帝之前,先拿荊州再進益州,蜀國前期是基本完成了《隆中對》所預設的天下三分的戰略構想。直至此時蜀國的國力來到頂峰時刻,坐擁荊州,拿下漢中便可兵鋒所向直取洛陽,完成劉備的恢復漢室的奢願。
關羽大意失荊州
但也就僅僅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幾乎讓蜀國失去一統一中原的機會。
恃才傲物的關雲長關二爺丟了荊州,痛失荊州,又失虎將。劉備如喪考妣,遂三軍發喪是要奪回荊州為二弟報仇血恨。諸葛亮在此時曾有勸阻,但並未奏效。剛剛稱帝的劉皇叔一意孤行終釀成大禍。
兵敗夷陵,殞命白帝
把兵營沿整個進軍路線列成一字長蛇,長達幾百裡的營地導致攻無道行,守不兼備。陸遜一把火燒了劉備的百里連營,蜀軍大敗。此役讓劉備在徐州荊州帶來的精兵強將損失殆盡,至此蜀國成為三國中最弱的國家。劉備自己也殞命白帝城。(此役為蜀國最早滅亡埋下了最大的禍根)
夷陵之戰兵敗之後,蜀國幾乎再沒有與曹魏抗衡之力。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無將可用,無兵可徵,豈不敗也?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幾乎一人統領蜀國上下,事無鉅細。
此時出現了讓蜀國交困的第二個大問題。
劉備諸葛亮帶來的荊州集團與原益州本地門閥氏族漸生嫌隙。
熟悉三國曆史的看官知道,三國時期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群體就是門閥氏族,蜀國原荊州集團與益州門閥氏族的衝突導致蜀國陷入幾乎無人可用,無兵可徵的境地。這裡多說一,諸葛亮在後期的人事任免上多有些任人唯親的嫌疑,出師表中所屬各個文臣武將幾乎都是原劉備荊州集團的老臣(費緯,董允,蔣琬,向寵等等),更加深了這兩個集團之間的矛盾。
至此,益州門閥不能為其所用。荊州的老臣老將甚至老兵都損失殆盡,蜀國陷入巨大的人才荒之中。大家知道,文臣提筆安邦,武將上馬定國這是最基本的治國之道,那既無文臣又無武將的蜀國被最先滅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各位看官覺得諸葛亮的任人為親是否加速了蜀國的滅亡呢?
回覆列表
很多人總愛歸功於後主阿斗的無能和昏庸,可是對於一個以戰立國的國家來說,只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國防也不該出現這麼大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