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月26日,北京最低氣溫零下五度。
6
回覆列表
  • 1 # 違律者

    現在已經有廣廈千萬間了,可寒士依舊無歡顏。老家農村蓋上小別墅了,可依然想在城裡在置辦一套房。因為農村的家已經不是家了,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幾天。

  • 2 # 紅牌下場

    沒有現實意義,也不能有任何現實意義。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算是天災。有些人茅屋被不可抗力量所破,這算是什麼我就不清楚了。

    二者沒有可比性。

    “南村群童”欺負杜甫老弱無力,把被秋風吹落的用來蓋在屋頂的茅草抱進竹林。我只憤怒於唐代兒童不懂尊老,不知民生之多艱,真該讓他們穿越到當代來讀幼兒園,好好接受我們的文明教育。angry!

    其實杜甫很幸運。說到底他是“寒士”,既有士人身份,就不算低端人口。“布衾多年冷似鐵”,但他終究還有布衾,尚可寒夜裹身。“床頭屋漏無干處”,但他終究還有家,無需露宿街頭。

    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要感嘆什麼“長夜沾溼何由徹”,真是自古文人多矯情。

    按照他的願望,縱有廣廈千萬間,庇護的也是天下寒士,而有一群人總被習慣性遺忘。

    如果杜甫能穿越到2017年的北京,在蕭瑟寒冬中矗立街頭,他就能更深刻體會到究竟是秋風強勁還是冬風強勁。

    那時他或許會覺得,他當年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不過是詩家的過度呻吟而已。

  • 3 # 千千千里馬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於上元二年之秋。這一年的八月,秋雨很多,成都又是一個潮溼的地方,所以非常冷,加之風多,有一天大風忽起,把杜甫的茅草屋幾乎給吹跑了,杜甫心情非常不好,因為,他從戰亂之中,好不容易逃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才有了一間可以容身的茅屋,如今,如果,這間茅屋也沒了,怎麼度日啊!還能逃到什麼地方呢!於是就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樣一首,又有浪漫主義風格,又有寫實主義特色的詩歌作品。

    詩歌描寫了風雨之中飄搖欲墜一間茅屋,和茅屋之中的主人又冷又飢的困苦心情,同時,也寄語像他一樣的“寒士”,能夠得到寬大房子的安居之想。

    在這首詩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

    杜甫在詩中為貧窮者的呼喊,不知激勵多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對不平等社會的思考。同時也為多少“寒士”送去了精神的溫暖和慰藉。

    只因為如此,這是杜甫流傳比較廣泛的一首名詩。《唐詩三百首》裡,就入選了這首詩,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名詩。

    那麼,這首詩今天還有沒有現實意義?當然有。社會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富裕總是漸進的,那種一夜之間,人人都有好日子,人人都一樣富裕和平等的思想,是非常不現實的空想主義。例如,我們今天還有很多人需要脫貧致富。

    中國雖然已經崛起,而沒有脫貧的人數,還有將近一億。黨的十九大把脫貧作為改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重中之重在奮鬥。這本身就是一種“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公共行動和共同富裕的社會發展理想。

    所以,我們學習杜甫在最困難的時候,心中也要有天下事,有人民事,這才是人民的詩人。杜甫的詩不但是藝術,同時也是一種人格實踐,這就是一個藝術家的偉大,這也是藝術的偉大。

    當然,對杜甫這首詩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杜甫要“大庇”的是“寒士”,關鍵是“士”不是民,所以杜甫是有階級侷限的,而且,杜甫也不是喜歡人民的,例如杜甫的詩中就對一個抱走他家茅草的孩子,放不過去,那個抱走他家茅草的孩子,不是比杜甫更困難的人民嗎,他怎麼不給他一些茅草呢?

    我們說,古代的階級概念等級制度還是非常嚴格的,杜甫能夠以最大的古代博愛,提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樣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品質,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而且,杜甫的思想和品德,也是歷代人民非常肯定的。

    所以,杜甫的詩還有現實意義,杜甫的精神,是古代人民民主精華的體現。值得我們學習繼承。

  • 4 # 大悔憶智周

    杜甫的死因與人類的光榮

    有人對杜甫的死饒有興趣,說是有一天,一位友人到杜甫兼作飄泊流浪的交通工具和棲身之所的木船上來,送給他一點食物,由於長期飢餓,杜甫那天吃得太多,於是脹死!

    就算那個因吃友人所贈食品而脹死的悲喜劇結局是真的吧,難道不是杜甫生活水平的殘酷真實的寫照嗎?

    杜甫貧苦到不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但他的人生和作品體現出人類精神和價值的最高度。他的詩歌的人文性和文學性,他的博大精深,歷朝歷代至於今天,無人能夠超越。

    魯迅所謂“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和血”,許許多多的有才華與無才華的人,一旦“吃草”就變流氓或者庸人,理直氣壯地報復社會,傷害他人,及時行樂,虛度人生,而杜甫保持了一顆詩人的優美的心、一顆悲天憫人的心。他關心“無食無兒”的一位老婦人,寫詩告誡他親戚在這位貧苦婦人到堂前來打棗子的時候不要干涉她,不要驚嚇她。他自己的茅草屋被大風吹破,卻掛念“天下寒士”,希望他們有房屋居住。他可以把剛到手的幾十畝果園轉手就贈送一位新相識的朋友。他入山採橡實、挖簧獨,一切為了一家人的充飢,橡實本是猴子的食物,而簧獨是中藥。最後的日子裡,一家人五六天沒飯吃,重病臨死,伏枕寫下最後一首光照後世的長詩。他在艱苦卓絕中,儲存併發揮了他世界一流詩人的才華,向世界和人類貢獻了無價的文化瑰寶,他的愛子餓死,他也死於食物——悲慘到滑稽!

    所以,杜甫得到的是最糟的,獻出的卻是最好的。這與天分、教養有關,他的遠祖是彪炳史冊的杜預,他祖父杜審言是初唐大詩人,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所謂“三代才能造就貴族”,杜甫無論如何落魄,但他精神富有,無論物質生活如何貧困甚至悲慘,永遠是一個富於善與美的精神貴族。同時,上天賜予他的,是一位天下最優秀的夫人——楊氏,雖然楊氏夫人是出身名門的千金小姐、琴棋書畫都能的書香門第之後,她卻像勞動婦女一般默默承受了一切勞苦,挑起生活的重擔,成就了詩聖。她只活了49歲。

    雖然殘忍的命運在杜甫生命的結局還要贈送一份庸俗之人根本無法認識其深刻光榮的可笑的“恥辱”,他的生命結局,他和他的夫人,卻是一首“人”的頌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現實意義在於,苦難窮困中的人可以活得多麼高尚,在容易仇恨的時候怎樣做人。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只有杜甫說過。

  • 5 # 廖偉棠

    杜甫的詩之所以偉大,是在於其不囿於一時一地一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浩嘆,宋朝可以有、明朝可以有、清朝可以有,今天怎能免之?只要還有寒士、還有秋風,就必然有詩人為之扼腕。

    詩,是最沒用的事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關鍵詞是“安得”,這是一個反問句,“安得”等於“不得”,烏托邦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詩,又是最有用的事物,“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此志長存,是人類最偉大的利他主義精神,如果沒有利他主義的存在,任何社會都將瓦解滅亡。

    且細讀之: “八月秋高風怒號”是蕭殺之意,來自天威;“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本來是同一階層的人民,卻因為短暫利益分成了走狗幫兇與被害者。“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裡裂。”寓意著即使來自親人的庇護也無濟於事,表面穩定的生活已經敗絮其中了;“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則是層層疊疊的社會危機,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觸即發、一發不可收拾也。

    杜甫作為關懷現實的詩人,是他那個時代的社會良心,他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被後來的郭沫若攻擊為“是在為還沒有功名富貴的或者有功名而無富貴的讀書人打算……所謂‘民吾同胞,物為吾與’的大同懷抱,‘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契稷經綸,只是一些士大夫不著邊際的主觀臆想而已。”——這樣的惡意分裂知識分子與民眾的共情的手段,至今也大有人為。事實上,杜甫的悲憫面向所有被秋風威迫的事物,所有能感到惡寒的人都是寒士。

  • 6 # 安小念說情感

    詩聖杜甫寫的這首經典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真實記錄了他所處的那個特定年代的社會寫照,因為過去的物質生活條件與現在不能做對比也不一樣,所以,過去與現在之間沒有對比性。但是,這首詩又極具現實意義,因為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歌代表人物,他的詩歌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寫照,尤其喟嘆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流露了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態。

    這首詩整體充滿憂思與哀悲,表達出儘管詩人自己想隱逸一方,試圖去過詩酒茶花的清淡生活不被外人打擾,然而,自給自足生活的前提除了需要有物質保障外,也要有安居的地方。一場暴雨的侵襲讓杜甫從隱居的美夢中醒來,敲醒他學會面對現實,正視現實,而後,杜甫把自己的個人形象折射進了“天下寒士”,憂愁還有很多與他一樣的普通人,都過著貧苦的生活。

    這首詩對於現在的意義而言,那就是讓我們學會居安思危,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讓我們尊重每一個為生活努力的人,尊重那些進城務工者。這個時代和杜甫所在的時代不能做對比,但杜甫的詩歌恰好提醒了我們,每個時代都有貧富差距,我們要做的是縮小兩者之間的距離達到共同富裕。

    現在大部分的人們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儘管會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和曾經的杜甫一樣過得不夠好,還沒有達到富足的生活,但是,這首詩歌對於今天而言,就是提醒我們尊重別人的夢想與生活,不要瞧不起任何為生活努力的普通人。

  • 7 # 五嶽讀書

    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會有自由與平等的衝突,只要有這個衝突,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巨大的意義。

    這個社會,才智中上者追求自由,講究奢侈藝術,才智中下者追求平等,嚮往天下大同,所以,權錢二代揮金如土,貧二代無立錐之地,現在社會依然如此!

    杜甫這首詩,非有大悲憫情懷者不能寫出。 此詩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裡,杜甫就是一個活在農村令人討厭的小老頭,年老無力,窮得叮噹響,屋上茅草被風吹去,南村小孩兒搶了就跑,他小老頭又是追又是罵,還說人家小孩兒是盜賊,追吧還追不上,“歸來倚杖自嘆息”,家裡也是一團糟,屋漏雨,兒子蹬被子不好好睡覺,這就是一個一肚子火藥沒處發洩的農村老屌絲嘛!

    可是後一部分裡,看到了杜甫的偉大! 他忽然頓悟:剛才那些小孩兒搶我的茅草,不也是因為貧窮導致的嗎?好像沒有人錯,就像《天龍八部》裡“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他的視野一下子開闊了,提升了,從一個滿腔怒氣的農村小老頭,化成悲憫天下的佛陀形象。他在想,如果不是因為貧窮,誰會去搶別人的茅草?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他為什麼叫詩聖?平常人生活不幸,只會一身戾氣,只會怨天憂人,一臉的猙獰。杜甫生活也不幸,可是他不蜷縮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憐自傷自怨自哀,而是顫顫巍巍地站起來,為天下蒼生代言:權貴們,你可以追求自己的自由,但請為黎民百姓保留最基本的平等!

  • 8 # 江徐的自留地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這兩句詩,小時候讀,不過是無知無愁的了不起。真正開始懂得它,卻是從兩隻狗的身上。

    最近一段時日有些失眠,尤其是風雨夜裡。我會想起兩隻狗,難以入眠,想著儘快睡著然後天亮醒來,好去看它們。其中憂思與焦躁,勝過當年對最親之人的牽念。

    這是兩隻呆在寵物醫院裡的斑點狗,一胞所生,卻存在明顯的大小差異,醫生說小的那隻生過病才如此,但我覺得這根本不是真正原因。有一次,我看到小斑點狗關在很小的籠子裡,背佝僂著,根本沒法站直。

    回去路上,我想著這隻小斑點狗,思緒漸飄漸遠,想到出生之後兩個月,我被寄放在鎮上某戶人家,祖母三天兩頭去探看。有時候戶主出門幹活去了,她只能透過窗戶看兩眼,看到我被困得石膏人一樣,放在床邊一隻大腳盆裡,有時候會大哭,也沒人管。祖母看不下去,把我抱了回去。有親戚斷言,她養不活我。

    兩隻斑點狗關在兩隻籠內,沒有多餘的騰挪空間。籠子放在院子空地上,頂部和四周當中的一面,用東西遮擋。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它們只能呆在裡面。有吃的,吃點,沒吃的,受著。

    看不下去,將一隻狗窩送過去,放進其中一隻籠內,從院子角落翻出一面廢棄的彩鋼板,擋在籠子外面。這樣相當於築起一面牆,不再四面透風。

    每次去都會從早餐店要了食客吃剩的麵條餛飩帶去,讓它倆飽餐一頓。看到它倆狼吞虎嚥,好像餵飽的是我自己。

    大的那隻每次看到我去,都會跳起來,兩隻前爪搭在我身上,咧嘴齜牙,鼻頭打皺,不知道是否是高興的表現。

    有一次去,狗窩被醫院負責人拿出來了,他說放在裡面妨礙狗大小便,太髒。他又像安慰我似的添了一句,大型犬不怕冷。我當然願意相信這一點,可是又不太能夠相信,萬一事實並非如此呢?上網百度,果然——斑點狗這種短毛狗耐熱,但是怕冷。那醫生,良心真是大大滴壞。

    買了塑膠薄膜,給籠子兩頭遮起來,至少擋掉風雨。但我又不能做太多,怕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如果他絕不是有此種心思的人,心腸應該會更好些才是。

    只要下著雨,就想到它倆可能就在風雨中瑟瑟,也許還飢寒交迫。一想到這裡,我就無法安心入眠,好像做錯了什麼,虧欠了什麼。

    世間悲難,眼不見心寧,天下四海,有太多阿貓阿狗在受難。這兩隻狗,被我看到了,就沒法再裝作視而不見。自欺,有時比欺人困難太多。

    人生無奈,可是再無奈,還是能夠選擇。狗才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從生到死,遭遇是好是壞,全靠憑命運。遭遇不好,心有不甘,也無法反抗。

    我不同情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只憐憫無法當家做主的貓與狗。它們真是讓我憂心。

    想到它倆在黑夜中受冷風吹,我就有愧。已淪落至此,只希望它們吃飽住暖。所做的那點事,並非樂善好施,而是為了安自己的心。說到底,不是為了狗暖和些,而是為了我自己好受些。

    行道樹頭桂開二度,暗香幽幽。傍晚的夜空堆棉扯絮,想象夜雨再落時,它們已有遮擋風雨的角落,我能夠睡得比之前安穩些。

    能力有限的時候,憐憫心太重,實在是折磨人的事。心無掛礙,才是真福。

    是從這裡,我徒然想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寫下這首詩作時,寄居在成都河邊的一個茅草屋內。

    有一天,山雨欲來,狂風大作,吹走了屋頂上很多茅草,吹得到處都是。村裡的孩童,抱走散落在地的茅草,佔為己有,就像高速路上發生意外,一卡車橘子散落,被大人小孩哄搶一空,實在可恨。杜甫搶不過他們,又喝止不住,只能眼睜睜站在秋風中,拄著柺杖哀嘆。

    世人慕名前往成都,只想品“杜甫草堂”的質樸詩意,卻不易讀出詩聖的悲慘人生。

    那時,他已年老力衰,居住環境又那麼惡劣:“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天冷了,被子卻像鐵一樣,又冷又硬。一下雨,屋內沒有一塊乾燥的地方。這是人呆的地方嗎?孩子無所憂慮,照樣入夢,還蹬掉被子,而杜甫,雨夜漫漫,難以捱到天明。

    這種境遇下,他懷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願景。自身都難保,還憂國憂民。

    這種憂傷,我能懂得一點,可又不及——我在確保自身飽暖的前提下,在悲憫心的驅使下,願意去考慮別人——好像狗狗挨餓受凍,我自身的飽暖就要打折扣似的;好像天下寒士都能歡顏,我自己的舒適就會加倍似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是容易被忽略的一句,卻比前一句更進一步。杜甫默默期盼著,天下建蓋很多堅固溫暖的屋宇,讓天下寒士都有一個安身之處。那麼,他自己就算凍死,也值得了。

    杜甫是真的偉大,悲憫之上能夠舍我的偉大。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文人。

    一千多年過去,櫛風沐雨,滄海桑田,天底下廣廈已千千萬萬,“杜甫”早已雨打風吹去。

    如果杜甫在世,仰望到處“突兀”,或許又要拄著柺杖,嘆息一聲。

  • 9 # 劉忙觀點

    先做兩點申明:第一、我們很多人都以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生活最落魄時候寫的,其實有誤解。杜甫在成都的時候,已經結束了兩年的逃荒生涯,從他很多詩裡就能看到杜甫的心情還是不錯的: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還有這首

    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另外還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第二點要申明的是: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這句話並不是責罵村裡的小孩子,而是一種自嘲,一種更深層次的感嘆,我杜甫還有三層茅的草屋,而這些孩子家可能連茅草屋也沒有,他們的生活比我還悽慘,看到他們抱著茅草去蓋自家的房子,我怎麼忍心去責罵他們呢?

    杜甫之所以被稱為詩聖,是因為他有強烈的仁者情懷,他的草堂,是裴冕、高適等朋友幫助搭建起來的,雖然生活比較舒適,但依然是社會中下層,在自己還沒能力管理好家庭的情況下,依然能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後那句: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意思是,如果眼前能出現能讓寒士得到庇佑的房子,那我一家凍死也知足了。

    杜甫身上有明顯的民為邦本和仁民愛物的精神,這點是我們現代社會特別缺乏的。很多現代人認為杜甫有腐儒特質,自己的生活都淪落到最低點了,還談什麼高大上和愛國精神?但我要說的是,中國文化之所以偉大,就是有像杜甫這樣的民族脊樑撐起來的。大家可以回顧一下,明清之後的詩詞大家也不少,能青史留名的又有幾個呢?尤其是清朝,文人們的詩詞浮華之言,而缺少現實主義作品。原因是什麼呢?文人士大夫太過現實了,缺少對民族社會的擔當,每當看到馬嘎爾尼筆下的乾隆朝描寫,我總會發出華人有能力沒操守,有才華沒思想,除功名利祿外什麼也不擔心。民族的脊樑其實被打斷了。

    我們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核心是什麼?不只經濟發展,不只是制度的完善,更應該是文化精神的傳承,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文化滅亡了還能再站起來的。

  • 10 # 融媒中心

    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杜甫的詩,本就是現實主義佳作。這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突出描寫了詩人在現實面前的無助無奈的悲涼人生,讓我們思索我們今天,還有沒有處於貧寒中的人,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今天所倡導的“精準扶貧”才更有意義。全詩的精華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顯示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廣闊胸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 11 # 世界微塵寧愛止憎

    一、這首詩表現出的作者悲天憫人、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放在今天是很有意義的。不論你是文學愛好者,還是小有成就的學者,甚至大名鼎鼎藝術家、作家,你的作品沒有情懷、沒有靈魂、沒有意義終究會被遺棄。現代盛行快餐文化、一切都娛樂化,為博眼球,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一味為批判而批判的,蹭熱點頻換立場的,為賦新詞無病呻吟的,不管個人還是媒體都應自省。作家作為一個時代的精英,文化傳承者,藝術界的良心,本身就有一項“為民之喉舌”的責任。北宋思想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做到了,你的作品呢?二、不要只看到“茅屋”,還有石屋、草屋……等等。很慶幸身為華人恰逢盛世,沒有戰亂,物質相對豐富,因此我們也更應珍惜並愛護這一局面。國家這麼大,總有沒到位的地方,杜甫寫“茅屋為秋風所破”,你也可以寫你眼中的事實,比如教育,比如房價等,寫出問題,引起重視,解決問題,這才是你的作品的現實意義。前陣子見義勇為的小夥子經熱心網友的文章、媒體的傳播終得平安就是最好的證明。你的筆下有人潮洶湧的高樓大廈,亦應有留守兒童孤守的村屋。春花秋月固然是極好的,可風刀霜劍也是常態。本來只答個題 ,生生成了嚴肅的議論文,慚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害怕哪種動物?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