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鏟史官
-
2 # 1Mrzhao
桃園三結義”雖然在歷史上並不真實的存在,但是"劉關張"三人的情義卻是真真切切如親兄弟一般。讓人感嘆的是,如果關羽和張飛跟了曹操,二人可能都會是名垂千古的名將,不會落到最後慘死的結局。
-
3 # 春城雨佳
利用談不上!只能說個性相吸。結義對於古人來說情同手足!真的可以做到為兄弟兩肋插刀,上火山下油鍋在所不惜。並沒有現在這個社會的算計爾虞我詐多!
-
4 # 馬火蟻
他絕對是在利用關張。若關張沒有利用價值,劉備也就沒有閒心和他們結義。
但是,三人結義的真情義也是不容懷疑的,如果三人不能夠情投義合,他們也不會有結義之舉!結義後,三人也基本做到了同幸福共患難,在關鍵時刻,關張二人也總能捨身相救。
大人物幹事有大人物的邏輯,小民看戲有小民的想法。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公道丶真情在人心。後來劉關張的下場民間自有評判,但到現在為止還是正面的評價多,這就是民心!
-
5 # 生活與文化
作品名稱:《桃園三結義》;創作年代:明朝;作品出處:《三國演義》;文學體裁:小說;作者:羅貫中。桃園三結義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典故起源】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梁啟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談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清代一些會黨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為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徵他們是在桃園結義。【三國志記載】年少時的關於因犯了命案從家鄉河東解縣逃到了河北涿郡,在這裡認識了張飛。兩人義氣相投,關羽因為年長被張飛當作兄長對待。黃金起義爆發後,胸懷大志的地方豪傑劉備 在涿鹿起兵,關羽和張飛這才一起 投奔到劉備帳下。
劉備本身就喜歡結交豪俠,關羽張飛長得高大威猛又武藝超群,自然就引起了劉備的另眼相待。劉備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左膀右臂,與之義氣相交。《關羽傳》在描寫三人的情誼寫到:“劉備起兵時,關羽、張飛替他上陣禦敵……劉備常常與二人同榻就寢,像親兄弟一樣。關張二人也不避艱險,侍奉劉備。”在古代,兄弟二人同榻就寢意味著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劉備有一次在和劉表、許汜談論天下豪傑的時候,許汜說他以前避亂經過徐州的下邳城去看望陳登,但陳登沒有待客之道,自己睡在大床上,卻讓他睡在下床。劉備聽後說道:“你素來有國士之名。現在天下大亂,連帝王都流離失所,他希望你能有心憂國家,匡扶朝廷之志,你卻向他談論一些田宅房屋的事情,這是他所忌諱的。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在百尺高樓上高臥,而讓你睡在地上”。
兩相對比,一個是自臥百尺高樓,讓別人臥於地上,另一個是同床共寢,親如兄弟,可以看出劉備對關張二人的重視。《三國演義》曾寫道“雖為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也反映出作者對劉關張三人情誼度的認可。在《雲別傳》中趙雲剛投劉備時也有劉備與之 “同床眠臥”的記載。
關羽、張飛投奔劉備後,開始跟著劉備輾轉於各地。劉備運氣不好,自起兵起就一直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用"喪家之犬"來形容也不為過。直到公元194年曹操征討徐州未果陶謙死前讓位於劉備,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安身之所。
關張二人什麼也沒說,自始至終都伴隨左右。至於《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都屬於虛構的情節。華雄是董卓的都督,在陽人(今河南林汝以西)被孫堅所部圍殲;“三英戰呂布”則是作者為了體現“桃園三結義”的情誼和呂布的勇猛所虛構。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隨著劉備在漢末亂世中逐漸崛起,關張作為他麾下最重要的兩員大將也開始嶄露了頭角,被人稱為“世之虎臣”。據史料記載,馬超剛剛歸順劉備時,經常直呼劉備的表字“玄德”,惹怒關羽和張飛相當不高興。在一次宴會上,馬超剛剛要就坐時,看到關羽和張飛怒目而視,心生畏懼,從此再不敢如此稱呼劉備了。
在斬殺車胄重新佔據徐州後,劉備自己在小沛屯兵,卻讓關羽單獨駐守下邳,總領徐州,行太守之事。後來劉備兵敗,關羽被曹操俘虜,隨後關羽在官渡之戰前夕斬殺了袁紹的先鋒大將顏良後不顧曹操的挽留重新歸附落魄的劉備。再往後,赤壁之戰後為了配合周瑜在南郡與曹仁作戰,劉備又讓關羽單獨統領一軍阻擊曹操派往南郡的援軍,關羽一路與徐晃、樂進、滿寵、文聘、李通等名將糾纏,雖然吃了很多虧,但最終曹魏援軍也未能到達南郡。再之後劉備入益州,又是讓關羽單獨鎮守荊州持續了八九年的時間,直到關羽北伐失敗身死。這些事實都可以看出,劉備對關羽非常信任也非常重用。
張飛,作為劉備集團的“千年老二”,在整個劉備集團地位僅次於關羽。劉備、關羽與袁術對峙時張飛在後方丟失了徐州,劉備並未責備。後來張飛在攻益州時收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嚴顏,使大軍勢如破竹;取漢中時張飛又在容渠大敗魏名將張郃,可以說他為三足鼎立之勢的形成貢獻很大,成為眾望所歸的鎮守漢中的合適人選,但劉備最終選擇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牙門將軍魏延,張飛並未因此說什麼。由此可見,劉備和張飛之間的感情已經讓張飛不再計較利益的得失了。“桃園三結義”雖然在歷史上並不真實的存在,但是"劉關張"三人的情義卻是真真切切如親兄弟一般。讓人感嘆的是,如果關羽和張飛跟了曹操,二人可能都會是名垂千古的名將,不會落到最後慘死的結局。
-
6 # 月亮林地的鵪鶉
他是在找幫手,幹大事沒幫手行嗎。
要說利用,他好歹是落魄貴族,論地位,都高於關張,因該是關張利用他的地位來做事,把他當傀儡效果更好吧。
也就是說我有專案,總得找人來合作吧。合作就要出力,大家都有好處。
利用說不上,利用通常帶有用完就甩的意思,過河拆橋,沒有利用價值就犧牲掉,如果那樣還幹什麼大事。
如果是單純的利用關係,那關羽早可以投靠曹操了。為什麼還護送他家眷走單騎。
劉備人品是好的,只是無賴,沒有人幫他。遇到這兩個天神,還不迎上去稱兄道弟,那錯過不就完了。
緣分吧。
-
7 # 書畫博覽
不是利用。他們結義有個共同的目標:匡扶漢室!
然而,關羽大意失荊州,張飛被手下謀殺。劉備為結義之情,不顧趙雲、諸葛亮等勸阻,傾全國之兵去伐東吳,要為二個兄弟報仇,最終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敗走白帝城並在那兒駕崩!
應該說,歷史上能為“義”字而不顧萬里江山的皇帝,唯劉備一人也!
-
8 # 東鏡西放
劉備別的本事沒有,忽悠本事超強。曹操說過,劉備是個小人。雖然是小人,但不可否認,別人還是有過人之處,有領導才能的。
-
9 # 逍遙三界
當然不是。三人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大志向和不甘平庸的人生態度才走在一起的。
劉備雖身居鄉下,但素有大志劉備本是漢室宗親,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雖然劉備家道沒落,但他心中素來有大志向,一直不甘於如此平庸的販履織蓆過一輩子。
十五歲的時候,劉備奉母命出外遊學,拜了老師鄭玄、盧植,並且認識了好友公孫瓚等人。可見,劉備雖然家貧,但並沒有荒廢學業,這為他以後的帝王大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飛雖然富裕,但不甘平庸,想要建功立業適逢亂世,黃巾軍作亂,劉備有心剿賊,但苦於獨木難成林。正心有不甘的劉備恰遇想要為國家出力建功立業的張飛,二者一拍即合。
張飛乃是世居涿郡的富戶,此人仗義疏財,好結交朋友,他聽說劉備的志向後,表示願意拿出家中錢財來招募鄉勇,和劉備一起組建隊伍為國效力。
關羽犯案在身,走投無路去投軍劉備和張飛正邊喝酒邊商議具體事宜,又遇到了前來投軍的關羽。
這關羽乃是河東解良人,在老家因為除暴安良殺了豪強,為避官司,在江湖上流浪五六年了。日子艱難,聽說招軍破賊,所以前來應募。
三人邊喝酒邊聊天,沒想到居然志趣相投,一見如故。第二天,三人在張飛家後院的桃園歃血為盟,結為異姓兄弟,這就是著名的“桃園三結義”。從此便開啟了劉關張三兄弟逐鹿天下的風雲時代!
綜上所述,所以我說,“桃園三結義”,劉備並沒有利用關羽和張飛。他們三人是因為共同的大志向而走在一起的。
-
10 # 珍世神之草
你可以說一開始結義是為了利用關張二人的勇武,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這裡以非橋段的一段鬼畜填詞為引
報仇雪恨伐吳六軍動
如何不知天下應為重
淚溼衣襟日漸消瘦
我知你心慟
桃園之誓湮滅於風中
共興漢室理想已成空
半生辛勞七百連營
一把火葬送
劉備建立蜀漢雖然是關張一路跟隨,自然是功不可沒,但是能打下這片江山是整個劉備集團共同努力的成果,他們現在是命運共同體,如今劉備想要為關羽報仇又怎麼會有人同意,劉備雖然已經登基但是為了國家他不得不去暫時放棄這些,但是張飛來時兄弟情義上頭,這才出兵東吳。
事實上出兵東吳實在是不理智的事,那時曹操坐擁中原,聯吳抗曹正是諸葛亮出山時定下,但是在荊州問題上三方糾纏太久。孫權不得已才聯合曹操,若是當時關羽能夠及時撤退,或是早點安排將荊州歸還,兵馬物資全部帶走,只給幾座城池,坐擁天府兩州的蜀漢和孫權聯合歷史可能真的會被改寫。
回覆列表
劉備和張飛替關羽報仇都是假的,桃園三結義沒那麼好!
曹丕繼位魏王之後還不滿足,還想讓漢獻帝禪位,漢獻帝到底是一代君王,也進行了一番掙扎。當然了,這番掙扎是沒有結果的,不過,當漢獻帝禪位之後,上天給了曹丕一個警告,從而導致曹丕終其一生,都沒有殺死漢獻帝,也可以說,是大漢王朝的威力,保護了漢獻帝。
曹丕篡漢自立之後,緊跟著就是蜀漢的劉備開始登基自稱皇帝。劉備當皇帝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為關羽報仇。看到這裡,可能網友們就要問了,既然劉備都已經準備為關羽報仇了,為什麼蟲子天下話說,桃園三結義是虛情假意呢?彆著急,跟著蟲子天下慢慢往下看!
先說下劉備。在關羽死後,劉備自然是大哭好幾場,表面文章總得做足吧!於是,大哭之後,劉備幾次下定決心想要征討東吳。大家注意看,這裡蟲子天下用的詞是“幾次下定決心”,也就是說,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劉備不僅僅出現一次想要征討東吳的決心,只是,每一次出現這種想法的時候,都被以諸葛亮和趙雲為首的文臣武將給勸阻了。
反過來說,既然文臣武將能勸阻的住,也就說明,在劉備的心裡,已經動搖了為關羽報仇的想法。既然動搖了為關羽報仇的想法,又怎麼能說,當初桃園三結義的感情,能經得住考驗呢?要知道,所謂的桃園三結義,有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現在,關羽死了,劉備卻活著,已經說明,桃園三結義是一場虛情假意了。
再說下張飛。在大家的眼裡,張飛是一個急性子,急性子的人,都有一份真性情。所以,在劉關張三兄弟當中,張飛的感情,被譽為最不摻假的感情。但是,張飛所做的事情,卻表現出張飛並不是真的想為關羽報仇,而是想樹立自己的形象。
張飛在得到關羽的死訊之後,並不是立即發兵去為關羽報仇,而是終日借酒消愁。可能有人會說,此時的張飛,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張飛,他奉命駐守邊疆,不能擅自離開崗位。好吧,暫且這種說法能站得住腳,但是另一件事,卻明顯表明,張飛也是在做表面文章,那就是所謂的制辦白旗白甲的事件了。對此,在書中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卻說張飛回到閬中,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
掛孝伐吳,固然可以提升士兵們計程車氣,但是期限那麼短,任何人都做不出來。不僅如此,張飛還因為製作這些白旗白甲的緣故,無端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張飛丟掉性命固然可惜可恨,他的做法,卻顯示出他的虛情假意。
因為,在此之前,張飛完全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所謂的白旗白甲。劉備命使者來找張飛的時候,張飛如果真的想為關羽報仇,就應該在使者來到的時候,就開始打造白旗白甲。但是張飛沒有,反而跟著使者,從張飛駐守的閬中來到成都面見劉備。在見過劉備之後,再次回到閬中,這一去一回,自然耽誤了不少的時間。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張飛不在得到關羽死訊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白旗白甲呢?為什麼非要等到回到閬中的時候,才開始著手準備這些東西呢?再說了,就算真的要報仇,何必需要這些不實用的東西呢?劉備征伐東吳,也只是“掛孝伐吳”,也沒有製造所謂的白旗白甲,張飛為什麼要特立獨行呢?
只能說,張飛所謂的為關羽報仇,也只是走表面形式,並不是真心實意的。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