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清流

    說起馬謖,相信不少朋友就會想到他丟掉“街亭”的故事,沒錯,馬謖在沒有任何軍事實際行動的情況之下,竟然在軍營向眾人保證,一定完成任務,並且還立下了該死的軍令狀!對於軍令狀可不是兒戲的,如果沒有辦到,是絕對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制定妙計進取曹魏,讓五虎上將趙雲帶領疑兵佯攻斜谷,而孔明則率大軍攻祁山,在諸葛亮巧妙的戰略之下,蜀軍可以說是節節勝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更是望風而降!在這大好的戰機之下,孔明怎麼能就此收手,於是他準備從營中挑選大將,去守住蜀軍糧道“街亭”,如此便可以牽制住曹魏援軍,這個重要的任務,也讓諸葛亮十分頭痛。

    由於任務巨大,諸葛亮不得不召集眾人商議,此時馬謖便自告奮勇的推薦自己,並且表示倘若不成功便成仁!最後還立下了軍令狀,孔明見馬謖此前提出著名戰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同時經過多年的相處,馬謖在軍事方面的確有一定的才能,最終諸葛亮沒有選擇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魏延、吳壹,而是讓馬謖統兵據守街亭,而王平為副將。

    馬謖生平第一次帶兵作戰,來到街亭他非常興奮,他放棄了臨行諸葛亮之囑託“當道紮營”而是選擇了在山上安營,王平連連勸告馬謖都聰耳不聞!沒過多久曹魏大將張郃已然率兵而至,張郃發現馬謖舉措失宜,於是迅速將馬謖包圍,並且斷其水源!水乃生命之源,蜀軍水源一斷,很多士兵便不戰自亂,後來張郃發動進攻,馬謖所率領的數萬士兵皆敗逃四散開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雖然佔據大好戰機,也不得不為馬謖的錯失而退兵。

    分析到這裡之後,便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倘若諸葛亮當時選擇了魏延前去鎮守街亭,文長能否守住這重鎮糧道呢?對於魏延,蜀主劉備是非常欣賞他的,在劉備得到漢中之後,劉備便任用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以御曹操。魏延發明固守戰略,一生幫助劉備鎮守漢中將近10年。

    對於魏延鎮守城池的能力,相信毋庸置疑,倘若諸葛亮北伐時期由於魏延出馬鎮守街亭,那麼街亭還能不能守住?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魏延一定會遵從諸葛亮的將令,“當道紮營”,絕對不敢私做主張,採取其他方式紮營。對於這一點,是絕對可以肯定的。先前,諸葛亮便對魏延有意見,倘若此次再不遵從諸葛亮的將令,結局很顯然。

    倘若魏延當道紮營,即便曹魏張郃帶兵來攻,恐怕也佔不到半點便宜,但由於蜀魏兵力懸殊,魏延斷不能久守,對於此,諸葛亮原本也並未打算守住街亭,只求耗上幾天!倘若利用魏延去守街亭,耗上幾個禮拜完全沒有問題。同樣的道理,如果漢軍佔據水源之地,那麼曹魏兵馬就汲汲可危了。因此,街亭誰也守不住,只能短佔。倘若魏延能暫時守住街亭,諸葛亮便可一舉拿下長安,之後便與魏延合師,或許結局將會改變!

  • 2 # 風去了無痕D

    戰場之上,往往百般謀劃後,仍也會常常出現意料之外的事,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所以,打仗的事,千變萬化,誰也說不準。究竟輸贏如何,也只有打過了後才知道。

    不過,就魏延與馬謖,可以從二人的出身,研究一下各自的不同。

    馬謖屬於參謀型人才,長期在諸葛亮身側,南征時幫著謀劃軍略,亦頗有見解。故而,甚得諸葛亮器重。否則,也不會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他。只是馬謖其人,唯一就缺少了一種基層帶兵的經歷。當然,兩漢時,文武尚末分道,士人大多數兼文武,也是能彎弓躍馬、白刃爭鋒的。馬謖也絕不會是宋朝以後的那些平時飽讀詩書,一見戰陣就倆腿打顫、驚恐之下就立即不知所措的純文人。但是一個沒有經歷過親自帶兵的歷練之人,突然之間受命統御大軍。而來攻之敵又是百戰宿將,這樣,失敗也是必然的!當然,極少數天才除外,不過這種天才,三千年來也不超過十位數。

    而魏延就不一樣!魏延戎馬生涯幾十年,剛投劉備時,他就是帶著自己的部曲一起來的。古人云“猛將必發於卒伍”~而魏延,正是憑著勇武與軍略,在基層長期衝鋒陷陣屢立功勳,一步步成長為大將軍的。以劉備識人之明,蜀漢初建時,眾人皆以為張飛會任漢中重地的太守之職,而劉備卻將此職授於魏延,說明魏延在歷次大戰中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

    可以這樣比方,馬謖的本事,全是讀書讀出來的,理論上是全對的,唯獨少了與實踐的結合。就好比一個熟悉千百種攻防技法的武術套路運動員,因為沒有實戰的經歷,遇上一個只會直襬勾與掃腿踹腿的搏擊拳手,三拳兩腳一打,就立即手忙腳亂一塌糊塗。

    而魏延的本事,卻是長期親歷戰陣、身蹈白刃的打出來的。具有豐富的帶兵經驗與臨陣指揮應變能力。這點,與馬謖有根本上區別。

    所以,如果魏延守街亭,因為戰爭不可測,成敗難斷言。但就算仍守不住,至少也會進退有度!決不會像馬謖一樣全軍覆滅,自己棄軍而逃。從而魏國大軍長驅直入,使諸葛亮被迫行“空城計”之險了。

  • 3 # 收藏小齊哥

    紙上談兵是馬謖,馬謖不可能不敗,沒有真才實學到什麼時候都不行,劉備打心眼兒裡不喜歡魏延,但魏延卻是員戰將,攻城掠地,不在話下,驍勇善戰,不是一般戰將所能比擬,不知道為什麼,劉備打心眼兒裡不喜歡他,馬謖是諸葛亮的愛將,但不爭氣。

    換魏延一定能勝。

  • 4 # 石頭諞歷史

    馬謖失街亭是由於其沒有聽從諸葛亮的既定作戰計劃擅自更改計劃而導致的。馬謖此人,劉備說過此人恃才傲物,誇誇其談,只是紙上談兵。但是諸葛亮對他是非常信任的,七擒孟獲收服人心這便有馬謖的建議,而且成效也是明顯的孟獲再也沒有反過。可能由此諸葛亮對馬謖是非常欣賞的,再加上馬謖是隨後主一塊入蜀的,所以諸葛亮認為此人是自己人,要用就要用自己人,從而便讓馬謖去守街亭,但不幸被劉備言重,此人是驕傲異常之輩,不聽取下屬建議,從而導致了街亭的失守,也影響了整個北伐的計劃。

    反觀魏延諸葛亮一直是對他有防備之心的,魏延的好多建議諸葛亮都沒有聽取,雖說劉備對魏延是非常欣賞的,但沒辦法諸葛亮是軍師啊,其實現在來分析,魏延的好多建議都是可行的,如果諸葛亮能聽取一二,蜀漢的歷史說不定就會改寫,但不幸的是魏延遇到了諸葛亮,沒有辦法所以魏延應當也很憋屈,也很委屈。所以常常說諸葛亮膽小如鼠。所以說魏延心裡對諸葛亮也是有怨氣的。

    所以說如果魏延去守街亭,街亭還是會失守,因為魏延對諸葛亮的不滿,而且魏延也是很有軍事才能的,為了證明自己,也為了顯示自己的軍事才能,魏延也不會去聽諸葛亮的軍事計劃,可能魏延會用自己的一套計劃來對抗或者說與諸葛亮一比高下。所以最終的結果是魏延去守街亭,街亭還是會失守的!

  • 5 # 手機使用者53023948814

    混話!諸葛亮並非軍事能人!搞外交和經濟建設是一把好手!此人小肚雞腸!軍事確實是諸葛亮的敗筆!古人唯諸葛亮軍事能力最差

  • 6 # 胡瑞嵐298

    魏延用兵實戰經驗超過馬謖!若魏延守街亭,與張郃是苦戰,結果雙方損失慘重!張郃若兵多可奪街亭,但最少要花數十日;若張鄰兵少難已攻克街亭,街亭危則諸葛亮難攻郿城,長安暫不會失守,結局可能是諸葛亮守住了長安以西三郡、曹真、張郃穩住了長安,涼州與魏割斷也許會歸蜀漢!倘孫權派兵攻新城或合肥,局勢不明!

  • 7 # 麴塵絲

    魏延守,敗不了。為什麼?

    “當道紮寨”,這是諸葛亮對馬謖的布兵按排。馬謖不聽,上山布兵,豈能不敗?

    馬謖懂兵書,未曾臨陣,不靈活,死搬硬套。遇到司馬懿慌了,躲!

    魏延就不同了,歷戰無數,千錘百煉。即便諸葛亮不叮囑,他也知道怎麼做!

    怎麼能敗呢?

  • 8 # 故園春秋

    各位的回答都對,但似是而非,我堅信另有答案。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馬良之死是怎麼回事。當時劉備兵臨猇亭,要與吳國決死一戰。馬良竊思此戰凶多吉少,乃藉故溜之乎也,當了逃兵。其後劉備果然兵敗如山倒,而馬良也正好趕回,劉備大怒處死馬良,因擔心馬謖做大,乃於臨終前告誡諸葛亮不要大用馬謖,這些都為馬謖有意報復留下伏筆。

    卻說孔明北伐,重用馬謖,這就給暗藏雄心偷磨劍的馬謖報仇提供了重大機會。而馬謖暗藏禍心,帶兵守護街亭,故意使數千兵士當了炮灰,而馬謖獨自赴死,居然保全家人無恙,這也是馬謖的毒計和良苦用心了。

    孔明不惟用人不當,而且不顧蜀國民窮財盡國窮兵弱急需休養生息的嚴酷現實而悍然北伐,本就是以小博大以卵擊石頭的蠢舉,是非正義戰爭行動,敗則必然,兵者危事也,不可不察。後人以智聖稱號加之,實在是代代傻蛋,輩輩蠢貨了。

    罵天罵地,笑古笑今,不服就噴,放馬過來。

  • 9 # 臨石觀海

    街亭之戰,馬謖因戰略失誤,導致兵敗,如果換成魏延,是否能勝?勝不能勝不好說,畢竟張郃也是魏之名將,但魏延肯定能完成防守任務,達到戰略目的。退一萬步講,就算馬謖能聽王平諫言,也不會有此慘敗。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首次北伐中的重要一戰,諸葛亮乘魏國新君上位,政權不穩,突施冷箭,帥軍北伐所過之處望風而降,本來是有很大機率取得戰果的,但正因為街亭之失,前功盡棄,黯然退兵。

    那麼街亭之戰的罪魁馬謖何許人也。馬謖是襄陽名士,史書記載才器過人,好論軍計,是馬良之弟,而且在諸葛亮南征時提出攻心為上的策略,事實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深受諸葛亮器重。但觀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他空有謀略,卻無實戰經驗,以至於被張郃切斷水源,狼狽不堪,導致大敗。

    劉備託孤:“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而反觀魏延,是蜀漢後期為數不多的,有謀略又實戰經驗豐富的大將,我們可以參照劉備重用魏延鎮守漢中,而魏延勝任有餘,也可以看出魏延軍事能力遠勝馬謖。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劉備在用人方面還是勝過諸葛亮一籌的,劉備重用魏延貶低馬謖,而諸葛亮信任馬謖而漠視魏延,暫且不論有無私心,但從結果來看,確實是劉備眼光更毒。

    總結:失街亭對蜀漢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一戰喪失戰略要地,從而北伐形勢一下逆轉,蜀漢也錯過了徵魏的最好時機。而在人才凋敝的蜀漢,一代將才魏延沒有機會發揮出他的真實才能,也確實讓人惋惜。

  • 10 # 陳軍可

    失街亭的主要責任是諸葛,馬謖就一背鍋的。街亭的戰略位置如此重要,可諸葛卻只給了兩萬兵馬去對陣張郃的五萬精兵,而且這兩萬還不是馬謖全部能掌控的。當道下寨就能不敗?由於張郃來的快,並沒有時間建築完備的營寨,以一萬對五萬也沒有守住的可

  • 11 # 巴陵人說歷史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魏延去守街亭,魏延大機率可以守住街亭,街亭之戰不會失敗。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什麼是“街亭之戰”?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諸葛亮北伐之時,用馬謖為先鋒,讓其在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到街亭之後,卻不按諸葛亮的安排守城拒敵,而是兵駐南山,遠離水源,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魏將張郃兵逼街亭是圍山斷水源,大破馬謖軍,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後路被斷,糧草未繼,只能是回師漢中,揮淚斬馬謖。

    馬謖,字幼常,馬良幼弟。陳壽在《三國志》中言“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劉備臨終之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認為馬謖是可造之材,將其作為其政治繼承人培養。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祁山第一次北伐曹魏,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佔據箕谷,自己親率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當時蜀漢經過夷陵之戰的失利,經驗老到,久經沙場的老將還有魏延、吳懿等,諸葛亮沒采用以魏延為先鋒兵出子午谷的奇襲之計,而是讓沒有實際領軍出戰經驗的馬謖為先鋒據守街亭抵禦張郃的進攻。在這其中有諸葛亮的私心,魏延性格高傲,個性鮮明,史書有記載魏延“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諸葛亮認為魏延是一個很難駕馭的人物,一旦戰事吃緊,魏延可能劍走偏鋒,就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馬謖就不同,深的諸葛亮的信賴,認為其熟讀兵家典籍、腹有韜略,能很好的執行自己的戰略方針。所以在北伐選先鋒之時,諸葛亮是不顧諸將的反對,讓馬謖為先鋒統領諸軍。

    如果馬謖到達街亭,按照諸葛亮的安排,佔據街亭要塞 ,以高翔和魏延協防,不求殺敵只求拖住張郃,街亭是有可能守住的。可馬謖到街亭看完地形,決定對諸葛亮的部署進行修改,放棄街亭要塞,兵駐南山之上,可是這樣就遠離水源了。這樣就給了曹魏的老將張郃可乘之機。張郃打仗很有謀略,善於隨機應變,張郃到街亭,看到馬謖駐南山上,馬上就派兵圍山、切斷馬謖軍的水源,馬謖軍中缺水,軍心就開始不穩,張郃趁機進攻,馬謖軍隊潰敗。由此可見馬謖也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一將無能使戰機失誤,讓諸葛亮的北伐就此失敗。

    如果換了魏延,魏延大機率可以守住街亭!

    1、 魏延跟隨劉備定廣漢、克雒城、圍成都,“以部曲隨先主入蜀”,引起劉備的關注,並得到賞識。蜀漢立國之後,劉備拜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可見劉備對魏延的信任和重用,對其的軍事能力是肯定的。魏延在漢中任太守多年,對守城是有一定心得的,再加上魏延為蜀漢此時為數不多的老將,在軍中的威望都比較高,諸將對魏延是信服的,這樣魏延用兵起來也就沒有什麼困難。

    2、魏延雖然和諸葛亮不和,但一定會遵守主帥的遵守,不會去破壞諸葛亮的作戰計劃,會據街亭要塞,絕對不敢私做主張,採取其他方式紮營。蜀漢軍佔據水源之地,曹魏兵馬遠道而來就汲汲可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有些買了房的人成了有錢人,現在買房未來會成為富人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