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唐八僧

    主要還是要讓他有目標跟方向,就跟人走路一樣,沒有目的地的話,那麼我們也不知道往哪走,最終的結果往往都是回到原點,所以還是要結合孩子的性格以及興趣,給他定製目標任務。這樣我相信是會改善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的。

  • 2 # 毛烔媽媽

    關於孩子的學習問題,正是目前我在攻克的難關,希望如下的這篇文章能幫你解決這一難題

    我覺得受益匪淺:仔細閱讀吧

    很多孩子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被批評、被指出錯誤時,會出現很明顯的消極情緒,他們會發脾氣甚至反抗,導致後面的學習態度更加不好。

    那麼,孩子經不起批評、學習態度脆弱時,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壞情緒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孩子的消極情緒,而是要想想孩子內心是不是有什麼未被滿足的需求。

    人的情緒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一個人可以被看到的行為和外顯的情緒,而冰山在水面以下的部分是一個人內在的需求和潛意識。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壞的行為和情緒時,如果我們只是透過消除這些看得到的壞行為或壞情緒來讓孩子改變,那是沒有用的。

    因為水面下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潛意識沒有改變,孩子就不會真的改變,就算看起來這個壞行為改變了,孩子還會出現其他的壞行為。

    這時,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壞行為或壞情緒時,不要去指責或者壓制。

    而是要認真去觀察,看這個表象下面有著什麼未被滿足的需求,什麼在阻礙著這個需求的滿足,怎樣才能夠滿足這個需求。

    我們要以這個未被滿足的需求為契機,來激發孩子正面行動的動力。

    前面的案例中提到“給孩子檢查作業時,一指出錯誤,他就不高興、發脾氣”,我們不僅要看到發脾氣本身,還要知道孩子的這個壞情緒是因為他的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而產生的。

    那一定是因為孩子辛辛苦苦完成了作業,他希望被肯定,想要獲得成就感,而我們卻沒有滿足他。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問:“怎麼檢查作業,指出問題,才能滿足這個方面的需求呢?”

    ⚠️首先,表揚和批評都一定要落到實處,不要簡單地評價”好“或‘壞”。

    要想在檢查作業的時候,讓孩子有成就感和被肯定,我們就不要用優點、缺點,或者對、錯,好、壞這種二元對立的評價。

    說優點的時候不要只有“你真棒”這樣模糊的表述,而是要具體地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比如:

    “看圖寫話中的這個詞用得太恰當了,清晰地表達了意思。”

    “這二十道查字典寫偏旁部首的題全對了,看來查字典你基本過關了。”

    這樣孩子做得好的部分被肯定,就有了成就感,那他的需求就得到滿足了,孩子就會有積極的情緒。

    有時我們也可以在表述後留一個小尾巴,比如看到孩子查字典題都做對之後,可以說:

    “就是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字、特別的部首,你還沒有碰到,哎呀,哪次作業要碰到那種字就好了”。

    這樣,還會讓孩子對出錯的部分有期待,慢慢地就不會牴觸、害怕錯誤的發生。

    當我們批評的時候呢,不要皺著眉頭說,“這個亂”“這個錯了”。

    要基於具體的問題來說錯在哪裡,如果我們能找到他錯的規律那就更好了。

    比如孩子字寫得亂,我們直接說“亂”沒有用,要去觀察,看是字型結構中的各部分大小不對,還是橫豎中線沒有壓準,是主筆沒有突出,還是不工整,抑或是寫歪了不在一條線上,是哪個問題就說出哪個問題,然後再看怎麼改。

    比如橫豎中線沒有壓準,可以先讓孩子看寫過的字裡,哪些壓得準好看,哪些壓得不準不好看,這時我們要說:

    你看這三個字,橫豎中線壓得準,所以重心穩,結構好,好看;這個偏左了,所以看起來不穩,你看看怎麼改。

    在陪學中,家長看的、觀察的一定要比說的多。

    不能自己還沒看明白,上來就說“亂”,那我們和孩子就一定是對立關係,孩子被肯定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

    如果家長習慣用這樣的評價,孩子就會害怕壞的結果,他就會牴觸。

    ⚠️其次,幫助孩子樹立一種“成長型”心態。

    讓孩子明白:發現錯誤的目的是透過錯誤來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的目的是找到辦法來改變,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成長,才能做得越來越好。

    我們發現錯誤的目的是透過錯誤來讓孩子看到哪兒有問題,而發現問題的目的是找到辦法來改變。

    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心態、方法來指出孩子的錯誤,那孩子就會練就成長性的心態,渴望看到錯誤,因為出錯後能夠獲得成長。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和孩子溝通時的態度。

    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是用哪一種心態來面對?用哪一種語氣來和孩子說??

    如果我們內在是成長性的心態,在指出他的錯誤的時候,語氣就會是平和的、好奇的,甚至有些欣喜地說:“哇,我們找到一個錯誤!”這樣,孩子會更平靜。

    孩子瞭解家長的情緒不但是從聽我們語言的內容,還會聽我們的音調,看我們的神情,甚至他會體會到我們的呼吸是不是平靜。

    如果他一出錯,我們的內心就會覺得很煩躁,孩子就知道這個錯誤不被喜歡,他一定怕出錯。

  • 3 # 幼小教育

    不管小孩還是大人都不喜歡彆強迫著做某事,那麼我們父母別總想著怎麼讓孩子快速學會而強迫孩子用大人的思維考慮學習的問題,這樣的學習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孩子喜歡的事情,讓孩子在他們喜歡的東西里學習。比如說:我們的孩子們都看動畫片吧?父母也想孩子學會日常的生活習慣、懂禮貌、英語等。這樣我就有個有好的推薦給大家,美國的的動畫片朵拉我常讓孩子看

  • 4 # 若靈媽媽

    我家的孩子,我給了他一個目標,他喜歡孫悟空,想成為孫悟空,我會讓他在學習中,慢慢接近變成孫悟空,告訴他,你想成為孫悟空那樣厲害的人,就要學本領。適當鼓勵他,有了一定進步,就給他買一些孫悟空的面具、金箍棒等,讓他感覺,學習了本領,孫悟空離他越來越近。目前來看這一招比較好用,學習興趣還是不錯,因為孩子還小,效果如何目前還看不出來!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 5 # 水如魚

    孩子天性好奇活潑。

    有的孩子之所以看起來對什麼都沒興趣,其實是在暗暗的保護自我,有點小自卑。

    每個孩子都是人間的天使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支援孩子,耐心的引導,做他堅強的後盾,相信孩子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可愛。

  • 6 # 源源寶媽

    兒童接受教育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德國哲學家曾做過實驗:把一群兒童分成兩組,一組沒有報酬,但告訴他們摺疊紙品並去募捐,是為了救助白血病兒童。另一組則有逐步增長的報酬,但不告訴他們募捐的目的。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第一組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而第二組則逐漸懈怠。

    他得出結論說:我們努力去做事,有兩個不同的理由,第一因為我們喜歡,第二,因為我們會得到回報。但喜歡才是初始的驅動力,而得到回報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報酬,則會逐漸分不清喜歡與回報哪個更重要,最終會連興趣也喪失掉。

    事實上,日常經常會有家長為孩子的學習動機問題焦慮:“我家的孩子沒有學習動力,每天寫作業拖拖拉拉,很少主動拿起書本複習,這是怎麼回事啊?而且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想法,這怎麼辦啊?”

    其實,即使是許多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也並不喜歡學習,完全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在學,因為他那時不知道學這個有什麼用,不明白學習的意義,直到親身經歷了一些特殊的事情,才會有所感悟,進而走上“我要學”的道路。

    示例一:

    像同學的家長一樣,他們總是費勁心機告訴孩子學習如何重要,不好好學習就比不上隔壁家小孩,就不能上名牌大學,就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以後沒錢日子就會過得很苦?這就是一般家長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的原因,但是事實證明,這些理由並不能打動孩子。

    分析:

    孩子被動地在老師、父母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無動機;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對學習的認識消極甚至錯誤,這是負動機。沒有動機就沒有動力。

    示例二:過高期望

    有個女孩和我說,媽媽給她報了五個興趣班,她只對其中的三個有點興趣,另外兩個一點興趣也沒有。三個之中,她最喜歡的是電子琴班,因為她爸爸媽媽都不會電子琴,每次她彈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誇她,她就特別高興;她最不喜歡的是數學班,因為她爸爸是數學老師,每次她做出難題同學們都說她棒,她爸爸卻說:“這麼簡單的題做出來了有什麼可沾沾自喜的?”

    分析:

    大多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在學習中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和期望,以至於孩子體驗不到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如果總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基本得不到表揚和鼓勵的話,很容易挫傷其學習信心。同時,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過高時,就會變成了孩子的負擔。這時,逆反心理就這樣產生了。面對父母採取的過高期望,孩子最可能的想法就是“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就放棄了。”

    示例三:

    以寫作業為例,很多孩子放學一回家,家長就問“今天作業寫完了嗎?”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也是從頭盯到尾。家長過度關心孩子寫作業的事情,就會敗壞孩子寫作業的胃口,孩子會覺得寫作業是家長的事情,從而失去自主性。

    分析:

    在職場中,有些領導不信任部屬的能力,怕員工把事辦糟了,左叮嚀,右囑咐,事無鉅細都要管,時間一長,大家就覺得“很煩”。對孩子來說,道理想通,自主權是很重要的激勵——有權決定做什麼和怎麼做。

    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自己從心底認識到學習是多麼重要,才會有動力,這種自發的學習動力是家長“講故事”和“說教”所硬加的動力不可比擬的。

    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

    1、成就感。讓他(她)體驗到克服困難的成就感,告訴體會到學習雖然也困難,但從中收穫的成就感同樣更大。

    示例三:

    在一列開往北京方向的火車上,鄰座是一位兩個大學生的父親,這位父親驕傲地告訴我,他的女兒三年前上的清華,兒子也考上了北京的另外一所重點大學。

    問到他是怎麼做的,這位農民父親的回答出人意料,“我這人沒什麼文化,其實也沒啥絕招——我只不過是讓孩子教我罷了!”

    原來,這位農民父親小時候家窮沒念過書,自然也就沒什麼文化教孩子了,但他又不能由著孩子瞎混,於是就想出一個辦法:每天等孩子放學回家,他就讓孩子把學校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孩子做作業,他自己也跟著在旁邊讀讀孩子的課本,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這樣一來,孩子既當學生又當“先生”,學習的勁頭就甭提多大了!就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重點大學……

    分析:

    教育的最大秘訣也許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很多時候,是成就感帶來成功,而不是成功帶來成就感。另外,成就感,有的時候不僅來自於達成了某項成就,還在於別人的認可與讚賞。

    所以,幫助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的最簡單做法是,肯定你孩子的表現,成為孩子最好的觀眾,為孩子鼓掌喝彩!

    2、讓他(她)體驗下“撞南牆”的痛苦,體會危機感。讓孩子自己分析得來.要讓孩子對自己成長生活的小環境和大環境有正確清晰的認知,有危機感。

    示例四:

    記得以前聽家人講表弟的事,他初中上完因為成績很差,高中沒考上,回家嚷嚷著不上學了。他爹說行,從今天起,你就跟著我們下地幹活吧,扔給他一把鋤頭。

    表弟拖著鋤頭在地裡奔勞了三天,回來就變了心思,求著他爹媽給他找學校復讀,立志要考好高中、上好大學,他的心路歷程估計和下面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一樣。

    分析:

    你得讓他痛了,切切實實吃了虧,認識到自己是個戰5渣,他才會明白“我要學”這個道理。

    PS:學習,無關對錯,只是選擇

    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價值,在於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裡面,寫給兒子的信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男人喜歡翹臀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