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Aimee888

    臭鱖魚,是傳統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源於安徽省徽州地區(徽州即現黃山市一帶),流行於徽州地區。初次見到的人不敢下筷,因為鱖魚發出的似臭非臭的氣味,其實,你一點不用擔心,這決不是菜變味而發出的異味,這是這道菜獨有的風味,當你吃一口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它的味道是那樣的鮮美,這就是徽州的名菜—臭鱖魚

  • 2 # 菜菜想上王者

    濰坊肉火燒那必須有姓名!!!外酥裡嫩啊有木有!!一口咬下去全部是滿足感,再來一碗豆腐腦,簡直不要太爽[淚奔][淚奔][淚奔][淚奔]

  • 3 # 田食記

    我是一個地道的四川人,我用麻婆豆腐來代表我的家鄉!這可以從這道菜的歷史起源、做法、菜品特色三個方面來說!

    歷史起源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面。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臉上長有麻點,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伕。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制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流傳變化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黃牛肉。烹飪手法是先在鍋中將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後放一大把辣椒末,接著下牛肉,煮到幹酥爛時再下豆豉。之後放入豆腐,稍微加水並鏟幾下調勻,最後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收幹,起鍋前再灑上花椒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製作麻婆豆腐時,油必用花生油,肉則不拘牛豬。肉炒熟後,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爆香後再加入豆腐片、高湯,滾煮後加入蔥、姜、蒜,以水調太白粉勾芡,起鍋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與程式已有些變化,口味強調麻、辣、燙、鹹

    麻婆豆腐做法

    主料:牛肉臊子100g,豆腐1塊,新鮮蒜苗2根

    輔料:大蒜1個,老薑5片,印度辣椒粉5g,川花椒5g,郫縣豆瓣醬5g,花生油50g,鹽少許,澱粉少許,老抽少許

    步驟:

    1.準備好一塊石膏豆腐或者是膽水豆腐。

    2.把豆腐切成小塊備用。

    3.準備好100克牛肉餡,也可用豬肉餡代替。

    4.準備好2根蒜苗,把蒜苗切成1釐米長備用。

    5.準備好5克印度辣椒粉、5克川花椒粉。

    6.把蒜和姜切成小粒,準備5克郫縣豆瓣醬備用。

    7.煮一鍋熱水,下入豆腐塊加鹽煮一下。

    8.煮好的豆腐塊如圖。

    9.熱油鍋下蒜,老薑,豆瓣醬炒香。

    10.加牛肉餡炒香。

    11.加豆腐塊、辣椒粉、加50ml水煮開。

    12.加蒜苗炒香留一小點裝盤備用。

    13.用幹澱粉、老抽加水調成芡汁,待幾秒過後起鍋,放川花椒粉。

    14.起鍋裝盤,放幾片蒜苗點綴就可以開吃了。

    小貼士:

    川花椒不要急於放太早,不然香味和麻味就出不來了。

    做法竅門

    1.豆腐切塊後,用沸騰的淡鹽水焯水,可以去除豆腐澀味,保持豆腐口感細嫩,且不易碎;如用開水煮過,會韌勁過大、口感不好;

    2.豆瓣醬裡的豆瓣最好能先切細;

    3.肉末抄前,最好用料酒、食鹽醃漬20分鐘;

    4.花椒先用鍋炒香,碾碎,最後趁熱撒在豆腐上,這樣更能提升香熱麻辣的口感;

    5.豆腐要嫩又不易碎,以南豆腐做麻婆豆腐為佳。

    菜品特色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也稱之為八字箴言。

    麻:指豆腐在起鍋時,要灑上適量的花椒末。花椒最好用漢源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 如若別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氣緊。

    辣: 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鍊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

    燙:豆腐的特質保持了整道菜出鍋後的溫度,不容易冷卻。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剛出爐的味道。

    香:起鍋立即上桌,聞不到制豆腐的石膏味,可冷浸豆腐的水鏽味,也沒有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只有勾起食慾的香味。

    酥: 煉好的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多用小勺舀食。

    鮮: 麻婆豆腐的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

    活:指麻婆豆腐店的一項絕技:豆腐上桌,寸把長的蒜苗,在碗內根根直立,翠綠湛蘭,油澤甚豔,彷彿剛從畦地採摘切碎,活靈活現,但夾之入口,俱皆熟透,毫無生澀

    味道。

  • 4 # 邂逅飛逝時光

    和樂

    和樂是濰坊三大名吃之一。濰坊是一個已有四百年曆史的老城,歷史上被稱作濰縣,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歷史上就以手工業發達著稱,做買賣更是當地的傳統,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此做過縣令,就把濰縣比作小蘇州。關於和樂還有一個傳說。傳說老濰縣城內有一經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齊心協力,十幾年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可是,幾個兒子結婚後,兒子在媳婦們慫恿下,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相互打架。無奈之下,主人打算將家產分給兒子們各自經營,在全家共吃最後一頓團圓飯時,他拿出精心準備的麵食給大家吃。大家不知何物。主人告訴他們:這是和樂,希望你們兄弟、妯娌之間,互幫互助,閤家歡樂,兒子兒媳們感到非常慚愧,此後,和好如初。經過歷代人的努力終於發展成為雞鴨和樂。

    另據傳,明太祖朱元璋,終日嗜面,大腳皇后挖空心思找名廚用小麥代替蕎麥麵,並配以雞鴨肉、旱肉和小調料的滷子蓋澆,名為:“和樂面”。朱元璋食後大悅,而後成為宮廷必不可少的御膳。後流傳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各地做法不一,尤其濰縣做法獨特,色、香、味俱全,城裡富裕人家每逢小孩生日、老人壽辰以此作為傳說的長壽麵,意為圓滿長久,和和樂樂。

  • 5 # 曼曼私廚

    我來說一道菜吧,辣子雞丁。

    要說重慶的名菜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先說一下我昨天做的辣子雞丁吧!這道菜起源於歌樂山,我大學四年就在那裡度過的,所以這道菜帶給我滿滿的回憶。

    其實這道菜色澤棕紅,外酥裡嫩,麻辣味濃,鹹鮮醇香,略帶回甜,是一道非常好吃的下飯菜,做起來也很簡單,給你簡單描述一下製作方法吧!

    首先,準備兩個雞腿肉,切成小塊。然後用鹽、胡椒粉,生抽、料酒、澱粉醃製20分鐘。

    然後,開小火炸雞塊,大概炸1分鐘至微黃就可以撈出,然後開大火,重新復炸30秒,這樣的雞肉就是外酥裡嫩。

    最後,開始炒雞丁,準備佐料:姜蒜末、花椒、大蔥,油溫4層熱下鍋炒香,炒香以後倒入幹辣椒翻炒,炒半分鐘後下入雞丁、熟花生和芝麻,再炒30秒,放白糖和味精就可以出鍋了。有不明白的可以翻看我的製作影片!

    上兩種圖吧!圖一是辣子雞丁,圖二是魚香肉絲!

  • 6 # 偶是小凱

    我是山西人,可是為什麼稱山西人為老西兒呢?可能是和這個醋有關!

    第一,和地理位置有關,山西在太行山以西;

    第二,和山西人的習俗有關—山西人飲食離不開醋,醋的古稱為“醯”,讀音為xī和“西”諧音。

    醋並不是山西人的專屬,全世界人都吃醋。但是,“老醯兒”為什麼卻成為了山西人的代名詞? 山西始釀醋於周朝,當時把醋稱為“醯”,到漢朝才改稱為“醋”。

    山西曆史上有名的醋不少,後來尤以老陳醋最受百姓所喜愛。 明清時期,山西老陳醋跟隨著鍾愛它的晉商,走向了大江南北,甚至遠渡重洋,名揚海外。逐漸地,山西人與山西醋合一,人們稱山西人亦“老西兒”亦“老醯兒”。

    其中蘊涵著的親切感、知遇感和鄉親感,正如同品山西老陳醋,綿、酸、香、甜、鮮,耐人回味。 天下名醋在中國,“四大名醋”晉為首。民俗學家認為,山西人被稱為“老醯兒”,是一種產品與一個地域緊密契合,並作為一種有趣的文化廣為流傳的結果。

    當然每道菜裡面都放點醋,酸酸溜溜非常好吃。

  • 7 # 毛公子減肥

    那當然是滷麵了,對的,那就是河南滷麵。

    在河南沒有人不知道滷麵的存在,也沒有不喜歡吃滷麵,很早之前家裡有小孩的話,都會在出生三天的時候,送喜面,這個喜面就是蒸麵條,後來,慢慢被泡麵取代了,這是為啥呢?因為滷麵的製作過程比較繁瑣,一下子蒸那麼多,忙不過來,漸漸的被泡麵取代,那麼今天,我就在這裡給大家說一下滷麵的製作過程。

    製作過程詳解:

    1:準備佐料,主要有溼細麵條,黃豆芽,五花肉,芹菜或者豆角,食用油,花椒大料,老抽,生抽,食用鹽,雞精等

    2:第一步,將溼細麵條弄散放到蒸籠當中去蒸,這一步需要蒸40分鐘,徹底的將麵條蒸熟

    3:在蒸麵條的同時,將五花肉切成片,放入醬油醃製10分鐘,然後起鍋燒油,放入五花肉煸炒,煸出五花肉中的油脂,分次下入豆角或者芹菜,最後下入黃豆芽,再下入調味品,生抽,雞精,食用鹽,耗油等。

    4:將蒸好的麵條放入盆中,將菜中的湯汁倒入麵條中攪拌,充分攪拌上色之後,再放到蒸鍋中蒸20分鐘,這樣一鍋河南蒸麵條就做好了

    這樣做出來的蒸麵條,大人小孩都愛吃,並且好吃不膩,每個月我加都要吃一次,再加點蒜來吃更香。

  • 8 # 棉花糖Anna

    九轉大腸,山東風味菜餚,是魯菜系中的名菜之一。據傳“九轉大腸”出於清光緒初年,有濟南“九華樓”酒店首創,九華樓是濟南巿富商杜氏與邰氏所開。杜氏是一鉅商,在濟南設有九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一。這位掌櫃對“九”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麼都要娶個九數,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九華樓”設在濟南縣東港北首,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對烹製豬下貨菜更是講究“紅燒大腸”(九轉大腸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別具一格,下料狠,用量全,五味具有,製作時先煮,再炸,後燒,出勺入鍋反覆數次,直到燒煨至熟。所用調料有名貴的中藥砂仁、肉桂、豆蔻,還有山東的辛辣品: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鹹兼有,燒成後再撒上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又一次杜氏宴客,就以上了此菜,眾人品嚐這個佳餚都讚不絕口。有一文士說,如此佳餚當取美名,杜氏表示歡迎。這個客人一方面為迎合杜氏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讚美高廚的手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同坐都問何典?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餚,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舉桌都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之名聲譽日盛,流傳至今。

  • 9 # 藍一一厶

    我的家鄉不出名,說出來怕你一臉懵逼的進。如果碰到好奇的人還會去搜一下,說出來還有那麼點意思。你說呢!鄙人來自安徽省太湖縣(禪源太湖,五祖道場,五千年文博園,太湖豆粑)。

  • 10 # 不死的老妖精

    刀削麵,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傳統麵食,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流行於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各種口味的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與北京的炸醬麵、河南的燴麵、湖北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麵,同稱為中國五大面食,享有盛譽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 11 # 蘇七七鋪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贛州市,如果說一道菜能精準的知道我的家鄉就一定是贛南小炒魚,贛南小炒魚,是明代凌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用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常變換魚的作法和口味,深得王的賞識。有一次凌炒魚放醋,別具風味,王吃後十分高興,就把凌叫來,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凌靈機一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於是就隨口應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

    操作

    1、 將草魚刮鱗,去鰓,破腹去髒,洗淨。

    2、將魚頭、魚骨斬成3.5釐米長、7釐米寬的自然段,魚肉切成4釐米長、3.3釐米寬、1釐米厚的長方塊,用精鹽、醬油醃片刻,然後將魚頭、骨、肉拌入幹薯粉和勻。

    3、 薑切片(約12片),蔥切2.7釐米長的小段,鮮紅辣椒剖開去籽切成指甲片狀。

    4、 清水150克加入溼澱粉、醬油、味精兌好汁待用。

    5、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倒入茶油750克燒至六成熱,把魚頭、魚骨選出投入鍋內炸穌撈起,魚肉放入六成熱油鍋過油1分鐘後,瀝去油。炒鍋復置火上,放姜、蔥、紅辣椒煸炒4一5秒鐘。倒進過了油的魚肉,淋上米酒、味精、水,另用醋加溼澱粉掛芡,淋上熱油25克,推動二三下,顛鍋,盛入裝有炸好的魚頭,魚骨上面即成。

    風味特點

    贛南小炒魚的色澤金黃,質地嫩滑,鮮辣微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女生,怎麼跟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