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山我才

    新物理要求人們轉變舊觀點:

    1,我們首先確立新物理基本觀點。比如:物性,慣性,彈性,彈性力,彈性網,飽和空間,介質波,傳播力,浮力,能量,物質,質量,重量,光,時間,空間,磁,電,外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外力與速度成正比,等新物理基本概念及觀點。

    2,用新物理基本概念及原理,通解宇宙大自然永珍執行機理,且邏輯完全自洽。

    3,不必再戀舊物理錯誤的觀點,比如:萬有引力,量子力學,相對論,波粒二象,電磁波,引力波,黑洞,時空穿越,光年訊號,宇宙大爆炸,弦論,力與加速度成正比,浮力,重力,動量,衝量。

    4,《宇宙物理體系》簡介: 它全文11萬字,歷時6年完工。它對舊物理基礎概念定義作了一次全面檢查維修及重建。它以尋找物質基本性質即物性為突破口重建物理學。它增加了若干新的基礎概念定義。它完成了對宇宙大自然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遍物象進行逐一解釋,且邏輯自洽。

    對新物理《宇宙物理體系》基本概念的歸納:

    1,物質是宇宙間一切有形實體存在。

    2,能量是物質彈性力變化的反映。是一切無形感覺存在。

    3,力是物質間相互作用。

    4,慣性是物質具有保持原始狀態的性質。

    5,物質受到作用力時,它會臆想把這個作用力彈回去,這種性質叫彈性。

    6,宇宙空間由物質組成,物質具有彈性,宇宙空間即彈性空間網。任何星球,物體,物質,粒子在宇宙空間彈性網中皆會受到彈性網的一種力,這種力叫彈性力。

    7,質量是物質的含量。用靜止時重量表示。

    8,重力是流體對物體的斥力。

    9,作用於人眼的能量,讓人眼看到物體,這種能量叫光。

    10,時間是人表達過去,現在,將來順序的物理量。

    11,空間是人表達前後,左右,上下順序的物理量。

    12,物理量是對物體狀態描述的量。

    13,物質性質是對物質規律的反映。

    14,規律是穩定的變化。

    15,科學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簡單化,通俗化,邏輯性,規律性。

    16,磁是磁鐵內部粒子振動輻射的能量。

    17,導線或導體把物質輻射的能量引匯出來,這種引匯出來的能量叫電。

    18,資訊是傳遞過來的感覺。

    19,感覺是人對外界的反映。

    20,生命是自主能量執行的物質體。

    21,受力分析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受力分析。

    22,外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打破物體平衡的力叫外力。

    23,物體振動能量傳播到人耳,人耳有反映,這種能量叫聲。

    談新物理基礎概念秩序:

    1,找到物質基本性質“彈性”。以“彈性”推導“彈性空間”“彈性網”。以“彈性網”推導“彈性力”。以“彈性力”匯出“能量”定義。

    2,把宇宙大自然一切歸納到兩大概念:物質和能量。

    物質,宇宙間一切有形實體存在。

    能量,宇宙間一切無形感覺存在。

    知識,意識,感覺,訊號,力,皆屬能量範疇。

    3,基本定律:

    物性,物質彈性原理,資訊傳播原理,資訊儲存原理,外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受力分析,物體運動定律(力與速度成正比)。

    4,物理量:力,重力,質量,重量,體積,密度,溫度,顏色,亮度,時間,空間,速度,硬度,形狀,體態,大小,強弱。

    《宇宙物理體系》28個短影片目錄:

    1《宇宙物理體系》

    2物質和能量

    3質量重量

    4磁和電

    5時空

    6光

    7浮力

    8飽和原理

    9資訊傳播

    10火箭發射

    11蘋果下落

    12磁鐵相吸

    13地球繞太陽轉

    14飛機上升

    15太陽能量方式

    16月球重力

    17力分析

    18力傳播

    19力與速度

    20傳播力

    21受力分析

    22宇宙機理

    23望遠鏡

    24物理用詞

    25性質和量

    26生命

    27力分析舉例

    28摩擦力

  • 2 # 語境思維

    這是好問題,但最好換一個問法,可以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電磁波與引力波的關係?

    1. 為什麼【電磁波與引力波有關係】?

    可透過下面的其一到其四之邏輯鏈來證實【電磁波與引力波有關係】這個命題。

    其一,根據赫茲實驗,光是一種電磁波。而光一定來自光源天體,至少來自恆星。

    其二,根據原子光譜,原子總要激發電磁波。所以,任何天體都會激發周圍的電磁波。

    其三,引力波也叫引力輻射,引力也叫萬有引力。任何天體都會激發周圍的引力波。

    其四,既然電磁波與引力波,二者都來自任何天體,那麼電磁波與引力波必有關係。

    接下來的問題是,電磁波與引力波的關係有哪些,這種關係可否寫成動力學方程?

    我的回答,當然可以寫出方程,這對基礎物理學很重要、很原理、很本質。

    不過,我們連「電磁波與引力波是怎麼發生怎麼定義」的概念並不真清楚。

    所以還是先探討,電磁波與引力波的發生機制與定義,而後二者關係可以浮出水面。

    2. 探討電磁波的發生機制

    現已查明,原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分佈,來自原子內部的核外電子震盪與原子核震盪。

    為什麼天體都相對穩定存在?例如,太陽、地球、月球,都存在了幾十億年?

    這是因為,構造天體的原子是相對穩定的。而原子比較穩定,主要是因為:

    核外電子震盪的角動量與原子核震盪的角動量之間守恆,是一種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

    即:Σmₑvₑrₑ=Σmₙvₙrₙ......(1)

    其中,下標ₑ是電子,ₙ是核子,vₑ代表電子速度,r代表軌道半徑,Σ代表疊加效應。

    誰在貢獻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分佈?

    我想,方程(1)在動力學邏輯上,應該是可以成立的。對於氕原子的光譜分佈而言,電子的軌道角動量,等於質子的軌道角動量。

    即:mₑvₑrₑ=mₚvₚrₚ......(2)

    電子質量最小,可假設為構造各種物態的唯一的基元量子,以下標₀作為標誌,寫成:

    mₑ=m₀=9.11×10⁻³¹kg......(3)

    m₀=ε₀/c²=0.511MeV/c²......(4)

    其中,電子的基元能量ε₀,可按牛頓第二定律,設想為電子以光速自旋的向心力(F₀)從電子質心到電子半徑r₀的積分模型,即:

    ε₀=(m₀c²/r₀)·ʃ₀ʳ⁰dr=m₀c²......(5)

    注意,方程(5)雖然形式上與狹相的質能方程完全一樣,但二者的物理邏輯截然不同。

    質子質量是電子的1836倍,相當於說:質子作為一個複合粒子,含有1836個基元量子:

    即:mₚ=1836m₀.......(6)

    夸克理論說,質子由三夸克環(uud)與一個繆核(μ⁻)與無質量的膠子(g)構成,即:

    p(938.4)→uud(9.6)+μ(105.6)+g(0)......(7)

    括號裡質量單位MeV/c²被省略了。方程(7)不符合質量守恆原理,而希格斯場機制也不能很好解釋,為什麼質子質量殘缺87%!

    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

    根據質子在電磁學上的電荷行為,可設想:質子質量由1個高能正電子(e⁺)與1個繆核負電子(e⁻)與高密度真空場(m")構成,有

    以m₀為質量單位,質子的質量方程為:

    p(1836)=e⁺(1)+e⁻(1)+m"(1834)......(8)

    質子極穩定,是因為高能正電子與繆核負電子處於電荷相互作用的制衡態,總電性為零。

    質子顯正電,是因為高能正電子,作為邊際電荷,具有顯著的邊際性電荷效應。

    根據核衰變,β射線的電子速度幾乎為光速,可設想,核內的邊際電子以光速震盪。

    質子有1個邊際電子,為高能正電子(e⁺)。中子有兩個邊際電子,為兩個高能電子(e⁺+e⁺)。

    根據光電效應原理,電子的高速運動,對附近的真空場有衝壓作用,加劇了真空場的波動,表現為電磁輻射或電磁波,有

    ½m₀v²=κhf......(9)

    方程(9)有正比平方效應:電子的切向速度稍有變化,激發電磁波的頻率(f)就很敏感。

    電子的正比平方效應,蘊含著一個重要機制:

    實體的運動,對真空場都有衝壓作用,既可改變場的輻射頻率,也可改變場的質量密度。

    本質上是實體所含的電子對場的衝壓效應,簡稱【場效應】。

    電子越快,場被激發的頻率越突顯,儀器的應激越明顯。電子越慢,儀器應激越不明顯。

    回到方程(2),質子作為複合粒子的震盪速度,很慢,對高能正電子的附加的震盪速度也會很慢,故原子核所激發的光譜頻率很低,甚至儀器的精細結構譜線幾乎反映不出來,除非外加電源。

    這就是原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分佈的基本原理,也是電磁波的發生機制。

    超高頻譜的電磁輻射,尤其是伽瑪線,來自準光速的自由離子對真空場的極速衝壓效應,具有單向直線輻射特徵。因為自由離子走測地線迴圈,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

    紫外頻譜的電磁輻射,主要是紫外線,來自較高頻的自由離子對真空場的高速衝壓效應,具有單向輻射特徵。因為自由離子走測地線迴圈,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

    可見光譜的電磁輻射,從紅光到紫光,來自原子內的約束電子對真空場的加速衝壓效應,具有各向輻射特徵。因為電子繞核的切向運動,會激發疊加性的放射狀的電磁波。

    無線電波的電磁輻射,從紅外到長波,來自原子內的約束電子對真空場的低速衝壓效應,具有各向輻射特徵。因為電子繞核的切向運動,也會激發疊加性的放射狀的電磁波。

    3. 探討引力波的發生機制

    上述表明,如果我們承認,電磁波來自電子的切向運動,對真空場的衝壓效應。

    那麼我們可以推想,引力波來自電子的自旋運動,所產生的南北極之磁偶極子,兩極之間在真空場中表現的負壓差,勢必會對真空場有翻卷的擾動作用,進而導致場的波動效應,表現為引力輻射行為,即基元引力波。

    m₀c²=hf₀......(10)

    而實體含有大量的電子電荷隨機分佈,這些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有同電相斥與異電相斥作用,大大削弱了基元引力波的疊加。

    這就是,萬有引力意義下的引力波頻率(f),遠遠小於基元引力波的頻率(f₀)的根本原因。

    ξm₁c²/r·m₂c²/r=Gm₁m₂/r²......(11)

    而且可以假設,實體內部的大量與電子自旋向心力導致的萬有引力場,對外空間的真空場的作用,同時也會受到真空引力場的反作用,

    實體的引力質量≡真空場的引力質量

    即:m=m"=ρ"V"......(12)

    其中,ρ"=m₀/(4π/3)(λ/2π)³......(13)

    方程(13),是真空場的場量子密度方程,其實就是真空介質的密度,方程(12)是萬有引力的引力波方程。

    4 電磁波與引力波之間的關係

    電磁波與引力波,都是電子行為的場效應。它們倆形影不離,互相在同一空間疊加在一起。

    可以認為,引力波是基底性的場物質,電磁波是藉助引力波載體所附加的電磁輻射。

    不能理解:當電子以光速做切向運動時,電磁波的頻率是基元引力波的一半。

    (完)

  • 3 # 小丑KOKER

    自動匹配環境,如果是黑洞中心的引力,那就直接變成黑洞來維持平衡無摩擦損失,72變,也是引力透鏡和極光的本質,

  • 4 # 暗物質原理

    其實人們對引力波有很深的誤會,稱為時空的“漣漪”,但不是“波浪”型的運動。引力波本身是“力”,大型天體合併產生出向四周擴散的強弱交替的“力”,有“波”的特性,卻不是“波”。引力波也是直線運動,在暗物質空間以光速傳遞。暗能量空間因為沒有物質性時間,也就沒有速度。

    空間無縫隙,不像水平面,可以產生波濤,巨浪,漣漪。在水中只能產生“暗流”。引力波和這是一個道理,它不是彎曲的,不會像波浪一樣運動。

    引力波在星系間傳遞,暗能量是介質,在星系內暗物質是介質,進入大氣層物質空間,氣體物質是介質。

    唯有暗物質可以直接作用“光”,暗物質的速度和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光”發生彎曲。引力波又是直線傳遞,所以引力波的傳遞和光的傳遞,之間沒有聯絡,引力波不會改變“光”的路徑。

    這張圖片是人為的想象圖,往往會誤導人。引力波“直線”向四周擴散,空間不會彎曲。暗物質運動能使時空彎曲 ,但那個彎曲和人們想象當中引力波的彎曲,完全是兩個概念。

  • 5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當光遇到引力波,是繼續直線前進還是會被引力波彎曲?

    引力波曾經是炙手可熱的話題,儘管這幾年隨著時間漸漸有些降溫,但依然能勾起大眾極大的興趣。前陣子就看到了引力波碰到光這個非常好玩的話題,一個是中子星合併,甚至是黑洞和原初大爆炸的資訊使者,另一個則是宇宙中難以逾越的速度-光,兩強相遇,誰會認慫?

    引力波是什麼?

    其實要了解引力波是什麼,必須先來了解下引力是怎麼產生的,直接說引力波的都是流氓,因為連引力都沒交代,哪來的引力波?

    1、以太時代

    曾經牛頓借用了亞里士多德“以太”的概念解決了引力在真空中傳播的問題,但在牛頓以後的數百年時間裡,這個以太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一直到1887年邁克爾遜-莫雷實驗證明了“以太”子虛烏有,這很有趣,因為牛頓無法解釋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傳遞媒介,赤裸裸的成了超距作用!幸虧牛頓已經已經去世150多年,否則讓他臉往哪裡擱呢?

    2、廣義相對論時代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將經典力學時代的科學家從以太的大坑裡拉了出來,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質量彎曲周圍時空的直接表現,就像一個球放在蹦床上,它周圍會出現一個凹面。

    這個解釋其實比牛頓的萬有引力更通俗易懂,因為大質量的坑比較大,小質量在這個大坑邊緣公轉時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才不會掉進坑裡。

    這很容易理解是因為我們在馬戲團表演時就看到過,只要車速足夠,就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緊貼在內壁而不會掉下來。

    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質量在時空中的表現,而彎曲的空間充當了引力的媒介,這個完美解釋解決了水星進動問題,也預言了1919年的日食觀測時的星光被太陽引力彎曲,愛丁頓爵士親自帶隊驗證了整個過程。

    3、引力波是什麼?

    引力波的定義是時空的漣漪,那麼是哪些方式會引起時空的漣漪呢?有兩類,一類是質量的運動,另一類是質量的改變,兩種方式都可以發生彎曲空間的波動。

    天體運動對周圍時空的波動,與天體的質量與運動速度有關係

    另一類則是雙中子星或者黑洞的碰撞合併,超大質量的運動以及合併都會對周圍的時空產生極大的波動,當然還有更遙遠的宇宙大爆炸也能會產生引力波,我們將那種引力波稱為原初引力波。

    LIGO如何探測引力波?

    光遇到引力波的運動方式其實就是我們探測引力波的原理,下面先來了解下LIGO是怎麼樣來探測引力波的。

    其實LIGO的引力波探測器原理與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光干涉儀非常相似,LIGO的探測原理是將一束頻率穩定的單色鐳射用分光鏡分為兩束,嚴格調整兩束光的反射距離,精確到兩束光重新匯聚到分光鏡上時,是相抵消的,在檢測訊號的光電管這邊輸出是平直的訊號,當引力波掃過這束鐳射時,由於引力波是時空彎曲的漣漪,因此兩束光的光程會發生變化,最終匯聚到分光鏡上時原本相消的條件被破壞,光電管檢測到訊號,那麼可以根據相消的程度得到引力波的相關資訊

    兩束光相消的與增強的原理,強度相同,相位相反是會相消的,這是引力波天文臺探測最基本的原理。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等下我們說明為什麼相位會發生變化。

    上圖是2015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測到的雙黑洞合併引力波形,a是LIGO在華盛頓漢福德檢測到的波形,b是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檢測到的波形,兩者振幅一致性非常高,這表示絕不是干擾。

    對引力波訊號的分析出兩個天體的合併過程,當合併成一個後,振幅消失,時空趨向於平靜。

    下面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兩束光相位完全相反可以相消的光為什麼相位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當引力波掃過兩束光時由於引力波到達的時間不一樣(光速),因此兩束光走過的距離會發生輕微的變化,也就這束光波長會被拉長或者壓縮,最終疊加後的波形無法徹底消除,在光電探測器上留下了訊號。

    光遇到引力波會怎麼樣?

    首先我們要理解一點,光在時空走的路徑是最短的,無論時空如何,它走的永遠都是最短的那條路徑,那有很多朋友會有疑問了,既然光走的是最短路徑,它為什麼在太陽附近繞了彎路?

    其實各位都理解錯了,在彎曲的時空中光依然走的是最短路線,就像地球上兩點之間你所謂的直線就是彎曲的,因為地球本身是一個曲面。所以當光碰到能彎曲時空的引力波時光的表現猶如一個服服帖帖的小弟,時空怎麼彎曲它就怎麼走,波浪形的時空它就會走出波浪形的路徑,但請注意,這依然是最短路徑。

    如果不太容易理解,你可以把這個GIF圖上的花紋想象成光線即可。或者理解成大浪中風雨飄渺的小船一樣。

  • 6 # 酋知魚

    引力就是時空的彎曲,那麼引力波就是“時空彎曲的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時空的彎曲像水波一樣在宇宙空間裡擴散。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引力波掠過你的身邊,你和你所處的空間都會出現“變長又變短”的現象。

    所以很明顯,當光遇到引力波的時候,雖然以光的視角來看它還是在沿著直線前進,但事實上它卻在偏離方向。

    不過要知道的是,引力波是極其弱小的變化,在人類首次測得引力波的時候,它將4000米長的距離縮小了一個質子千分之一的長度,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1米,所以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光線傳播幾乎不會受到引力波的影響,只是理論上會

  • 7 # 心繫宇宙天地寬

    回答有點簡單,實際很複雜,若有疏漏還請諒解。

    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引力或稱重力,是時空曲率所產生的一種現象,當物質在時空中運動時,附近的曲率就會隨之改變,質量越大,這種現象就越明顯。大質量物體運動時所產生的曲率變化會以光速像波一樣向外傳播,這一傳播現象就是引力波,常常被描述為時空的漣漪。

    如其它波一樣,引力波也有諸如振幅、頻率、波長、速度以及衍射、偏振等特徵屬性,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波以光速c傳播。

    “靜止”的大質量物質可以產生愛因斯坦透鏡,而高速運動的大質量物質組成的一個系統只要在運動時輪廓變化了,就能夠生成引力波。比如一個旋轉的啞鈴,啞鈴的兩端就像兩個天體互相公轉,它就會產生引力波,如果啞鈴的兩端質量極高,就可以看做是一箇中子星或黑洞雙星系統。非對稱系統的質量越高,運動速度越高,其輻射的引力波就會越強。

    當引力波透過遠處的觀測者時,觀測者會發現時空被彎曲了,包括光的傳播也發生了偏折,光本來是沿最短路徑傳播的,在平坦的時空中,就是直線,但在經過大質量物體的重力場或時空震動產生的引力波影響下,光的傳播路徑會發生偏折,或者頻率發生改變。

    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就是利用這個原理,透過邁克爾遜干涉儀,應用鐳射光束來測量兩條相垂直的干涉臂的長度差變化,用最直接的辦法來探測引力波的。

  • 8 # 想法捕手

    如果你足夠敏銳,答案是肯定的,你會看見光線的變化。不然鐳射干涉引力波探測器LIGO也探測不到引力波了,引力波能讓光發生彎曲,或者說運動狀態的變化,正是LIGO的基本原理。

    為了讓大家能深刻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瞭解下LIGO是如何具體工作的?引力波的基本概念是什麼?引力與引力波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LIGO的具體工作原理

    LIGO是由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兩套干涉儀組成,兩地相距約3000米。兩臺探測器主要都是由兩根4000米長的垂直真空管組成,各佔地4平方公里,當年綜合造價超過了10億美元,可謂人類最高靈敏度的探測儀器。

    具體靈敏度能達到多少呢?

    形象點比喻,相當於在地球周長1000億倍的距離的範圍內,測量出比人頭髮絲直徑還要小的細微變化。所以說,僅LIGO的裝置就是一項跨世紀的科技成果,而其原理就是利用了引力波對光的細微變化。

    干涉儀的真空管相互垂直,裡面有一條同頻率鐳射。當引力波經過時,由於引起時空的變形,固定長度的真空管空間如果被拉長,鐳射走的路就會變長;如果其空間被壓縮,鐳射走的路程自然就會變短。

    因為鐳射真空管相互垂直,所以引力波不管從哪個方向來,兩束鐳射必定產生一長一短的光程差。這個光程差,就相當於引力波對光線造成的形變,但本質當然還是時空扭曲。

    這微弱的一個光程差,就會使兩束相干鐳射在光電記錄儀上出現明顯的波動。補充一點:雖然LIGO一個真空管只有4000米,但光束還會在真空管裡,來回反射400次,實際上就是變相延展了光的路程,以提高敏感度。

    據說,2015年9月14日LIGO測得的引力波訊號只讓真空管空間變形了一個質子直徑千分之一的大小。

    這樣敏銳的捕捉力,不得不令人歎服!當然也正因為LIGO是如此敏感,周圍的一切風吹草動也會引起它誤判,所以LIGO必須有2套以上,才有意義,而且是越多越好(但成本問題所以只有兩套,據說已在建第三套),而且每一次探測必須是兩套以上同時顯示出相同資料,才算為一次有效記錄。

    以上的LIGO探測實驗事實,其實足以印證引力波對光的影響,但如何你想從整體概念上在來理解的話,不妨看看下面關於引力與引力波關係的簡單描述。

    什麼是波?為何叫引力波?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波的概念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來自水波。往平靜的水面上扔一塊石頭,水面被激起很多的漣漪,這就是水波。

    而你想沒想過,水裡可以產生波,只是站在水面外才能看見的現象。生活在水裡的魚能感受得到水波的存在嗎??

    從未離開過水的魚,可能連水的存在都意識不到。那麼水波對於魚來說,就更難察覺了,水波經過魚時,魚不過是跟隨水一起波動罷了。這就像你坐在一輛平穩行駛的車上,只要你不看車窗外的風景,你意識不到你在運動一樣。

    掀起時空“漣漪”的引力波和水波性質差不多,當然你不要把水波僅僅理解成水面的波動。水面的波動你記憶深刻是因為你能直觀地看見,而在水裡,你反而看不見。

    水波,怎麼產生的?任何在水裡的加速運動都能產生水波,扔石頭如此,在水裡加速運動的魚兒如此。

    同理,任何物體在空間中的加速運動,都會產生引力波。

    所以當你百無聊賴地揮舞左勾拳、右勾拳時,你就在製造引力波,只是你產生的引力波弱爆了而已。

    “引力”與“引力波”一字之差的區別是什麼?

    愛因斯坦對於引力的解釋,大家都清楚了,就是時空的形變、扭曲,怎麼說都行。有星球的時空總是彎的,不是直的。

    引力是物質宇宙的一種宏觀效果,而當引力產生變化時就產生了引力波。

    簡單比喻一下,你把一個鐵球放在一個床墊上壓出一個坑,這個坑就代表這個鐵球附近的引力。如果你再大力地拍一下這個球,床墊就會在那一剎那產生一個上下形變的波動,這就代表引力波。

    所以引力的本質就是空間發生扭曲,但它一般是固定的,而引力波本質也是空間發生扭曲,但這個扭曲是不固定。

    總結

    其實簡單理解,既然引力都能使得光扭曲了,引力波當然也不在話下。

    而對於引力波,只要你把空間,也像水一樣,當成一種物質,其實就很好理解了。當空間產生忽大忽小不固定的扭曲或變形,它就形成了引力波。

    空間這個物質,和其它我們日常接觸的物質,直觀感知上的不同就是,它不被物體的體積所擠壓,只被物體的質量所擠壓。另外,我們一直生活在其中,所以就難免“只緣身在此山中” 。

  • 9 # 星輝650

    引力波,是依照引力公式F=GMm/(R^2)中R的週期變化而產生的F的大小的波動,既然引力F大小有變,光遇到大小不同的引力作用自然路徑也會有變化,

    但一般引力波的波紋是有個″水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見過最不要臉的女人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