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讀書A

    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譯文調和大的怨結,必然還有餘留的怨恨,怎能稱得上是妥善地解決呢?因此聖人儲存借據的存根,卻不向人索取償還。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據的人那樣寬容不索取,無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取。自然的法則是不分親疏的,常常伴隨著有德行的人。解析這一章老子依然就統治階級和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展開論述。矛盾的結果必然是積怨很深,怨尤何而激起呢?老子在這裡沒有明說,但根據前面章節的內容我們知道,統治階級對人民的盤剝是矛盾產生的根源,這種矛盾屬於經濟範疇。我們聯絡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春秋末期統治階級窮奢極欲而且好大喜功,他們不惜犧牲人民群眾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為此國家財政常常出現虧空的現象,這種入不敷出的局面該如何妥善解決?原有的稅收已不能滿足統治階級的貪婪慾望,而統治階級是不會委屈自己的,於是五花八門的橫徵暴斂手段便相繼出爐了。在當時,統治階級除了讓人民承擔沉重的徭役之外,還強迫人民服兵役。我們知道統治階級的特點是好大喜功,為了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而窮兵黷武,人民不但缺衣少食,而且還要忍受妻離子散、戰死沙場的悲痛。對統治階級而言,這還不夠,他們還會向人民收取大量臨時強加的賦稅,使人民深受其苦、不堪重負。因此,交不起賦稅的勞苦大眾成了統治階級的債戶,而統治階級坐享其成反倒成了最大的債主。統治階級和勞苦大眾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怨聲四起。統治階級面對這種不利於自己的情況,自得“和大怨”。什麼是“和大怨”?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統治階級和人民的“大怨”,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採取的調和與人民之間矛盾的措施就是“和大怨”。“和大怨”的結果會怎樣呢?在老子看來並不樂觀,老子稱其為“必有餘怨”,為什麼會“必有餘怨”呢?因為統治階級和人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要想消除“餘怨”,統治階級必須拋棄自身貪婪的慾望,從浮華和虛無的追求中解脫出來,不要再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而不惜犧牲人民的利益;除此之外,統治階級無論從主觀上做出怎樣的努力,都不可能消除人們心中的“餘恨”。所以老子稱之為“必有餘怨”。“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老子再一次拿聖人的行為作參照,指出了“有德”和“無德”的分別。老子說“有德”的統治者依據契約的合同收租,而“無德”的統治者則根據田畝的數量任意地收取地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指出了天道對任何事物都無親無疏,但它喜歡站在善良的人一邊。從另一角度來看,此話是指苛刻的統治者會受到天道的譴責和懲罰,這就為“無德”的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 2 # 一樹天東

    聖人,帝王、國君、治國者;

    契,書契、契約,左為輔為擔負,右為主為貴,左契為負債者,右契為債權人,很多人把這點搞反了;

    徹,破壞、撕毀。

    解讀:所以治國者要做負債者而不是討債者(其義就說告誡當政者,接受百姓的供養是一種債務,對百姓做事是償債,而不能當自已是討債的,理應接受百姓供養)。有德的治國者,遵守契約(為百盡力做事),無德的,譭棄契約(不盡力為百姓做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多熊孩子有時候氣的我想打他,有時候懂事的小感動,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