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山行不行
-
2 # 滄海人間引體向上標準是如何定義的,運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引體向上,簡稱引體,是訓煉和提高背闊肌、肱二頭肌,及肩部的肌肉群的自重訓練,也是街頭健身的一個基本訓練動作。引體向上,是手臂抓握力、上肢力量、背部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美與力量的綜合體現;引體向上的標準和作用,在於身體藉助肩臂等力量使身體整體上移,並使頭部過單槓,稍作停留,再回落,重複訓練。正握引體向上的基本動作及過程:兩手寬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單槓,握距要略寬於肩,身體懸空;吸氣,依靠背闊肌的收縮力量,並借臂力將身體往上拉起,頭部過單槓,使背闊肌徹底收縮;稍停留,呼氣,徐徐回落。相對於正握引體向上訓練背闊肌和大圓肌等部位,反握引體向上(掌心向後)是針對肱二頭肌和臂部肌肉及力量的訓練。標準的引體向上訓練動作,能更好起到訓練效果;只是對於初練者,可透過借力訓練,半程訓練等不同訓練方式,循序漸進提高訓練能力和效果。引體向上訓練,應根據身體情況和訓練目的,每週訓練二到四次,每次四到六組,每組訓練到接近力竭或力竭,但是儘量減少力竭訓練,過多的力竭訓練很容易拉傷肩背。經常引體向上訓練,可以藉助健身手套和護腕訓練;如果拉傷肩背,應及時休息或調整,待完全恢復再訓練。
-
3 # 御行健身
引體向上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動作。愛它,是因為能夠相對比較標準且連續完成多次引體向上的健身者,身體素質和體能基本可以肯定優於普通同齡人,可以算是出類拔萃。恨它,是因為它真的蠻難練的,而且動作過程中幾乎沒有偷懶的好辦法。在瑜伽中常將倒立稱為偉大的動作,那麼引體向上在自重訓練中也可以算得上是偉大的動作了。事實上,由於引體向上在動作過程中需要背闊肌為主的肌群,以及上肢肌肉等眾多肌群參與發力,對於發展背部肌群的力量和耐力而言,都是公認的最好的訓練方式之一。
標準的引體向上怎麼做?引體向上時雙手有許多握法,這裡以“正握引體向上”來說明:
(1)雙手正握,握距約為肩寬的1.5倍,身體自然下垂,雙膝可以自然伸直,也可以彎曲(小腿向後交錯)。
(2)然後背闊肌等肌群發力,屈付將胸部拉向握杆,上拉至少下巴應超越杆位。
(3)有控制地(不要完全放鬆式地落下身體)下落,回到初始懸垂姿勢。
正握引體向上可以訓練到背闊肌、菱形肌、斜方肌下束、大圓肌、二頭和肱橈肌等。在做常規的引體向上時,應保持身體的穩定,不應晃動、蹬腿、扭動等,或依靠慣性助力完成動作。
還有哪些握法?除了正握法,還有:
(1)窄距正握引體,雙手正握,握距與肩等寬。
(2)寬距正握引體,雙手正握,握距約為肩寬的2倍。
(3)反握引體,雙手反握,握距約為肩寬的1.5倍。
(4)窄距反握引體,雙手反握,距離與肩同寬。
(5)正反握引體,一手正握、一手反握,握距約為肩寬的1.5倍。
(6)直握引體,直握把手(就是雙腕相對握住把手),握距與肩同寬。
不同的握法會影響到肌群的發力,比如相對於正握引體來說,反握引體時,肱二頭肌會更多的參與發力。
引體向上時應注意哪些問題?(1)核心收緊,繃緊臀部。如果核心肌群和臀部鬆鬆垮垮,想在動作過程中穩定中身體幾乎不可能。儘管你是用背部和上肢的力量在拉起身體,但下半身是一體的,也在為這個動作的完成做出貢獻。有人說,我上拉都感覺困難,哪還有閒心關心核心和臀部,但你必須試著收緊這兩部分,至少思想意識上如此。透過反覆訓練,慢慢做到引體時自然收緊。
(2)一定要拉到位。不要求動作的次數,先做到每個動作儘可能地標準,也就是動作質量優先。力求每次上拉,都至少下巴超過杆位。有人問,最後幾個超不過怎麼辦?那就每組少拉幾個。如果有可能,還可以拉得更高一些,比如雙肩或胸部碰到杆身。
(3)拉至最高點時停頓一下,比如保持2至3秒(如果你能做到話),這做的好處是能令背肌充分收縮,儘可能地更深度地刺激到背闊肌,同時防止放鬆式地自由落地。
(4)將注意力放到發力的背闊肌上,就是想象背闊肌的有力收縮,帶動了身體的自然上拉,而不是在靠雙臂力量拉起身體。新手初練時,往往主要依靠肱二頭的力量做引體向上,而且也根本不去注意背闊肌的發力,結果手臂很酸,背闊肌沒練到。當然,肌肉發力感的尋找也是需要時間來慢慢訓練的,並不是第一天做就能找到的。
(5)注意呼吸配合。一般做力量訓練時,我們遵循“發力時呼氣、放下時吸氣”的原則,但在引體向上時,可以“上拉時呼氣、放下時吸氣”(上呼下吸),也可以“上拉時吸氣、放下時呼氣”(上吸下呼)。一般建議採用常規的“上呼下吸”的辦法,有利於力量的控制和身體的穩定。但如果你的肩臂力量足夠強,採用“上吸下呼”的辦法,可能會感覺動作更輕鬆。
普通成年人如何練習引體向上?如果一個平時不運動的人,別說引體向上,讓他懸垂一會兒可能都困難。所以,成年人練習引體向上要注意循序漸進,這裡有幾個辦法簡單講一下:
(1)超重要肥胖人士,應先減肥,再逐步過渡到練習引體向上。背闊肌等發力肌群弱,體重又大,直接做引體向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腳下墊物。剛開始連一個引體向上也無法拉起時,可以在腳下墊上凳子等高物,站在上面來做引體向上。注意,此時仍應以背闊肌等肌群為主發力(至少意識上是如此),帶動身體向上,腿部力量只是輔助。
(3)彈力輔助帶。同樣當力量不夠無法較好地完成引體向上時,可以踩在彈力輔助帶上進行進行引體向上的練習。透過調整彈力帶的鬆緊程度,或過更換不同粗細的彈力帶,來借力完成練習。這個辦法比腳下墊物更為靈活和有效。
總參於2006年11月頒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體能標準》中規定引體向上12個及格、16個優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規定是,高三男生引體向上9次及格,大三和大四男生引體向上11次及格。俯臥撐有人能吹自己隨便做,引體向上你能做幾個?
-
4 # 大囚自重健身
引體向上英文名“pull up”,直譯“拉上去”,也就是說,只要身體被拉上去了就是引體向上!但動作標準的定義,在各個運動專案中存在很多不同之處。
接下來介紹三個主流運動體系健美訓練、Crossfit運動、自重健身在訓練引體向上的幾個不同點,它們都是各自認為的標準引體向上:
1.動作幅度
健美運動員為了持續刺激訓練肌群,動作常常採取部分幅度,既不伸直手臂,也不下巴過槓。而自重健身和crossfit則要求雙臂伸直到下巴過槓全幅度才是高質量的引體向上。
2.慣性借力
crossfit為了更快完成更多引體向上,動作採取慣性主導的蝶式引體。而健美和自重健身則主張不依靠慣性,完成肌肉力量主導的引體向上。
3.雙腿姿態
這方面三個運動都不相同,健美運動員為了刺激背部雙腿交疊向後彎曲;crossfit蝶式引體追求競技雙腿隨慣性擺動;自重健身追求全面力量體能要求始終雙腿伸直併攏。
那問題來了,你認為這三個哪個是標準的引體向上呢?
-
5 # Fit健身健美
首先引體向上的標準是怎樣的?
一個完整的引體向上是透過手和背部肌群的配合來做的,做的時候控制背部肩胛骨的收縮,感受背闊肌的拉伸和擠壓感
很多時候有些人做的時候會犯一些錯誤,我透過圖片給你們解釋
這個的錯誤在背部肌群沒有收緊,而且發力的時候全是用手臂在發力。
這個透過慣性在接力背部沒有發力。
這個主要是下降速度太快,這樣可能會導致肌肉的拉傷,也對背部肌肉沒有達到鍛鍊效果
這個主要是左右手發力不均勻,這樣會導致背部肌肉的大小不一樣。
如果有這樣的錯誤儘量改過來別再犯這種錯誤~
-
6 # 武術功夫健身
引體向上是對相對力量的最終考驗 - 對身體健康和男子氣概(或女性)氣概的永恆評估。毫無疑問,軍隊的所有分支機構和大多數執法機構都有新招聘的上調標準。然而,提高拉動效能是許多受訓者難以解決的難題。這麼簡單的運動怎麼會這麼令人費解呢?它只需要將下巴從下垂處拉下來,而不需要擺動下半身。那裡沒有火箭科學。問題不在於人們沒有專業知識來改善它。這是因為人們無法正確地將訓練片放在一起。以下是有關如何解決上拉謎題的五個提示。
1.練習頂尖位置等軸測圖
找到並保持一個堅固的下巴 - 杆頂部位置教導身體完成強壯。它說,“這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將填補從底部到這裡的空白。”頂部位置等軸測圖還訓練了建立強大引體向上所需的握力和拉力。做它們的時間,無論是體重還是加重背心或蘸帶的額外阻力。執行體重保持30秒至1分鐘。對於較重的加權組,請保持15秒。
2.瞭解空心體位
空心體位是體操基礎。它可以建立並保持全身張力,促進固體拉力。在適當的中空位置,肚臍被拉向脊柱,腿被僵硬地鎖定。練習時,將面朝上放在地上,然後從掛在拉桿上的死角上試一試。在所有上拉代表期間保持空心體位置。
3.增加頻率
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技能透過練習來提高。誰會想到這個?購買一個上拉桿,將其設定在門口並承諾每天做引體向上,直到達到目標(例如,15個乾淨,連續的體重引體向上)。然而,關鍵是避免完全耗盡,這會降低正常形式並加強不良習慣。
4.採用總量方法
計劃每天達到一定數量的銷售代表 - 20到30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 一次做兩到三個代表。如果你還不能進行上拉,那麼每天都要進行頂尖位置測量計算,並增加每週保持最高位置的時間,直到你可以做完全上拉。然後逐漸增加每週的引體向上量。大約一個月後,用最大代表來測試自己,判斷你的進度。
5.練習偏心引體向上
緩慢而反向地做一些事情有助於身體填補空白並解決難題 - 特別是那些有困難時間拉到酒吧的人。只訓練拉伸的偏心或降低階段一個月左右,有助於在建立巨大力量的同時形成堅固的圖案。透過儘可能慢地降低它們以良好的形式進行三到六次重複。這是一次學習練習,因此避免疲憊是很重要的。大腦和身體在疲倦時都很難學習。
-
7 #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引體向上主要是鍛鍊背闊肌和肱二頭肌,對肩胛骨周圍許多小肌肉群以及小臂肌群也有一定的訓練效果。認真練習此動作,可以使人擁有倒三角形的健美體型,在攀巖、划船等休閒運動專案中表現得更出色。
引體向上鍛鍊背部,增加背部的寬度。引體向上還可以拉伸脊柱,使脊柱盡力伸展,促進脊柱骨的增生。
不同握距的正握引體向上能發展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斜方肌、肱二頭肌、背闊肌,但是側重點不同。寬握引體向上重點刺激背闊肌中、上部;中握引體向上重點刺激斜方肌;窄握引體向上重點刺激背闊肌上部、大圓肌。正握頸後引體向上重點刺激背闊肌中、上部、大圓肌、小圓肌、菱形肌、背部深層肌肉。借力引體向上可以鍛鍊到全身。
如果你足夠努力,這個資料包絕對能讓你從小白變身“大牛”!快來領取資料包吧!
回覆列表
引體向上雖然簡單,但是能標準完成的人,其實真不多。
介紹一下幾個要點,幫助大家訓練;
1.身體的穩定是最重要的
上圖的示範,就是慣性犯了錯
身體上提的過程中,示範者的腰部和腿部都有明顯的屈伸動作
這是利用下肢借力完成的引體向上
明顯達不到訓練效果
2.肘關節方向不對
這個錯誤非常隱蔽,很多人一輩子引體向上都是這樣做的
因此,背部肌肉根本練不出太大體積
他的錯誤在於,肘關節的指向是向前的
正確的動作是下圖這樣
在上拉的過程中,肘關節有一個明顯的向下且向後的趨勢
這樣才是背部在發力而不是胳膊
3.動作做不完整
這個錯誤動作,越是重視單組個數的訓練者越是容易犯
在這種不完整的動作下,完成20次引體向上,實際鍛鍊效果不超過規範動作的50%
正確的情況下,動作後半程必須身體幾乎完全下沉,肘關節幾乎伸直的情況下,才算可以計為1次
4.肘關節超伸
這個動作不能算作是錯誤
但是對關節健康不利
因為在身體全部沉底,且伴隨搖晃的情況下
相當於全部體重都負擔在肘關節上
這個部位本身就是健身中的脆弱位置
長期這樣做,加上體重偏高的人,很容易造成勞損
-----------------------
杜絕這四個問題,你的引體向上起碼標準程度可以打90分以上
希望有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