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魂裁手

    子女隨父親姓氏,我認為並不是約定俗成,而是歷史發展下的必然趨勢。在我們還是母系社會得時候,我們還是隻知母親不知父親的時候,類似現在猴子的生活狀態。這樣的主要原因,當時還沒有出現勞動,人們主要生存方式還是依賴於採摘水果。

    後來,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來臨,打破了人們靠採摘生存的方式,學會了有目的性的勞作,學會了種植和打獵。因為打獵和勞作都需要力量,此時此刻不知不覺的,我們開始走進了父系時代,因為男人有更強大的力量,滿足了自供自足的生存方式。而且人們開始了部落生活,再也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學會了抱團共生的對抗自然的生活。

    最初,姓氏還是比較少的,主要姓氏只有黃帝,炎帝,蚩尤等等幾個姓氏,然後到姬姓開始,封地為姓,以我家為例。我們家譜記載,我家先祖姬仲山甫被周公封分樊地,從此我家先祖開始叫樊仲山甫我們就一直以樊為姓。

    所以姓氏隨父姓不是約定俗成而是歷史必然性,中國從分封到封建社會,男性都處在主導地位,女性更多的扮演的附屬品的存在。當然隨著時代發展,現在已經是男女平等的,姓氏都是可以商量甚至還有父親母親姓氏合併的姓氏。

  • 2 # 歷史鑑春秋

    名字是一個人融入社會的標籤和符號,對個人來說也是很重要;子女隨父姓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做法,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姓名的出現源於原始社會,因為女性承擔著生育繁衍的任務,所以母系社會是以女性為主的社會,所生子女都是隨母姓,如有女字邊的“姬姓、姚姓”等;後來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男性成了部落首領和家庭的主宰,其子女自然就隨父姓。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中,男性都是皇權的繼承者和掌握者,儒家傳統道德中的君臣父子觀念根深蒂固 ,子隨父姓的傳統更加鞏固,由此一脈相承到如今的社會。

    傳統文化既要傳承也要發展,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婚姻法裡也已明文規定孩子的姓可以在父母間自主選擇,所以現在的孩子既可以姓父姓,也可以隨母親的姓。

  • 3 # 哈嘍柒七

    其實中國自從有了人類以來,還是有一段時間,中國家庭的孩子是跟著母親姓的,這段時間距離現在我們生活的年代來講已經非常久遠了,就是在中國的舊石器時代那個時代的所有家庭的孩子都是跟著母親姓的,而自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之後,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之後,所有的家庭的孩子都跟著父親姓了,於是那個時候男子在社會上的地位也變得比女子要高很多。

  • 4 # 鬥轉方星移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姓氏的來歷。

    人類是從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的,在母系社會時期女性在部落有主導地位,中國一直有著母系社會時期的上古八大姓一說,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隨著社會的發展,部落逐漸壯大並分散,新分出來的小部落依然延續原部落的姓,部落與部落之間為了區分不同和輩分,紛紛給自己的部落起了新的代號,以此辨別身份,這個代號可能是山水,可能是植物動物,也可能是地名,這個代號被叫做氏。當中國發展到階級社會時期,有功勞的部族或者統治者的子孫會被分封,他們為了顯示功勞,紛紛用分封地的地名為氏,但依然沿用原來從母系社會傳下來的姓。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周朝的統治者是姬姓,這個月部落的先人遷徙到了周原,所以自稱周;戰國時期的趙國,國君是嬴姓後代,因趙的先人造父護送周王有功,被周王分封趙城,於是造父一族以趙為氏,但依然是嬴姓;後來的秦國,其實祖先是來自趙氏,當時造父的一個侄孫(趙氏的後代)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分封到了秦地,所以這一分支就以秦為氏,依然用嬴姓。所以為什麼秦始皇被稱作嬴政、趙政或者秦政。

    這樣我們就瞭解到了姓與氏的區別,當然,現代人們認為姓與氏是一樣的,可以叫做姓,也可以叫做姓氏。

    自中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男性成了部落和家庭的主導,他們的子孫後代自然也跟著父親的姓氏了。

    當然,現在社會男女平等,子女的姓可以隨母親也可以隨父親,法律是不限制的,只是傳統的原因,隨父姓依然佔多數。

  • 5 # 豐年踏歌行

    子女隨父姓是經過一定的發展出來的,古人的姓起初並不隨父姓。

    中國最早的姓起源於部落圖騰,每一個部落都會以某一種崇拜物作為本部落的神物與標誌,以此區分與其它部落。如有的部落以鳥為圖騰,有的以蛇為圖騰,也有以野獸為圖騰的,這些圖騰後來就演變成了現今的姓。

    部落的公用名明確了某人屬於哪個部落,但是為區分血緣關係,每個部落聯盟下的母系氏族明確姓氏變得十分必要。姓氏起初是從母姓,中國遠古是個母系社會,氏族群居實行一妻多夫制,生下來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便是遠古先民從母姓且多數姓名從女旁的原因。

    據研究,先秦古姓不過五十個左右,隨著歷史的發展,姓氏已分化成上萬個,具體可見《中國姓氏大辭典》,它一共收錄了23813個姓氏。

    這樣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從姓中分化出了眾多的氏。

    現代人的觀念裡,姓與氏相同,並無區別。但是古時姓與氏卻是有嚴格區分的,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又有高低貴賤之分,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而且同氏不同姓者可通婚,同姓者不可通婚,概因同姓意味著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如通婚便會亂了血緣關係。

    遠古時候,姓與氏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簡單的說,姓是大宗族的族名,氏是大宗族分出去的支系的族名。

    隨著人口的繁衍,氏族越發壯大,而且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男子在社會活動中的地位得到上升,母系社會過渡到了父族社會。如此一來,由姓分化出的氏,成為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宗族的族名。

    作為群體的公用名,姓的數量起初並沒有很多。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沒有都隨母姓,十一人隨了母姓,另有十四人為十二姓,也就是說衍生出了新的十二個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jí)儇(xuān)、依。黃帝以姬水成,故黃帝為姬,其二子青陽與蒼林氏跟著黃帝姓,也皆為姬姓。

    西周是氏大量發展的時期,周天子也為姬姓,據傳是黃帝后人,周代被分封的諸侯與天子同為姬姓,只他們封國的名號魯、晉、鄭、吳等又成為了自己和後代子嗣的氏。

    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通婚,氏則表明家庭出身和社會地位。姓因生而定,代代相傳不變,氏因家族而定是可變的。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貴族有姓有氏,而平民是無姓氏的。

    姓氏的區別由宗法制度維持,直到戰國社會動盪禮樂崩壞,宗法制度才沒能維持下去,至此姓氏的區別有些模糊。

    秦始皇大一統中國後,實行了郡縣制,地緣的階級的政治取代了氏族血緣,自此姓與氏的區別再沒有任何意義。漢代後,姓即是氏,氏即是姓,兩者互相混叫起來。我們現在的姓氏制度確立於秦漢,子承父系,一人一姓。

    總之,現今的子隨父姓是發展而來的,如果孩子生在遠古,可能會有一個部落的公用名,比如軒轅等,或者跟著母親姓;如果生在西周等氏族已經發展起來的時代,你不止會有一個遠古的姓,還會有一個氏;若生在秦代以後,姓氏已沒有區別,想來子隨父姓的風俗已定型了。

    參考文獻

    《晉語四*文公》

    《姓名與中國文化》

    《說文解字》

    《中國人姓名的奧秘》

  • 6 # 付久佳

    在母系氏族的時候應該是隨母姓,再說了女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痛苦大生命危險又大隨母姓有什麼不可以呢?

    再後來隨著生產力出現,男耕女織的生活開始出現,男人的地位逐漸上升,在家裡主導一切有了男尊女卑的現象,後來就有了子隨父姓。

    在現代男女平等了跟誰的姓都無所謂了。

  • 7 # 孤罔炎史

    如果嚴格按題目所說,子女隨父的不是姓,而是氏,只是後世混淆了而已。人類社會早期都是母系氏族,孩子只知道媽媽是誰而不知道爸爸是誰,這和早期採摘比狩獵更容易保障群體飲食有關。姓者,女生,也就是說,姓是區分誰生的,當然隨母姓了。

    後來隨著生產力發展男性地位提高後,為了在姓的基礎上搞出分別,才逐漸有了氏的說法。比如趙高就是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因生於趙都邯鄲,故又稱趙政)的親戚,他姓贏,趙氏,但後世記住的是他的氏,由此可以看出,秦朝還是重姓的,也就是隨母。

    從漢朝開始人們才普遍稱氏,所以劉家後代稱為劉氏子孫而不是劉姓子孫,劉姓是後世的說法(《史記.呂后本紀——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往後慢慢才姓氏混為一談,也大概可以算是隨了父“姓”了吧。

  • 8 # 洪祖強

    子女隨父還是隨母姓,不少網友談古論今,引經據典,讓我這個提問者茅塞頓開,謝謝了。在此,我就當下現實生活中孩子隨姓的幾種情形概括一下。當下孩子隨姓與男女結婚嫁娶有關,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如果是男娶媳婦,女嫁丈夫,這種情形的婚姻男方要出聘禮給女方,且男方要負責婚禮的其他支出,出生的孩子隨父姓毫無爭議。二,中性的婚姻關係子女既隨父姓又隨母姓,即婚前男女雙方協商好,男方兩頭跑,女方不向男方要聘金,舉辦婚禮的費用各自負責,孩子生下後按約定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三,"倒插門"婚姻,說直白點就是男嫁女娶,男方到女方家過日子做人,結婚所有費用由女方負責,生下來的孩子隨母親姓。綜上所述,孩子隨誰姓與經濟有關,即誰出聘金、負責婚禮費用及準備婚房,出生的孩子就跟誰姓,雙方各自負擔結婚費用的,孩子出生後按約定既隨父姓也隨母姓。

  • 9 # a明日危機

    為啥子女跟著父親姓。人者見仁,智者見智!分析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這是因為人類社會是從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的,在父系社會中,後代自然就隨父親姓。姓氏也劃分出了這個小孩的身份,其實說是跟著父親姓,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嚴格地說應該是跟著父親這個家族姓。在傳統的觀念中,一個小孩姓什麼就代表他是哪家的人,有著繼承這個家財產的權利。

    (2)也是有一種責任,孩子隨父親姓,作為父親就得負責,女性可以100%的保證孩子是自己的,但是男性卻不是。這樣孩子就有了歸屬感,男性就會心甘情願地投資這個孩子,中間有著一絲標示主權的意味。在動物世界裡,也有這種,你看,在獅群裡面,雄獅會咬死不是自己的崽子,只留下自己的後代,就是一種表示主權的態度。

    (3)也有男女不平等的觀念,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在家裡是不繼承財產的,嫁人後也只是跟著丈夫生活,整個的家庭資產是由男方提供的,子女繼承的是父親的財產,隨父親姓毫無疑問。但是現在社會出現了不同,就是女性越來越獨立了,也有自己家庭財產的繼承權,特別是很多獨生子女更是如此,所以在現代社會,兩個孩子一個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的情況也很多。

  • 10 # 凡塵了事

    有好多女性可能會感到不公平,明明是自己辛苦10個月孕育生下的孩子,為什麼在取名字時要跟著丈夫姓呢,這到底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還是約定俗成的?

    眾所周知,男女結婚生子後給寶寶取名字時多半會跟隨父親姓,上千年來我國一直有這樣的傳統。好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但卻從來沒有深究。其實在原始社會前期,出生的孩子並不跟隨父親姓,反而會跟隨母親,因為那時候的社會以女性為主導,人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因此,在出生後自然會和母親一起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主要負責的採集等勞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男性負責的打獵等活動則能為部落居民的生存提供大量的能量,同時男性在力量上天生就比女性要強大,所以,原始社會就由以女性為主導慢慢過渡成父系社會。在婚姻制度形成後,就有了男女結婚時女方嫁到男方家的習俗,也是從那時起出生的孩子就開始跟隨父親姓。

    中國古代社會非常注重傳承和宗族,同姓氏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家族。當女性嫁到男性家之後,不僅以後出生的孩子會跟著丈夫姓,同時她們也會在自己原來的姓氏前掛上男性的姓氏,這就是“以我之名冠你之姓”。比如,在古代時,一位姓白的女士嫁給了姓張的男士,那麼不只以後他們的孩子會以張為姓,而且這位女士也會被稱為張白氏,這就是我國古代時的一種習俗,可以說它是約定俗成。

    同時,我國古代是封建社會,存在著男尊女卑的現象,男性不僅是社會的主導者,而且也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因此,在兩夫妻成親之後,出生的孩子跟隨男方姓是很符合社會的情況和國情的。

    在古代時只有一種情況可以令夫妻出生的孩子跟著母親姓,那就是女性招贅一位夫婿,男性以倒插門的方式加入到妻子的家中和岳父岳母一起生活。如此情形,孩子自然會跟著母親姓。

    到了現今社會,雖然大家還是習慣性的給孩子取名時跟著父親姓,但我國法律也有規定——夫妻兩人生出的孩子既可以跟著男方姓又可以跟著女方姓。因此,一些夫妻就可能會因為孩子跟著誰姓而產生爭執,畢竟如今處於生育年齡的男女多是獨生子女,在非常注重傳承的中國家庭中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均希望將自己的姓氏流傳下去,所以他們期望孫子、外孫子能跟著自己姓。

    孩子跟著父親姓,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習俗也好,還是約定俗成也罷,其實並無大礙。無論孩子跟著爸爸姓還是跟著媽媽姓,他(她)身體中都流傳著男女雙方的血脈,是他們生命的延續。姓氏和名字僅僅是代號,無論孩子姓什麼,父母雙方對他(她)的愛都不會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子怎麼變聰明,變靈活,面對任何事物可以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