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西方洋我頂硬

    心比天高,可是實力不允許唄!他造反跟朱棣造建文帝的反的時候,情況那是不能同日而語了。朱棣造反的時候明朝的那些邊關王爺可是手握重兵,可不是想怎麼捏就怎麼捏,這也是建文帝擠於削藩的原因?可是到了朱棣的時候,那情況就不一樣了,自己是靠這樣上位的,還能讓人捏著脖子?藩王只有富貴,但不掌權了。你看看他手裡這點實力,要是造反能成功,那這皇位也太不值錢了?總歸一句話大哥我也想高調,可是實力不允許呀!朱高熾是他爹,不是他叔?你應該是打錯了!

  • 2 # 歷史走廊

    歷史留給我們太多的迷,讓我們不斷的去探索!朱高煦這個倒黴蛋,在造反的道路上是越走越遠 ,對自己的工作倒是勤勤懇懇!

    本身他就是一個反二代,他爹朱棣就是透過造反坐上的皇帝!他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遺傳啊!

    朱棣死時準備把皇位傳給太子(朱高熾),可有著造反達人之稱的朱高煦王爺,早就勤勤懇懇的等著他老爹去世的訊息,以便隨時繼位。因為朱棣死在打仗的路上。馬雲、楊榮、金幼孜密不發喪。造反者朱高煦這次的特務工作不稱職,資訊不到位 ,等到的是自己大哥的登基大典!

    成功總是不會忘了有準備的人!僅僅過了十個月,他的機會又來了,朱高熾去世!朱高煦這會兒是吸取教訓提前打聽到了訊息!這次他準備去半路劫殺他的侄子(太子朱瞻基)。

    當這次歷史又沒有給他露臉的機會,又讓朱瞻基跑了!

    事情到1426年,這倒黴王爺實在是不想等了。又出來反了。朱兆基御駕親征。還沒怎麼打呢,他又出來投降了!看看這堂堂王爺生活過的跟自己開玩笑似的!但他還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最後他是被朱兆基用火考死的,真是應了那句:不作不死!

    他屢次三番失敗,是因為他爹造反成功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削蕃),作為一個王爺已經沒有了軍權!這倒黴孩子讓他爹坑了!

  • 3 # 浮沉於史

    首先要糾正一點,朱高熾是朱棣長子,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題主想說的應該是朱高煦。

    大家對朱高煦這個人可能還是有一些誤解,他真的就那麼沒腦子嗎?朱高煦造反是事實,他確實也覬覦帝位,不過,要說他這幾次行動幕後沒有黑手,那是不可能的。

    虎降北平,惡名在外的燕王次子。

    洪武十三年(1380年),燕王朱棣正式入駐北平,成為名副其實的藩王,也就是這一年,他的第二個兒子降生,這便是朱高煦。

    這時候的朱棣雖然意氣風發,大權在握,但對帝位確實沒有任何想法,為什麼?

    他的大哥朱標還活著,朱標就如同一座大山,橫亙在所有兄弟們面前。

    而除了朱標,嫡出的秦王和晉王也都比朱棣身份高貴,老老實實做一個王爺,治治地方,上上戰場,這小日子似乎都還不錯。他的日子悠哉悠哉,他的兒子當然也差不多了,朱高煦頭頂“皇三代”光環,在北平慢慢長大。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把孩子們分封在了各個地方,也對他們的人身自由進行了限制,但這種限制還並不嚴格,他時不時就兒子們召回來聚個會,當然,是分批召回。

    而除了兒子,老朱也關心孫子們的狀況,這不,秦、晉、燕、週四王的兒子們被召進京了,他們的任務除了滿足老人家的天倫之樂,那就是學習了。

    朱高煦厭學,且言行輕佻,朱元璋出身苦寒,看不慣這種公子哥做派,有點討厭他,不過想想是自己的後代,也就無可奈何了。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6歲的朱高煦被封為高陽郡王。

    浴血戰場,累建功勳的軍中驍將。

    成為郡王第三年,爺爺朱元璋駕崩,堂兄朱允炆繼承帝位,這便是建文帝。

    很多人說,建文帝還是皇太孫時,燕王就已經野心勃勃,陰謀篡奪皇位。

    這還真是冤枉他了,朱棣是奪位了,但至少在這個時候,他還不會有這種想法。一者,朱允炆是朱標之子,法統上沒法質疑;二者,朱允炆的皇太孫身份是朱元璋親自定下的,作為明王朝的創立者,朱元璋擁有一言九鼎的力量;三者,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朱棣作為藩王,他還沒有理由去推翻剛剛繼位的皇帝;四者,論力量,北平跟大明相比,真的不值一提,朱棣沒有膽子去做這個設想。

    既然是這樣,朱棣老實,朱高煦當然也老實,如果不是朱允炆貿然激進削藩,這種相安無事的狀況會一直持續下去。藩王之禍放在哪一朝,都是無法忽視的問題,尾大不掉,則會挾制朝廷。朱允炆也不傻,於是他對這些叔叔們下手了。

    秦、晉二王已死;周王、齊王、代王、岷王被廢為庶人;湘王被迫,縱火自焚,一家老小盡絕……

    燕王朱棣當然也在處置之列,他乖乖把兒子們送進京做人質,而他自己,也隨即被軟禁在京,北平的軍政,已經被建文帝接手。

    很明顯,這位侄子是不打算給他一條活路。

    燕王素有勇略,在死亡面前,他當然不願意束手待斃,他很幸運的逃離了京城,也成功把孩子們接回了身邊。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舉起了靖難大旗:遵祖訓,誅奸臣,清君側。事情擺到了明面上,雙方當然就是戰場見了,朱棣以朱高熾留守北平,以朱高煦為前鋒,開始了一場力量懸殊的肉搏。

    朱高煦勇猛難當,迅速脫穎而出,成為軍中的一員大將。

    建文四年,朱棣被圍,已然精疲力盡,朱高煦率軍來援,帶著父親殺出了一條血路……

    朱棣語重心長,撫其背:“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

    此情此景,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產生一些其他的聯想,朱高煦的大哥朱高熾確實是身體不好,他特別肥胖,上不了馬不說,走路都隨時需要人攙扶。

    朱高熾是朱棣長子,而他朱高煦正是排在第二。

    就是對大位沒有想法,這時候也應該開始有想法了,老爹已經說得這麼明顯了,這不接著,也確實對不住自己。

    我們很難說這不是一張空頭支票,朱棣在身臨絕境時做出了這個承諾,可能也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打仗再拼命一些,趕緊把自己撈出來。

    話說出去了,朱棣卻不打算再兌現,而朱高煦的接盤準備就自然而然被當成了野心。

    受封漢王,暗潮洶湧的奪嫡之爭。

    建文四年,朱棣策馬南京城下,正式完成了從藩王到帝王的驚天逆襲。

    永樂皇帝坐上了龍椅,太子人選就成為了他不得不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到底是立朱高熾,還是立朱高煦呢?論功勞,朱高煦救過自己的命,這沒得說,而且他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類己”,“類己”確實是很多帝王衡量接班人的一個重要指標。

    可是這樣就能忽略朱高熾嗎?朱高熾是嫡長子,而且,他也不是寸功未立,靖難之役時,朱高熾留守北平,阻擋住了朝廷的數十萬大軍,這場戰役的成功保住了朱棣的後方大本營,也為他以後的作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更何況,朱高熾賢德,而朱高煦則多行不法……

    最終,朱棣拍板,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為漢王。

    到嘴邊的肉飛走了,朱高煦當然不可能若無其事,老爹食言而肥,他卻沒辦法去指責什麼,他也沒法跟誰說,沒辦法,那是老爹,也是皇帝。

    準備了這麼些年,放不下,那就由明轉暗,一方面攻擊太子,一方面,遲遲不願意就藩。

    朱高煦討來了天策衛為漢王衛,以唐太宗自比,這未嘗沒有表達不滿的意思。

    都是老二,都立下了大功,都被不公平對待。然而李世民是李世民,朱高煦是朱高煦,此一時彼一時,李世民的能力和修養,也確實不是他比得了的。

    成祖北征而還,聞漢王不法事數十起,乃怒褫其衣冠,欲廢為庶人……

    這種事情,在李世民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壞事幹多了,朱棣看這個兒子也就越來越不順眼,心裡僅有的一些愧疚也就被厭惡所取代。

    永樂十五年,漢王朱高煦就藩樂安,地位一落千丈。

    寧折不屈,炙死銅缸的階下之囚。

    朱高煦到了地方,卻不是沒法作為,他還能等,因為太子的身體確實不好。

    朱棣跟別的皇帝不一樣,就三個兒子。老三朱高燧對他朱高煦還算恭敬,可以這麼說,一旦太子去世,他就沒有了對手。他可以等,然而等到父親駕崩,大哥居然還活著,那隻能預設現狀,老老實實待在樂安,一邊養精蓄銳,一邊窺伺良機。

    我們都知道,大明有兩個都城,一是南京,一是北京,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那一套建制還是完整的,並且有一個重要的點——太子守南京。

    跟南京相比,樂安距離北京要近得多了,一旦大哥有什麼意外,他朱高煦完全可以立刻入京,把侄子朱瞻基壓得死死的。朱高煦就這麼等著,他不著急,常年征戰,朱高煦的身體早已經鍛鍊得很健壯。

    他的想法是對的,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就駕崩了,朱高煦心花怒放,多年的媳婦,終於要熬成婆了。

    他以極其輕蔑的姿態,在樂安設下埋伏,他要在這裡,把回京奔喪的太子朱瞻基幹掉,然後大大方方的入京,成為這天下的主宰。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朱瞻基並不打算赴這個約,太子迅速繞道,不聲不響的趕回了京城,等朱高煦知道他下一步的訊息時,他已經是大明的新天子了。這一切有如晴天霹靂,朱高煦再也翻不了身了,他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機會。

    這時候,他已經無法去追究誰走漏了訊息,那沒有意義了,再來一次靖難之役也不現實了,朱高煦當然知道他比不了朱棣,不過這一路下來,高傲的性格已經使他不習慣曲膝,跪在父親和大哥面前沒什麼,即便不服,這倆名義上值得他跪,可跪在朱瞻基面前,這讓他無法接受。

    朱瞻基跟朱高煦的恩怨早就有了,某年祭孝陵,朱高熾走路摔倒,朱高煦出言譏諷,朱瞻基隨即反唇相譏,對這位叔叔極不恭敬,朱高煦驀然色變。

    很多人說,朱瞻基繼位之後,對這位叔叔是多麼寬宏大量,然後是多麼仁德,恐怕,這都不盡詳實吧。

    朱高煦不願臣服,那就自然是倒在衝鋒路上,哪怕是以卵擊石,漢王朱高煦,造反了。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不費吹灰之力把叔叔打趴下了,然後這一家老小都成為了階下囚。

    多年看不順眼,朱瞻基總算是可以好好出出心裡的一口惡氣了,他以勝利者的姿態,像看猴子一般,望著被他圈養起來的叔叔。

    我不殺你,我就這麼玩你,羞辱你。

    朱高煦當然可以苟且偷生,他只要跪下來磕個頭,也許就可以被釋放,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尊嚴。

    朱高煦找準機會,伸出了一條腿,把這位來看笑話的勝利者絆倒了,扳回了一局。

    即便到了這一步,他都不肯臣服嗎?朱瞻基惱羞成怒,命人拿來一個大缸,把朱高煦扣進了缸裡。

    朱高煦神力無雙,居然用雙臂把缸給頂了起來,在囚室內四處走動,這種炫耀的姿態讓朱瞻基的心靈幾近扭曲,他忽然發現,他真的沒辦法在這位叔叔身上討到一點便宜。

    於是令人點火,朱高煦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活活烤死的藩王。朱高煦死後,他的十一個兒子盡皆被殺。

    我倒不認為朱高煦是在造反,他更像是在抗爭,從表達對父親的不滿,到對兄長的不屑,再到對侄子的不服。

    然而歷史哪有什麼服與不服,結果就是結果,它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朱瞻基成了一代賢君,而朱高煦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者和傻子。

    以有心算無心,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都比朱高煦強多了,他哪能不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開始健身,每日健身多久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