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老師談教育
-
2 # 梯方線上
初二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孩子容易出現較大波動的一個時期,有的突發上升,有的保持穩定,有的大幅下滑,最終導致了初三的“天上地上”。其中,最讓家長驚心的是此時的成績大幅下滑。很多家長都疑惑,孩子在小學,甚至到初一,成績都很不錯,怎麼到初二就退步了呢?
下面梯方君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找找對策。
原因一:分化的實質是認知和深層思維的差異小學是比較平穩的時期,只要態度認真,聽老師的話,取得好的成績並不太難。其實,在這“一片祥和”的背後,不少學生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
比如:
①學習習慣不好但是憑藉“小聰明”也獲得了高分;
②死記硬背也獲得了好成績;
這些,並不是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導致的分化,而是認知方式、思考習慣出了問題。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的堆疊,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的拓展。
初二的學習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轉化為以“抽象思維”為主。如果學生仍然延續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在初一的過渡時期還能勉強應付,但到了初二就會變得力不從心,於是,分化在所難免。
對策一:1、儘量寬闊知識面,提高閱讀量
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更要給孩子創造大量的生活實踐和課外閱讀環境和條件。
2、改善學習方式
3、分析成績的“含金量”
不要強調分數的高和低,要看成績的“含金量”。是死記硬背拼的記憶,還是理解了實質手到擒來?是獨立思考的勝利,還是不同等級的模仿?此時,需要引導孩子格外關注的是學習方式,思維的深度。
原因二: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兩樣必不可少很多孩子對新知識是有興趣的。比如,當一個單元的知識剛剛開啟,孩子們往往興趣濃厚,但是隨著問題的深入,難度的增加,有些孩子在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我安慰甚至直接放棄。
另外,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慢慢積累的過程,需要學生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學生缺乏意志,也容易產生消極應付的心態,問題也隨之越攢越多,分化下來就是必然了。
對策二:1、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我要努力”,光有這樣主觀願望是不夠的。在確立努力的目標之後,還要有控制力和忍耐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毅力。把主觀的願望,和控制力、忍耐力融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
現在上初二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承受痛苦的能力都比較弱,需要不斷培養。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堅持參加長跑這樣的體育活動,既強身健體,又能很好的磨練意志品質。
2、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的真正含義是,只有會學習的人才會從學習中獲得真正的、長久的快樂。而不是學習必須是輕鬆快樂的。
3、相信勤奮的力量
機會總會降臨在勤奮的人身上,如果懈怠慵懶,即使機會來了,也沒有能力抓住。
初二學生普遍進入青春期,心理波動較大。有的學生把月經、遺精、痛經等正常的生理發育現象視為疾病,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
對策三:儘管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但來自家庭、來自親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及時的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不避諱、不指責。
對出現青春期生理、心理不適的孩子,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解除孩子心理的包袱,讓孩子在學習的旅程上輕裝上陣。
原因四:家庭的干擾初二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瞭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的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親子衝突明顯增多。
而此時,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儘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在這期間出現大的生活變故,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親子關係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
對策四:儘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如果遇到大喜大悲的事情,或者非要改變生活狀態,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面臨離異的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當作互相傷害的籌碼。
另外,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如果與孩子起了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決不能激化矛盾。中學階段的孩子容易衝動,家長是成年人,應該理智,主動採取適當方式停止爭辯,等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
原因五:外界的誘惑初二時期,媒體和同伴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甚至超過父母和老師。有時候,父母、老師的一千句,還抵不上同學和朋友的一句。學生在這一階段,因為崇拜明星、痴迷上網、沉迷遊戲、與社會上的“哥們兒”交往,可能成績會突然一落千丈。
對策五:因為孩子小,是非判斷力較弱,又正是三觀形成時期。也許,這時候孩子會犯一些錯誤,但是家長要相信,他們仍然是好孩子,不要放棄。要儘可能地避免正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頻繁接觸外界誘惑,少受不良影響。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時就與孩子講清道理,說透危害,“約法三章”。出現這些問題的苗頭時,及早發現,早做工作。
總之,初二是孩子們學習和提升的關鍵時期,雖然“逢二必亂”成為一種規律性的現象,但是這種“亂”也是機會,我們需要順勢而為,和孩子一起努力,在“亂”中逐漸趨於有序,最終一起成為初二的贏家。
-
3 # 中考物理助力
幫助找回學習興趣及自信,找到學習動力,例如某次考試取得特別好的成績,解出了某道特別難的題目,這些都是拾回學習自信的方法
回覆列表
孩子進入初二,成績斷崖似下滑怎麼辦?
孩子進入初二,就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了(現在孩子發育早,其實從初一下學期就開始了),很多孩子沒有了學習動力所以成績下滑嚴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原因,並幫助孩子重獲動力,提升學習成績。
一、新鮮感消失,進入疲軟階段。小學剛畢業的孩子,渴望初中生活,所以初一學生一般都很有學習積極性,不管是哪個方面都願意表現自己,學習方面也很有主動性,即使成績不好的孩子,他至少願意去學。可是,這種新鮮感會逐漸降低,到了初二,幾乎消失殆盡,所以學習動力也就差遠了。這種情況就要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要讓孩子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如果有條件,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彼此談談收穫,發掘學習中的樂趣,讓孩子再次熱愛上學習,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二、基礎太差,學習沒什麼效果,就有放棄的想法了。初一很多孩子靠新鮮感還能堅持學習,可是,由於基礎太差,即使努力,也是收效甚微,成績怎麼也提不起來。到了初二,課程的難度大了,又增加了物理這個更難學的科目,讓很多孩子望而生畏了,也就像洩了氣的皮球,放“氣”了。對這樣的孩子,要多鼓勵,即使孩子很小的進步,家長也不要漠視,還要告訴孩子:上課聽講很重要,課後複習也很要緊。
三、孩子進入青春期,陷入了早戀。現在孩子發育早,加上各方面的資訊大量接觸,所以很多孩子有了早戀的跡象。對於成年人,戀愛本來是美好的事情,但是,對於十三四歲的孩子,就是一種心理負擔,因為他們無法處理好相關的事情:比如時間,可能想著玩了,就忽視了學習;比如心情,可能對方的一句話,就要想半天,哪還有心思學習?比如失戀,十三四歲的孩子,哪會有穩定的感情?可能今天跟這個,明天跟那個,對於陷進去的孩子,怎麼可能受得了?所以,一旦早戀肯定無心學習,也就沒有學習動力了。作為家長,首先要注意觀察孩子,看是否有早戀跡象。即使沒有發現什麼,也可以跟孩子好好談談:喜歡一個人,是正常情感,但是,你還小,如果早戀,註定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學習,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可以把這種美好的情感埋在心裡,讓這種美好伴隨著自己努力學習,待到自己成年後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好情緒的時候,再談戀愛也不遲。我相信,真正想學習的孩子,即使誤入早戀,你這樣給她談了之後,也會收拾自己的情感,全力以赴認真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