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長久有效的治沙方略嗎?
10
回覆列表
  • 1 # 飛哥說史

    有點擔心水源問題,沙漠治理最大的瓶頸還是水。

    以前某些地方抽取地下水綠化治理沙漠,幾年內效果很好,但是後來發現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種下去的樹、草又都死了,連帶著原來的植被都因為吸不到地下水死了很多,反而破壞了生態,而且固定沙丘失去地下水的凝結,還會變成流動沙丘。

    荒漠化是一種自然現象,荒漠變回植被也是一種自然現象,都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把水往沙漠裡灌肯定有效果,高分子粘結劑屬於錦上添花,自然規律便是如此,只要有水,植被會很快向草原,森林,甚至雨林演進,一萬年前撒哈拉都變成森林過,江南地區的建築沙堆幾個月就會長滿草。

    但黃河(及其支流)水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上下游爭水已經很嚴重了,這裡用掉的水實際上是下游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的灌溉用水,至於怎麼權衡就看實際收益程度了,如果規模大了下游肯定扛不住,沙漠地區蒸發量往往達到2000 mm,植物蒸騰作用會變成耗水的無底洞。沙漠裡的灌溉農業,水的消耗大部分是在植物蒸騰上。

    你可以阻止滲漏和水的蒸發,但只要長植物,植物的蒸騰作用是不能阻止的。

    在實現大規模海水淡化西調之前,個人對一切依賴灌溉的治沙手段持謹慎觀望態度。

  • 2 # 2B2H英雄派克

    不知道該怎麼說了,是不是大家把農業想的太簡單了?

    就拿問題本身來說,涉及的直接科目有化學、物理學、土壤學、地質水利學和氣候學,至少五個大的學科,每一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當985或者211的重點學科,並且請注意我這裡面還沒有說農學,知道為啥嗎?

    首先沙漠變土壤這種東西,其實大家早就知道了,小時候老師就教過,把沙子和泥壤混合後可以得到土壤。所以,這個根本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再說木質素這種東西,是啥?就是膠水啊,你家刷大白牆,乳膠漆裡面兌的那個有點像粉絲的東西啊(人工合成)!幹嘛用的?膠水啊,增稠啊!增稠就是你吃紅燒魚,放點澱粉,魚湯變稠了的那個東西。所以,澱粉就是起增稠、膠水的作用。這玩意有機、可降解、遇水分解、乾燥凝固、保水保墒,根本上說和澱粉是一個玩意。但是貴啊!貴啊!貴啊!

    從河裡挖出來的淤泥,不算運費,一噸(或一立方)就要小300元,哪怕是水庫清淤也是這個成本上降低個百十塊錢。就算200元到地裡面,一畝地要多少啊?大部分植物根系在地表15公分以內,鋪平666平米要多少立方?算一下啊,一畝地換土成本要多少錢啊?如果種樹,根系要達到地表25公分的土壤,一畝地又要多少錢啊?關鍵是換來的土壤有肥力、能保墒、種啥啥活,可木質素這種東西就是固沙,保水保墒不如河泥,還就只能種適合沙壤的作物,肥料還要單獨配,配完肥料還漏下去了,關鍵你賣的還比河泥貴!這很不科學啊!如果比換土便宜,老百姓會搶著要麼?農業那麼簡單啊!?

    上面說的是土壤學、化學以及部分物理學。說回農業,你要親自在沙漠種個地試試!在戈壁灘種個地試試!以為在網上螞蟻森林那麼簡單的?這玩意漏水快,保水差,必須依靠大量的水來保持土壤的物理結構,保不住水,更保不住肥,特別是化肥、水溶肥。固體肥太貴,更不划算,有那錢還不如換土了。老百姓,特別是沙漠戈壁上種地種樹的人,都是英雄、科學家!不要以為把沙子固住就能種東西了,太陽暴曬、地表高溫、澆水時機、施肥策略、野生動物啃食等等,都是問題,哪一個簡單了?

    我不是專家,我只是在塔克拉瑪干種了兩年樹,我自己做實驗,得出結論。總得來說,易教授的出發點很好,但不夠落地,更有一些騙科研經費的感覺,老百姓早在幾千年前就知道的換土,被營銷號帶個節奏就變黑科技了,啥時候把這玩意變得比土還便宜幾倍,啥時候這東西就能玩了!農業?別鬧!

  • 3 # 王穩普

    水,生命之本,植物之本。小時70年代初期,我們鄉西邊西南邊有近萬畝沙漠,70年代中期政府推行農桐間作,加上機井群的建成,後幾十年又推行退耕還林,到2010年後看不到沙漠了,多數植了樹,部分變成耕地。農桐間作退耕還林是防治沙化,建設水利設施是從根本上改變沙漠。

  • 4 # 返野生中醫農業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課題組在廣西扶綏縣雷達農場的1100畝“旱改水”示範基地,沙土地無需處理就直接灌水種水稻,這種防滲水費用幾乎為零的技術也能應用於沙漠的治理。清華大學“旱改水”取得的巨大成功,預示著中國耕地提質改造成效將有質的飛躍,同時全國耕地總面積將止跌回升。

  • 5 # 雄鷹海盜王

    這個問題要業界專家來看,實在太專業了,我不是什麼專家,也不是什麼學者,只是普通的老百姓罷了,我的觀點不會專業,我從一個外行的角度,以一個“磚家”的眼光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我不管是誰提出來的沙漠土壤化這個課題或者說是概念,應該非常好的,不管能否成功,都是應該表揚的。讓沙漠變良田是每一個老百姓的期盼,更是祖祖輩輩靠種地生活的農民的期盼,也是我們全人類的期盼。

    但這個問題要分兩個角度去考慮,要從生態平衡的方面入手,遵循自然規律,有些地方的沙漠適合進行沙漠土壤化治理,才能進行;相反,有些地方不適合進行土壤化,就不能強行進行土壤化的治理,否則,可能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所以,不管多好的創意和多好的技術,要適合當地的條件,才能逐步推廣。這是磚家的見解

  • 6 # 任有新2

    謝邀。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應當說我這個環保志願者應當是最關注這樣的成果和報導的。由於這一年我忙於寫作,未能實地考察,因而,不能提出實質性的答案。據我對國內沙漠地帶成因、氣候、治沙技術和以色列技術報道。易教授的成果應當震動世界。如果*確有其事,粘結劑是什麼?還萬有引力(?),我這個學化學的感到自己水平太低!想了半天,還是慚愧地選擇擱筆。特致歉意。

  • 7 # 茂哥67005459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兩年前就知道有這麼回事,我在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院內住著,和許多專家教授也比較熟悉,對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這類話題比較敏感,對朋友邀請回答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沙漠裡的土壤叫做沙壤,沙漠是土壤裡的一種。其次,沙漠為什麼能飛能跑,那是沙漠太乾燥,遇到大風就飛起來,隨風飛到幾千公里。再次,沙漠為什麼不長植物,這是由於缺水的緣故。重慶交通大學教授搞了個沙漠土壤化,沙漠變綠洲的工程,在業界也是爭論不休,他是利用植物纖維固化沙漠,引水栽種植物。這種工程,造價較高,只適合景區,公路鐵路沿線,不適合大面積推廣。想想幹沙子遇到風,就會慢慢隨風吹走,給沙子加上水,風就不易將沙吹走。一個有趣的遊戲,找一個健壯的男士,平躺在海邊的沙灘坑裡,別人將沙子慢慢地埋住男士,男士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很快脫身起來。如果將男士身上的沙子用水澆溼,男士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他用盡所有力氣也無法從沙子裡出來。在海邊,有人享受沙浴,挖個坑用沙子把自己埋起來,漲潮了也沒注意,結果海水打溼了沙子,他就沒辦法脫身死在海邊。這個事情說明,沙子在乾燥下就是一盤散沙,在溼潤下,沙子間有很強的力相互作用著,很難將它們分開。所以,沙漠如果保持溼潤,大風不會將沙子颳走,慢慢也就會自然產生生命,不需要這工程那工程的。我記得有一個叫牛玉琴的人,她幾十年沙漠裡植樹,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還是好幾屆勞模,為什麼她能在沙漠裡植樹成功呢,就是由於加強管理,就需要有水使樹成活。樹活

    了,有陰涼,慢慢形成良性迴圈,一點點擴大,使沙洲減少,綠洲擴大。我1984年到陝北永平去過,那裡的山光禿禿,完全由沙子組成,沒有樹木,但我發現老百姓住的附近有樹木,當時我想,這是為什麼?就是缺水,如果給山上載上樹,好好管理,樹是一定能成活

    的,持之以恆,一座山頭一座山頭會變綠的,水保所在陝北神木試驗站的研究,也獲得國家科技大獎。回過頭來再說易志堅的綠化工程,如果可取,那不拿世界大獎了,國家還不重點推廣,把中國沙漠都變成耕地,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呀!所以說他那不是一個長久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鮮中有種叫做(扇貝)的,它的肉有一快是黑色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