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大自學習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其中也包括時間管理的習慣。

    但是成人眼裡孩子的“磨蹭”要區別對待。

    孩子年齡小時,往往沒有時間的概念,也就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無從判斷時間的長短。孩子的自控力不能和大人比較,容易被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還有一些孩子做事比較磨蹭,原因在於不喜歡做這件事,不感興趣,容易產生牴觸心理,這是主觀因素。

    家長在面對這些現象時,要分清主客觀情況:

    1. 如果是主觀磨蹭,父母要問清楚原因,尊重孩子的想法;

    2. 如果是客觀原因,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時間,學習管理自己的時間。

    在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利用時間上,有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讓孩子明白時間與自己有關。

    當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不是父母和別人給的,花一分少一分,浪費之後就沒有了,孩子就會珍惜時間。

    比如,因為自己沒有及時完成作業,耽誤了外出遊玩或者看電視的時間,父母要堅決做到不讓孩子外出遊玩或者看電視,讓孩子意識到浪費時間的嚴重後果,長期堅持下去,孩子就會重視時間了。也可以找一些此類的座右銘,貼在家裡,佈置一個適宜的環境。最主要是,父母要做出表率。

    第二,引導孩子合理分配時間,能有效利用時間。

    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計劃,並預估做事的時間,提醒孩子嚴格按照計劃逐一完成,堅持做到就可以了。堅持做到以後,給予適當的獎勵。

    第三,採取限時的方法,提高孩子做事效率。

    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典型的事來進行限時嘗試,比如,寫生詞半小時。

    第四,讓孩子隨時能知道時間的存在和流逝。

    房間裡必須得有鍾,也可以準備一個小鬧鐘,讓孩子關注時間,提高時間意識,培養自覺性和主動性。

    最後,最主要的是父母的表率作用。

    不要以為自己罔顧時間的重要性,卻能透過管理提高孩子的時間意識。孩子只會以你為榜樣,偷偷模仿你。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 2 # 珊珊益智早教課

    中國有句老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時間觀念的養成對於六歲之前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孩子對時間觀念的重視,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融入集體。對孩子來說,老師或者是同學的某一句話,都很有可能觸及他的自尊心。所以家長應該把時間觀念滲透到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以及每時每刻中。這樣才可以有效的培養孩子遵守時間觀念,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透過遊戲和指定時間週期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要對孩子提出時間要求。這也是提高孩子做事效率的一個方法。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事情,家長可以給予獎勵,這有利於激勵孩子,培養其守時、惜時的好習慣。當家長規定好時間,一定要嚴格的執行。比如1小時看動畫片的時間,就不可以超出範圍。比如透過多少分鐘的學習或者做家務,來換取多少分鐘的娛樂時間等等,透過這樣的方法,培養孩子對時間的認知,知道時間是固定的。平時也要在生活中經常的使用帶有時間的詞彙。比如準確的幾點幾分,幾月幾號,星期幾等等。讓孩子透過看錶,看日曆等,平時去爺爺奶奶家或者親戚家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說“明天星期天,我們去奶奶家”這樣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不知不覺的,孩子就會對於具體的時間,可以做到清晰的認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時間觀念。比如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入對時間相關的知識點,就拿我家孩子來舉例子。我在跟孩子解釋四季這個詞兒時,我會對他說四季的概念,四季的形成。對於孩子來說,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是很旺盛的,我家孩子經常會問我為什麼?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孩子灌輸四季為什麼變化,比如春夏秋冬的概念,四季的變化,每個季節的對不同人群的意義,春夏秋冬的特色等等。比如:可以舉春夏秋冬對於農民伯伯生活的影響,像孩子傳達時間不可變更,時間不會回頭。讓孩子透過興趣學習,對時間觀念有更深刻的認識。

    平時可以給孩子指定一個時間表,有點類似於課程表。將這個表打印出來,貼在家裡。讓孩子也可以看到每天大約什麼時間段,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透過這樣的生活、學習,每時每刻都給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透過一段日子的積累,相信一定可以解決你的困擾。

  • 3 # 情誼神仙

    孩子的時間觀念呢,是從感受時間的長度開始的,一般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他只知道當下很好玩兒,沒有對時間的長度有感覺。

    那三歲到六歲中間呢,逐漸的給他射入到一個時間長度的感覺,就是幾點到幾點啦,然後我們做什麼事兒,那麼逐漸這樣去做的時候,孩子的時間觀念才能逐漸建立起來呢,這個時候不要催促,尤其是磨蹭的孩子,不要催促,越催促他的時間觀念越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什麼樣的汽車音響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