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晴29500661

    再牛也是普通人阿。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得過一個諸葛亮。更何況那時人才那麼多。一群小牛,不把老牛給生吞了?那是壞事

  • 2 # 歷史天空下的螞蟻

    我來說一些淺見。

    首先,荊州的丟失使蜀漢失去了進取中原,圖謀江東最好的前進基地。從此以後,蜀漢等於是被鎖了起來,不好進也不好出。

    其次,蜀漢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由於劉備死的早了點,導致內部外來派和本地派相互排斥而不能相融。又因為以諸葛亮為首外來派空前強大,本地派實際上是一直被壓制的,正所謂壓的越狠反彈的也就越厲害。諸葛亮六出祁山,本地派沒少使絆子。

    再次,劉備為關羽張飛復仇,被陸遜火燒連營,幾十萬青壯灰飛煙滅,客死他鄉,使得本來就實力最弱的蜀漢變的更加不堪,那真是要兵無兵,要將無將,連種地的農民都數量不夠,可以說火燒連營之後,蜀漢的經濟軍事都處於崩潰的邊緣,可以想象,諸葛亮南征之前廢了多大的力氣搞內政。

    總之,劉備一系列的錯誤決策,使得諸葛亮給劉備在隆中設計的藍圖成為泡影,使得蜀漢後期在軍事上的被動,諸葛亮只有主動出擊,才能暫時壓制住各方勢力,使得蜀漢能多苟延殘喘幾年。

  • 3 # 小義老師扯歷史

    蜀國最先被滅是有歷史必然性的,蜀國立國之初擁有荊州之地,也從漢中和荊州南北夾擊曹魏,還有一絲勝算,自荊州丟失以後,蜀國討伐曹魏只能北伐出漢中一條路可選。連年北伐,勞民傷財卻不得不為,蜀漢號稱繼承的是大漢正統,那麼討伐曹魏便是蜀國立國之本,蜀國的屬性不允許他休養生息或偏安一隅,只能連續北伐證明自己政權合法性,而恰恰是北伐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原因之二,三國論實力,蜀國只有益州一地,雖然是天府之國地產豐富,但是地域狹小,實力和潛力有限,全國只有90萬人口,頂峰只能湊出10萬軍隊,而且蜀國自立國到滅亡始終面臨缺糧局面。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蜀國本來就糧食產量有限,卻又因蜀道難,運輸極為困難,路上消耗糧食過多,能運到前線的糧食很少,更加缺糧,進入了惡性迴圈,拖垮了國民經濟。

    原因之三,連年北伐,不得人心,本來劉備就是外來戶,朝廷上派系鬥爭,益州百姓對劉備也不是特別擁護,連年征戰,使百姓苦不堪言,生活艱苦不說,戰爭奪走了很多親人的生命,家中無壯丁耕種,更加缺糧吃不上飯,還要納糧給朝廷。所以,鄧艾出現在成都城外時,竟然無百姓主動保衛國都待援,可能百姓心中更傾向於投降,起碼能結束戰爭,恢復百姓平靜的生活。

    原因之四,人才斷層,劉備死後,蜀國五虎上將只剩下趙雲,魏延算是一出色戰將,諸葛亮還防著使用,蜀國年輕一代的優秀將領太少,諸葛亮事事不放心只能事必躬親,這樣年輕人更沒鍛鍊機會,諸葛亮管的就越細,進入了惡性迴圈,最終諸葛亮死後,蜀國出現人才斷層,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只有姜維一人苦苦撐著,在國家有難時,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力挽狂瀾。相比之下,東吳就好很多,周瑜以後,呂蒙陸遜皆人傑,夷陵之戰火燒連營更是經典。

    所以,蜀國先滅一點兒不奇怪,相反,這是符合規律和預期的事情,劉禪在亡國時的表現也算是明智之舉。

  • 4 # 泠泠溪

    一方面,趨勢問題。我認為是大勢所趨。個人能力再強大,也很難做到與歷史的大趨勢對抗。繼續三分天下的局面顯然不是大趨勢,多年戰亂人心思定,所以統一必然是大趨勢。而當時蜀國國力最弱不說,後輩中人才又屈指可數,所以,除非諸葛孔明先生能在他有生之年統一天下,否則蜀國遲早也是被統一的命運。

    另一方面,人的問題。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隊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豬隊友典型代表:李嚴、孟達、劉封、馬謖等,這些人都在關鍵的時候因為自己的猶豫、糾結或一時糊塗犯下大錯,雖然事後後悔,但已無事無補,像孟達連後悔的機會的沒有,因造反之事洩密,被司馬懿砍死,砍死的時候才後悔沒聽諸葛亮的話太大意了!有什麼用呢?沒有這些豬隊友的拖累,怎麼會那麼多次北伐都徒勞無功呢?另外,蜀國還有個糊塗領導劉禪,作為一個帝王,劉禪沒有識別人心的能力,不知道該信任誰該警惕誰,所以才會輕易被奸佞欺騙。

    人的問題導致諸葛孔明先生很多計劃失敗或者壓根就沒有實現的機會,有很多事情,他想做,也得有那個條件才行呀!

  • 5 # 皓皓天心

    蜀國最先被滅,原因很多啊。

    首先地形限制,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由於蜀國道路不便,易守難攻,是關起門來當皇帝的好地方。但是萬事都是相對的,別人難以攻擊你,你也難以出來。出不來,只佔一塊地方,稅收和人口就只有那麼多,戰爭打的是錢糧,沒有錢給士兵,士兵打仗不賣力,沒有糧一切都免談。

    蜀國如果只顧死守,魏國和吳國就會打個你死我活,然後蜀國可以這時候出來坐收漁人之利。即使滅不了魏、吳,它肯定也是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

    但是死守不是諸葛亮要的結果,諸葛亮自比管仲和樂毅,他的志向是要統一天下,建立不世功勳,青史留名的。所以他一定要出來爭奪天下。

    本來在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的時候,就分析好天下形式,制定好了作戰方針。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的情緒總是左右理智。

    諸葛亮的方針,起初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先鞏固荊州這個根據地,平定蜀國裡的一切亂像,然後再由水路,出兵荊州,以荊州為據點,聯合孫吳,攻擊魏國,搶佔魏國土地,滅亡魏國。最後和吳國翻臉,剿滅吳國。

    計劃雖然好,但是執行人,劉備和關羽卻意氣用事,最後導致滿盤皆輸。

    關羽守荊州,諸葛亮一再叮囑他守好荊州,切莫可大意。諸葛亮太瞭解關羽了,這人太高傲,誰都看不起,容易出事,但是蜀國能用的大將只有那幾個,如果有人,諸葛亮絕對不會讓關羽守荊州。

    二十四年,關羽出兵攻擊曹仁,把曹仁打得大敗,將曹仁圍困在樊城。關羽非常看不起的運糧官:傅士仁和糜芳,延誤糧期。關羽揚言回來就治他們的罪,這兩人怕了。吳國一直想收回荊州,只是沒有機會,看到這種情況,馬上收買傅士仁和糜芳。傅士仁和糜芳引吳兵佔領了荊州。

    曹操派徐晃救援曹仁,徐晃很能打,單獨帶兵從沒打過敗仗,長驅直入打得關羽落花流水。

    關羽逃回荊州,中吳國伏兵,全家被殺。

    關羽失了荊州,嚴重破壞了諸葛亮的大計。以後出兵只能走難於上青天的旱路,軍糧輸送無比艱難,即使諸葛亮開發了木牛流馬來運糧,還是供不上二三十萬軍隊的用度。

    導致以後,與司馬懿作戰即使佔據了大量優勢,還是要因為缺糧而退兵。

    關羽被殺之後,劉備為了桃園結義的誓言,為關羽報仇,出兵攻吳。諸葛亮一再勸阻,不要意氣用事,壞了聯吳抗曹的方針,劉備哪裡肯聽。派張飛做先鋒,發起進攻。

    張飛因關羽被殺,心情不好,喝得大醉,他喝醉喜歡抽人,被抽的範強、張達半夜砍了張飛頭顱,投靠吳國。劉備更恨。

    諸葛亮管理內政沒有隨軍出征,常在劉備身邊的謀臣法正早病死了,劉備身邊沒有懂軍事的人,將營盤紮在樹林裡。

    看到蜀國進攻,原本與蜀國聯合的吳國,馬上假裝投降魏國,避免魏國乘人之危。然後派陸遜領兵抗擊劉備。陸遜看到劉備的紮營情況樂壞了,一把火燒光了劉備的部隊。

    這一戰失張飛這等猛將,把盟友變成仇敵,喪葬了蜀國的大部隊。

    諸葛亮的苦心經營,已經被完全打亂。之後的一切,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只是不想辜負自己心中的抱負。

    當諸葛亮平定蜀國內憂後,開始出兵祁山。劉邦以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能成功,是因為項羽對他不防備。但是諸葛亮遇到了一生的對手司馬懿,聰明人估計都知道諸葛亮的野心,司馬懿就把他防得死死的。

    讓諸葛亮空有一身抱負和計謀無處施展。諸葛亮六出祁山佔不到一點便宜,無功而返,勞民傷財。相反魏國和吳國兼併的土地和控制的人民,越來越多。有土地就有糧食,有人民就有稅收和生力軍。蜀國只有一個地方,人也只有那麼多,打仗打死一個就少一個。

    諸葛亮死後,他徒弟姜維,完全繼承了他的遺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窮兵黷武。最後國力疲弱,軍隊損耗嚴重,人人厭戰。當鄧艾攻到成都的時候,無兵可用,也沒人想著去抵抗,一呼啦投降了。

    姜維見大勢已去,還想做困獸之鬥,被亂刀砍死。

    還有一個原因,劉禪這當頭人不給力,雖然事事都支援諸葛亮,但是當諸葛亮打得魏國慘兮兮的時候,劉禪心腹被司馬懿收買的黃皓就出言誣告諸葛亮想擁兵謀反,讓諸葛亮班師回朝,諸葛亮迫於道德的壓力,不得不班師回朝。打出來的大好形式,又白白浪費了。這時候諸葛亮沒有被氣吐血,抗壓能力實在強得離譜。

    都說諸葛亮是操心而死的,確實是。

    吳國最先滅亡,不是諸葛亮沒有才能,而是蜀國的能人實在太少了,蜀國的皇帝比起魏國和吳國的皇帝來實在差太多了。

  • 6 # 卷狸看歷史

    我認為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人才的凋零,蜀漢政權的當政者幾乎都是外來人,再加之蜀漢地處偏僻教育資源匱乏。

    所以當關羽大意是荊州之後,蜀漢就失去的最為重要的人才資源地。而且荊州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人才的輸出,荊州物資豐富,而且前期北伐都是從荊州出發,比後期從秦嶺一帶運輸要容易的多。

    再一個就是說吳蜀關係,在呂蒙偷襲奪取荊州之後,兩個國家的關係就降到了冰點。而魏國地處中原,只有吳蜀兩國合力才才能堪堪與之對抗。兩國關係破裂後雖能自保,但攻取魏國難度無異於登天。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諸葛亮才能超人,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是無法去抵擋大勢的。

  • 7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蜀漢成為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主要是因為蜀漢的綜合國力比較弱,同曹魏差距明顯,就算是東吳的國力,也遠在蜀漢之上。諸葛亮雖然是一個能人,但是憑藉他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蜀漢先天不足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的人口對比,蜀漢在滅亡的時候人口28萬戶,94萬人,平均每一戶只有3個人。東吳在蜀漢滅亡的時候,人口大約有52萬戶,230萬人左右,一戶有4個人左右。而曹魏在蜀漢滅亡的時候,戶數有66萬戶,人口440萬人,一戶6個人左右。從這個資料不難發現,蜀漢不僅人口數量少,每一戶的人口也比較少,這說明蜀漢在多年征戰的過程中,人口損失十分嚴重,精壯男子大多戰死沙場。

    再來看一下三國的領土對比,蜀漢只佔領了一個益州,東吳佔領了大半個荊州,以及揚州和交州,而曹魏則是佔領了三國時期人口和經濟最發達的北方地區和中原地區。假如東吳沒有長江天險,蜀漢不被大山環繞,恐怕曹魏早就一統天下了。

    而三國之間軍隊人數的差距也非常大,蜀漢只有10萬軍隊,諸葛亮和姜維在北伐的時候,能夠帶領的軍隊最多不會超過8萬人。歷史上諸葛亮每一次調兵遣將,給將領的軍隊人數都是數千人或者上萬人,始終沒有任何一個將領統領過兩萬以上的軍隊。在街亭之戰時期,諸葛亮只給了馬謖一萬人,而魏國僅僅先鋒部隊就多達五萬。司馬懿在給司馬孚寫信的時候說:“諸葛亮帶領十萬”。古代描述軍隊人數都會多報,這個記載也說明,諸葛亮軍隊人數不超過10萬。而曹魏的總兵力60萬,東吳總兵力23萬,都遠勝於蜀漢。

    最後再來說一下蜀漢後期的人才危機,劉備時期的蜀漢人才濟濟,謀士有臥龍鳳雛,武將有五虎上將。而在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就進入了人才匱乏時期。到了姜維北伐時期,蜀漢軍隊的主力仍然是劉備時期的老將廖化和張翼等人,這兩個人的年齡都八十多歲,還要領兵征戰。反觀曹魏和東吳,人才一直源源不斷,特別是曹魏方面,無論是人才的數量,還是人才的質量,都遠勝於蜀漢。

    從這些資料對比來看,蜀漢在綜合國力上同曹魏差距非常大,同東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蜀漢的惟一的優勢是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在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的地形優勢不復存在,最終成為了三國時期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 8 # 李公子說歷史

    諸葛亮不是牛,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他被神化了而已,他的作用被無形的放大了,其實在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厲害!

    1、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

    一部《三國演義》,造就了一代名相諸葛亮,超強軍事謀略牛人的光輝形象!

    而民國大文豪魯迅,更給了《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一個神評價: 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白話意思說:簡直強成妖怪了!

    那麼問題來了:真實歷史世界裡,傳說中妖一樣強的諸葛亮,真有這麼強嗎?

    肯定沒有這麼強,《三國演義》必定是小說,諸葛亮被演繹的如神如話,符合小說的情節和思維,但是在真實的世界裡,真的太過了。

    他那些所謂的呼風喚雨,所謂的厲害,你就當笑話聽了,小說讀了,當不得真的。

    2、一個國家的長久,還是要看經濟,軍事實力的。

    在三國時代,一直都是魏國強大,吳國和蜀國次之,不管是疆域的遼闊,人口的多寡,經濟,軍事的實力,吳蜀兩國都無法與魏國抗衡到底。

    在那個時代,魏國佔據長江以北廣大地區,這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相對於吳國的江南,蜀國的巴蜀都還是蠻荒之地,還沒有怎麼開發,很多地方都比較落後!

    所以說,蜀國為什麼最先滅亡,主要是諸葛亮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厲害,其次是蜀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太弱小,經不起長久的戰爭消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膽結石的人應注意哪些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