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3年年末,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小米CEO雷軍向董明珠立下戰書。 雷軍表示,如果小米在5年內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董總輸我一塊錢。而董明珠不甘示弱,表示要賭就賭10個億,這就是所謂的“10億賭約”。 還有不到半年時間,10億賭約將見分曉。
9
回覆列表
  • 1 # 在路上覓尋

    那還是5年的事情,董明珠和雷軍的賭約,賭資是10億人民幣。

    我們需要考慮的不是誰會贏,還是誰會輸的問題,我們更多的考慮的是履約的可能性問題!如果履約,那麼就會有背國家的法律法規,而且,這樣的一個賭局,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如果不履約,那麼我們作為普通大眾會怎麼看待如此巨大的大咖呢?他們僅僅是作秀,還是不負責任的玩笑?

    當然,我們也相信他們更多的是玩笑成分,但是,在那樣的平臺,那樣的場合下,我們不能認為這樣的說話就是玩笑!

    誰贏誰輸都無關緊要,關鍵的是這樣的賭約是否需要落實和執行!

  • 2 # 天下網商

    一個智慧硬體領域開拓者,一個空調行業頭號老大,一個意氣風發,一個傲視群雄。為了節目效果的“賭約”,背後是兩種不同製造業模式的較量,臺上的場景延續到了臺下的交鋒。

    逆襲?

    短兵相接間,戰事竟然越來越膠著。五年轉瞬即逝,小米成功上市,全年營收也突破千億大關。雖然格力也是一路高歌猛進,但是也軋不住小米“瘋了”樣的增長率,五年來差距不斷縮小,再一步就要被咬住尾巴。

    格力最近披露的2018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格力營收有望突破1500億元,並保持超30%的增速。而此前小米公佈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796億元,同比增長75.4%。按此增長下去,小米有望進一步縮小差距,甚至超越格力。

    尤其是,電子消費品行業具有一定季節性特徵,下半年出貨量及銷售收入高於上半年,而空調等家電產品的需求量增速卻並不明顯。小米的下半場戰局,佔得了天時地利。

    新型網際網路vs傳統制造業?

    對賭時刻,雷軍曾豪言,小米是中國創造,格力是中國製造,小米必勝。

    而小米與格力的賽跑,或許正剛好可以代表新興網際網路行業與傳統制造業的角逐。

    小米應該算是雷軍口中“風口上的豬”。踩上功能手機向智慧手機過渡的風口,小米手機大打價效比與使用者口碑牌,憑藉出色的網際網路營銷成功C位出道;踩上物聯網智慧家居的風口,借勢小米手機巨大流量和品牌效應,小米佈局了完整的智慧家居生態。

    從小米手機到路由器、電視、手環、空氣清淨機.....憑藉著出色價效比,出貨量遙遙領先,也為小米模式帶來無限的想象。

    與此同時,傳統制造業模式的格力依然魅力不減。

    根據格力10月9日釋出的業績預告,格力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90.51億元~1508.55億元,同比增長33.05%~34.65%, 2018全年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勝利在望。

    作為一家已經有28年曆史的成熟公司,格力依然保持平穩高速的發展,已經不容易。只不過增長勢頭不敵“風口上”的小米。

    雷軍曾說 “五年內小米超過格力的可能性是99.99%,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格力是工業時代製造業的驕傲,小米卻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

    “董小姐”則保持了一如既往強硬而直接的態度:“小米把控不了供應鏈的品質”“雷軍輸定了”“最後輸的一定是他”。

    事實上,董明珠不止一次提到小米“樹大無根”,”網際網路只是一種工具,它離開我不行,我離開它,無非是辛苦一些了,如果沒有產品做支撐,一切都會歸於零。”董小結內心其實並不瞧得上缺乏硬體和供應鏈控制的小米。

    同樣的困境

    角逐之中,雙方不斷試探對方的領地。小米做起了空調,而格力也曾推出了手機,不過銷量不佳,聽說內部消化。

    事實上,他們有著同樣的煩惱。格力的營收過於依賴空調業務,小米的營收則過於依賴於手機業務。品牌多元化轉型是他們共同的訴求。這也是他們幾乎同時涉足對方領域的原因。

    與此同時,作為現今中國最成功的企業代表,小米與格力都到了技術轉型的時刻。

    以紅米稱霸低價手機市場的小米要轉戰高階市場,而格力也力排眾議做起了晶片, “企業跟國家的命運是不能分開的,企業不能簡單地考慮,做這個專案能賺多少錢,而是要考慮透過這個創新能不能讓企業可持續發展,對國家有利。”

    確實,商業模式的成功或許可以使一家公司繁榮一時,但是創新與技術,決定了它可以活多久,走多遠。

    五年“十億賭約”,所帶來的營銷效果,何止十億。其實,從賭約開始的那一刻起,就沒有一個輸家。只不過,還有比贏得賭約更重要的事情。

  • 3 # 庸俗或孤獨

    當你提問的時候,小米已經贏了。

    但雷軍贏得賭約的時候,雷軍只會微笑著拍拍董的肩膀問候一句:Are you OK?

    而董若贏了,會當眾摔格力手機,大聲向雷吼一句:你敢摔嗎?

  • 4 # 中商情報網

    謝謝邀請。2018年12月12日,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迎來五週年。“10億賭局”源於2013年12月12日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當時作為網際網路模式代表的小米CEO雷軍稱:“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總輸我一塊錢。”作為製造業代表的格力電器CEO董明珠霸氣回擊:“首先,小米超過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賭就不是一塊錢,我跟你賭10個億!”

    那麼,現在到揭曉賭局輸贏的時刻了,到底誰能更勝一籌呢?本文從經營情況、產業佈局以及主要業務經營分析三大板塊對比分析了格力和小米發展,以供讀者參考。

    一、格力VS小米經營情況對比:營收差距從800餘億元縮小至不足200億

    對比格力和小米近五年營業收入可知,2013年賭約開始時,格力電器當年營收已經達到1186.28億元,而當時小米含稅銷售額為316億元,同比增長150%,兩者營業收入相差3倍有餘。近五年來,小米和格力兩大企業都在上升階段,格力表現穩步,而小米整體發力明顯。2017年小米營收突破1000億元,當年格力營收為1482.86億元,兩者差距縮小至300億元左右。到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和格力差距進一步減至100餘億元。

    不過從利潤方面來看,小米集團與格力相比差距仍然較為明顯。小米起步遠遠晚於格力,2010年成立,到2015年時利潤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同年格力已經能實現超100億的淨利潤了。此後三年,小米由虧轉盈,2017年實現淨利潤53.62億元,不過與格力224億利潤相比,仍相差4倍有餘。

    (注:由於港股與A股市場差異,本文小米集團的利潤特指經調整經營淨利潤)

    二、格力VS小米產業鏈圖分析:格力四大驅動力並行小米鐵人三項

    在產業佈局方面,格力繼續以空調、高階裝備、生活品類、通訊裝置四大驅動力並行向前,其全產業鏈佈局越走越穩。多年來,格力電器憑藉"核心科技"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在"技術相關多元化"的基礎上,逐步擴充套件到"業態相關多元化",開始在智慧裝備、智慧家居、新能源領域嶄露頭角。而小米方面,2016年7月份,雷軍在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提出新的鐵人三項: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首先,硬體方面,除了手機,小米佈局的智慧家居生態鏈已經初具規模。新零售方面有小米商城、全網電商、小米之家、有品四個板塊。此外,小米還有MIUI、互娛、雲服務、金融等板塊。

    三、格力VS小米主要業務分析

    1.格力:空調+生活電器+智慧裝備

    格力目前以空調、生活電器以及智慧裝備三大業務為主。2018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58.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77%,佔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業收入的83.3%,且毛利率高達34.37%,成為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的最大牽3引力。而格力電器的生活電器業務營業收入15.65億元,同比增長55.68%。不過,格力電器新興的智慧裝備業務收入3.56億元,同比下降63%。

    空調一直是格力電器的主力市場,格力中央空調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六年保持第一。2018上半年實現收入758.2億元,佔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業收入的83.3%。資料顯示,近年來,格力空調業務收入整體處於增長階段,2015-2016年受市場影響,收入有所下降。預計今年空調業務收入將有望超過2017年的1234億元。

    生活電器方面,主要圍繞產品結構調整、消費者體驗、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改善。為滿足使用者的新需求,公司加大對主流銷售平臺以及電商的資源投入,圍繞IH電飯煲、三年免換芯淨水機、零耗材空氣清淨機等重點產品進行渠道推廣,擴大產品銷量。2017年全年生活電器業務實現收入23億元,2018上半年實現15.65億元。

    智慧裝備領域,在珠海、武漢、洛陽三地設有5家子分公司,其中有10個智慧裝備相關的研發部門,研發人員近300人。智慧裝備領域主要業務涵蓋了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工廠自動化、熱交換器裝置、鈑金注塑裝置、智慧物流倉儲裝置、智慧環保裝置、智慧檢測裝置、精密傳動部件、工業資訊化等十大板塊。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公司已研製出水平多關節(SCARA)機器人、六自由度關節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等不同種類產品,負載級別覆蓋1~180KG,廣泛應用於家電、傢俱、電子等領域。

    2.小米:智慧手機+網際網路服務+IoT與生活消費

    根據小米披露的2018年第三季度的資料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實現營業收入508.46億元,同比增長49.1%;而淨利潤達到28.85億元,同比增長17.3%。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雙增,得益於業務多元化發展,板塊中IoT(物聯網)及生活消費品、網際網路服務的收益表現突出。小米在10月26日提前完成了銷量破1億的年度目標,而這其中小米8系列作為小米中高階手機範疇的手機,銷量也是達到了600萬的歷史新高。

    隨著小米智慧手機產銷量的不斷提高,小米手機業務收入也逐年增長。資料顯示,智慧手機業務收入從2015年537.15億元增長至2017年805.6億元,這一資料到2018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887.23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68%。不過隨著小米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及IoT、金融等領域多元化佈局,手機業務收入佔比略有下降。

    除了在智慧手機業務方面創造優異成績,小米集團在網際網路、AI+IOT以及智慧電視方面同樣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根據財報資料顯示,小米第三季度MIUI月活躍使用者達2.24億人,同比增長43.4%。小米網際網路服務實現收入47.29億元,同比增長85.5%,其中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09.8%、海外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佔比4.4%、電視網際網路收入佔比5.4%。有分析師表示這就意味著小米在長期的硬體資料積累之後,網際網路服務開始進入收穫期,網際網路變現能力更加可觀,這也讓投資人看到了小米未來更長遠的發展。

    小米生態鏈的蓬勃發展以及關於AI和IoT領域的大量人才儲備為小米在AI和IoT領域擁有這麼出色的表現奠定了基礎。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貢獻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89.8%,前三季總收入達288.8億元,已經超越了去年全年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的總和。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智慧電視銷量同比增長198.5%,表現最為亮眼。而小米IoT消費級物聯網連線裝置數,也已經達1.32億臺(不包括智慧手機和膝上型電腦),環比增長13.8%。

    眾多媒體和網友都關注著董明珠和雷軍到底誰能贏,都想求得一個結果?在12月初的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期間,董明珠在接受騰訊採訪時已經“單方面”宣佈,與雷軍的賭局已經基本勝出。同時在演講中董明珠表示今年格力營收將達到2000億元。不過董明珠認為,實際上與雷軍的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網際網路的,屬於輕資產,兩者不具備可比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五年裡,整體來看,格力與小米都處於高速增長期。格力已經形成了生態圈佈局,空調、高階智慧裝備、生活家電、通訊裝置四驅並進。小米則在強化高階市場表現、加速新零售渠道建設、重點投入AI研發與應用等方面成果顯著。從這一層面來講,格力和小米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良好發展,並且雙雙入圍世界500強,可以說是達到了雙贏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為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