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香劍雨任我自逍遙
-
2 # 等待2084553
現在的孩子多好啊,從小就有唐詩三百首,我們小時只有兒歌和家鄉民謠,也是一樂。俗話說讀了唐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謅,可見學唐詩的好處。小孩子一年級,開始學些唐詩是可以的。1.先從簡短的旦通俗易懂的開始。象《鋤禾》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家長可以模仿詩中情景,讓孩子感到確是如此並且有趣;象《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完金可以和孩子一起來感受詩中情懷,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和小朋友比賽。找幾個同樣熱愛學習的小朋友來個讀詩或者背詩比賽,小孩子出風頭,不甘落後的心是很強大的,同時可以有小小的獎勵,小紅花,鉛筆,橡皮等,激發孩子動力。3.用收音機或手機常放一些唐詩朗讀,或家長時常看看或朗讀或唸唸有詞地說唐詩,讓孩子有個讀唐詩的氛圍。
-
3 # 最是花香
唐詩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世界各國的文化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我本人十分喜歡唐詩,接手一年級孩子也必然讓孩子們背唐詩。
一年級孩子年齡小,對於博大精深的唐詩,不需要做深入學習,只要背誦即可。我們通常背誦的是《古詩75首》。這裡面的詩都比較淺顯,而且朗朗上口,多讀幾遍就背會了。
一定要把每首都背下來。當背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嘴利索了,語言表達能力強了,語感好了,記憶力增強了。背古詩好處很多,一定要堅持下來。
-
4 # 使用者藍天翱翔
教唐詩的時候發音要正確,要挑短的詩詞,並且朗朗上口的,比較易記,如果小孩記不住某一句,說明小孩不懂其含義,就要解釋清楚這一句的意思,加深小孩的記憶力,很快就學會。這方法在小孩入學前也可用,在幾十分鐘之內就可背熟。
-
5 # 花朵9611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學唐詩很有必要。怎麼教孩子呢。
主要讓孩子朗朗上口。買些圖片的詩詞,小學生都喜歡,主要培養樂趣。增強記憶能力。
-
6 # 路上有心人
謝謝邀請。我一直認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有了良好的開頭,堅持下去就會有成果。小學一年級學唐詩並不算早,很合適,友友的決策是合理的。這中間有幾個必須注意的問題,讓我們直奔主題。1.要很自然,很輕鬆地教孩子學唐詩,千萬不要帶有明顯的目的性,這樣自己會莫名的緊張而且會給孩子帶來壓力。2.以背誦為主,教放在其次,且不說孩子太小不容易理解,而且我們的理解,甚至有些書本上的理解也會有偏差。3.一定用標準的按漢語拼音標註的讀音,因為有些地方話在合仄押韻方面有誤差。4.孩子們的記憶力是大人難以想象的,因此孩子們有些成績可以適當表揚,但不要炫耀,這樣會造成孩子的自大。5.掌握好進度,不要急於求成,適可而止,不要讓孩子們產生厭倦。當然,一個孩子的教育是百年大計,三句兩句說不完整,請友友在實踐中摸索前進吧。
-
7 # 大風歌9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精湛的語言,優美的詞句,高深的意境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我們學唐詩,會從寫作背景,詩中的意境著眼,一年級的學生學唐詩就不需要這些。
教一年級的孩子學唐詩要遵循一下幾點:
①要選擇一些簡單易學的詩句。內容要淺顯,句子要易懂。比如《憫農》《詠柳》《靜夜思》《春夜喜雨》的前四句等。這些詩句易懂易背,孩子很快就能背誦。
②不要求理解其中的意境,只要能讀懂字面意思就行。
④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把學過的詩句和日常生活聯絡起來。比如吃飯的時候背誦《憫農》,讓孩子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看到柳樹和小鳥,可以啟發孩子讀“碧玉妝成一樹高”“兩隻黃鸝鳴翠柳”……。久而與之孩子自會理解詩中的含義,同時也會愛上古詩詞。
總之,孩子從小學唐詩好處多多,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讓孩子掌握更多的優美詩句,對孩子將來的語文學習和作文成績都有幫助。
-
8 # 海霞月色
一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為了提高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用書、畫、朗誦相結合的方法陪孩子學習。我家孩子就是用這種方法學的,效果很好。
比如《詠鵝》,先朗讀兩遍有個大概印象,個別詞語需要給孩子解釋一下意思,“曲項向天歌”中的“曲項”一般就要解釋一下了。明白了詩的意思,那就可以抄寫一下,順便還練寫字了。
最後,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詩的意思或意境用畫筆表達出來,就是一幅充滿童趣的古詩配畫。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孩子一定非常開心,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喜歡上古詩了。
-
9 # 舍與1072
每天讀給孩子聽,讓孩子幾天學會一首,慢慢的就能養成學習唐詩的習慣。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住早讀。早上孩子的精力比較旺盛,容易記住。
二、要有情感的去朗讀。
三、給孩子們講解內容。
四、不要只背不寫。
五、採取獎勵制。
-
10 # 潁濱先生
大家都知道,課外閱讀對一個人能力的提高乃至素養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閱讀經典不但可以彌補家庭教育和課堂學習不足,而且還可以激發人們創造性思維能力,那麼作為優秀傳統國學唐詩怎麼去教孩子呢?
1:首先耒引導孩子,培養孩子養成愛好課外閱讀的習慣,不妨買些圖文並茂的有趣適合這一年齡段的讀物,來引導,使孩子覺得讀書有興趣。
2:選擇唐詩,剛開始教他容易記,並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如:駱賓王的《詠鵝》,虞世南的《詠風》,李白的《靜夜思》……總之簡單,
3:且記開始,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那怕幾天能背出一句,作為家長也鼓勱,表揚,來進行促進。
我也不賣書,我推薦一本,少兒讀物《唐詩三百首》,書中拼音漢字,圖文很美。
-
11 # 陽光下的偎依
唐詩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之一,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學唐詩也是現在孩子提高寫作、增長知識的一種捷徑。我是這樣教孩子學唐詩的:
選擇一本適合一年級孩子的唐詩。我選的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選的唐詩比較全,帶拼音,每一首唐詩都有彩色插圖和簡單譯文,有些唐詩還帶有作者簡介及賞析,這給家長教孩子及孩子理解唐詩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先讀。先帶孩子讀一至兩遍,大概認識一下唐詩裡的字,給孩子講解一下生字(孩子不認識的字)、生詞的意思。
講解譯文。給孩子講解每一句詩的意思。
背誦古詩。建議孩子剛開始學五言絕句,找些通俗易懂的,如《靜夜思》《春曉》之類的古詩。最好是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學,假裝讓孩子先學會背會,這樣孩子就更有成就感。
-
12 # 新思維創意學習
我想把唐詩改為“古詩”更恰當。孩子讀古詩的好處就不多說了。這裡談談我帶孩子學古詩的體會。
家長要教孩子學古詩,自己首先要有知識儲備。這裡不單單是指家長會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要了解古詩作者的寫作背景,同時能利用身邊的景物聯想到詩句,給孩子講故事一樣地引出重點詩句,再引入整首詩。
例如去踏青賞花,看到滿樹的桃花,可以吟誦: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順便講講杜甫當時的住處,和孩子一起想象一下房屋四周的環境和風景。聯想一下杜甫當時的心情。
看到柳樹的枝葉,也可以讀: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看到小朋友們在放風箏,可以帶孩子一起背誦: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背誦古詩的同時,讓孩子體會詩人的心情是快樂的還是欣喜的,是無奈的還是憂傷的。
由於孩子年齡段比較小,建議先選擇寫景為主的古詩來背誦。背誦中要有反覆複習和溫故的過程,直到孩子能脫口而出為止。
-
13 # 善良初心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今年正在帶二年級,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從央視推出了“古詩詞大會”這個節目後,似乎古詩詞的春天一夜來臨,學校也掀起了一場詩詞風潮,許多老師都開始在班裡開展這種活動和學習,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也有所提高,苦於沒有方法,下面我就自己的經驗淺談幾點建議:
讓古詩在誦讀聲中熟悉每個早晨總有十分鐘我的學生是在誦讀經典詩文中渡過的,朗朗的誦讀聲,抑揚頓挫的語調,我們用這種方式去開啟一天的學習。從入學起學校就給孩子們配發了《國學經典》,厚厚的一本光古詩就36首,還有論語、千字文等文言文,從三天一首,兩天一首,最後一天一首,我驚訝的發現孩子們在反覆的誦讀中,從一開始的生疏誦讀,到最後的流利背誦。半個學期我們班的早讀開始不用書了,大部分孩子能從頭背到尾,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家長可以每天抽一個時段,放上輕音樂,讓孩子在音樂聲中去誦讀。比較忙的家長也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這個碎片時間,跟孩子一起古詩接力。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中找到學唐詩的樂趣。
讓古詩在親子閱讀中理解一年級的孩子也就6、7歲,這個年齡段帶我孩子最強的是記憶力,最弱的是理解力。我們家長如果既想讓孩子背誦,又想讓孩子理解,方法就十分重要,這裡我推薦親子共讀的方式。學習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有些家長只顧著給孩子買各種書,然後就逼著孩子各種讀背,自己卻對書本一無所知,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閱讀產生厭倦,最後甚至排斥閱讀。
唐詩的特點就是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孩子很容易就會背誦下來,但對其講了些什麼是不明白的。現在很多唐詩書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和背後小故事,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插圖,再給孩子讀一讀小故事。這裡提醒一句;不要強求孩子去複述,這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一般能力。家長要用平常心去對待,每個孩子的能力有強弱,不要催促和責備奪去孩子的興趣。
讓古詩在歌聲中飛揚2018年央視既古詩詞大會之後,又推出了“經典詠流傳”欄目。王俊凱的《明日歌》,趙照的《聲律啟蒙》旋律簡單,聽過一遍就能哼唱,還有《苔》、《梅花》等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旋律,賦予了經典詩文新生。我們也可以用熟悉的旋律去搭配唐詩,孩子一定更喜歡這種方式,也更能激發他學習唐詩的興趣。
-
14 # 國學伴讀
首先、培養學生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其次、可以嘗試進行古詩詞吟唱,化難為易,激發興趣。以往在教學古詩詞時,總是強化理解詩意,背誦詩句,抄詩默詩,學生對此索然不感興趣,因此,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配上旋律,變成了歌曲,學生十分樂於接受。
再次、培養良好的誦讀古詩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誦讀古詩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複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複,不唱讀(拖尾韻),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紮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點、可以從匯入環節入手,激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匯入,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的開端相當於成功一半,所以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匯入的運用。瞭解詩人的相關故事,給古詩的學習增添色彩。可他們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
總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誦讀起來,可以朗誦,可以吟誦。經常聽專業的詩朗誦,一些專業的吟誦,對孩子也是一種薰陶,慢慢的對古詩的興趣就培養起來了。
我經常給孩子用的一個APP,“問道國學”這個上面朗誦的詩文很多,都是免費的。也有一些吟誦的詩文,這個是收費的,我給孩子購買了,這個裡面有朗誦吟誦還有詩文的講解,整個詩文最核心的內容都在一起,用起來非常方便。
回覆列表
劍雨認為,孩子剛上一年級,給孩子教點唐詩,讓孩子自小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未嘗不可,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年級的孩子學習唐詩要“淺嘗輒止”。是說,讓孩子念念,背誦背誦,簡單感受一下韻律節奏就可以了,沒必要深入。
2,要選擇通俗易懂的。中國的唐詩很多,既然是一年級的小孩子,就要選擇簡單一點的,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理解力的。
3,要選擇學習的方式方法。唐詩的學習可以以歌唱,舞蹈的方式進行。也可利用多媒體增加優質的畫面,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