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維正邦

    【】“道,可道,非常道”。“道”者:儒家-“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平常心是道”。故“道”是太極及本源,是宇宙及宇宙的規律、規則,是人的心境與思想;“道”是終極存在的,無形的,無限永恆的,是造物者;陰陽合而生萬物,“道”生陰陽,造人類;“有物混成,先天地生”_有一個混沌的東西,在天地之前就產生了,它就是“道”;“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域中四大以自然為最大。【】自然者:①天然,非人為的東西;②無意識_古人云“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③“自然者,道也;④自然界,簡稱自然,指意識(人的思想)以外的客觀物質世界。【】東方文明對“世界”的概括性描述:“一”、“道”、“太極”、“宇宙”、“域”、“自然”、“本源”、“造物主”。這些指向的是同一樣東西,儒、佛、道,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用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際遇與境界觀察、認識、思考、理解領悟出形式不同的“世界”,但內容、本質是一樣的,其本質無始無終、無限永恆、無邊無際、無窮無盡;人類只能效法它、遵循它,它便是道、是自然。順應自然,順其自然_乃指人類的進步與進化過程;自然而然者_順應自然規律、規則-則萬事萬物順暢。

  • 2 # 嬋月一笑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代表了老子哲學的核心價值。“道法自然”真實內涵:“自然”即“道”。老子思想集中體現在“道法自然”這一命題中,其實質是“自然主義”,是“無為”政治”。“道法自然”指向萬物“法自然”,就是效法大道本身,皆以“自然”為本,在於對自然之美的崇尚與追求, 反對雕飾、 造作與浮華。面對 《老子》“道法自然”一語的正確理解,歷代注家的詮釋取向大致有三種: 一是主張“道無所法”;二是主張“自然在道之上”;三是認為“道效法自然並不影響道的終極性”。前兩種主張是不符合《老子》原意的,對第三種主張,只有將“自然”理解為一種原則,而不是任何實體或實體的屬性、狀態,才能維護道的終極性。

    針對,“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理解,分為其本身內涵和理解詮釋兩個方面:

    第一、“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本身內涵

    道家哲學為中華文化之精華, “自然” 則是道家哲學的思想中心。道、自然、道法自然,是極具哲學內涵和意義的概念。

    “自然”

    “自然”是老子哲學中特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術語。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價值觀念。老子 “道法自然” 中的 “自然” 是為 “天然” “天成” “自然而然”, 在於對自然之美的崇尚與追求, 反對雕飾、 造作與浮華, 在於對自然之美的崇尚與追求, 反對雕飾、 造作與浮華。實際上,老子從一開始提出“自然”的概念,就是“道”的另一個代名詞,不是什麼自然規律、自然法則,更不是什麼自然界,而是“道”本身,“法自然”就是效法大道本身,即自己如此。

    “道”

    “道”不是老子首創,而且作為時代觀念的核心詞彙,據《左傳》在老子時代己經形成。

    “道”是老子哲學是核心概念。“道”是宇宙萬物( 包括人類社會) 生成、演進的總根源、總根據,也是其存在和發展的標準與尺度。自然,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是道的屬性、效能,是“道”生成、演化宇宙萬物、人類社會的法則、規。“道”在生成、演化宇宙萬物、人類社會的過程中,是“無為而無不為”,是“自然而然”的法則的體現。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真實內涵:“自然”即“道”,即“道效法或遵循萬物的自然”。

    第二、“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理解詮釋

    “道法自然”一語,給歷代讀者帶來很大的困惑:道已是最終極的存在,怎麼還會有效法的物件呢?

    “道法自然”一語的正確理解,歷代注家的詮釋取向大致有三種:

    為了擺脫 “道法自然”一語造成的理論困境,歷代注家的詮釋取向大致有三種: 一是主張道無所法; 二是主張自然在道之上;三是認為道效法自然並不影響道的終極性。

    “道無所法”主張及其弱化的表現形式

    “道無所法”的主張最早是由漢代的《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提出來的。河上公在註解 “道法自然”時說: “道性自然,無所法也。”這顯然不是忠實於原文的註解,只能歸入

    “微言大義”一類。“道無所法”這一個弱化詮釋,就是道效法它自己。仍然是強調 “道無所法”,以維護道的終極性。從整體來看,“道效法自己”不是老子所要表達的意思。

    “自然在道之上”的說法,引起爭議

    與 “道無所法”說相對立的一個極端觀點是“自然生道”說。為了突出“虛無”和“自然”,道教的一些經典在論述宇宙生成過程時,乾脆在“道”之上增加了“虛無”和“自然”兩個階段。“自然在道之上”的說法,相對於“道法自然”一語,主張自然在道之上,否定了道的終極性

    道效法自然原則:可能的正解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道以自己為法則。

    總結:

    老子思想,歷來眾說紛紜。有說老子是唯心主義者,有說老子是唯物主義者,有說老子是辯證法大師,有說老子是無政府主義者,有把老子思想歸結於“反智論”、“愚民政策”、“權術主義”,有把《老子》說成是一部兵書、一部處世教科書、一部學仙修道經典等等。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認識論、宇宙生成論只具次要的地位,老子思想的實質是“自然主義”,是“無為”政治,它集中體現在“道法自然”這一命題中。

  • 3 # 百姓哲學

    關於“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如何正確理解的問題,我來談談看法,

    我個人認為,如果能正確理解老子的處世哲學,首先得從老子的當年的生活環境入手,老子的學問是身處大自然,以自然的視角對人的行為,和人能感知的自然現象的觀察,研習得出的對世間萬物的領悟。他的理論是透過寓言故事傳世的,一是老子長期遊歷于山水之間,形成個人風格與孔子一樣,都是不合當時時代要求的理論。在他們活著的年代這兩位胸懷鴻鵠之志的大理論家懷才不遇,官運不暢,一個到處遊蕩、一個流落山野。

    說起老子的“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到底對中國的五千年的文化有什麼影響,我感到,一是在劉邦的漢朝初期的大亂之年,百性休養生息的黃老之治,二是裝神弄鬼的道教的延續。

    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統治下,他們依附於儒家學派的正統文化,由統治階級把中國的佛教、道教安排到名山大川,透過他們的理論化解被統治者的反抗情結,間接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從而得以延續至今。

    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中的道,就是老子心中的一切,他的的道代表世間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執行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那就是老子常說的天人和一的理論,天人合一為道,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人的進化過程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環境條件中產生。

    人所能感知的天災人禍,喜怒哀樂,巧取豪奪,都是道法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的認識並不是什麼人間聖人得到的啟示,而是從血腥中得到教訓,透過總結得出的隨著時代不斷變化更新的真理,記得我們安全從業人員有一句名言,“每條規章制度都是人的生命和鮮血寫成”。這句話用到社會進化,文化發展的過程同樣是至理名言。

    為什麼古人聖賢的話,到現在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根脈,那是因為,古人聖賢們看到的自然和社會現象透過思考得到的結論,雖然幾千來進化形式變了,但其本質沒有變,是按照宇宙原本的執行規律在演化的。

    中國的文化的演化、進化、承繼、發展都是以現實主義的態度來對待的。中國五千文化的時代傳承者們, 都對前朝前代的文化進行過有益於當代社會的研究和註釋。所以,中國的文化典籍中充滿了對古典文化書籍的註釋書籍。為什麼呢,說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自古就是是中國人對待外來文化、本土文化的最正確的做法。

    中國的所謂的文化專家把各自研究領域的古典文化說得神乎其神,要正確理解,那是他們生存的需要。其實他們所謂宏揚、繼承、發展的說辭,中國大眾只是聽聽而已,普通大眾處於生存競爭的殘酷環境中,對他們競爭有利的文化,那肯定會吸收,對他們無用的文化,就會壓到大腦深處箱底,什麼時候有用再翻出來用,這就是中國人的實用主義。

    比如:極少部分普通百姓的厭世雞湯文化的根源就是老子文化的糟粕。

    而強烈的競爭意識,正是春秋戰國法家文化的延續。所以馬列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延續的外在的表現形式,也是中華文化經歷五千年,再延五千年的載體。

    我認為,什麼是道,道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存在的自然現象,人類所有的社會現象,意識形態。我們人類所能感知的所有現象都是自然而然的宇宙執行的外在表現形式,都應歸於道,而道正是自然的不確定執行過程中的暫短確定的規律,這就是道法自然的含義。

  • 4 # 春臺96245986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25章》。老子道法是中國完整天道規律與陰陽辯證法理哲學體系,摘出哪一句,脫離整體與前後文,都會引起各種各樣“理解遐想”,何能解密老子道法原意?

    《道德經》25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曰之道,強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有將王改成人的)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大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有一物混合而成,先天地形成而生,寂靜啊寥廓啊,獨立存在,而不可改變,周行迴圈而不殆滅盡,可以做為天下萬物之母。我不知其名,可字之叫道,勉強為之名大,大叫逝去,逝叫遠離,遠叫反覆擴充套件。故世界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組成。世界域中有四大,而(人社會之)王居其一啊。人法地法、人地之法,為自然科學體系;地法天法、地天之法,是社會科學體系;天法道法、天道之法,為思維科學體系;道法自然法、道與自然之法,是宇宙陰陽五行辯證法理”道紀”天機。《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概要23~24頁》。

    解密:1、”有物混成”是說天道規律是由多個陰陽五行哲學交織而成;規律是寂靜寥廓存在,不以任何意志力量所改變;天道從微觀到宏觀層層迴圈擴大成天網而永不殆盡;因其發展需要才成為人與萬物之母,非其需要了不會產生。2、世界由”道天地人”即現代之”規律、精神、物質與(人)實踐”組成;四組成都有其“大道規律、大精神規律、大物質規律、大(社會王)實踐規律”,故說世界域中有四大規律,而大王之(代表社會實踐)規律居其一。3、人實踐道法、地物質道法,實踐與物質之間“前後相隨”道法共同組成”自然科學”規律體系;地物質道法、天精神道法,物質精神之間“高下相傾”道法共同組成”社會科學”規律體系:天精神道法、(腦)道陰陽道法,精神與(腦)陰陽之間“難易相成”道法共同組成“思維科學”規律體系《見道德經2章》;道多個陰陽道法、自然基本陰陽道法,天道與法理之間道法組成“世界陰陽五行哲學”主導支配的法理天機。故“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就是指“中國陰陽五行哲學”是先天地自然而生,又因其自然而然才能主導支配世界萬物與宇宙星際之間協調有序迴圈提高發展運動。

  • 5 # 大海lzd

    今天的哲學,心理學,邏輯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政治經濟學等都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非得上老子那摳去,能弄得來嗎,什麼是無知,什麼是蠢,關鍵是裝牛逼

  • 6 # 望江一亭

    道,純粹是一種想象。

    老子也不知道道為何物。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看動植物都有母,然後想象天地也必有母。但這個母老子也不知道是啥,從不論證。只覺得天地之母必先天地而生,然後發揮強大的想象力,把這個東西想象成一個混成之物。

    問題又來了。既然天地之母的道是混成之物,那道依次生出一二三萬,不就是混成物生純一物,又再生混成物?可見老子也有點傻。

    天地自然有共同的規律這不假。比如物質都是由元素、原子、分子組成的。但除了一般規律還有個別規律。水不能像山那樣巋然不動,樹不能像石頭那樣不吃不喝,人更不能像地一樣裸對風霜雨雪。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是傻話嗎?

  • 7 # 吃貨小筆記

    道法自然,自然而然,這一句話出自餘老子的道德經,首先我們來了解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在來了解老子為什麼這樣說道法自然,自然而然!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講完了老子,接下來講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意思!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包括天地間所有事物的特性,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道以自己為法則。自然而然指的是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也用作形容詞指天然的,非人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汽車就是下一個華為,可以這樣說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