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把我的鍋留下
-
2 # 濤哥論球
因為用快刀斬殺可以一刀斃命,受刑者可以立即死亡,少受很多痛苦。慈禧太后認為是“戊戌六君子”慫恿光緒皇帝命袁世凱包圍頤和園逼自己退位。慈禧太后這一輩子,最看重的就是自己手上的權力,誰要是想動他的乳酪,她就要誰的好看。“戊戌六君子”的這種行為,慈禧太后認為是最為大逆不道的,如果用快刀一刀解決了他們六個,就是便宜了他們,是難解她的心頭之恨的。
所以慈禧太后下令用鈍刀斬殺“戊戌六君子”,可以說這老孃們夠狠的,想讓他們的脖子上多挨幾刀,最後在痛苦中離開這個世界。相傳譚嗣同的腦袋最後幾乎是被鋸下來的,可見他在嚥氣之前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濤哥認為雖然“戊戌六君子”的事蹟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戊戌變法卻是不現實的。大清朝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它承受不了戊戌變法的這副猛藥。如果那些維新派的法令都實行了,可以說清朝必亂。
濤哥認為正確的維新方式,應該抓大放小、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來。這樣才能把這個渾身是病是大清國給逐步的搶救過來。
-
3 # hc項羽
第一他們提出把東北,蒙古,新疆賣給俄羅斯。把西藏賣給英國,籌措資金用於變法,他們的理由是蠻荒之地蠻夷之地,同時說出保中國不保大清。這是被殺最大的罪名,不但賣國還動清朝根基。認誰腦子沒病的統治者也不會壞人我做,好人你做的事
第二一群妄人,想一出做一出,沒有系統的想法。一群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程度絕對承擔變法重任,政治幼稚卻野心勃勃,典型志大才疏的投機分子,他們的變法憲政等等西方先進思想也就是囫圇吞棗,理解完全不透徹
第三他們以變法之名積聚金錢,為己所有,不信?你可以看看康有為做了什麼?
-
4 # 梅里的傳說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慈禧和一個人下象棋,這個人下棋一招踩了慈禧的一個馬後多了句,“奴才殺老佛爺一個馬",這殺字一出口,老佛爺殺了這奴才全家;
最早版電影垂簾聽政裡慈禧裡對麗妃有多狠,砍去手足後弄大桶裡,那場面誰看了電影后如果信!!估計慈禧形象怎麼都瓦塌了!關於歷史人物這種“史書”和民間傳說—誇張成份太多了!正面的和負面的都有…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時,當時北京有上萬人搶其肉而食之…吃人肉百姓會搶??項羽燒秦宮大火燒了三個月不滅,神火?徐福岀海回來告訴秦始皇遇到大鮫,給了一些弓箭手,贏政弱智?…囉嗦這些無非就想說,很多歷史也好,傳聞也罷,糾真都是注水的文學!
戍戌6君子,1898年9月28日被斬首於菜市場,哪裡有什麼鈍刀?快刀才能砍頭!!手起刀落…
六君子被行刑後,楊深秀的屍體第二天被大兒子收殮,據說頭和身體還縫上了,草草回山西安葬!?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是湖北巡撫,楊銳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得意門生,甲午後,張之洞基本上一號大臣了,譚嗣同24日被抓到,楊銳也是24日被抓到,僅四天就斬立決了,慈禧哪裡有功夫研究什麼鈍刀…晚了都說不好楊銳能不能被張之洞救出…
個人看法,沒有鈍刀這回事!
-
5 # 東野一退休職工
看到這個題目,只是感到可悲,為之嘆息,卻不知道說什麼好。慈禧命令用鈍刀斬殺所謂“戊戌六君子”,其目的很明顯是想讓那六個人多受點罪,死得更痛苦,以洩心頭之恨。可是,所謂“戊戌六君子”真能稱為君子嗎?他們該不該死?假如慈禧不搞政變,他們的變法真能成功嗎?其實,即便慈禧不發動政變,鎮壓所謂變法,唐有為領導的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在一個有著二千多年封建專制歷史的國家,要建立起真正成熟的君主立憲制度,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短期內絕對不可能成功。但康有為僅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裡,就促使光緒皇帝下了大約近二百個昭令,根本來不及執行,從這些做法就可以看出,康有為及其追隨者實行的所謂變法,根本上就是一場兒戲似的鬧劇,完全不可能成功,只會把大清國搞得更亂,更糟。康有為包括所謂“戊戌六君子”在內的追隨者搞的並不是和平式的變法,而是還要發動兵變,透過屠殺推動所謂變法。譚嗣同親自出馬聯絡袁世凱,邀請袁世凱帶領其所練新軍舉行兵變,袁氏假意答應,然後向榮祿舉報了譚嗣同。譚嗣同還聯絡了湖南的天地會參與兵變。康有為們試圖透過屠殺來變法,只能製造戰亂和災難,這樣的所謂變法,能容忍嗎?所謂變法還有更加不能容忍的罪行。我剛剛又一次看了那個語音影片,康有為和譚嗣同等人為了籌錢作為變法的經費,竟然幾次上書要求把西藏賣給英國,把新疆賣給俄羅斯,還要與美日等國搞什麼聯邦,出賣更多國家主權,以便籌集更多白銀用於變法!這是明目張膽、名副其實的賣國賊!由此看來,康有為及其追隨者都該死,慈禧下令使用鈍刀斬殺所謂“戊戌六君孑”,還真的沒有什麼錯的地方。
-
6 # 林伊蘭
戊戌政變是慈禧太后一生腥風血雨政治生涯中的最後一次政變,發生在清光緒二十四年六月至九月(1898年)的,像以光緒皇帝為首的一次殘酷血腥政治鎮壓的政變。戊戌變法的過程中,慈禧發現以光緒、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甚至想聯合袁世凱囚禁她的想法後非常震怒,政變後,慈禧為了殺雞儆猴,震懾那些想搶班奪權的反對力量,下令用鈍刀處決了“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的背景:
清德宗光緒帝二十年,這一年是農曆甲午年,日本蓄謀已久,發動了甲午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簽訂,使舉國震驚。許多有識之士在聲討“賣國賊”李鴻章的同時,也開始深刻地考慮中國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才能避免亡國的悲劇。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派公車上書,請求光緒帝變法維新。
光緒帝從1885年中法戰爭的失敗和最近的甲午之敗中認識到,清朝現有的制度已經腐朽不堪,再不變法恐怕真的有亡國滅族的危險,於是他在徵求了慈禧的意見後,決定實行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開始推行新政。但朝中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勢力相當強大。在此之前,光緒帝十分懼怕慈禧,事事都要先請示慈禧後才敢決定。可是自從變法開始後,慈禧越來越感覺光緒帝不像原來那麼聽話了,很多事都敢擅自作主了,就如任命譚嗣同等4人為軍機章京,在軍機處行走。光緒帝有什麼旨意直接透過這四個人去執行,從而繞過了守舊派官員。此外,光緒帝還大刀闊斧地裁撤抵制變法的守舊官員,重用支援變法的人。
這一切,深深地觸動慈禧太后,這個對權力有強烈慾望的女人開始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她似乎得對光緒帝和維新派留上一手。
6月15日慈禧迫使光緒帝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個職位原是李鴻章的, 因為他簽訂了《馬關條約》,受到國人一致聲討,迫於輿論壓力,清政府只好將他開缺)。此後,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矛盾逐步升級,愈演愈烈,朝中局勢劍拔弩張,而血腥政變一觸即發。
政變過程:1898年9月初,直隸總督榮祿調兵聚集天津、長辛店。光緒帝想開懋勤殿並設顧問官,命譚嗣同擬旨,決定自己在9月13日這一天親自去頤和園請示慈禧。可到了13日這一天,眾臣都在等待皇帝的詔書,而詔書卻遲遲沒有下達,這更說明慈禧與光緒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9月14日,光緒帝召見楊銳,並賜予他衣帶詔,內容是“朕位幾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志速設法籌救”。康有為與譚嗣同等見到密詔後抱頭痛哭,可是光緒帝只是個傀儡皇帝,手中權力有限,所以康有為這些人乾著急沒有辦法。當時朝中的所有將領之中,只有袁世凱曾長期駐兵朝鮮,知道國內外的形式,也主張變法,於是,譚嗣同以及其懇切的言辭密奏光緒,要拉攏袁世凱,給他一些恩惠,這樣一旦情況有變,袁世凱可能會是勤王保駕之臣。9月16日,光緒帝召見袁世凱,加封他侍郎之職,命其專辦練兵事務。17日再次召見了他。9月18日這天夜裡,譚嗣同親自去袁世凱所居住的法華寺見他。一見面,譚嗣同開門見山地問:“以將看,皇上是怎樣的人?”袁世凱說:“皇上是曠代聖主”。譚嗣同又問:“天津閱兵的陰謀將軍可知道?”袁說:“是的,略有耳聞”。於是譚嗣同拿出了光緒皇帝的衣帶密詔給袁世凱看,並說:“現在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你若想救皇上,那再好不過;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乾脆立刻就去頤和園告發我,讓慈禧太后砍我的頭!那樣的話,你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到這裡時,他還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脖子,以示自己的決心。袁世凱聽了,假惺惺地裝出一幅很生氣地樣子,提高了嗓門說:“足下把我袁某當成是什麼人啊!皇上不光是你一個人的皇上,而是我們共同的主子,我和足下都受到皇上莫大的恩德,要救皇上的,不只足下一個人!足下如果有什麼教誨,我願洗耳恭聽!”譚嗣同說:“榮祿的陰謀,都在這天津閱兵一行上,將軍與董、聶二人所統領的三支軍隊都要受榮祿的節制,他們就想要依仗兵力來行廢立之事。儘管這樣,董、聶二人根本不值一提,當今天下能算是厲害的只有將軍你,若那些奸賊真的發動變亂,將軍你以一支人馬力敵董、聶兩支軍隊,輔保皇上,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你指揮的軍隊若能成功,這可是不世之功啊!”袁世凱說:“倘若皇上能在閱兵之時跑入我的軍營,下達剷除逆賊的號令,那麼我一定能像足下一干正人君子一樣,就算豁出命來,也要保得皇上週全!”譚嗣同試探地問:“那榮祿對將軍你可是不薄啊,將軍會怎樣對待榮祿呢?”袁世凱笑而不答。袁世凱手下的一個幕僚對譚嗣同說:“榮祿老賊並非真心對我家大帥好。以前曾有大臣向皇上進言要給我家大帥增兵,可榮祿卻說:‘不能讓漢人掌握太大的兵權。’他的那些施恩於我家大帥的舉動,只是想籠絡住我家大帥而已。就像前年胡景桂參劾我們大帥的這件事,那姓胡的原本就是榮祿的手下。榮祿先讓他彈劾我們大帥,然後再查辦他給我們大帥昭雪,就是想向我家大帥施恩。他把胡景桂外放寧夏知府,可沒過多久,那姓胡的就升任遼寧夏道臺,這就是榮祿老賊最陰險的地方,我們大帥難道會不知道嗎?”譚嗣同又說:“我們不能小看榮祿,他可是個能成就一番霸業的梟雄似的人物,要對付他只怕不那麼容易。”袁世凱怒目而視:“只要皇上在我的軍營裡,殺榮祿就像宰條狗一樣容易!”於是譚嗣同就把救光緒的計劃詳詳細細地和袁世凱說了一遍。袁世凱又說:“現在軍營裡的槍支彈藥都攥在榮祿老賊的手裡,而且軍營裡各級將官有很多以前都是榮祿的手下,現在可是千鈞一髮的關頭。既然我們已經訂好了計策,我就得立刻趕回軍營去,把重要崗位的將官都換成自己人,另外,還得多儲藏一些槍支彈藥才行。”於是又叮嚀了一番,譚嗣同才離開法華寺。到了20日,袁世凱再次受到皇帝召見,並且似乎也拿到了皇帝的密詔。袁世凱趕回天津,連夜去見榮祿告密,把事情的始末全部都對榮祿講了。榮祿當即下令封鎖進京的重要道路,沒有他的命令不允許任何軍隊不準擅自進北京。榮祿還坐上專列連夜進京向慈禧太后告發。這天深夜,當慈禧知道這件事後,先是大驚失色,她做夢也不會想到,平日一貫唯唯諾諾的光緒皇帝膽敢這樣做。但是,作為一個經歷了幾十年宮廷鬥爭冰刀雪劍的慈禧太后,立刻採取了行動。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紫禁城,將光緒帝痛罵一番之後,把他囚禁在瀛臺,自己重掌大權。與此同時,她下令關閉北京各城門,封鎖交通,出動3000軍士在全城搜捕維新派人士。梁啟超逃到日本使館,見到伊藤博文,請他照會上海領事館,搭救康有為。22到24日的三天時間裡,譚嗣同還策劃組織要救出光緒帝,可最後沒有成功。9月24日,梁啟超見到譚嗣同,勸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譚嗣同不同意,梁啟超再三勸說,譚嗣同也不應允。譚嗣同對梁啟超說:“各國的變法,無不是經過流血犧牲而成功的,而在中國從沒聽說過有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的,這大概就是我們失敗的原因吧。如果是這樣,我譚嗣同願意做為變法維新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第二天,譚嗣同被逮捕,在獄中,他在牆壁上題詩一首“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後面原句是“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功罪後人論”是梁啟超改的,借用的是一位叫苗沛霖的《秋宵獨坐》最後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誤窮經”)。”
9月28日,慈禧太后下詔,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6人押赴菜市口開刀問斬,命軍機大臣剛毅監斬。這6人即後人所說的”戊戌六君子”。這天,觀斬的百姓達萬人之多,譚嗣同面不改色,從容就義,這一年他年僅33歲。清朝政府隨即又罷免數十名支援維新派的官員,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廢除,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
7 # 佈雷桑秀策醬
1894年甲午戰爭,清王朝被日本打敗,賠款兩萬萬三千萬兩,割讓臺澎金馬,放棄北韓宗主權,讓光緒皇帝意識到王朝的衰敗,1898年六月光緒帝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鼓動下,決心學習西方變法強國,一開始慈禧太后也改革,維新派改革的不成熟太過於激進,最後竟要聯合袁世凱發動軍事政變謀殺榮祿慈禧,但袁世凱向慈禧告密,光緒滴被囚瀛臺,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戊戌變法失敗。
而譚嗣同等六人沒能及時出走,被欽定為首惡處決,但是在如何處斬戊戌六君子這個問題上,卻有許多波折,特別是在用何種刀具上面。滿清處決犯人很講究方式方法,比如選址,不是在在午門外,就是在菜市口,午門外斬首的都是權貴,而菜市口砍頭的多為庶民。除了死的地方不同,煩人之間砍頭的工具也大不相同,按大清律例,殺平民老百姓一般多用快刀,殺官用鈍刀,且官越大,刀越鈍。最終慈禧一錘定音,決定用一把名叫“大將軍”的刀具。“大將軍”是當時大清朝最出名也是最鈍的刀,慈禧太后認為官吏謀逆反叛,應該罪加一等,從重發落,就是死的比常人更痛苦。
行刑當日由步軍統領衙門派出大批軍隊警戒。行刑劊子手拿著慈禧欽點的“大將軍”,此刀最讓人不寒而慄的一點就是他的“鈍”勁,它是清朝最“鈍”的刀。所謂“大將軍刀”,其實就是沒有開刃的鐵片,戊戌六君子行刑時,第一個被執行的是楊深秀,劊子手不知如何控制力道,一刀下去,血不停地往外冒,頭不斷,與脖子藕斷絲連,人自然不能一下子就死去,不但不能,一刀下去其實看不了多深的刀口,有血往外流,連續多次重複,楊深秀頭還未斷,仍然和脖子連著,可想而知,被鈍刀斬首不能一下死去,何其痛苦,最後幾乎是連砍帶鋸才算完成。其中最有名視死如歸的譚嗣同被排在了第五個,換做一般人看到前面幾人的慘狀,自然體會痛苦要深刻,而他卻並不為所動,極有膽氣。據說他被“砍”了28刀才死,當時場面極為殘忍,留下“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命詩。最後還喊出了歷史上出名的:“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
-
8 # 憤怒野虎
百年前的戊戌變法,情況不甚清楚。據傳是因為維新派想謀殺慈禧太后,從而引起慈禧集團的反撲鎮壓,導致失敗,康有為、梁啟超等逃亡外國,戊戌六君子被捕並斬於北京菜市街口。
在滿清時代,為了鎮攝民眾,在刑罰上講究嚴峻、痛苦的刻骨經歷,採取的方式較殘忍。對付戊戌六君子,這些反對當政者的人,為了強壓群眾。在斬頭行刑上,若用利刀,行刑時犯人很快死去,沒有痛苦的表現,給圍觀者效果較差。用鈍刀,則需要斬殺多刀,受刑者感情痛苦,其表現使圍觀者膽寒,從而使圍觀群眾懼怕當局,不敢反抗,這就是慈禧太后所要的效果。
-
9 # 大獅
話說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皇帝受到打壓,康有為、梁啟超聞訊後事先潛逃,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被判處極刑,於1898年9月28日清晨押赴菜市口問斬。
開斬頭一日,已有佈告發出,看熱鬧的老百姓早就熙熙攘攘湧入街邊,專等譚嗣同等人押赴刑場。待譚嗣同等人被押出時,百姓沿街叫好並唾罵,並不時將口水和汙物置於六人身上。
押赴行刑地點,由監斬官宣讀“聖旨”,聖旨出於慈禧之手還是光緒之手,無從考證,但大部分學者認為是出自光緒之手,但卻是被慈禧逼迫所頒佈。監斬官最後一句話為“斬賊逆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於市中,欽此!”聖旨宣讀完畢,百姓又是一陣叫好,譚嗣同人等面如冷冰,一言不發,但有史料記載,康廣仁嚎啕大哭,至於是因為害怕還是因失敗而感到無奈,是個謎團。
行刑開始,劊子手祭過天地之後,口含烈酒噴灑刀上。今日這口刀不一般,名曰“大將軍”。雖名字威武,但卻是一口鈍刀。清朝之時,劊子手在行刑前幾天,犯人家屬需送一定錢財和酒兩壺,雞一隻,魚一條。收到這些規例,劊子手會在行刑之時,用快刀,給犯人一個痛快。但若上司有命令或者家屬財物沒有及時送到,那麼這個犯人就需受受罪,劊子手會用短刀施刑。百姓最愛看的就是鈍刀施刑,他們認為一刀下去,頭顱斬下,毫無意識,不如慢慢折騰,在犯人哭嚎聲中找尋樂趣。
斬殺六君子之前,上司已經下令,不予快刀斬殺,縱使送禮也不予。劊子手收到命令,自然照辦。這口“大將軍”,便是一口又重又鈍的刀。第一個開刀問斬者便是楊深秀,楊深秀來時未見有異樣,此時卻大聲哭泣,口中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語言。劊子手一刀斬下,血噴灑而出,頭卻未斷,楊深秀喉中鼻中噴出血泡,口中仍可言語。圍觀百姓叫好不止,劊子手迴圈往復數刀之後,楊深秀頭顱才斷,但仍於脖頸皮肉相連。
其餘人等悉數如此,百姓不住叫好,並有官紳將擲錢丟向刑場,這些錢事後全歸行刑人員所有。第五人便是譚嗣同,劊子手早就得到命令,此人頑固不化,為賊逆之首,不可一刀斬殺。於是劊子手使壞,估計不用全力,而且刀刀亂砍,將譚嗣同後腦、脖頸、後背看出條條血痕,血噗噗往外冒,但人卻不能死,痛苦之情,可想而知。十餘刀砍過之後,譚嗣同已經滿臉滿身是血,但仍可喊出“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的豪言壯語。
可惜百姓並無人憐憫於他,不時有人大聲唾罵他六人,並以汙物投擲。大約用了二十餘刀之後,譚嗣同氣絕身亡,令人不禁唏噓,好一個豪傑之人。
-
10 #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據說每次菜市口殺人,老百姓們都要奔走相告,去觀賞腦袋落地,血濺七尺的大戲。
要是碰見鈍刀或者更為藝術寫意的凌遲,必須搬個小凳等到曲終才人散。
慈禧這個老女人說過一句話:誰讓我難受一時,我讓他難受一世。
戊戌六君子變法,可是奔著革慈禧太后項上人頭這個終極目標去的。
可惜時極不成熟,反到成了袁世凱的投名狀。
慈禧也是讓嚇著了,按其脾性沒用人彘 、凌遲等傳統頂級工藝大招,鈍刀殺人算是有負盛名了。
老女人只是最終沒想到自己還沒變成乾屍,陰宅便被孫殿英給掘墓了!
老女人想乍屍跳跳跳也不可能了,只能說是報應到了!!
-
11 # 銀刀拊馬
這就是純粹的胡說八道,想讓犯人受罪,又不是沒有剮刑,不比斬首殘忍多了。試想劊子手也是一個體力活,有時我們經常看到一排排的囚犯跪在那,等著劊子手依次砍頭,這一刀刀下來,也需要耗費劊子手不少體力,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刀鈍勢必難受的還是劊子手自己。戰友死的這麼慘,康有為和梁啟超關於戊戌變法的記載竟然都沒有提到這個,所以這些就是扯淡,真要相信你就輸了。
根據著名歷史文化學者申寶峰先生長期調查研究,譚嗣同於1898年9月28日被清政府殺害。他的遺體是瀏陽會館的老長班(管理員)劉鳳池收殮的。劉鳳池在譚嗣同行刑當天自始至終在場,譚嗣同被殺之後,他趁著午夜無人之機,用蘆葦把譚嗣同的遺體蓋上,扛回到了北半截衚衕的瀏陽會館(位於北京宣武區北半截衚衕41號),又花錢購買棺材把譚嗣同遺體收殮。到第二年譚嗣同的親屬進京將譚嗣同的遺骨運回家鄉瀏陽(現傳的大刀王五收屍之說,沒有史實根據,而王五也沒找到付諸行動的機會),沒提過鈍刀斬首的事。此外還有時任刑部主事的劉篤敬冒著被指為維新黨的危險,親赴刑場收斂了楊深秀的遺體,並將遺體連夜護送到了楊深秀的老家山西聞喜,也沒提過這事。
個人以為,對於戊戌變法,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歷史本身,而不是這些或博人眼球或別有用心的段子。
-
12 # 三叔小記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臨刑前,譚嗣同神色不變,看著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而說的話,悲壯!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個人。他還說過“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蕩氣迴腸的詩句。
除了譚嗣同,戊戌六君子另外五個分別是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深秀、楊銳。
砍頭在眾多古代刑法中來說,算是最輕鬆了,一把快刀,一刀砍下,嗚呼……另外還有一個刑法,跟砍頭類似,叫腰斬。這兩個刑法和行刑人和刀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個強壯又刀法精湛的行刑人,一把十分鋒利的大刀,一刀就能夠讓你舒舒服服、痛痛快快見閻王。所以行刑人很吃香,在行刑前,被行刑的家人會賄賂,請求照顧一下,讓他舒服離開。
如果刀是鈍刀,在下刀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大,一刀不可能致命,這讓受刑人痛苦百倍,死也死得不爽快,跟尿不盡一樣,斷斷續續……
此時的戊戌六君子砍頭的刀就是鈍刀。舉個例子,據說在砍康廣仁的頭時,一刀去,頭沒掉,血在汩汩流,單單砍了十幾刀才腦袋掉地。但是譚嗣同看到後,如無其事,十分鎮靜,高呼“快哉,快哉”。類似關公喝酒刮骨療毒。
綜上,鈍刀是一種折磨,這跟古代的刑法一樣,目的是折磨。當然,還有威懾。
-
13 # 開周說宋
先闢謠。
戊戌六君子蒙難時,劊子手並沒有用鈍刀,慈禧更沒有下旨用鈍刀。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啥必須要用鈍刀?”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就像“太陽為什麼環繞地球轉?”“人類為什麼是軟體動物?”“狗為什麼從來不吃屎?”“蘇格蘭的官方語言為啥是中文?”等等問題一樣,錯得很可笑。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時,要求用鈍刀了嗎?”
正確的回答則是:沒有。
下面有一堆熱心的答題者,煞有介事地解釋慈禧為啥用鈍刀殺人,人云亦云地胡扯什麼“殺官員用鈍刀,殺平民用快刀,官位越高,死得越慘”……
這些答題者為啥要犯這種可笑的錯誤呢?或者換句話說,上述愚蠢的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
因為很多歷史暢銷書都是這麼寫的。
比如說,《這個歷史挺靠譜》就寫過:譚嗣同等人臨刑時,慈禧下旨,一定要用鈍刀。當時最鈍的砍頭刀號稱“大將軍”,沒有開刃,就是一把厚鐵片,一點兒一點兒地剁,剁幾十下才能把腦袋剁下來,受刑的場面非常慘烈,可見慈禧對變法派有多麼仇恨云云。
袁先生博學多識,很有見識,但他關於戊戌六君子蒙難的這段描寫完全不靠譜,因為他沒有參考史料,而是得自道聽途說,得自民間傳聞,得自《大刀王五》這種武俠小說的杜撰。
關於清朝斬首的刑場細節,有一大坨外華人寫的旅華日記可供參考,《赫德日記》裡描寫過廣東盜賊被砍頭的場面,《真實的中國佬》裡描寫過清朝官吏被砍頭的場面,都是乾淨利落,使這些老外非常驚訝和佩服劊子手的手藝。
清末大臣端方被砍頭,也是一刀致命,並不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官越大,刀越鈍”。
但是,劊子手的技藝確實有上下之分,有經驗的劊子手可以減少受刑者的痛苦,剛上崗的劊子手則可能因為緊張,連砍幾刀才能完成任務。
另據清人筆記《窺園閒錄》記載,有些劊子手會受刑者家屬索賄,假如家屬塞夠了紅包,他們就把活兒做得很漂亮,既一刀致命,又能讓死者腦袋跟脖子連一層皮,回去好安葬;假如家屬不給紅包,這些滅絕人性的雜種可能會故意多砍幾刀。
大概就是有鑑於此,所以法華人和英華人都分別設計了靠滑輪和慣性力來砍頭的斷頭臺,這種機械完全杜絕了劊子手索賄的可能,為那個血腥野蠻的近代社會提供了一點點可憐的公正。
-
14 # 薩沙
不但要用鈍刀,恨不得凌遲。
原因有2:
第一,所謂改革是什麼?無非是從既得利益手中奪權,多利益。
控制滿清的是封建大貴族大官僚階層。
比如八大鐵帽子王,狗屁不通,僅僅依靠世襲的地位位極人臣,驕奢淫逸。
這些人並無真實才能,完全依靠保持就有的統治秩序,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才能過美好的生活。
康有為的改革,無論是鼓勵民企,開放報禁,改革教育,改革軍隊,從根本是就是從滿清封建貴族官僚手中奪權,進而奪財。
所謂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些封建權貴當然要把你殘殺,不然怎麼解恨,怎麼恐嚇其他人!
第二,慈禧自己差點被軟禁
慈禧太后除了政治鬥爭,沒什麼能力。
滿清在慈禧老公咸豐手中,只是相對落後西方,差距還不是天壤之別。
真正徹底落後西方,就是在慈禧統治的40多年內。
慈禧自己毫無建樹,搞得國家幾乎崩潰,但也不允許別人染指他的權力。
他發現光緒利用康有為等人變法,藉機奪權,甚至想要聯合袁世凱軟禁她,立即翻臉。
對於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給予報復性的殘殺。
即便是光緒帝,最終還是死於砒霜,誰下的毒?還不是慈禧太后嗎?
我死了,也不讓你活,大家同歸於盡。
斬殺譚嗣同時用的刀是“將軍刀”。“將軍刀”也就是鈍刀,並且慈禧太后要好好熬煎譚嗣同,所以一刀下去,譚嗣同並沒有死,第二刀,第三刀.....到了20多刀,譚嗣同才氣絕身亡。
可惜今天譚嗣同是中國的民族英雄,而慈禧早就被挫骨揚灰。
-
15 # Ray徐徐
這女的是有史以來最壞最狠的娘們!
也許過幾天,就有宮縮慈安,步步精心這類洗白片來把她的糞鬥史講一遍,於是n多小青少年被坑。
清朝的覆滅是肯定的,但有史從來沒有一箇中華王朝被滅的這麼憋。
-
16 # 峰子奇觀
“斬逆賊 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於市中,欽此!”
這慈禧太后的一道旨,監斬官一聲令下,這六人頭顱,在劊子手們手裡拿的一把叫“大將軍刀”的多次重複掄砍下,才費勁的滾落在了地上。
這是歷史上一次頗為“特別”的行刑,用的不是鋒利的快刀,而是號稱清朝最鈍的刀——大將軍刀。被斬這幾人,到底犯了什麼大罪?
△戊戌變法:“戊戌六君子” (畫示)
帝: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百日維新、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珍妃、囚禁瀛臺、隆裕太后戊戌六君子,為何被斬?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在各地開設租界,搶奪資源,使中華民族進一步覺醒,在這種背景下,掀起了一場變法救國狂潮。
1898年,在清朝光緒帝的支援下,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大臣,發動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可惜,戊戌變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的大肆封殺,變法僅持續了103天,就被扼殺在搖籃裡。所以,又叫“百日維新”。
結果,光緒帝被囚禁,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菜市口……這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菜市口,戊戌六君子,百姓雲集圍觀,九門提督的人馬負責警戒。
為什麼選擇鈍刀?△清朝 大將軍刀(博物館展示)
後:慈禧太后、榮祿、恭親王奕欣、戊戌政變、袁世凱、垂簾聽政、洋務運動、李鴻章、北洋水師答:折磨犯人,讓犯人飽受生不如死的滋味,死也不叫犯人死痛快。
清朝處決犯人,頗為講究,殺一般百姓用快刀,殺官員用鈍刀,官越大,罪越大,刀越鈍。而殺戊戌六君子的刀,就是慈禧太后欽定的清朝最出名也是最鈍的大將軍刀,實際上就是沒開刃的鐵片子。慈禧太后認為,戊戌六君子身為官吏,施行謀逆,罪加一等,所以施以“大將軍刀”最痛苦的死法。
據說譚嗣同被行刑時,劊子手掄起大將軍刀,前面數刀砍下去,頭顱仍斜掛在脖子上,鮮血汩汩外冒,掙扎過程極其痛苦。劊子手砍了二十多刀,手都砍累了,頭顱仍和脖子藕斷絲連。最終,只好連砍帶鉅,足足砍了28刀,才費勁的將頭顱砍下來。
為什麼選擇菜市口?△慈禧太后 掌權(劇照)
國:李蓮英、翁同龢、同治帝、咸豐帝、清朝歷史、葉赫那拉家族、辛酉政變、庚子國變答:清朝處決犯人,講究選址。處斬庶民、身份卑賤者等,一般在菜市口;處斬權貴、高官等,一般在午門。
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不同,因為被慈禧太后定性為謀逆,謀逆屬於頭等大罪,加上帶頭的康有為、梁啟超逃跑了,所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成了首犯。
之所以選擇在菜市口當眾處斬,一是殺雞儆猴,當眾震懾;二是出於慈禧太后對維新黨人的深切痛恨。(由於康有為曾企圖拉攏袁世凱,計劃“圍園殺後”,即兵圍頤和園,誅殺慈禧太后。)
據說,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雖忍受極刑,卻仰天大笑,留下了一首絕命詩,其中兩句最為出名: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並向圍觀百姓大聲喊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17 # 西府趙王爺
原因很簡單:第一個洩憤,第二個殺一儆百,殺個別人看的!古代砍頭的時候,犯人或者犯人家屬,一般會給劊子手賄賂點好處,目的就是希望其把刀磨快點,麻利點兒,這樣一刀下去就完事兒,犯人也能少些痛苦。而在清朝,也“人性化”的考慮到了這一點,砍頭一般是快刀。但對於官員,則是用鈍刀,以強調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一般來講,官職越高,刀越鈍,最鈍的被稱為“大將軍”刀。
但當年慈禧斬殺“戊戌六君子”時,命令採用“大將軍”刀,據說譚嗣同足足捱了五六刀,那場面就跟砍木樁一樣。
歷史上的慈禧是一個狠辣的女人,加上位高權重,任何危及到她利益的人的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謂睚眥必報就是對慈禧最貼切的描述。
1898年,在康有為,戊戌六君子等有志之士的建議下,當時的光緒帝決定實行變法,但這次行動僅持續了3個多月就被慈禧禁止了,這項運動已經透過改革威脅到慈禧和其黨羽的利益,更確切的說是慈禧害怕這次行動會動搖自己的位置。
當然,這些還不至於說讓慈禧做出如下舉動。只是因為當時在慈禧的阻撓下,變法已經舉步維艱,變法派乾脆密謀軟禁慈禧,結果事情敗露。告密之人,正是袁世凱!
這還得了,在慈禧看來,這就是造反啊,她當然不會放過這些人,於是大肆抓捕。
當時譚嗣同六人,也就是戊戌六君子,錯過了逃跑的時機,被抓獲,並將執行死刑。
這六個人本身是平民身份,慈禧卻命令用斬殺朝中重要的罪臣的鈍刀對六人行刑。
這種鈍刀行刑在古代意味著折磨,因為人的脊椎非常硬,只有用尖銳且鋒利的刀才能一下將頭顱砍下,若是用鈍刀,只會讓受刑者更加痛苦,這也是慈禧的目的。
她會讓任何與她作對的人付出巨大的代價;
第二點,慈禧命令採用鈍刀斬殺六君子就是想對其他人起到一種威懾的作用,告訴他們這就是不聽話的下場。
比如說光緒帝,她透過這件事兒告訴光緒帝,還是要聽自己的話,不要肆意行動,讓光緒帝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違背“親爸爸”是要付出代價的。
-
18 # 遠足的葉子
慈禧用鈍刀斬殺了《戊戌變法》當中的譚嗣同,這封建朝廷的傳統,從周夷王烹煮齊哀公,呂雉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袁崇煥被凌遲一樣,用最最狠的方式處死對自己不滿,企圖掀翻自己龍椅的人方才解恨。
可悲的是圍觀者卻叫好處死為他們謀求生存權利的抱薪者,老佛爺與她上面四百多的同行別無二致。
-
19 # 大可觀天下
中國歷史上的1898年,在晚清皇帝光緒皇帝的大力倡導下,已經快不行了的大清朝廷開啟了一項變法改革運動,歷史學家稱為"戊戌變法"。只不過,光緒皇帝搞得這次變法維新運動僅僅持續了103天便被喜歡“垂簾聽政”掌實權的慈禧太后緊急叫停了,這場運動中的操盤者,以譚嗣同為首的6人拒絕逃亡,最終被慈禧太后逮捕並在菜市口斬首示眾。原因是這場變法運動所涉及的開放言路,裁撤冗官,君民合治,滿漢平等,制訂憲法,新開國會,改廟為學,鼓勵私企,留學習洋,增設新軍,以及密謀借力袁世凱的新軍“圍園弒後”等,最終觸及到了慈禧太后這個大清朝實際上掌權的封建統治者的利益,所以被扼殺了。
慈禧太后在下令斬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時,卻在聖旨上加上了一條必須要用鈍刀斬首的命令,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戊戌六君子
我想之所以會有這樣奇葩的命令,是因為慈禧太后儘管深恨譚嗣同等人的思想行為,心裡恨不得對這幾個人千刀萬剮,施以最慘無人道的凌遲之刑,但是由於在光緒十一年的時候就廢除了凌遲這種刑罰,所以這個嗜殺成性的女人就不可能在重開凌遲之刑的,於是,頗有心計的她便特意交待用鈍刀行刑,來故意折磨這幾個變法的清朝官員,“殺雞給猴看的”。
上圖為天津新軍將領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密,致使戊戌變法功敗垂成!
其實早在清朝的前期,清廷殺頭用的刀就是有區別的,像是對於那種官越大的罪犯,行刑用的刀就越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受刑的官員,十分痛苦而死,好對還活著的官員起到心裡震懾作用。眾所周知,人類的脊椎骨還是比較結實的,只有很鋒利的刀具才能夠做到輕易斬斷。如果是用鈍刀的話,連切開面板都不怎麼容易,更別說將堅硬的骨頭一下子砍成兩截了,屠夫特費勁,受刑的人也特痛苦。
我們中國民間歷來就有"鈍刀子割肉"、"鈍刀慢剮"這樣的詞語,出處在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雜纂》,我瞭解到原文是這樣的:"不快意,鈍刀切物,破帆使我,樹陰遮景緻。"大詩人李商隱在文中將用鈍刀切割物體、乘風帆殘破的小船、樹蔭遮擋景物三件事列為最令人不悅的代名詞。
大將軍鈍刀
根據野史別籍的記載,當時處死戊戌六君子的行刑用刀就是久聞大名的“大將軍刀”。要是乍一聽,這個刀名威猛剛勁,實則刃鈍刀重,並非是刀中上品,這種刀不利於格鬥拼殺,僅限於宣威洩憤,以儆效尤的行刑刀具。據說一般死於此刀之下的普通罪犯並不多,它的作用主要就是砍斫悖逆篡朝之臣。
據書中記載,說處死戊戌六君子的這天,北京城裡的喜歡看熱鬧的老百姓幾乎是傾城出動,譚嗣同等6人被拘在囚車中前行菜市口時,沿途的無知愚昧、麻木不仁老百姓紛紛把什麼爛菜葉、臭雞蛋都砸到他們的身上,並且還對他們大罵不止。從現在的角度看,當時國民的這種不理國事,得過且過,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心態,恰恰是晚清政府昏庸無道,國破民頹的真實寫照——“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這是歷史、國家和民眾悲哀。
待6人被押到了菜市口後,惡意圍觀的平民百姓更是人山人海。康廣仁是第一個受刑的人,由於大將軍刀鈍,劊子手連砍帶鋸,費了好一會功夫才把他的頭割下來。看著這樣一地的鮮血,無知的百姓就如看到精彩表演一樣,群情高漲,歡呼不已,實在令人痛心。
譚嗣同是第六個行刑,行刑前,譚嗣同向民眾大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隨後,劊子手以鈍刀連砍帶鋸,據說足足砍了30多刀,才將譚嗣同的頭顱砍下。可以說慈禧太后在處斬戊戌六君子時,是故意用鈍刀在他們的脖頸上慢慢的"剮",實在是一副令人目不忍視的慘烈景象。
可是當時北京城的老百姓見此,無不拍手,連喊精彩,並一個勁地痛罵譚嗣同等人是逆賊,該千刀萬剮,還說什麼慈禧太后仁善等話,我想這些人應該都是慈禧派來的。
更讓人無語的是,戊戌六君子被處斬後,這些所謂的老百姓紛紛掏出懷裡揣著的饅頭,跑上前去,蘸著譚嗣同還未冷卻的鮮血食之,還連聲說好吃。我的媽呀,這些還是人嘛!
此圖為戊戌六君子畫像
這件事和戊戌變法有關,還得從頭說來。自從 甲午戰爭清廷失敗後,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我們這個國家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有一些有志之士,眼看國家將亡,像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就積極上書皇帝,並著書立說,大力提倡變法自強。還有譚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一個南學會,並創辦《湘學報》,主要抨擊舊政,宣揚變法的好處。
在這些有識之士的影響下,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有好多人支援維新變法,呼籲政治變革的浪潮空前高漲。最重要的是以中國皇權獨裁製的結構,被“圈禁”的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感覺自己就是個傀儡,真正坐鎮權力蜘蛛網中心的,還是慈禧這個老蜘蛛。
慢慢的,光緒皇帝的思想受到這些進步人士的影響,所以破格提拔了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為朝廷中樞官員,在他們的建議下,皇帝下詔,廢除了文武科舉考試,裁減了朝廷中許多無用的部門,淘汰了已經落伍的綠營軍隊,準備建立新軍,學習外國有用的東西,積極改進。
光緒皇帝
然而,光緒和康有為等人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經驗,能力又有限。由於在許多人眼裡,這個變法過於激進,導致不少清朝政府官員因部門廢除而失去了職業,善後工作又沒有做好。自古以來一些本打算“學而優則仕”的底層知識分子,沒有了未來。這個 綠營身為清朝豢養的落後大軍,一聽說要裁撤,幾十萬綠營官兵也是群情激奮,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其實最關鍵的一點是,那些滿洲八旗紈絝子弟過慣了國家豢養的衣食無憂的生活,而此次維新變法卻大大地傷及他們的利益,所以這些人都極力反對。
沒想到,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的未來而不得已進行的變法維新,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援反而導致群情激憤,垂頭喪氣的光緒皇帝又聽說,因為他不聽話,慈禧太后與榮祿等人正在密謀要廢掉他的帝位,另立新君。於是光緒在極度惶恐中,秘密向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尋求解決這種困局的辦法。
再怎麼說,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畢竟是一介書生,於是考慮不周的他們,給光緒皇帝出了這樣一個主意:就是讓光緒皇帝給一向積極支援變法行動的袁世凱下道密詔,讓他從天津率北洋新軍進京勤王,誅殺榮祿並兵圍頤和園,逼迫慈禧交出軍政大權,一招制敵,解決所有問題。
就這樣譚嗣同拿著密詔秘密到天津找到袁世凱,將他們制定的計劃透露給袁世凱,希望他能儘快率兵進京勤王。
可是他們忘了一點,這個袁世凱是個處處為自己個人利益打算的小人,根本沒有民族大義的想法。他經過左右衡量後,他認為光緒變法一派即無軍政大權,又無民眾支援,這次政變成功的機率會非常小。所以,老謀深算的他,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兩面三刀暗中又將譚嗣同等人的計劃密告訴了榮祿。
就這樣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離開頤和園回到了紫禁城,將一心變法圖強的光緒皇帝囚禁於瀛臺,並且對外宣稱是光緒皇帝“身體有病”,下旨由慈禧再次親政,主持朝廷。緊接著慈禧太后又將在變法中廢除的一直在做無用功的朝廷部門,落後的綠營軍隊,文武科舉考試等恢復如初,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
慈禧太后下令追捕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變法人士。但是由於此二人得到訊息,跑得飛快,最終官差只捕到不願逃走的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等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戊戌六君子”。
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這個人因其手段狠毒,生活極度奢侈而惡名昭著,比如說她將自己年輕時宮斗的競爭對手麗妃砍斷四肢,泡在罈子裡做成了"人彘"。在戊戌變法被她強力終結後,她囚禁了對自己畢恭畢敬的親外甥光緒皇帝。其實她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果若維新搞成了,則皆大歡喜,如若不成,就可讓維新派為“亂國篡朝”去背個大大的“黑禍”。這敗家老孃們的政治手腕著實厲害得很,一出手便進退自如,怎麼著,她都是贏家。事實也正是如此,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背黑鍋被軟禁,維新派的官員則被大將軍刀伺候,慢慢折磨而死。
後來根據考古發現和高科技儀器的檢驗,在光緒皇帝屍體的頭髮中砷的含量嚴重超標,而砷這種化學元素的化合物正是中國古代知名的劇毒砒霜。
那也就是說被囚禁的光緒皇帝暴斃的最大的嫌疑犯正是狠毒的慈禧太后,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這敗家老孃們,在自覺時日不多時,先行將光緒皇帝毒殺。這也就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在兩天內相繼死去的原因。
不得不說,慈禧太后是晚清政府迅速倒臺的主要推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誰叫她是中國最有名的敗家老孃們呢,這也是討論慈禧太后在戊戌變法這個歷史事件中所起作用的前提條件。站在某個角度上說,這個老女人把”戊戌變法”和”戊戌六君子”是分得很清楚的,戊戌六君子想借變法謀逆篡權該死,但是變法維新目的是提振國力,利於她的統冶。這老孃們玩政治是個高手!
據說,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譚嗣同被足足砍了三十多刀才終於斷氣,從現在來說,再回頭看他臨刑前的留下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戊戌六君子的犧牲何其壯烈,精神何其偉大,這六個人分明就是那個灰暗年代裡的曙光照耀著無知愚昧,麻木不仁的無數同胞!
-
20 # 飛將龍城
俗話說:“好鋼要總在刀刃上”,這樣的刀才算鋒利,切割起東西來事半功倍。可是,在處斬戊戌六君子的刑場上,慈溪卻命令劊子手使用鈍刀行刑,這不是為“手起刀落,人頭落地”添堵嗎?理由是什麼?當然是極度的憎恨。
百日維新,康梁出逃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政府戰敗而告終,民族危機嚴重加深,因此,救亡圖存的呼呼聲愈來愈高漲。尤其是在讀書人中,他們有文化有思想,會製造社會輿論。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讀書人透過在給光緒皇帝進言鼓動他興起變法,以求國力強盛。這時候的光緒剛剛親政,根基還不是很穩,真正的掌權者還是慈溪。
(康有為)
剛開始,慈溪任由光緒和一幫士人胡鬧,可是,後來維新派不斷破壞利益既得者們的利益,甚至他們後來密謀囚禁慈溪。他們的行為一下子觸及到了慈溪的逆鱗,慈溪怒不可遏,下令摧毀維新勢力,大肆逮捕維新派人士。
康有為和梁啟超提前得到訊息,倉皇出逃,分別逃到法國和日本。康、梁二人雖然逃之夭夭,可是,那些沒逃得掉的其他維新派人士就比較慘,鋃鐺入獄,定罪處斬。同時,光緒皇帝也被慈溪軟禁起來,失去了皇權和自由身。
(光緒)
戊戌六君子,從容赴死在康、梁之後,還有6位“罪魁禍首”。他們分別是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人們稱這六人為“戊戌六君子”。在定罪之後,戊戌六君子就被押赴刑場問斬,可是,劊子手手中的刀讓圍觀的人瞠目結舌。
(戊戌六君子)
劊子手手中的刀是又大又鏽的鈍刀,此刀被稱為“大將軍”。一般來說,處斬犯人都用鋒利的快刀,手起刀落,人頭落地。可是,在封建社會,如果官員犯了罪,行刑時則用鈍刀。犯的罪越大,刀則越鈍。
使用鈍刀帶來的結果就是,起不到手起刀落人頭落地的效果,鈍刀一刀下去並不致命,卻給犯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要多砍幾刀犯人才會氣絕身亡。而在這個過程中,犯人要承受極大的痛苦和折磨,十分殘忍。
慈溪之所以命劊子手用“大將軍”給戊戌六君子行刑,實在是因為她恨透了這些維新派人士,他們不但破壞本來利益既得者們的利益,當然其中最大的既有利益就是她,最可恨的是,這些維新派人士竟然企圖密謀囚禁慈溪,廢除慈溪,這是慈溪所痛恨的。在慈禧眼中,維新派犯的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所以,他下令劊子手行刑用最鈍的“大將軍”。
儘管被鈍刀行刑,視死如歸的戊戌六君子毫無畏懼,慷慨從容赴死。
寫在最後戊戌六君子雖然赴死,但是,他們愛國的精神卻喚醒無數華人為了救亡圖存前赴後繼。在中國大地上,在百年的屈辱史中,湧現出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富強,他們篳路藍縷,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下愛國篇章。
回覆列表
用鈍刀行刑,戊戌六君子也並非是第一人。在清朝前期,有的大官犯了重罪或罪不可赦,行刑時用的就是鈍刀,可想而知,鈍刀行刑會給受刑者帶來多大痛苦。目的就是給其他官員看死罪的下場,以起到震懾的效果。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問斬,不過在行刑之前,慈溪交代要用遲鈍的刀子行刑。那她為什麼會下這麼一個命令呢?
因為慈禧對譚嗣同等六君子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們千刀萬凌遲處死,但光緒皇帝在光緒十一年久廢除了凌遲之刑,所以慈禧就不能用凌遲之刑,所以她就交代用鈍刀行刑。
第一位受刑的是康廣仁,最後受刑的是譚嗣同,鈍刀則是最鈍的大將軍刀,也就是沒有開刃的鐵片。戊戌六君子每人足足砍了十幾二十下,才倒在血泊中,受的痛苦足有百倍。而譚嗣同卻十分鎮定,大呼:快哉!頗有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