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里布衣楊半
-
2 # 慕衡山
我認為魏碑是我們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的一朵炫麗的浪花。是個時代的產物。是我們書法史不可缺失的一章。他的強雄、天真爛漫.........對後世的影響極大。
-
3 # 李順昌詩書畫印記事
魏碑指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最精采。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摩崖刻石四種。名碑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張玄墓誌》等。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雄強粗獷等等。史上寫魏碑從清以來最為代表人物有康南海,曾熙,鄭孝胥等等。民華人多以帖入碑。風格各異。寫魏碑也是歷史必然,清中葉,倡導“尊碑抑帖”,是為了衝破“館閣體”對人性的束縛。碑學大興,使當時柔媚書風為之一變,精氣神抖擻。其實,從書風也可看出,當時的社會環境,清王朝已到瓦解邊沿,不變革是不行的。
-
4 # 醫養悟道儒術興業
魏碑指書法來說,他是中華傳統文化書法術藝的一部分,是一個時代的文明結晶。在後人的傳承得以發展。至於——“魏碑就是清代搞改良的一夥人故意製造改良輿論的工具,魏碑沒有價值”歷代書法藝術人士,對其傳承並創新發展就否定此謬論。至於“說魏碑被現實不符合歷史發展要求”更是無稽之談,書法之藝不會影響歷史的發展,也不會被歷史賦予什麼標準要求。
-
5 # 海上生明月兮
現存的魏碑書體都是楷書,主要是以“石碑”、“墓誌銘”、“摩崖”和“造像記”的形式存在的。筆劃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即便是不懂書法的人,也可以從中感受到美感。書法學習,除了專注於某一類重點學習,建議各個流派都要有所瞭解,魏碑作為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書法形式,必然有其歷史地位,值得尊重
-
6 # 西龍先生
欣賞魏碑是書法藝術發展的必然,但是它產生於南北朝,卻遲至清末才興起與繁榮,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說必然性。
魏碑是刻在石頭上的書法,和帖派書法主要是文人間的賞玩和政府機構間的文牘不同,魏碑書法主要是用於裝飾等實用目的。根據用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紀念碑,包括事碑、墓誌、功德、地物等,造像碑,主要是南北朝時期佛教興起,大興廟宇,勒石立碑造像,還有摩崖這種超級大體量的刻石,也歸入了魏碑範疇。其方法,是先由書法家用紅油漆寫在石頭上,稱書丹,再由石匠雕刻打磨。
因為書寫和雕刻的任務太重,有名的書法家不願意幹,也幹不了,所以魏碑多是由民間人士書寫,他們顧忌少,書風自然自由奔放,和帖派書法相比,別有趣味。而石匠們夜以繼日趕工,不可能字字精雕細刻,往往是一刀一筆,所以魏碑給人的感覺是方筆為主,撇捺如刀,粗獷豪放。加上魏碑被重視時已過千年,石碑風化嚴重,剝蝕普遍,有一種殘缺的敏感,對看慣精緻帖書的人們自然有獨特的吸引力了。
接著說偶然性。
書法直到清末都是帖派為主,這時候出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隨著建築業的發展,房子越來越大,書法裝飾對大字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現在看到的獨字書法就是明朝開始的,但是帖派書法筆法講究,太秀氣,寫大了不好看,需要一種新的書風,魏碑剛好具備雄強豪邁的特點,於是就興起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當時人們對館閣體越來越厭倦,罵其是墨豬,但是又找不到新書風代替。這時一個很偶然的事情發生了。因為清朝中期開始大興文字獄,讀書人只能埋頭考據,潛心古舊,發掘出了很多碑誌,康南海看了,覺得很不錯,便身體力行,專心寫碑,並以士林領袖的身份呼籲寫碑,居然應者雲集,碑派書法就這樣蓬勃興起,並漸漸佔據書壇主流了。
不過,我個人認為,無論碑還是帖,都有其價值和美,並沒有高下之分,應該攜手發展,共同繁榮。
-
7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魏碑產生的朝代,不少網友已作答,在此不再重述。
關於魏碑的是由何書體演變發展而來,也不是今天回答的重點。對於魏碑的演變和發展過程,曆書上已有詳盡的記載,但是,還是有一些書友在網上爭來爭去,感覺非常熱鬧。這就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有不少網友質疑為什麼要把魏碑書法劃到楷書範圍之內,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因為魏碑書法本身就是楷書書法,只是風格不同罷了。魏碑,是中國書法史的里程碑,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魏碑已經重重的抹上一筆了。這就是歷史對魏碑書法的肯定。
關於對魏碑書法的欣賞,請各位看官往下看:魏碑書法筆劃謹嚴,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上乘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魏碑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以上是我學習魏碑書法後的總結。
康有為說:“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碑可宗。”
欣賞魏碑書法,還可以從以下十個方面入手:一是魏碑書法魄力雄強;二是氣象深穆;三是筆法跳越;四是點畫峻厚;五是意態奇倚;六是精神飛動;七是興趣酣足;八是骨法洞達;九是結構天成;十是血肉豐美。總之,魏碑書法作為楷書的一種,散發著她獨特的魅力。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的說,欣賞魏碑書法有歷史的必然性!關於這一點,還是不要爭議的好!
-
8 # 醫者仁心69331540
魏碑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美,萌芽於東漢的楷書定以其獨特的實用性和規範性受到歷代帝王和文人書家的厚愛,其筆法渾穆.點畫峻厚.意態奇逸骨力洞達.其結構之奇.氣勢之強.變化之大是其他書體所不能比擬的,成為歷代書家所臨帖的範本。
-
9 # 方哲健康生活
魏碑又稱魏楷,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誌銘等石刻文字的總稱,現存魏碑書體皆為楷書。
楷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隸書起源於戰國,在漢朝發展到頂峰。而隸書則在篆書的小篆中演變而來,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均為古代象形文字;小篆即秦文,是全國統一的文字。從隸書演變的還有後漢的行書,即行楷和行草,行草在漢代又演變為狂草和小草。
所謂“漢隸唐楷”,就是說隸書在漢代最為鼎盛,而楷書在唐朝最為鼎盛。
魏碑正是漢隸和唐楷的橋樑,正由於魏楷在南北朝的北朝發展顛峰,象極有名的《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元懷墓誌》及《張玄墓誌》的存在,才開隋、唐楷書法則的先河。
及至宋朝產生宋體,成為活字印刷的字型沿用至今,宋徽宗創立了書法“瘦金體”,後又產生活字印刷字型“仿宋體”。
回顧中國書法和書體的發展演變歷程,楷書最終成為了現代書法的基礎,沒有魏楷,就沒有楷書。所以講,欣賞魏碑成為了書法歷史的必然。
-
10 # 水色調
魏碑作品多是魏晉六朝時的,有墓誌摩崖造像。對於書法發展史和考古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這些被發現的作品,千姿百態一石一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有其流傳的必然性的。
那些出土的墓誌銘有好多為皇族大戶擁有,都是當世名筆精匠所為。六朝多戰亂人民生活困苦,寄希望於宗教修來世福報,請名匠高工刻石造佛像以作功德。也有的在大山石涯刻制佛經以為後人看,來流傳經典延續功德。
對於學書法來說,學帖比學碑有利,讀墨跡以察精微變化,易於學到古人筆法,只有筆法精熟的人才能透過刀功看筆法,從碑刻中學到東西。清末時期二王的真跡很少存世,臺閣體書風俗媚刻板,就推行學碑,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欣賞學習魏碑應注重其方筆的書寫。它的筆法與帖學不同,也需要常年臨池不輟,掌握用筆特點,才能既有金石氣又有厚重感。
-
11 # 剖析與建構
清代的貢獻,簡單的說就是把中國的金石文字藝術挖掘出來。
當然,整個清代,並沒有達到它的高峰。
早於清代的宋代,北宋的歐陽修編《集古錄》,稍後又有趙明誠夫婦的《金石錄》,都是研究這方面的著作。
有人認為,清代碑學的興起,是由於文字獄導致文人為求自保,轉而向可以求經證史的金石考據之學。
這個觀點,當然不太嚴謹,有商榷的餘地。
清代之初,已經有一部分學者,如朱彝尊等學者,他們吸取明代亡國的教訓,在金石文字上多有著作,可以參考侯開嘉先生的《書法史求真錄》。
可見,金石文字的研究,並非在清代,早有先河!
個人認為,它是歷史的必然,就算清代沒有,那麼現在,隨著出土碑版的增加,也會有其他人去學習的,因為,碑刻有碑刻的美,這一點,已經足夠吸引更多的人上下求索了。
愚見!
回覆列表
魏碑被關注被欣賞,是必須的,當然是歷史的必然。
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沒有任何時期的書法像魏碑那樣風格迥異,百家爭鳴。魏碑書法的多樣性,開放性,獨特性,是任何時期的書法都無法代替,魏碑就是魏碑,它獨一無二,它鶴立雞群,魏碑所創造的書法高度至今也無法打破,我甚至悲觀的認為魏碑的藝術境界在未來也將無法達到。
誕生於北方地區的魏碑書法天然就具有北方濃郁的人文色彩,它粗獷豪放,剛健雄勁,與“二王”代表的南方優美秀逸,婉約柔和的書法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填補了書法體系的空白,完善的書法的表現形式。它的存在不可忽視,更不容拋棄,可以說魏碑是中國書法最重要的價值體系,輕視魏碑,書法藝術將黯然失色,無視魏碑,書法會殘破不堪。
魏碑書法是對隸書的有創造性的延續,又為唐代書法的興旺奠定了基礎,它承前啟後,立異標新,所有忽視魏碑的朝代,書法都變得綿軟無力,我們回憶一下,唐宋元明時期的書法,你可以細細的思考一下,是否有衝擊力的作品?你有沒有從書法中感受到震撼的力量,在此我不做回答,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清代魏碑書法曾得到提振,近現代有出現了很多魏碑演繹的高手,有了魏碑的參與,我們的書壇盡顯生氣,魏碑也越來越有吸引力,大家欣賞魏碑的趨勢也成為一種必然。
感謝支援關注楊半【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