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風情感先生
-
2 # 承諾我不要
你是否認可這樣一句話:經驗教訓來自於實際傷害?我覺得這句話有兩面性,不單是實際傷害,也有快樂的一面。當然實際傷害大於快樂!
現實生活中很多感情和人情世故的經驗教訓大多來自於實際傷害。一次次的傷害教會了我們如何成長,這過程是漫長和艱難的,需要我們內心有足夠的支撐力和忍耐力。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傷害。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多數人的內心是柔弱和善良的,這便讓對方給了我們實際傷害的機會。等事情慢慢過去,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原來沒有過不去的事情,也可以比喻成在歷劫吧。
另一方面的經驗教訓,就是比如說我們很多事物不懂不會,需要向別人探討和學習。這便需要我們懷著敬佩之心,認真對待。當你學會了,內心會是無比驚喜的。
以上就是這句話的兩面性,也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我們都能強大到無間可催,不給他人傷害我們的機會!
-
3 # 閒人八點半
經驗教訓來自於實際傷害,贊同。
大道理人人都知道,耳熟能詳。但“知道”和“理解”是兩個意義不同的詞。“知道”的是已經形成的理論,“理解”則是指對理論的內化吸收。沒有轉化為“理解”的“知道”,就是耳旁風,一陣風,無法引起內心的足夠重視,不能成為日後實踐中的“前車之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不是親身體驗,如果沒有“切膚之痛”,得來的經驗也好,教訓也罷都不會太深刻。只有自己親自體驗過的,才能記得牢靠,記在心裡。
比如,我們會比較信任某個人,有朋友提醒,那個人只適合作朋友而不能夠一起做事,我們往往會偏執己見,茫目自信,選擇繼續相信那個人,並與之共事。只有在共事過程中,自己發現那個人的確有毛病,或者在某方面受到了損失,那時才會放下執著,中止繼續共事。
“事上練”得來的經驗教訓,是自己的經驗成功學,這種體驗來得深刻。
不認同,雖然教訓可以帶來經驗。
但不是所有的經驗都必須要從慘痛教訓中或者失敗中才能學到。獲得一種經驗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向專業人士請教,看書自學,現在又很多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渠道,可以說,只要你想,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數的經驗,透過搜尋都可以很快得到。
比如說你不會炒菜,你跟著一個做飯的影片一步步來,不著急,即使你之前沒有過經驗,也可能會很快就掌握了一道菜的烹飪方法。不要迷信教訓,不透過教訓也是完全可以獲得很多寶貴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