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雲捲雲舒
-
2 # 奇疆6688
怎麼沒年味了?是不是你覺得不放鞭炮就沒年味了呢?我們這裡的年貨攤到處都是,有年畫丶春聯丶雞丶魚丶海鮮丶大肉丶調料丶蔬菜丶服裝、燈飾,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辦年貨的人群絡繹不絕,這種熱潮要持續到大年三十下午。特別一提的是,近年來縣城的彩燈裝飾引人留連,街道的樹叉上串滿了彩燈,大燈小燈滿街盡是,火樹銀花不夜城,成了縣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有史似來從未有的盛景。獅子丶龍燈丶高蹺丶綵船丶跳鼓,各種社火,自樂班丶大戲,在城鄉依然鬧春,縣城還有社火會演。身著新衣的人們提著各種禮品走親戚拜大年的習俗依然濃厚。餐桌上的年味更濃了,過去-農民一年苦到頭,年桌上只有大肉,而現在你再看著老百姓的年餐,雞丶魚丶鴨丶牛肉丶海鮮,可豐盛了。至於鞭炮我們這裡還在放,僅是少了點。這樣的春節年味你說是淡了呢還是依然濃厚呢?
-
3 # 使用者71069749880
在這科技突飛發展的時代,人人都奔向了小康,人民的生活不斷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年輕人,把過春節都給淡化了,平常吃的用的穿的都和過年一樣,所以對春節就沒有那麼重視,不像40年代,50年代毛主席領導,我們剛建立新中國,人們要勤儉節約才能把國家建設的更富強。那時否則人只能在過年,才能吃上一頓餃子,人們都是為了祖國的興旺,為了建設自己的國家,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應該教育年輕人,不能忘記建國時期,人們艱苦拼搏的精神,和對祖國的熱愛,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大家,小家都奔上了小康只有我們祖國的富強,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我們的年輕人懂得,來之不易的幸福。不要忘記老一輩辛苦拼搏的精神,以後讓我們年輕人天天都像過年一樣,有著美好幸福的生活。
-
4 # It已成往事
我是90後,以前小時候,吃穿的不好,總盼著過年,過年的時候,母親父親帶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去縣城,買新衣服,買年貨,可以和小夥伴玩好久好久的寒假,甩炮仗,放鞭炮,在門口路上撿過炮仗,撿到好的,也可以點著玩。母親還要,蒸年糕,蒸棗糕,包餃子,帶湯的餃子,會跟著父親壘年火,自己長大了一點,自己也壘年火。貼春聯,都是手寫的春聯,最後掛燈籠,晚上一家人看春節聯歡晚會,想想現在有好久好久,沒有在家看春晚了。
感覺只有2005年前,出生的人,才能感到最濃濃的年味。2005之後年味,就變得越來越淡,其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永遠也回不到,那個童真天真的年代了,現在只能從電視電影裡情景,找到年味吧,其二,人們生活的越來越好,感覺現在的小孩子,過年很幸福。現在就是金錢社會,希望,未來和大家一起生活的越來越好!
-
5 # 百川王佔功
我認為如今的大年比過去缺少了些年味也是也可究的,比如從兒童說起,大年臨近兒童最盼望的是吃穿,要壓歲錢,可如今的生活那一天不象過年,尤其是兒童誰家不是眾星捧月要啥給啥,誰還希罕過年;20歲上下的孩子正值上學期,學習重負壓的氣喘噓噓,實在無心顧及大年了;已成家立業的中年人,結婚後還房貸一還就是幾十年,還要籌備生兒育女的費用,雙方父母的贍養任務,對過年也無暇顧及,及使過也是湊合了事,以拜訪雙方老人為主;就老年人沒什麼思想上的負擔和生活壓力,有兒女的照顧和政府經濟上的關愛,吃穿住行不用愁,日子比較消遣,在過年前後會做精心的準備,一進臘月就開始購買年貨了,以喜樂的心情迎接新年更是迎接兒女的團圓。其實平時的生活水平高了,吃穿與過年沒明顯的區別了,過年的慾望也就淡化了,年味也不象從前那麼濃了。
-
6 # 菩提樹下感恩
現在科技發達了,許多人都在玩手機,沒有時間在一起坐著嘮嗑了,還有平常吃的就不錯,春節還是那幾樣,沒啥稀罕。
-
7 # 我愛我家125833
我是70後,我們小時候都很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就有新衣服新鞋子穿了,而且還能吃平時沒有的好吃的,還有壓歲錢,大年初一天不亮就開始要去拜年,每年誰家有稀罕的好吃的,都先去誰家,怕去的晚了沒有了,[捂臉][捂臉][捂臉]。大人們下午沒事都會聚在一起打撲克牌,很熱鬧,人與人之間交流比較多,所以那時的人們不管是親戚朋友街坊四鄰感情都很好。如今生活條件提高了,大家都不差錢了,平時想吃啥就買啥,想穿啥就直接買,不用跟人聊天打撲克牌也能玩的很嗨,小孩子平時零花錢也很多,雖然喜歡壓歲錢但是也沒那麼渴求了,再說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地打工上班,回家的日子都很短暫,著急忙慌的走走親戚,還想給自己和家人留點遊玩的時間,所以現在過年更多的是走形式似的。
-
8 # 順其自然17596
我是64年的,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裡,只有能在過年能買新衣服,吃好吃,收壓歲錢,跟小夥伴們踢鍵子,打沙包,盼望過年的慾望特強列,真就是數著日子盼過年。
現在生活好了,平時日子過的就跟過年是的,又加上兒女們忙工作,我們替他料理家務,帶孩子,非常幸苦,現在娃姓不好帶,操心,責任重,把心思都放在帶孫子上了。說老不老還的把孫子帶好。所以沒那麼上心過年了,準備些年貨過就行了,走親訪友就有孩子們車去跑了。總的一句話,生活好了,人情淡了,過年沒過去那麼稀罕了。謝謝邀請!答畢
-
9 # 站在橋頭看風景68
主要是60~70~80後,由於自身要去承擔更多的責任,無法享受童年無憂無慮的樂趣,才會使我們感覺春節,好像沒年味了!
-
10 # 結緣64665172
為什麼現在過年沒年味了?我是60後,在那個兒時是大集體,按人七勞三分配糧食,上工沒有積極性,一天混工分,人多的戶勞力少但分的口糧多,人少的戶那怕每月30工也分到幾粒糧食,加之那時沒有化肥,沒有優質的籽種,有做沒的吃,大人平時省吃儉用省著過年能吃頓好的,穿的布料要布證購買,那時小孩望過年也就是能吃上頓象樣的飯和件新衣服。
自從土地到戶和改革開放後,人們自做自吃,閒時還可出去務工掙錢,家庭生活不斷提高,平時吃和過年沒有兩樣,穿的很暖,用的有餘,在過去小孩望過年是為了吃頓好點的飯,現在小不望過年了,因為他們天天都生活的很滿足。長輩如今盼過年不是為了吃幾天好的,而是盼望在外奔波的兒女們利用年假回團聚。
-
11 # 煙雨杏花江南
正常,過去平時缺少暈腥,全靠過年補,現在不能吃了。過去過年放鞭炮,現在不能放了。過去過年朋友互相串門,現在還串門嗎?當然感覺年味淡了。
-
12 # 榮姐愛唱又愛跳
過年一定會放煙花,濃濃的煙味能讓過年變的更加火爆,但是近年來,國家因為治理環境,而限制煙花,導致過年時很少聽到炮聲;
02
過年有時候是一家人一年中僅有的見面機會,但是隨著網路資訊的發展,經常影片的人們變的不那麼想家了,所以導致年味變的很淡;
03
經濟條件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眼光,以前一到過年才能吃到的大魚大肉,是很多人對於過年有著很高的期望,但是現在經濟變好了,日常就能吃到,所以慢慢的,過年的年味也就淡了;
04
可能是年紀變大了吧,不像小時候那樣總是期待著過年,可能現在小孩子還是很希望過年吧,可是我們已經過了那個年紀
-
13 # 風也不是風
過年不是沒有年味了,而是淡了,對於我們七八十年代過來的人,小的最盼的就是過年,有壓歲錢,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好吃的,因為那時買東西都要賃票的,家裡基本都不富裕,平常很少能吃到好的,不知從何時起,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以前熱鬧了,人之間缺少了真摯的友情,就是在一起聚會也是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缺少交流,親朋之間也很少走動,也許是現在工作的壓力太大了,懷念從前,除夕的夜晚,年夜飯!
-
14 # 手機使用者6334116194風
因為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三餐已是豐盛不已了。再者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已經是老少皆戀了!失去了以前的交流和娛樂。所以過年就缺少了很多樂趣。!
-
15 # 使用者墨冬
我認為不喜歡過年有幾個原因:
1:人情年味已經淡了,大家都不想去打擾別人,也不想別人來打擾。
2:對於一般的普通家庭,過年就意味著支出會更大,我每次回家過年都要花費萬幾元,整整三個月的工資啊!
3:有手機網路了,就連門口都不想出去。
4:適婚者怕被催婚,父母也怕別人問起孩子的婚事。
這是我個人的體會。
-
16 # 柳岸書屋
過年是一個民族的蜜月,她有著非常個性的文化傳統。但是,解放了。改革開放了。尤其是在和西方文化稼結以後,80、90、00後愛上了“聖誕節”的蘋果……所以,我們的年正在慢慢變質。
-
17 # 秋湖望月
有年味,那是對農耕社會而言,經濟比較睏乏,儒家思想統治,人們大都是一根筋,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辛苦一年都農閒時好好吃一頓,以解一年的捨不得的食物癮。而今,一年四季,都不缺新鮮的食品,想吃都隨時吃,屬於工業社會的範疇,金錢第一,吃都不在話下,有錢啥味都濃,沒錢請都不去,這就是現實也是改革開放的另一個層面。
-
18 # 鄉村小老頭3
我認為感覺過年沒年味的原因是由以下幾點因素綜合促成的。
1.破除迷信移風易俗的結果。解放後大力開展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政治活動,尤其是十年文革把破除迷信推到頂峰,在破四舊的疾風暴雨中把正常的民俗活動當成迷信一併掃除,中國人傳統節日失去了必要的儀式活動去充實自然就空虛了,也就是年味淡了。
2.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在計劃經濟年代物資匱乏,不論城市鄉村都是一樣,一切日用品憑票供應,只有平時節衣縮食才能夠積攢一點布票、油票、肉票……,才能讓一家人在過年時能夠吃上幾頓好的,穿上一件新衣服,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企盼過年,所以覺得年味重。
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展物資豐富,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新衣服不再是隻有過年白能買,好吃的也不再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自然就對過年少了企盼,沒了企盼的過年自然年味就淡了。
3.城市化的結果。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推進,我國正從一個農業大國走向工業化,大量農業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甚至成了城市居民,而承載民俗活動的主體是在農村,年輕人都進城了,老年人逐漸離去,在他們腦子裡收藏的老規矩、老習俗也被掩埋不能傳留,他們的子女只有過年時候才能回到農村短暫的住幾天,沒有時間去延續傳統節日民俗活動。城市居民生活一味地效仿西方人,過洋節,甚至飲食習慣也極力學習西方人,自然過中國年的味道就淡了。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
19 # 86淡泊寧靜
年,過年,或者正規一些的表達方式春節,說淺顯些是民俗,更深層次講是傳統,它是中華民族的傳承。
從小年、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這個年過下來,比這些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日要有意思、有意義得多,卻是越來越被公知們冷落。
就是不理解,中華民族的本土傳統節日,咋就比不上洋節日了?
中國人,過中國節!
-
20 # 卓姥姥侃文化
我的觀點和題主不同,我覺得現在我們的春節還是很有年味的。
當然,今年的春節情況比較特殊,不能作為“沒有年味兒”的參照。其實年味的濃或不濃,一是看你是站在誰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二是是看你怎麼去安排自己的春節生活,讓自己的年味兒更加的濃厚。
首先,過年,對於那些留守老人華人留守兒童來說,就是一個充滿了憧憬和幸福感的企盼。在他們的眼裡,過年的味道真的不是一般的濃。因為,他們期盼已久的“家人團聚”的夢想能夠實現。能夠看到兒女從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身邊,看到兒女平平安安的歸來,就是天下做父母最大的心願!同樣,能夠偎依在母親的懷裡,或是坐在父親的膝頭,是天下年幼子女的最暖的心願!而那些常年奔波在外的遊子,尤其是那些家中有老有小的打工群體,過年,就意味著“回家”,意味著“候鳥歸巢”,所以,年味,對於這些群體,就是最美的味道!最香的味道!最甜的味道!
其次,對於那些喜歡熱鬧的農家人,過年的味道也是很濃的。如果你在春節期間到農村去走一走,你會發現:東邊人家在為兒子舉辦婚禮,即使在婚禮上,兒子的兒子都可以叫一聲“爸爸”,再叫一聲“媽媽”了,大家也是歡天喜地的,熱熱鬧鬧的吹著喇叭,敲著鑼鼓,喜氣洋洋的歡聚一堂;甚至是不惜花高價租用一臺“花轎”,把“新娘子”抬回家。他們雖然是因為在打工的工廠裡認識的跨省婚姻,也因為沒有到春節放假的時間,他們不得不把孩子生下,但是,無論如何,這個象徵著“婚姻正式開始的儀式”是不能省略的。再看看西邊的人家,家裡的老人今年已經是66歲、77歲或88歲了,因為他們的兒女常年在外,生日的祝壽酒宴也是不能省略的一個習俗。現在,趁著春節兒女放假回家,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大家都來祝賀一下,也是一件極其開心的大事。
所以,現在的春節假期就是農家人集中婚喪嫁娶的最好時節,自然是熱鬧非凡了。
當然,如果你在過年是時候,利用自己的春節假期,帶上兩提牛奶,捧上一束鮮花,去自己已經多年未見的舅舅、舅老爺、姑奶奶家串串門,老人家也一定是非常開心的,會熱情的招待自己這個多年不見而有些“陌生”的外甥、外甥孫、親侄孫的。這樣,總比把自己關在一尺門裡,與對門鄰居都不打聲招呼的“孤獨客”好許多吧!自然,年味兒也就濃濃的了!
回覆列表
人情味淡了,年味就不濃了;家庭人口少了,過去過年幾十人聚在一起的熱鬧場面幾乎不見了,所以年覺得沒意思了;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過去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過年時城裡人也都往農村聚,而現在農村破爛不堪,老弱病殘,最能體現年味的場面不見了;總而言之,年變得越來越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