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田守護者16
-
2 # 輕輕愛淺淺笑520
1 、多喝溫開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給寶寶多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實用,適合於所有發燒的寶寶。不要給寶寶喝冷的水,因為寶寶發燒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症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症狀。要給寶寶喝溫水。 2 、溫水擦浴,即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這是一種很好的降溫。
-
3 # 美羊羊嘛嘛
孩子發燒的時候,會冷得直打寒戰,孩子身上會起雞皮疙瘩,這時候他的體溫正處在上升期。孩子處在發燒的體溫上升期的時候,一定要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擦肚窩、腋下、腿窩這些大血管分佈的區域。這樣的話,孩子的體溫可能還會上升,但是不會一下子升得太高而出現高燒,甚至是驚厥、抽風了。
如果孩子體溫處在穩定期,比如說短時間內一直維持在39度,那就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給孩子敷一敷頭部,或者用冷毛巾擦一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佈的區域。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
4 # 天佑11111111111
寶寶發燒,和大人發燒是完全兩樣的,千萬不能把用在大人的退燒方法用在寶寶身上,這樣會起反作用的,寶寶發燒要多給寶寶喝開水。用點物理降溫,寶寶發燒千萬不要給寶寶包的太多,要是給寶寶包太多,得不到散熱,溫度不但不能將下來,來會容易引起驚厥,要用溫水給寶寶擦身體,腋窩脖子,後背,還有用毛巾給寶寶敷頭腦,記得要用溫水,在給寶寶喂點退燒藥,這樣寶寶溫度就可以將下了了
-
5 # 身懷六甲烏托邦
頭部冷敷:頭部冷敷適合小兒的一般發熱,體溫並不特別高的孩子。方法是將毛巾用涼水浸溼後敷在患兒的前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也可 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枕在腦下。 溫水擦浴:溫水擦浴適合於高熱患兒的降溫。方法是用32℃~34℃左右的溫水擦拭患兒的全身面板。在腋窩、腹股溝、窩等血管豐富的部位擦 拭時間可稍長一些,以助散熱。胸部、腹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孩子發熱不要用溫水擦浴降溫。
酒精擦浴:酒精擦浴適合於發熱較高的患兒。方法是用30%~50%濃度的酒精,如無酒精亦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溼後擦拭患兒頸部、四 肢、後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重點擦拭腋下、肘部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部位。注意對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採用酒精擦浴。
-
6 # 小強要長胖
小孩子發燒,很多人會貼退熱貼。退熱貼都是建議放冰箱冷藏,所以應該是冷敷。但兒科醫生崔玉濤說退熱貼效果不明顯,不高於38.5的發燒並且精神不錯的,不需要吃藥,採用物理降溫即可,就是多喝水多洗溫水澡。
-
7 # 宸宸豆豆媽咪
我是用的冷毛巾給孩子敷額頭,發燒38.9度,等毛巾熱了,就放進水裡再擰出來,反覆了七八次吧。期間一直讓孩子喝水。直到孩子起床尿了兩次,我才多少放心一點。因為我知道孩子長時間不尿肯定是缺水,怕孩子虛脫。
不過後來我看文章說,應該用溫水,以後記得了
-
8 # jessica宣
頭部冷敷適合小兒的穩定發熱,體溫並不持續升高的情況。方法是將毛巾用涼水浸溼後敷在患兒的前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也可 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枕在腦下。當孩子的體溫處在穩定期的時候,比如說,發燒在短時間內一直維持在39℃,這說明發燒中樞介質釋放完畢或暫告一段落。這時,家長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給孩子敷一敷頭部,或者用冷毛巾擦一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佈的區域。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孩子體溫上升期的時候要用熱毛巾熱敷。有時候家長給孩子量體溫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現在還是38℃呢,十幾二十分鐘以後,就成了39℃了,道理就在這裡,因為孩子正處在“體溫上升期”。那這個時候,家長就千萬不能用冷毛巾去敷了。體表本來就需要熱量,你再用冷毛巾去爭奪熱量,那隻能讓中樞神經下達更“嚴厲”的命令,孩子的體溫肯定會升得更高了。所以,孩子處在發燒的體溫上升期的時候,一定要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擦肚窩、腋下、腿窩這些大血管分佈的區域。這樣的話,孩子的體溫可能還會上升,但是不會一下子升得太高而出現高燒,甚至是驚厥、抽風了。
-
9 # 莉134530411
體溫是身體內產熱和散熱平衡的結果。通常所說的體溫是指身體內部的溫度。人以物理方式散熱,散熱的途徑有面板、呼吸、排洩。面板是最主要的散熱器官。發熱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措施,溫度不高可以透過提供合適的環境比如加強通風,更換被褥,限制活動來改變舒適。溫度過高就要採取物理降溫或者化學降溫。物理降溫有酒精擦浴和溫水擦浴。溫水擦的時候一定要用溫水,不能用冷水。擦的時候注意保暖。用毛巾敷的時候也用溫水。
-
10 # only135028594
用冷毛巾敷還是熱毛巾敷?發燒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會覺得冷,第二個階段會覺得熱,第三個階段會出汗退熱。
傳統觀念說發燒要捂,主要是基於第一階段冷得打寒戰的經驗;而事實上,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我們發現他們發燒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第二階段:高熱持續期,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你要用毛巾的話,建議還是溫的毛巾。
-
11 # 兒童骨科姚京輝醫生
孩子發燒是用冷毛巾還是熱毛巾孩子發燒了,全家人都著著急,測完體溫決定物理降溫了,爺爺奶奶就說要敷一塊冷毛巾在頭上降溫,爸爸媽媽就堅持要用熱毛巾,說醫師交代了要溫水擦浴,既然是溫水,那毛巾肯定也是溫的,一家人亂了陣腳,不知道到底孩子發燒了,是用熱毛巾退燒還是冷毛巾退燒。
與醫生交朋友,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其實兩塊毛巾都可以用,但是要在不同時間用,用對了對孩子退燒會有好處,用錯了就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病情了 。
如果孩子體溫處於穩定期,也就是持續在一個38.5度以上的體溫沒有再升高了,那就可以用冷毛巾敷頭,擦腋窩,脖子等地方幫助孩子散熱,降低體溫。
如果孩子是在打冷戰,手腳冰涼,說明體溫還會上升,處於體溫的上升期,這個時候就不能用冷毛巾,必須用熱毛巾了擦浴身體,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表面是需要溫度的,用冷毛巾反倒會刺激孩子繼續打冷戰,從而對退燒沒有好處。
所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說的都沒錯,只不過用毛巾退燒要選對時間。
-
12 # 愛普萬家居
感冒發燒
► 體溫上升時要用毛巾熱敷,因為這時面板血管收縮、排汗減少,造成反射性豎毛肌收縮所致,使產熱增加,於是就發燒了。
▷ 體溫穩定、下降期要用毛巾冷敷,因為這時身體在慢慢散熱,產熱逐漸減少,體表血管開始擴張,所以出了不少汗。一般來說,出汗的時候表明正在退燒。所以這時冷敷退燒會更快一些。
-
13 # 愛普萬家居
感冒發燒
► 體溫上升時要用毛巾熱敷,因為這時面板血管收縮、排汗減少,造成反射性豎毛肌收縮所致,使產熱增加,於是就發燒了。
▷ 體溫穩定、下降期要用毛巾冷敷,因為這時身體在慢慢散熱,產熱逐漸減少,體表血管開始擴張,所以出了不少汗。一般來說,出汗的時候表明正在退燒。所以這時冷敷退燒會更快一些。
-
14 # 媽媽聲活館
寶寶體溫幾度算髮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
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
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迴圈到了身體表面,又使面板變熱時,就可以再重複第二次,如此重複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
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區域性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區域性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回覆列表
寶寶體溫幾度算髮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第3,如何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準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第4,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嗎?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診斷,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形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不過,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耽心跳加速。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迴圈,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第5,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 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迴圈到了身體表面,又使面板變熱時,就可以再重複第二次,如此重複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區域性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區域性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第6,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後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寶寶咳嗽請對號入座 西醫認為咳嗽不是病,而是許多疾病都可能出現的一種症狀。寶寶咳嗽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而做出的一種機體防禦反射動作。也就是說,咳嗽是寶寶的一種保護性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咳得過於劇烈,影響了飲食、睡眠和休息,那它就失去了保護意義。因此對於咳嗽,一定要鑑別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再對症處理。絕不可一聽咳嗽,馬上就認為是感冒、肺炎,做出盲目治療。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特點:多為一聲聲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癢,無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隨氣喘或急促的呼吸。 症狀:寶寶嗜睡,流鼻涕,有時可伴隨發熱,體溫不超過38℃;精神差,食慾不振,出汗退熱後,症狀消失,咳嗽仍持續3~5日。 原因:四季流行,溫差變化大時多見,一般都有受涼經歷,如晚上睡覺蹬被、穿衣過少、洗澡受涼等; 醫生意見: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多喂寶寶一些溫開水、薑汁水或蔥頭水。儘量少用感冒藥,寶寶煩躁、發熱時,可給少許小兒欣口服;切忌使用成人退熱藥,不宜喂止咳糖漿、止咳片等止咳藥,更不要濫用抗生素。 冷空氣刺激性咳嗽 特點:咳嗽初為刺激性乾咳。 症狀:痰液清淡,不發熱,沒有呼吸急促和其他伴隨症狀。 原因:冷空氣是單純物理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刺激性咳嗽。好發於戶外活動少的寶寶,寶寶突然外出吸入冷空氣,嬌嫩的呼吸道黏膜就會出現充血、水腫、滲出等類似炎症的反應,因而誘發咳嗽反射。最初沒有微生物感染,但持續時間長了,可繼發病毒細菌感染。 醫生意見:讓寶寶從小就接受氣溫變化的鍛鍊。經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即使是寒冷季節也應堅持,只有經受過鍛鍊的呼吸道才能夠頂住冷空氣刺激。 流感引發的咳嗽 特點:喉部發出略顯嘶啞的咳嗽,有逐漸加重趨勢,痰由少至多。 症狀:伴隨明顯咔噠症狀(淚、涕、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伴有38℃以上高熱,一般不易退燒,時間持續一週;高熱時咳嗽伴呼吸急促,寶寶精神較差。 原因:病毒感染引起,多發於冬春流感流行季節,常有群發現象。 醫生意見:疑似流感,應立即就醫,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特點:咳嗽時發出“空、空”的聲音。 症狀:聲音嘶啞,有膿痰,咳出的少,多數被嚥下。較大的寶寶會訴咽喉疼痛;不會表述的寶寶常表現為煩躁、拒哺。 原因:咳嗽多為炎症分泌物刺激,常因受寒引起。 醫生意見: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對症治療。 過敏性咳嗽 特點:持續或反覆發作性的劇烈咳嗽,多呈陣發性發作,寶寶活動或哭鬧時咳嗽加重,夜間咳嗽比白天嚴重。 症狀:痰液稀薄、呼吸急促。 原因:由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以花粉季節較多。 醫生意見:對家族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病史的寶寶,咳嗽應格外注意,及早就醫診治,明確診斷,積極治療,阻止發展成哮喘病。 氣管炎性咳嗽 特點:早期為輕度乾咳,後轉為溼性咳嗽,有痰聲或咳出黃色膿痰。 症狀:早期有感冒症狀,如發熱、打噴嚏、流涕、咽部不適。 原因:多見於年齡稍大的寶寶,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醫生意見:初起感冒症狀明顯時可用感冒藥,發熱可用退熱藥、祛痰劑,不宜使用止咳藥。痰多或呈膿性表明是繼發細菌感染,應根據醫生意見選用適當抗生素治療。若未經有效控制,可能發展為肺炎。 細支氣管炎性咳嗽 特點:刺激性乾咳,可以咳出較多痰液。 症狀:咳嗽伴發熱、呼吸急促和喘憋。 原因:病毒進犯細支氣管的黏膜引起炎症,以6個月內的寶寶最多見。 醫生意見:如果寶寶出現呼吸困難或是無法進食、喝水,應及時就醫。如果症狀較輕(只是氣喘而未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你可以在寶寶房間裡放一個加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