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吐了個豆
-
2 # 萬能的桌布君
這部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牽頭,“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創作,“國家一級導演”李路執導的年度鉅製,雲集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等實力演員。在之前幾乎零宣發的狀態下,開播兩集後豆瓣評分便升至9.1,58.5%的打分者打出了五星,微博話題1.1億閱讀量、22.5萬多次的討論……
倒推10年,熒屏上有《我主浮沉》《絕對權力》《大雪無痕》《人間正道》,而後是太多的抗日劇、諜戰劇、家庭倫理劇、玄幻穿越劇。2005年,反腐劇逐漸退出了黃金時段舞臺。而《人民的名義》的播出,預示著反腐劇終於重新登上了黃金檔。
《人民的名義》片花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力度之大、行動態度之果決,前所未有,引發國內國際輿論的強烈關注。在這一背景下,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發起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格外引人注目。
兩年間,經過各方共同努力,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終於登上熒屏,總投資1.2億。不論人物、格局還是深度,都有了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最高級別直至副國級,因此被業界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劇中截圖
而55集的《人民的名義》,審委組僅用一個禮拜就看完,十天就過審,更是給出該片“氣勢磅礴,石破驚天”八字評語。
《人民的名義》劇本研討會時
“尺度最大”反腐劇
該劇改編自周梅森本人的同名小說《人民的名義》。劇情以虛構的H省反腐案件開始,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汙受賄犯罪的故事。其中,基層工廠員工亦受波及,引發群體性事件,以此書寫社會各階層人物在大時代下的種種遭遇。
總投資1.2億,不論人物、格局還是深度,都有了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最高級別直至副國級,因此被業界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作者周梅森說:“我寫過不少反腐題材的小說,跟這些比都是小兒科了。腐敗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創造力,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腐敗事件,遠遠超出一個作家的想象。除非有一天,權力徹底被關進了制度的籠子,那時候我就要苦思冥想了。”
而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更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鬥爭的藝術再現,因為該劇的素材全部來自於真實案例。
劇中侯勇扮演的貪官趙德漢,騎腳踏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麵,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櫃裡、床上、冰箱裡,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
劇中有沒有“人物原型”?
為了寫透貪腐官員,劇作家周梅森在創作期間,更是多次與監獄中的貪官交談,去檢察機關、監獄中深入生活獲得寫作素材。
著名作家、編劇周梅森
比如《人民的名義》開篇的第一個案子,你一定不陌生:
一位部委專案處的處長,在機關房改房的家中被反貪總局問詢。他吃著炸醬麵,口口聲聲“人民”“黨和政府”。他每個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塊的生活費,傢俱裝修土的掉渣。而最終,在他另一處隱蔽的豪宅裡,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3955萬4千6百塊!
劇中截圖
作為劇中的配角之一,這個“小”官巨腐的人物原型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2014年4月,魏鵬遠被檢察機關帶走調查。辦案人員在其家中發現2.3億現金,清點金額時,當場燒壞了4臺驗鈔機。
劇作家周梅森在深入生活中發現,很多落馬貪官後悔的並不是貪腐本身,而是沒有將貪腐掩飾藏好,或是對處罰不公的怨恨,憑什麼貪50萬跟500萬沒有區別?顯然,人心深處的慾望在很多時候會讓人失去理智甚至基本的做人準則。
劇中截圖
另一段“老戲骨”侯勇將貪官趙德漢從理直氣壯到腿軟心虛的內心情緒轉變表現得入骨傳神↓
@李小硯:先給侯勇老師演技跪了!總體來說,這部劇節奏緊湊,格局和尺度夠大!新時代的《官場現形記》這不是一群演員,而是一群表演藝術家!老戲骨們真是沒得說!全是戲,臺詞有時都是多餘的,一個抬眼一個挑眉全有了,可謂“談笑風生間激流暗湧,一來一往中綿裡藏針”唯有佩服!馬上推薦這劇給爺爺和爸爸看了……
@Lance_777:剛開始覺得就是個主旋律的八點檔,下班無聊看了一集,突然發現竟然敢演的這麼露骨,頭兩集就抓了個兩個億的貪官,還演了因某些高層的各種顧慮延誤了抓人時機(抱歉有點劇透。。。)現在開始一直追了~
@ zts:演員的臺詞功底,穩健的鏡頭調配和合理的多線敘事秒殺一眾單純販賣明星人氣和顏值的IP劇;聚焦近年來最敏感也最受關注的時政議題,儼然一股不可多得的熒幕清流;將嚴肅政治題材進行通俗化改編嘗試,讓人有諜戰大戲般的過癮體驗,這樣的良心劇,必須要推薦!
近幾年接連落馬的副國級官員不在少數,如今《人民的名義》將其搬向熒幕,可以說是對現實的真實再現,也顯示出我黨淨化自身的勇氣。
曾經的《大雪無痕》、《生死抉擇》、《絕對權力》、《蒼天在上》、《國家公訴》等影視劇作為反腐題材的精品之作一直為人津津樂道,而此次《人民的名義》則在格局和深度上超越了編劇周梅森之前的經典作品,既深切剖析了腐敗的成因,也反映了反貪戰線鬥爭的艱辛與理想實現的愉悅。
回覆列表
反腐大劇熱播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該劇編劇周梅森、總製片人兼導演李路、總製片人高亞麟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揭秘這部“反腐大戲”的幕後。
1. 創作素材源於真實案例“我去監獄和落馬官員座談”
據高亞麟介紹,創作《人民的名義》期間編劇周梅森“採訪了大量的案例,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翻閱大量案宗、卷宗,然後提煉採訪,再開始做。”
周梅森告訴記者,“我寫這些腐敗官員,沒有把他們寫成魔鬼,在我眼裡,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見慣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員,但當他們一旦從雲端掉下來,我很好奇,他們的心態會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我提出要去監獄裡,瞭解落馬官員的生活。
他說:“我見到的幹部都是廳局級,在監獄裡待了7到10年。他們都是在掌握實權的高危崗位上,比如縣市的一二把手。極少幹部是一上來就貪汙,大多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為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
當問到這些落馬官員是什麼心態時,周梅森說:“他們都很後悔。不是假裝出來的,很真實,都悔不當初。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 不值得 這三個字。官員們落馬之後,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為了金錢、利益而放棄操守,違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這樣的懺悔才能打動我。”
周梅森還談到自己的創作素材來源。他說:“在我的小說裡,從老省委書記,到現任的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法院院長、市紀委書記,有一大批職務犯罪分子。為了還原場景,我還去了審訊室、檢察院的檢察指揮中心。舉個例子,我在劇裡寫,H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的老婆收了別人三張卡。這是南京市浦口區反貪局的一個真實案例。因為要買的衣服很貴,錢不夠,這個官員拿了受賄的卡和自己的卡,檢察機關的證據就這麼落實了。”
2. 僅用了十天就過審審委組熬夜一禮拜看完55集
對貪腐事件的有力揭露讓人看得過癮,但在創作這樣一部大尺度的反腐劇時,導演李路也坦言自己有著巨大的壓力。因為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題材,所以這部劇終歸是帶著一定風險的,能否順利過審就是最大的考驗。據瞭解,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拍完送審時,編劇周梅森曾跟導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刪掉5集、改1000次的準備。”然而沒想到的是,審查僅僅十天就通過了。
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送審時,分別修改了許多回,《絕對權力》更是差點就被“斃”了。而《人民的名義》的順利過審,也讓周梅森看到了反腐劇的春天。
投資方之一的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也表示,在電視劇送審時,因為主創團隊和投資方都知道整個劇本觸及到了多深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但是沒想到過審很順利。據安曉芬透露,此次稽核部門都對這部劇表示了堅定的支援。“他們都帶回家去看,熬夜去看,他們各個審委都真的是這樣,一個禮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給提意見,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當時給出了 氣勢磅礴,石破天驚 這樣八個字的評價。”
高亞麟則說,這個度有最高檢把握,也有編劇周梅森老師。其實拍這樣的劇,最難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們都是門外漢,法律程式是什麼?戲劇創作中,一個戲怎樣跌宕起伏不一樣?不能太真實,寫實就變成紀錄片了;還要演繹,但演繹一定要在最高檢嚴謹的辦案程式之下進行,這是最難的。”高亞麟說,如果我們拍的劇在法律上漏洞百出,那不成笑話了?做得專業,觀眾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難點。
3. 尺度為何能這麼大?拍到“副國級”,並無“尚方寶劍”
一部電視劇,上億的投資,一旦遇上播出障礙,便是顆粒無收。破冰膽量何來?導演李路說:“嘗試!敢賭!沒有尚方寶劍,沒有任何一個 老大 打過任何包票。我們開了各種討論會,發現反腐新聞的力度都這麼高,作為影視作品也應該往上走一步。”李路和周梅森是20多年的老朋友,當李路得知最高檢找周梅森寫一部反腐劇時,他拿上好酒到老朋友家,僅看了三集劇本,就出了個不菲的高價自掏腰包買下了,“你知道周梅森是根本不寫人物小傳的,人物走向在哪裡?這些都不知道。不過,他過去的反腐劇成功率很高。我是基於 周梅森 這三個字,基於13年沒有出現反腐劇這種型別,基於中國的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影視劇卻沒有反映這三個方面,做了這部戲。”
有“官場小說第一人”之稱的作家周梅森潛心八年創作了同名小說和劇本,耗資一億的全明星陣容大製作,電視臺黃金檔排播……誰都理所當然地相信,這部劇先拿到了足以破冰的“尚方寶劍”,才敢如此大張旗鼓。事實上,李路拿到的只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的授權,並不是什麼“尚方寶劍”。李路苦笑,兩年裡沒睡過一個踏實覺,遇到的困難出乎意料。
反而涉及“高層反腐”這樣一個特殊性題材,讓整個專案推進過程中多了許多不確定性。李路透露,有超過50家投資方因為擔心尺度和風險,最終沒有參與投資。其中有一些投資方甚至已經簽約,最後選擇毀約退出。而專案進行過程中的2000萬資金缺口,最終還是靠李路跟幾個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來的。“最後一筆資金,在拍攝十幾天後才到位”。
4. 一眾老戲骨加盟還有一位真正的資深檢察官
在《人民的名義》中,於誠群飾演了京州市紀委書記張樹立一角。就像之前他演過的上百部電視劇一樣,這個角色戲並不多。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於誠群其實是一名檢察官,演戲不過是他的業餘愛好。
於誠群在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某下屬檢察院工作了20餘年,其中在一線幹了10年反貪,曾獲省級反貪優秀偵查員稱號。因此,對於反腐,他不僅不陌生,更是駕輕就熟。
在他看來,《人民的名義》生動而真實地展現了反腐過程。結合自己在基層的反腐實踐,老於感慨,貪官們的演技、心理甚至是藏錢手段,真的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於誠群進入演藝圈有年頭了。他說,2002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群眾演員招募公告,就過去試了試。這一試便一發不可收拾。他曾在《決戰南京》中飾演南京地下黨市委書記王正昆,還曾在《羋月傳》中和孫儷對戲,《大秦帝國之崛起》中也有他的身影。
5. 為爭取年輕觀眾下了功夫“偷偷加入了感情線”
在進行後期製作時,很多負責製作的“90後、95後”都喜歡上了這部作品,這也讓李路感到很欣慰。事實上,在拍攝時,李路也特意加入了時代感比較強的形象,也是希望從另一方面拉近年輕觀眾。“因為周梅森以前作品裡很少出現情感和家庭,比如領導一般都很少涉及家庭生活,這次我們都設立了感情線。”在李路看來,與年輕一代觀眾的交流非常重要。
延伸
《人民日報》評:反腐,以“人民的名義”
騎腳踏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麵,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櫃裡、冰箱裡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透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