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鄰家女郎
-
2 # 狸小喵@( ̄- ̄)@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也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小的時候,覺得我愛你這些話只能出現在電視裡。在農村,沒有這樣的。就算類似的話,類似的表達也是沒有的。
愛需要表達,哪怕給端一碗熱水。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願我們能少點遺憾。
-
3 # 寶媽石頭
沒有,出生農村,和父母的愛都比較含蓄吧,習慣了爸爸媽媽的噓寒問暖,早晚嘮叨,習慣了在爸爸媽媽面前任性犟嘴耍懶貪吃,出嫁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深切體會到父母的愛,可仍然說不出,隨著父母年齡大了,會按時給他們打電話,郵寄換季的衣服,帶孩子們回家,看他們寵溺孩子的眼神,聽著他們年復一年的那些嘮叨……心痛在2018年農曆臘月初七,爸爸走了,愛在心口難開,我覺得我爸能感受到,我是他最愛的三閨女。清明節將至,遙寄我的思念
-
4 # 伊人論古今
有一些經歷,年輕的時候無法懂;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有些東西可以彌補,可有些永遠都彌補不了。
父母每次打電話總是千叮嚀萬囑咐“記得按時吃飯”“記得不要睡得太晚”“記得沒錢了寫信”“記得好好學習”“記得”…………
我們總是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成家、忙著一些不知所謂的事,卻忘了父母在慢慢變老,忘了常回家看看,忘了他們也需要陪伴……
記憶中曾嫌棄他們的囉嗦;曾任性的對他們發脾氣;曾不禮貌的和他們爭吵,曾恃無忌憚的對他們責備,曾多次讓他們傷過心,流過淚……
多少年來,早已習慣了您們的寵愛,早已習慣了您們的付出,也天真地認為,您們是長生不老的,您們不會生病,您們不會生氣,您們也不會傷心。總有一天會回報您們,總有一天……
可是有一天,您們靜靜地走了,帶著對子女無限的操心和牽掛,帶著對世間深深的眷戀和無奈,永遠地走了。
望著慘淡的天際,我撕心裂肺肝腸寸斷哭問,我的陪伴呢?我的回報呢?我的孝心呢?
養兒才知父母恩,母女角色的輪迴交換,才明白,生命中,總有一種痛承受不住;有些遺憾,註定要揹負一輩子。一個轉身,錯過了就成永別。
滄海桑田,物似人非!碗筷還在,可曾經忙碌在廚房的那熟悉身影永遠消失了;板凳還在,可曾經坐在院子裡乘涼的那熟悉背影永遠不見了;手機還在,可曾經撥通後那熟悉慈祥的聲音再也聽不見了……空氣中還漂浮著熟悉的氣息,可是您們,去哪兒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成為永久的傷口無法癒合。悔恨在自己的隨意中鑄成,在能夠盡孝的時候,辜負了上天留給我們的每一個珍貴的日子。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下歸途”。
欠您們的太多太多,更欠一句面對面的“爸爸媽媽,我愛您”!
-
5 # 德聚青島
華人務實,並且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說愛你,是西方國家的表達方式,而且對我來說就是爛用了。什麼屁事都說我愛你。
就像我們見面就說“吃飯了”一個樣。
真正的愛不需要說出來,而是我們如何應對愛,如何去做!
別把西方式拿來對照我們。
我們擁有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我們對待愛,更多的是用行動而不是口頭的表述。
西方的口頭禪不是一種真摯的愛,不要誤讀。
覺得他們這麼有愛心,這麼的直接了當。
愛需要心理的感受,而不是從耳朵裡聽到的。
我們對待愛的人的愛是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
會說的不是好人,會叫的不是好鳥。
這就是華人對待感情與人相處的做好方式。
曾經有一句話,說出來的愛別是愛!
對待父母我們需要更多的陪伴,不用我們開口父母就知道我們的愛。
父母不是光聽你如何說,而是用心去感受。
父母對每一個孩子都瞭如指掌,我們是虛情假意還是真心實意,他們不聽你說話,而是從內心深處的受用。
我們用自己表達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比向他們說你的愛更重要。
愛需要去做去實施,而不是用嘴把他說出來。
記住,說出來的愛不是愛!
回覆列表
想說,但從未開口!或許是性格的原因吧,有些感情不敢去表達……
我想說:爸媽我永遠愛你們,感謝你們辛苦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