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霍姆林斯基

    有這麼一個故事。德國要抓猶太人。一個兄弟想辦法求助。哥哥去找了一個自己幫助過的人。而弟弟去找了幫助過自己的人。最後的結果。弟弟得救了。 而哥哥被出賣了。

    這個社會人,有天生的好人,他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一生都會堅持做個好人。

    也有天生的壞人。如果他們周圍都是好人,那麼他也能做到一生都會做好事。

    同樣的環境之下,不同的人成長是不一樣的。 這不是教育的問題,這是個人天生的問題。有的人變壞會責怪環境,有的做一個好人是因為責任。

  • 2 # 使用者尹阿姨

    這個問題讓人回答有點為難,因為親生父母都會善待自己孩子,可能多子女或最少2個子女家庭的父母完全一碗水端平有點難,加上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有能會有偏心的現象,但說不善待自己孩子對父母也不公平。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比較多,就是從小越受父母寵愛的孩子,長大對父母反而不孝(不是絕對的丿,有的甚至不能自立、啃老(多數是家裡的老小或多子女中唯一的男孩),相反,從小能吃苦耐勞,懂得為父母分擔的小孩,長大後反而更懂得感恩父母,自立、自強且更加地孝順父母。

    其實從大多數孩子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父母過份的溺愛往往是害孩子,而從小經受過磨難或父母教育得當的孩子成人後會很快融入社會,成長更快。

  • 3 # 千問明月

    話題很殘酷,但事情卻時有發生。

    很多時候不是說人不想要孩子,但你最起碼你要能夠養得起。如果你自己都養不起孩子,何必又要把他生出來受苦受難。

    我有個朋友,家裡面有3個哥哥,兩個姐姐。他排老么。

    朋友剛生下來就體弱多病,那時候條件又不好,家裡吃的也沒有。他母親講那個時候的他餓得只剩一堆骨頭。

    5歲的時候,他父親因為養不起,想把他送人。孩子苦苦哀求母親,千萬不要把他送走,他可以少吃、少穿,也要留在家裡。

    6歲的時候,他得了小兒麻痺症,一直高燒,昏迷不醒。他母親說那個時候他肚子裡的蛔蟲都餓得爬出來了,在他睡的那張床上到處爬。

    但他第三天醒過來了。他母親問他想吃點什麼?但他第一句話卻是“媽,不要把我送人!”

    他母親當時也感動了,說就算自己餓死也要把他帶大。

    朋友長大以後,什麼苦都能吃,什麼罪都能受,而且特別能理解別人的難處。總是喜歡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情商特別高!

    朋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大堆人幫他。別人做不成的事情,他可以做成。別人完成不了的任務,他可以完成。現在他的生意特別順,做的也很有規模!

  • 4 # 宜生小李

    這個問題問到我心底的痛了,我覺得我的孩子是沒有被父母善待的苦孩子。

    沒離婚之前,孩子是有父母卻生活在一個家暴的家庭。整天雞飛狗跳,每天都活在恐懼中,因為不知道哪句話一不小心就惹火上身,殃及池魚。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總想著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後來孩子大了,給我說這樣的家庭是罪惡的家,支援我離,孩子願意跟著我受苦,也不要天天擔驚受怕。

    很慶幸的是,孩子們都很聽話。學習從來不讓我操心,也沒有上過補習班。這就是最大的福報吧!

    大女兒已經實習了,熱情陽光。二女兒也高中了,聰明善良。孩子都很陽光,雖然缺失了一部分疼愛,知道大人的不易,都努力向上,每個孩子不偏激有正確的人生觀。

    我也告訴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不易,小時候經歷了苦,努力學習以後的人生會多一些甜。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沒有哪個媽媽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愛是給予,愛是付出。起點不好不代表終點,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即使你覺得自己是不被善待的孩子,也要努力向前!未來在自己手裡,只有你自己說了算。感恩父母給了你生命,這朵生命之花如何綻放,還是你說了算!

  • 5 # 鼠藥毒死貓

    要麼後來的他們自強自立早日當家實現人生巔峰。要麼他們心理陰影太大而精神扭曲,對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當父母的要對孩子一視同仁,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不說未來對社會有多偉大的貢獻,最起碼不能危害社會。

  • 6 # 吳越之家

    這個問題回答有點複雜,每個沒有被父母善待的孩子在家庭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共同特點但是結局不一定都是一樣的。首先這種孩子在家裡長期被父母無端的打罵責罰,生活中嚴重缺少關愛,甚至是缺衣少食,在他她們成長過程中精神上留下了嚴重的陰影和傷痛,孩子的性格大都變得沉默寡言,自悲多疑敏感,經過一番沉淪後孩子透過接觸社會後大部分孩子都能正常融入社會生活中,有一些透過自我調節變得堅強自信甚至是厲志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在人們眼中“有出息有本事的人”,還有很小部分的孩子長大後由於各方面能力低下甚至失去了自我生活的能力,他們可能一輩子只能透過乞討.拾荒和社會的救助來生活了!

  • 7 # 蘇飄多年

    後來的情況有兩種,1有了獨立生活能力,遇到事情有主見,習慣自己的生活規律同時也會感激父母當年的放手一搏

    2越來越墮落,破罐子破摔,走上了乞討為生,拖社會後退

  • 8 # 綠色昨天

    不被父母善待?這怎麼說呢?我有個鄰居,39歲才生了個孩子,還是男孩,把兩口子高興壞了。老來得子啊!

    可是這女的脾氣古怪,又好吃懶做,頭兩年孩子小,挺親孩子,也沒有看出什麼。孩子到兩三歲時,女的就老打孩子。嫌不聽話,嫌孩子廢,說不能慣著孩子,怕把他慣壞了。孩子有錯誤,先搧幾個巴掌才說話。一次孩子拿釘子在桌子上劃了一道印溝,她就把孩子打了個半死,躺了好幾天,那時孩子還不到四歲。到六七歲時,有一次是秋天把孩子打得晚上都沒有回家,還報了警,懷疑別人把他家孩子弄死了!到第二天晚上,孩子又冷又餓,跑到另一個鄰居家偷東西吃,才找著他。原來孩子是在他們家房頂上的囤棒子的糧囤裡過了一個晚上。到十三.四歲時,她就打不過孩子了。開始互打了。母子倆經常打得不可開交。孩子的父親只管幹活,也管不了他們。這樣打打鬧鬧孩子就20多了。

    大家都知道他們家的情況。媳婦也說不上。20好幾了,動不動就與他娘翻臉,打架,也不好好幹活。後來他爹60多歲就死了。剩下娘倆,本應相依為命,可是娘倆像仇人,經常打架。他經常把他娘打翻在地,打得他娘到處掛花,並揚言說這是報仇!前幾年還有人勸,後來看那是家常便飯,也沒有人管了。他娘也60多了,看著也指望不上這兒子,就喝了安眠藥自盡了。他娘死後 ,他依然吊兒郎當,不愛幹活。家裡一貧如洗,四 壁空空。現在就那麼有一頓無一頓的瞎混呢!

  • 9 # 音樂美文坊

    《都挺好》:那些不被愛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難得追一次劇,卻看得心酸一地。

    《都很好》裡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生活。

    母親眼裡只有大哥和二哥。飯桌上母親夾雞腿給大哥和二哥,而她只能幹看著。

    大哥要出國留學,為了湊生活費,母親賣了明玉的那間屋子,讓面臨高考的明玉跟父母一起住。

    二哥跟母親提出去旅行,要2000塊錢,母親爽快地答應。

    明玉想要報班衝刺考清華,要1000塊報名費,母親說,你去讀免費師範吧,不想讀,就去參加醫院的招工,更省錢。

    而她的父親懦弱無能且自私,每次明玉和母親有衝突,父親都是避開。二哥佔著母親的疼愛老欺負她。

    一次和母親爭吵中,母親說,你是個女孩,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後還要嫁人。

    明玉徹底失望,崩潰,她扔掉母親給的生活費,離開了家。

    母親的突然離世,讓明玉又回到這個闊別多年的家。她主動出錢買墓地、操辦母親後事。

    在爸爸抱著大哥哭,二哥在抹淚時,明玉卻在一旁看手機。

    葬禮上,二哥罵她,她憤怒離去,卻獨自在車裡崩潰痛哭。她雖然表面強硬、冷漠,其實內心極度自卑和沒有安全感,渴望被愛。

    原生家庭極度缺愛,從小沒感受過親情的溫度,造就了蘇明玉外表的冷漠,她用冷漠的外表封閉自己。

    那個從小不被愛的孩子渴望被愛,卻得不到一個擁抱,於是他們害怕被別人看出內心的渴望,只能用外表冷漠來掩蓋內心的渴望。

    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童年缺愛的人,大多數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方向,不停地自我療傷。他們多數人傾其一生都無法釋懷。

    02

    童年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成功機率更高。

    梁啟超是一個能把家庭事業兼顧非常好的男人。他的九個子女個個成才,其事業涉及面極其廣泛,孩子們的優秀離不開良好的教育,更離不開父母濃烈的愛。

    梁啟超一生寫過400多封家書,給他的兒女們。九個兒女,性格各不相同,梁啟超從沒有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得平平的,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愛。

    他跟孩子們在一起從來沒有做父母的架子,有的只有愛和尊重,他會坦誠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有時甚至還會跟孩子們撒嬌。

    他是曾如此對孩子們表白他的愛:“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十二分熱烈。”

    長女梁思順同他一起流亡日本時,由於找不到適合的學校,他便親自教授讀書,有時甚至為女兒批改作業到凌晨。為了培養女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他還在家裡闢出一個實驗室。

    他會給孩子取不同的外號。大女兒思順取愛稱“大寶貝”“我最愛的孩子”,三女兒思懿被他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老baby)等。

    一次給梁思莊的信中肉麻地寫道:

    “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梁思莊的兩位夫人對孩子們的愛也是滿滿當當的。

    有這種父母,做他們的孩子想不幸福都難。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深以為然。

    童年得到父母愛越多,孩子長大後越幸運,他們大多數勇敢,自信還會充滿愛心。

    父母給的愛會為孩子遮風擋雨,伴他們走完人生。父母的愛如一盞照明的燈,照亮孩子一生的路。

    03

    從小缺愛的人自卑,缺乏安全感,他們要麼不相信愛情,要麼全身心投入一段感情,而且愛的毫無自尊無法自撥。

    張愛玲自傳《小團圓》中盛九莉就屬於後者。她雖然出身豪門,卻從小缺少關愛,自小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她的性格孤寂,不愛言語,後來愛上了渣男邵之雍。

    她的父母在她十歲的時候就離婚,九莉的父親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她,一次她去看母親沒跟繼母說,差點被父親打死。

    她的母親生性自由,長期在國外,對她的愛也少之又少。

    九莉雖然上的是貴族學校,但卻是學校裡的“窮人”,為了省旅費,寒暑假也不能回家,為了省住宿費,只能住在免費的修道院裡。而母親來香港卻住在香港最貴的旅館淺水灣飯店。

    有一次,學校的一個老師看她可憐,以個人名義給了她一筆獎學金。她歡天喜地拿去給她母親看。

    母親卻把錢拿到賭桌上輸光了。

    得不到父母的愛,讓她變得自卑、孤獨。她渴望被愛,渴望溫情。後來她碰到了邵之雍,她痴迷了,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在知道他有妻子還與他交往。結婚後,邵之雍還和多名女性有不正常的來往,她很痛苦,卻無法離開。

    直到後來渣男無視她的感受,無恥到把他跟別的女人交往細節都說了出來,她才徹底死心。

    童年缺愛的人,會以為低到塵埃裡的愛,能換回對方的愛。

    從小得不到關心的人,會缺乏安全感。他們渴望被愛,得不到親情,他們寄託愛情,哪怕只要別人的一點點愛,就會如獲珍寶,如飲甘泉,欣喜若狂。

    就算遇到渣男,也因為貪戀這種所謂的“愛”,寧可卑微地愛著也不捨得放棄。

    原生家庭的愛恨糾葛常常伴隨著人的一生,會深入骨髓,有些人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舔補傷口。

    04

    家本是孩子幸福的港灣,是他們避風港。但有些父母卻把家變成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上最不想呆的地方。

    在我們都在感嘆父母在不遠行,父母在人生尚有去處的時候,有多少孩子正在努力地想辦法脫離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給他們的傷害遠遠大於陌生人。

    那些從小不被愛的孩子,想要獲得成功,要比從小被寵愛的孩子付出多得多。

    蘇明玉是成功了,可她卻比很多人付出的都要多,她的辛酸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累了沒有父母的擁抱,受傷了沒有父母的安慰。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

    若你夠幸運,有一個好媽媽或好的撫養者,你的感受不斷被觸碰被確認,你會形成一個豐盛而靈動的自我。若缺乏這份幸運,你要花很大努力,朝向這一目標前進。

    父母沒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來,難道不是應該好好寵愛他們嗎?

    不要成為孩子心目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要成為孩子們最想逃離的人,不要成為孩子們痛苦的根源。

    好好愛他們,成為他們心底最溫柔的一根弦,做他們最可依賴的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擇另一半,應該權衡利弊選擇嗎?還是喜歡就行了,啥也不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