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招錢池
-
2 # 放空的八戒
效用是指消費者透過消費或者享受等使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得到滿足的一個度量。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是消費者的收入存在約束。因此,金錢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屬於兩個範疇。
-
3 # 李百萬說創業
在經濟學裡,經濟學認為,所有人都是理性經濟人,每個人行為的目標都是為了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雙11促銷活動,在這一天大多數人都會將自己一年四季可能需要的東西都新增到購物車,甚至還有很多用不到的東西,也有許多人爭搶購買。
在雙11搶購中,商品促銷,價格便宜,所以出於利己的目的,很多人會購買商品。
但從另一方面,很多人瘋狂購買的同時,買到了很多用不到的東西,這卻是一種“非理性”行為!不僅沒有達到利己目的,反而白白損失了自己的利益。這個現象說明了另一個經濟學裡的概念—有限理性人!
在現實生活中,人不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這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學習了理性人這個概念,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完全做到理性,但可以避免陷入非理性的漩渦裡。
那麼總結一下就是,理性人既不是追求金錢利益最大化,也不是效果最大化,而且個人利益最大化!
(效用是人們消費某種物品時所得到的滿足程度。)
我是老李~多謝關注
-
4 # 紙上談經
在經濟學中,一般假定消費者是理性的並且在一定條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所謂的效用就是消費者的滿意程度,效用論一般分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基數效用論。顧名思義就是效用可以量化。比如購買一個蘋果帶來的效用是5,香蕉的效用是3,那麼5大於3,說明蘋果更能令消費者滿意,但是一個缺點就是如何量化,因為只要蘋果帶給我的滿足程度大於香蕉,那麼我也認為蘋果帶來的效用是50。此外,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假如這些人都偏愛蘋果,那麼有人認為蘋果效用是5,其他人可能會認為是30。除了賦予數值外,基數效用論者還提出利用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來研究消費者的行為。所謂邊際效用遞減就是你的效用增加值會隨著消費的數量增加而減少。
序數效用論序數效用論是現代微觀經濟學常用的概念。基數效用論者一般構建無差異曲線來研究消費者的經濟行為—需求函式。他們用偏好這個概念來描述效用的等級。並提出了三個基本假設。無差異曲線則代表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種商品組合。簡而言之就是比如2個蘋果和3個香蕉這個組合和3個蘋果1個香蕉帶給我的效用是一樣的。
比如上圖就是三條無差異曲線,Y可以表示香蕉,X可以表示蘋果。 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效用以此增加。
回覆列表
我認為理性人的定義很難下 至於利益最大化還是效用最大化 相信每個人的骨子裡都希望效用最大化 達不到就只能最強利益最大化 沒有完美的事情 只能盡力而為 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