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影子

    1、董其昌。他的楷書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而佈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頫,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其代表作品有: 白居易琵琶行、草書宋詞卷、煙江疊嶂圖跋、臨懷素自敘帖、草書詩冊等。

    2、文徵明。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世稱“文衡山”,詩宗白居易、蘇軾七年,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書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吳寬的影響寫蘇體,後受他岳父李應禎的影響,學宋元的筆法較多。

    3、祝允明。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以後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他的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其書《出師表》謹嚴渾樸。

    4、唐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此幅更見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5、王寵。王寵,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子、雅宜山人。他的楷書初學虞世南、智永,行書師法王獻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風格,以拙取巧,婉麗遒逸,他是繼文徵明之後的著名書家。所寫詩格調亦清雋可喜,山水畫與唐寅齊名,當時稱為“三絕”。

    6、董鄂·鐵保(1752-1824),滿洲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及兩江總督,其書源墓顏真卿,專長草書,草法王羲之、懷素與劉墉、翁方綱足。也喜歡喜畫梅,著有梅盒詩。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他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墓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7、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8、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

    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著有《復初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復初齋詩集》42卷、《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廟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詩話》等大量金石學著作。

    9、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

    主要著作有《夢樓詩集》、《論書絕句三十首》等。

    10、梁同書(1723-1815),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官侍講。梁同書工於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

    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直語補正》、《日貫齋塗說》、《筆史》等。

  • 2 # 時光隧道2019

    清朝書法家有哪些?

    1、傅山(1607-1684)明清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3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其書法草楷篆隸,無不精工,豪邁不羈,獨闢蹊徑。

    2、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明朝內閣首輔大臣。

    3、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號枝山,人稱“祝枝山”,因為右手生有六個手指,所以又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任過南京應天府通判,所以又有“祝京兆”之稱。他的詩文書法,才氣橫溢

    4、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也作璧),字徵明,後來又改字徵仲,別號衡山, 自稱衡山居士。長洲(今蘇州)人,54歲時才做了個翰林院待詔的小官,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

    5、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 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山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這也是個全才式的人物,詩文書畫都很精通

    6、徐渭

    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或天池山人,晚號青峰居士,或著名水田月,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自幼聰穎過人、天才超逸而又慣世城俗。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並且懂兵法。自稱“書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7、倪元璐

    倪元路(1593—1643 年),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曾任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

    8、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

    9、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涼州晉昌郡。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10、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後遷居吳縣。

    明清的書法家還有很多,就列舉這些吧。

  • 3 # 千年蘭亭

    談到明清的行草名家,繞不過的有三個人:天才徐渭、神筆王鐸、怪才何紹基。

    天才徐渭

    青藤老人徐渭,一生不得志,身世淒涼的他,親手殺死妻子,又以鐵釘擊入雙耳、以鐵錘砸碎睪丸,等等,數次自殺卻未遂。

    奇怪的是,精神失常的他,於書法卻理解得與常人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字距、行距全被打破,看起來如他的人一樣,滿目狼藉,但卻無一筆不合筆法,整體筆墨淋漓,酣暢痛快,在書壇獨樹一幟。

    神筆王鐸

    被日本人稱為“后王勝前王”的王鐸,對書法最大的貢獻是墨法,這與生宣工藝的成熟關係重大。

    所謂墨法,無非就是利用水與墨在宣紙上運動的速度不同,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效果。

    他的作品,將水用到了極致,濃淡乾溼燥的節奏變化極其豐富,尤其是漲墨法的發明,更是為草書創作提供了又一個方向。

    怪才何紹基

    憨厚的何紹基更有意思,竟然相信了包世臣臆造出的所謂“迴腕法”。這種方法想想都彆扭:五指環列,虎口圓平,平平地撮在筆管頂端,還著勾著手腕,唉,這是寫字麼,明明是在受刑!

    可老何依照這種明顯違背生理構造的方法,竟然真練成了一手獨特的“何體”。

    “何體”以顏體為根基,參以北碑的筆意,而其迴腕執筆和以肘運筆的獨特姿勢,造就的點畫末端的纖細的線條,多少又流露出王羲之的影子。

    明清兩代,行草大約僅此三家而已。

  • 4 # 雅兒達的朝陽

    清朝中期透過科舉脫穎而出的十位名家的墨跡,他們在治國、治學方面多有成就,在書法方面造詣更深,是當時的大書家。

    No.1:鐵保

    鐵保,(一七五二至一八二四)滿州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及兩江總督。其書源摹顏真卿,專長草書,草法王羲之、懷素與劉墉、翁方綱鼎足。亦喜畫梅,著有梅盒詩。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他是《八旗通志》總裁,並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No.2:郭尚先

    郭尚先,(一七八五至一八三二)福建莆田人。嘉慶十四年中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博學善文,著述甚多:兼工繪事,擅畫蘭竹;書效趙董,香勁天成,行書嗣體平原論坐帖為清仁宗賞識。中年以後幾與董思翁並駕齊驅。

    No.3:劉墉

    劉墉,(一七一九至一八零三)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取法趙、董、蘇等歷代諸大家,晚年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自成一家,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籠,超然獨出。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他博通經史百家,擅長水墨蘆花,工詩善對,精於書法。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書法之境界可以“靜”、“淡 ”、“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他的書法的特殊韻味,備受歷代人所喜愛。

    No.4:李兆洛

    李兆洛,(一七六九至一八四一)嘉慶七年中進士,官至知縣,喪父後棄政從學主講江陽書院二十餘年,藏書五萬冊。工詩文,精考證,獨治通鑑通考之學,迥異時流而卓有成。著有皇朝文典、鳳臺縣志、養一齋文集等二十多種著作。

    No.5:翁方綱

    翁方綱,(一七三三至一八一八)乾隆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通詩文,精通碑帖及考證。書法初學顏真卿,繼習歐陽洵以謹守法度,骨力硝撥著稱,兼擅隸書,與劉墉、永星、鐵保並稱四大書家。著有西漢金石記,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文集等。

    No.6:陳希祖

    陳希祖,(一七六五至一八二零)江西新城人。乾隆五十五年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疾罷官,收道卒。書學董其昌得其晚年神隨,沈練遒厚,是乾隆末年著名書家。著有云在軒詩集。

    No.7:姚元之

    姚元之,(一七七三至一八五二)安徽桐城人。嘉慶七年中進士,官至翰林院祭酒。習於掌故,文章爾雅,書畫並工,篆隸行草,深得趙孟頫神髓。用筆不束縛,不馳驟,波撇秀美,神采飛動。著有小紅鵝館集,竹葉亭雜記八卷,使瀋草三卷等。

    No.8:張照

    張照,(一六九一至一七四五)江蘇松江人康熙四十年中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內閣學士。他心地高明深通辭典,詩多禪語,能畫。書法得董其昌神髓,骨力開張雍容峻撥,深得乾隆喜愛,收入宮廷收藏。官曆康雍乾三朝。著有天瓶齋書畫題跋行世。

    No.9:張廷濟

    張廷濟,(一七六八至一八四八)浙江嘉興人。嘉慶三年解元。不適官場,遂結廬高隱以圖書金石自娛。收藏碑版鼎彝甚多。善書法,能草隸,精行楷,亦能作畫。著有清儀閣印譜詩抄,眉壽堂集,桂馨堂集等著作

    No.10:梁同書

    梁同書,(一七二三至一八一五)乾隆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大學士。博學多聞,工書法,擅鑑別,過眼輒判真偽。初法顏柳,中年用米法,七十而後愈臻變化,自成一家。與劉墉王文治並稱乾隆時期三大書家。

  • 5 # 清石齋

    1,董鄂·鐵保(1752-1824),滿洲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及兩江總督,其書源墓顏真卿,專長草書,草法王羲之、懷素與劉墉、翁方綱足。也喜歡喜畫梅,著有梅盒詩。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他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墓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2,劉墉(1719-1803),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擅真行書潛心六朝碑版,書名滿天下。著有劉文清詩集等著作。

    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主要作品有《石庵詩集》。

    3,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閣學士。

    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著有《復初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復初齋詩集》42卷、《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廟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詩話》等大量金石學著作。

    4,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

    主要著作有《夢樓詩集》、《論書絕句三十首》等。

    5,梁同書(1723-1815),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官侍講。梁同書工於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

    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直語補正》、《日貫齋塗說》、《筆史》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可以多討厭男朋友的乾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