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魚嘚吧

    官服上的動物: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這些都是有說法的……

    衣冠禽獸,現在而言,

    是一個貶義詞。

    但最開始的時候,

    卻是一個具有褒義的詞語,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

    衣冠禽獸一詞,

    指的是繪有鳥獸的衣服。

    不不不,不是你想的這樣,

    而是這樣的。

    這就是明清時期“公務員的工裝”——補服。

    總策劃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上採周漢,下取唐宋”,

    重建服飾制度,

    要文武有別,尊卑有序。

    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

    明代文獻《大學衍義補》:“我朝定製品官各有花樣, 公、侯、駙馬、伯繡麒麟白澤,不在文武之數。文武官一品至九品, 皆有應服花樣, 文官用飛鳥象其文彩也, 武官用走獸象其猛鷙也。

    其實用飛禽走獸來裝飾官服

    朱元璋並不是首創。

    中國古代就有用不同的鳥獸,

    作為圖騰來代表自己的部族。

    到唐武則天時期,

    已經出現了用飛禽、走獸來裝飾衣服。

    皇帝既然是龍,

    手下自然也不是等閒,

    飛禽不能是雞、鴨之流,

    走獸也不能是豬、羊之輩。

    不然大殿上就成了“動物世界”。

    武則天召集官員賜予“繡袍”,在官服上以成對的禽或獸為紋飾,清人沈自南《藝林匯考》:“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左右衛飾以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豹,左右鷹揚衛飾以鷹,左右玉鈴衛飾以對鵲,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諸王飾以盤龍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

    所以明朝參照前朝制度,

    在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給各級文武官員制定了補子的樣式:

    公、侯、駙馬、伯,繡麒麟、白澤。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鷺,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朝文官補子

    明代文官補服圖案大多用雙禽,

    比翼而飛,相應成趣;

    而武官則用單獸,

    或蹲或立,威風凜凜。

    清代依然沿用補服制度,

    補子圖案與明代有所區別。

    如文官圖案只用單禽,

    而各品級所用動物亦略有區別。

    清代補子定製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鵣,八品鵪鶉,九品練鵲;而武官仍用單獸,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清代文官一品仙鶴補子

    清代二品文官錦雞補子

    清代文官三品孔雀補子

    清代文官四品雲雁補子

    清代文官五品白鷳補子

    清代文官六品鷺鷥補子

    清代文官七品鸂鶒補子

    清代八品文官鵪鶉補子

    清代文官九品練鵲補子

    清代武官一品麒麟補子

    清代武官二品獅補子

    清代武官三品豹補子

    清代四品武官虎補子

    清代武官五品熊羆補子

    清代武官六品彪補子

    清代武官七品、八品犀牛補子

    清代武官九品海馬補子

    除補子的樣式以外,

    明朝補服為袍子,

    清朝補服多為對襟褂子,

    所以明朝補服胸前

    為一塊完整的補子;

    而清朝胸前的補子,

    一般分左右兩塊。

    明代文官像

    清代文官像

    “衣冠禽獸”短短四個字,

    它代表著明清兩朝,

    五百多年的補服制度,

    而它褒貶的轉變,

    也反映了古代社會的變遷,

    承載著歷史的滄海桑田。

  • 2 # 無聊到巔峰

    現在一般說{衣冠禽獸}都是當貶義來用的。比如上辭出版的《中國成語大辭典》裡直接定義穿衣服的禽獸,比喻道德低下的人。

    【衣冠禽獸】最早是說的官員的服飾,起於明清兩代。在明代官服前胸、後背上各有一塊方形的圖案,稱之為“背胸”、“胸背”,或用彩繡,或用織造。其中文官繡的是飛禽,武官則紋的是走獸(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隻立禽)。實際上,從禽獸之別,自然可以看出同品同級之下,文官的地位是高於武官的...

    如果更細緻的講,各個品級的官員,所繡之禽獸,也有區別:

    文官一品到九品,分別繪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鷺鷥、鸂鶒、黃鸝、鵪鶉。

    武官一二品繪獅,三四品繪虎、豹,五品繪熊羆,六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當然,衣冠禽獸在那時候就是褒義了嗎?不一定。禽獸一詞作為貶義的出處由來已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漢代。至於明朝末年,“衣冠禽獸”經常作為貶義出現在各類小說筆記之中,而同以“繡禽紋獸”作為官服的清代中所出現的“衣冠禽獸”也絕非褒義:

    《大義覺迷錄》:"孔雀翎馬蹄袖,衣冠中禽獸","皆取禽獸之名狀","豈有自古以來用此等衣冠之人皆為禽獸可乎?"《金蓮記·構釁》:妝成道學規模,飛語傷人……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更早的時候,明朝也有個跟衣冠禽獸類似的詞,叫做“衣冠梟獍”,其用法類似(“梟”,是一種窮兇極惡的鳥兒,傳說它為了存活,不擇手段,不惜吞吃母親。“獍”,傳說它飢不擇食,殺氣騰騰,居然咬死自己的父親。)

    以上,所以現在的【衣冠禽獸】是作為貶義,而明清兩代的【衣冠禽獸】多指官員朝服上的圖案。但這並不能代表在那時候這個詞就是好詞兒了,我經常有看見一些人,僅僅只瞭解【衣冠禽獸】的一點皮毛,就裝出一副上知五百年的模樣,瘋狂吹這個詞在古代是說官服的繡花,所以是褒義,是好話云云...很尷尬,很尷尬,學海無涯,學海無涯:)

  • 3 # 翻滾吧腦洞君

    衣冠禽獸現在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品德敗壞,如同禽獸一般。可這個詞在一開始的時候卻是個褒義詞。

    明朝時候,文武官員的朝服會根據品級不同分為三色。一般一品到四品穿紅袍,五品到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綠袍。

    除了顏色有分別之外,每個品級朝服上繡的東西也不一樣。一般文臣會被繡上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鷺鷥,鴛鴦等飛禽;武將會被繡上獅,虎,豹,熊、彪、犀牛、海馬等走獸。

  • 4 # 宋安之

    最早的衣冠禽獸指的是明朝的官員服飾,是萬眾仰慕的體面讚詞兒,後面才慢慢成為貶義詞。

    明朝的官服不同於之前朝代,有著鮮明的特點。官服上面皆是繡著飛禽走獸圖案。文官官服上面繡的是禽類,武官官服上面繪的是獸類。品級不同,繡的禽與獸也不同,也可以用以區分其官級。

    最早的衣冠禽獸意思是讚語,但是之後就變味了。明朝中後期隨著朝廷的腐敗,官員貪汙成風,百姓苦不堪言。於是衣冠禽獸開始帶有貶義了,老百姓將道德敗壞貪贓枉法的官員稱之為“衣冠禽獸”。

    清朝入關後雖然剃髮易服,但也在很多地方繼承了明制。比如說清朝官服也借鑑使用了明朝官服中的飛禽走獸圖案,這也是明清兩朝官服上唯一的共同點了。

    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由於文明體系的不同,所以元朝對於漢文化的摧毀很嚴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就迫不及待的恢復漢化,其中明朝衣冠就參考了唐宋,官服設計為繡飛禽走獸,這種圖式沿用到清朝,形成了今天的貶義詞衣冠禽獸。

  • 5 # 用心讀史

    衣冠禽獸在最早是褒義詞。特指朝中的文武官員。後被引申為貶義詞,指的是那些穿衣服,不做人事的人。

    衣冠:指的是縉紳、士大夫,周朝規定只有士以上的人才能帶冠(帽子)。後來逐漸轉變為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帶。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就有這樣一句“晉代衣冠成古丘”,這裡的衣冠就是這個意思。

    衣冠禽獸:就特指那些文官武將。在古代官員的官服有著嚴格的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繡獸。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溪敕,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因此人民稱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在古代人人無不想衣冠禽獸。

    在明朝後期的時候,隨著吏治的腐敗,官員的貪贓枉法,為非作歹,欺壓百姓。衣冠禽獸也隨著百姓的憎恨變成了貶義詞。

  • 6 # 讀史坊

    最早的“衣冠禽獸”說的是明代官員的服飾。

    明代官員的服飾中,文官裝飾“禽”。其中一品為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鴛鴦,八品黃鸝,九品鵪鶉。

    武官裝飾“獸”。其中一品、二品為獅子,三品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由此看來,“衣冠禽獸”最初指做官的人,大概人們還有點羨慕。不過,後來明代的官員們漸漸的沒有了開始的為國為民,而是變成了剝削人的貪官汙吏,老百姓對他們很厭惡,“衣冠禽獸”就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 7 # 頭髪有點亂

    “衣冠禽獸”一詞是源出明代官員服飾的讚語,還是一直都是形容人的貶義詞?我們不妨從詞意和詞語構成的角度釐清本義。   近幾年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開始流行對一些既有詞彙進行新的闡釋。在這個潮流的影響帶動之下,一些大多數人熟知的典故詞彙,在一定程度上釐清了原意,如我們熟知的“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皮匠”本為“裨將”,意為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後逐漸訛為“皮匠”),等等,對於我們正確理解詞彙典故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對一些出處語意明確的成語典故進行重新闡釋,生硬地套用另外的典故,令成語的詞性詞意都發生了變化,不但沒有起到幫助作用,相反還很大程度上對人們造成了誤導。這其中,最為突出的例子就是對“衣冠禽獸”一詞的解釋。   關於“衣冠禽獸”一詞,《辭海》《中國成語詞典》等工具書的解釋非常明確,《辭海(第六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釋義為:“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作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語意明確為貶義。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宮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   這種解釋出來之後,便迅速在網路上傳播,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衣冠禽獸”一詞原是褒義詞,後來才慢慢演變為貶義詞的。在百度等搜尋引擎中搜索“衣冠禽獸”出來的大都是這種觀點,甚至一些博物館在展陳中也因襲此說,可謂是流傳深廣。   “衣冠禽獸”一詞,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衣冠、禽獸。衣冠者,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裝,可代指縉紳、名門世族,後泛指衣著穿戴;禽獸者,是鳥類和獸類的統稱,古代也專指獸類,後用以比喻行為卑鄙惡劣、卑劣無恥的人。“禽獸”一詞用作貶義出現很早,早在《孟子》中就有“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的記述,而在明代以前的古籍記載中也不鮮見,如《荀子》中有:“人賢而不敬,則是禽獸也;人不肖而不敬,則是狎虎也。”宋《優古堂詩話》中有:“其面則人,其心則禽獸,又烏可謂之人耶?”元代雜劇戲曲中更是比比皆是,如元馬致遠《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我則恨那忘恩咬主賊禽獸,怎生不畫在凌煙閣上頭。”元楊顯之《瀟湘雨》:“我則罵你精驢禽獸,兀的不氣殺我也。”在這些地方出現的禽獸一詞除用作本意(即鳥類和獸類的統稱)外,都為貶義。在明代文獻、文人文集、傳奇小說等記載中,用禽獸一詞代指卑鄙惡劣、卑劣無恥的人更比比皆是,如明沈齡所撰的傳奇作品《三元記》中有“你那誆財背義真禽獸。你去忘憂恣花酒”,計六奇《明季南略》中有“謂錫爵以臺省為禽獸,臺省益攻錫爵”,諸如此類,而從未見有以“禽獸”一詞代指官員服飾的。   而將“衣冠禽獸”一詞與官員服飾聯絡起來,見於清代《大義覺迷錄》中,時有懷念明朝衣冠的遺民嘲笑清人服飾時有“孔雀翎,馬蹄袖,衣冠中禽獸”之語,為駁斥此言,雍正帝舉出歷代服飾皆有“取禽獸之名狀態”:“夫以冠言之,則周有雀弁、鹿弁,漢唐有獬豸冠、貂蟬冠、冠之類,以衣言之,則《尚書》雲:‘山、龍、華蟲作繪。’漢、唐以來,有羽衣、鶴氅,以及雉頭裘、獅蠻帶之類,不可勝數。皆取禽獸之名狀,以為服飾之光華,豈有自古以來,用此等衣冠之人皆為禽獸可乎?”此段記載中,無論是嘲諷清人服飾的“衣冠中禽獸”,還是雍正辯駁時的“豈有自古以來用此等衣冠之人皆為禽獸可乎”中,“禽獸”一詞皆為貶義,且與明代官員服飾全無關係。   “衣冠禽獸”一詞,無論從詞意來說,還是從典故出處來說,皆為貶義無疑,且與明代官員服飾全無關係。罔顧典故出處,生硬地以官員服飾來套用,並以此推出“衣冠禽獸”本為讚語之說,本為無稽之談,如今卻被許多人引為新見,真是可悲可嘆。

  • 8 # 易道堪輿

    說起衣冠禽獸這個詞,我想可能很多人會連帶著想出一些同類的詞!比如說什麼道貌岸然、人面獸心、無恥之徒,這些不太好的詞,因為在現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面,衣冠禽獸就是那些良心敗壞,陰險狡詐的人,甚至說是披著羊皮的狼。

    實際對這個詞多少有些誤解,因為在古代衣冠禽獸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在《三遂平妖傳》這本古書裡,記載了這麼一句話,“綺羅裹定真禽獸”在古代,怎麼樣去顯示自己的權利,一般都會用衣服來做媒介。像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太子就不能穿,太子只能穿蟒袍。這衣服上面的圖案其實也代表了一種權利的象徵。那麼同樣我們看一些古裝題材的影視劇當中也會發現,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官位不一樣,衣服上繡的動物或圖案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文官的衣服會統一秀一些禽類的動物。而武官的衣服上則繡上獸類的動物。而且文官跟武官的官服也不能混穿的,這都是有很嚴格的等級限制。

    文官:可能有一些仙鶴、錦雞、孔雀、雲雁、黃鸝、鵪鶉等圖案,相應的對應一些文官的官職。

    武官:像麒麟、獅、豹、虎、熊、犀牛、海馬、等圖案,對應武官的官職。

    那麼為什麼這個詞從古代流傳到現代之後就變成了這個意思呢!其實是由於官氣作風的影響。在古代一些父母官、地方官、不作為,欺壓百姓,無惡不作,那麼百姓們對這種做法自然不滿,因為他們的衣服上都繡著一些禽類或者獸類,所以說百姓就叫這些人“衣冠禽獸”慢慢流傳到現在之後,就有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這層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