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鄭鄭得證

    一天兩小時,一年算400天,是800小時,一萬小時,就是13年以上。你真的想過,13年只用來學英語嗎?

    成功的一萬小時定律到底靠不靠譜?

    一秒鐘讀完全文:不靠譜,滾,誰信誰傻逼。

    要深入理解這個誰信誰傻逼的問題,你得先了解下一萬小時的前世今生。

    在中文的網際網路世界裡,一萬小時定律,是2009年的書《異類》裡提出來的,當然你們懂的,我特別喜歡埋汰這本書。

    不過有一點我始終感覺特別奇怪,憑什麼一萬小時定律就成了Malcolm Gladwell這老小子的專利了,就憑《異類》這本爛書也配?

    早在我上初中時候,那時候差不多是1999年,老師就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朗讀了著名雞湯雜誌《讀者》上的文章,推薦大家認真學習,在這篇文章裡,老師就強調了一萬小時的努力法則。

    而且不止這篇文章,意林裡類似的雞湯更多,我印象深刻的有一個講畫家的故事,統計自己練習畫畫的全部時間,加起來只有三年,也就是兩萬五千小時左右。

    這兩篇文章都比《異類》早了十年。

    不過我們當時都聽聽就過去了,不會對這種無厘頭說法計較,而且那時候網際網路又不發達,這種惡臭雞湯也沒怎麼流傳開,等到了《異類》大火,我翻了下,心裡咯噔一下,糟了。

    果不其然,之後無數的騙子靠著這本書的二手理論紅了起來,更是誕生了各種諸如《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之類的垃圾書,用偽心理學理論,講各種胡說八道的雞湯。

    現存大量已經“一萬小時努力”,卻完全失敗的事實

    大家都上過學吧,我的意思是,在學校全日制的時間裡接受教育。

    按照一萬小時的理論,我們來算算大家接受教育的時間,只說基礎教育階段:

    一年級到高三是12年時間,每年去掉3個月假期和100天週末,假設完全不補課,不做作業,只是接受學校教育。

    相當於是6年時間,每天在學校至少8個小時,有吧。

    也就是每個人平均至少接受了一萬七千個小時的教育。

    按照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說法,請問大家成為工程師,科學家,學者了嗎?

    你覺得成為科學家要求太高了,好,那請問你考上理想大學了嗎?

    這是求學,我們再來說說工作。

    農民種地一輩子,早就超過一萬小時了,為什麼袁隆平只有一個?

    富士康流水線的工人,碼頭裝卸工人,他們的努力時間,遠遠超過了一萬小時,他們成了什麼請問?不說成為大師了,漲了多少工資了?

    上班你我都上過吧,一天8小時,一年至少300天,就是2400小時,五年就是一萬兩千小時。

    這一萬多小時的付出,對你的工作和事業有什麼幫助?

    沒錯,我知道,上了五年班的你肯定進步很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按照一萬小時理論,你是可以成為天才和大師的,那我覺得你當個總經理或者創業成功這個要求不高吧。

    五年經驗就升總經理,你見過不?

    “一萬小時理論”完全不可證偽

    我按照上面的邏輯,在某個群裡和小朋友們論戰起來,當時是在辯論英語怎麼學,她堅信英語學習只要付出一萬小時就能學好,我說這是扯淡,理由有二。

    首先,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每天上兩小時英語課,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我們每個人至少投入了5000個小時的英語學習,而這僅僅是上課的時長,如果包含做題,突擊,考試,以及上大學的時間,每個華人在英語上投入的時間早就超過了一萬小時了,現在問題來了,請問為什麼我們的英語平均水平這麼差,託福平均分亞洲倒數第五,雅思平均分也常年墊底?

    其次,上述的統計是針對小孩,下面我們說說成人,如果你認為上課做題完全不算“有效的學英語”,只有自學才算“有效練習”,那麼好,一天能抽出兩小時練習算很不容易了,我們就算一年400天吧,一年800小時,一萬小時至少需要13年時間。請問讓一個成人13年只學英語,可能嗎?

    他還有時間去工作,生活,平衡專業和主職嗎?為了一門英語技能,放棄這一切,這是正確的態度和實際的方案嗎?

    而當時很多小朋友對我的反駁大致是這樣的:

    上英語課不等於有效練習;

    中國的英語課不是在真正教學生英語,而是在教做題;

    真正在學校上課,其實沒學多少英語;

    但如果按照他們的反駁思路,又會出現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假設中國課堂培訓的是英語考試能力,按照這個思路培訓,我們每個人也都花了至少一萬小時,直接針對考試,這個算是真正的“目標明確的有效練習”了吧。

    那麼請問現在國內的高考平均分多少?四六級透過率多少?為什麼這麼多人死活就是過不了。而且是大部分人都考不好,能考好的就只有極少數人。

    全中國的考生,都針對英語考試付出一萬小時的努力,為什麼大部分人的考試成績是一坨屎?

    這裡又會牽扯出更多的神論:

    因為他們沒有集中注意力,

    因為他們沒有注意方法,

    因為他們都不算有效練習,

    包括網上針對“一萬小時理論”專門補充的雞湯裡,也有大量類似的說法:

    為什麼你付出了一萬小時,卻還是沒成為天才?

    因為你沒有“刻意”的練習,

    你的練習“質量”不行,

    你沒有良好的回顧和反饋,

    你沒有突破舒適區,

    你的目標感不夠強烈,你沒有足夠的激情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這類話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關鍵點:

    這些解釋,讓“一萬小時理論”成了一個徹底不可證偽的神棍理論。

    什麼叫“可證偽性”?不是說這個理論是假的,而是說這個理論“可能被事實推翻”。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具備“可證偽性”,如果某個理論聽上去非常有道理,無論如何都可以自圓其說,完全不可證偽,那麼它就不是科學,真實性和準確性就大打折扣。

    比如我說,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句話存在可證偽性,因為只要你找到別的顏色的天鵝就證偽了——在黑天鵝被發現之前,這句話就是正確的。

    但在正確的同時,它可以被證偽,因為只要找到別的顏色的天鵝,這句話就被證偽了。

    但是如果我說,這年頭好人沒好報,這句話就無法證偽,因為它存在多種解釋,哪怕別人舉反例,我也永遠可以說“他倒黴的日子在後面呢!”

    同樣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也不可證偽,因為別人舉反例的時候,我永遠可以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樣就沒法再辯論下去了。

    對於無法證偽的理論或者說法,它就不是科學,更不是什麼正確的理論。

    所有的偽科學和騙子學說,都具備了“不可證偽性”,也正是因為如此,它們才能長期存在,方便繼續行騙。

    “一萬小時理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從頭到尾都在詮釋著,什麼叫神棍萬能,什麼叫不可證偽:

    當你試著去反駁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完全無法下手,因為它永遠可以自圓其說:

    你說一萬小時沒有用,因為已知大量已經付出一萬小時卻還是失敗的例子。

    它反駁,因為你沒有做到“刻意練習”,沒有做到“有效練習”。

    這裡面就很讓人玩味了,因為什麼叫刻意,什麼叫有效,怎麼去評估測試這種效果和刻意的程度,你看,這就沒辦法去量化和衡量了。

    更沒辦法的是,學習者本人永遠無法去確定,他投入的時間裡,到底哪些是“有效投入”,哪些是“無效投入”。

    所以,這個理論學派的人,就可以宣稱,你雖然投入了一萬小時,但是你不是“有效投入”,你永遠都不夠一萬小時,所以你還是得繼續努力。

    按照這個說法,凡是踐行一萬小時卻失敗的人,都是因為“有效投入”不夠,凡是踐行一萬小時併成功的人,都是因為“有效投入”足夠了。

    這個理論,就刻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你能看出來國內的所謂“學習大師”們的無恥之處了吧。

    這裡順帶說一下,我過去分享的英語學習方法和職場經驗裡,也有大量不可證偽的部分,我分享出來給大家是僅供參考的,並不代表就絕對正確,甚至你可以完全不認同把我批判一番都是可以的。對於這個情況,我一直都是實話實說的:我的方法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僅供您參考,希望給您帶來收益,僅此而已。

    一萬小時理論有沒有值得參考的地方,有,的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現在的問題是,幾乎所有人,都把這個當做絕對真理,把一個完全不可證偽的說法當做真理頂禮膜拜,這個就太滑稽了。

  • 2 # 野糊吏

    炒股10000小時:一天4小時交易,就是炒股2500天;每年交易日差不多是250日,2500天就是10年——請問炒股10年的老股民裡有幾個成了炒股專家和天才?

    天才要是靠經歷的堆積就能成為天才的話,那天才也太不值錢了吧。你在某行業有一萬小時的經歷,來作為老鳥肯定比新入坑的菜鳥有經驗;但從老鳥到天才,是有天大的差距的,不僅要看各人的努力程度、還要看各人的天賦、以及外在環境的機緣巧合等因素。

    直白的說,天才就像摸彩票開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努力可以讓你比多數人優秀,但要鶴立雞群般的突出,那就看機緣巧合了。這也是有時候不得不信命的存在的原因吧。

  • 3 # 是夢裡呀

    思維方式 情緒 和習慣 決定了你合適幹嘛 能幹嘛 我是不相信正常人之間智力有很大區別的 天才就是努力 機遇

  • 4 # 科學矩陣

    一萬小時定律不能說完全錯誤,但基本上是錯誤的,因為它本身就只是一個概括性的說法。

    一萬小時定律最早出自於格拉德威爾寫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

    在《異類》一書中,格拉德威爾引用了埃裡克森教授和羅伯特·普爾關於刻意練習一事的研究,將其籠統地總結為“研究者們就練習時長給出了一個神奇的臨界量:10 000小時”。他還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這一定律,告訴人們只要專注地訓練一萬小時就能夠成為某一領域的天才。很快,這本書就火遍了全球,一萬小時定律更是被無數文章引用轉載。

    然而事實上,這樣的總結是不對的。日後不久,埃裡克森教授和羅伯特·普爾自己出版了一本書——《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明確指正了一萬小時法則的錯誤。或者說,這本書就是研究者為了駁斥一萬小時法則才出版的。

    該書在序言中就開門見山地批評了格拉德威爾和一萬小時定律,並寫到:“真相是,從來不存在一萬小時定律,它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

    可見,一萬小時定律從誕生那天就存在極大的錯誤,之後又被各大自媒體斷章取義的引用詮釋之後,更是錯得一塌糊塗。

    那麼事實是什麼呢?

    埃裡克森教授在《刻意練習》中告訴我們:

    事實是,任何技能水平都能透過訓練達到天才的水平,但並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有一些簡單技能只需要訓練幾百小時就足夠了;有一些則需要數十年,乃至傾注一生。

    就好比打字錄入這類簡單技能,訓練幾百小時就足以達到天才水準了。但是彈鋼琴這種複雜技能,你雖然可以透過訓練達到郎朗、貝多芬的水平,但這絕不是區區一萬小時的練習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數十年持之以恆的訓練。

    此外,埃裡克森教授還表示,技能水平也不是隻要經過刻苦練習就必然能得到提高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以正確有效的方式去進行練習。如果練習的方法不對,就算刻苦練習一輩子也沒有用。

    就好比很多人喜歡象棋,經常在家裡埋頭研究棋譜,一輩子下來早就達到數萬小時了,然而為什麼沒有成為象棋界的頂尖高手呢?真的是天賦不夠嗎?並不是,而是因為他雖然在練習,卻從未以正確有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在錯誤的道路上拼命努力,只是在努力作死。

    所以,千萬不要去迷信一萬小時理論,訓練任何技能,都必須在有指導的情況下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練習。借《刻意練習》原書中的一句話來說:刻意練習的本質絕不是純粹賣苦力,更不是幫暢銷書作者們營銷,喊喊熱血口號:1萬小時,今天,你堅持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為何都能千杯不醉?